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女兵英姿 作者:江心舟-第3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蒲英见实在睡不着,便从行囊里拿出了一本书,走到机舱最后面的座位,坐下来打开阅读灯,翻看了起来。
这是中宣部刚刚出版发行的一本报告文学,书名《国是千万家》,作者冯垚。
书中记述的正是两个多月前冯垚参与的e国撤侨行动。
因为事件的轰动性和时效性,所以冯垚的这篇文稿;在行动后几天内刚一写好立刻就得到了中宣部的支持,很快就刊印发行了。
蒲英实在是太忙了,拿到书已经几天了,都只是随手翻了翻,现在才有时间拿出来好好看一看。
读着书,她仿佛跟着冯垚也一起经历了一番那些辛苦奔波的日子。
虽然有些事在冯垚后来和她的通话中,她也知道了,但是读着书,会更了解冯垚当时的心路。
“当e国外交部的官员赶到海关,帮着我协调中国公民出境事务时,我注意到,在场的各国撤侨人员中,唯一还享受e国官员亲自陪同的,除了中国外交官就只有美国使馆的人。
……
当坐在大巴车上的同胞们发现有一队荷枪实弹的e国坦克,跟着大巴车齐头并进时,他们都吓坏了。但当我告诉他们,那是e*方在我国政府要求下特意来保护他们的时候,大家都欢呼起来。
……
当我们离开边境口岸,进入l国,看到来迎接的l国使馆人员手中举着的五星红旗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哭了,还有人跪下来感谢我们这些外交人员。
那一刻,我想起了一句话——‘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看到这里,蒲英合上了书,闭上了眼,静心体会着,竟不知不觉安然睡着了。
ps:
【谢谢玫瑰人生^的粉红】(^o^)~又开新地图了
、023章 维和营交接
苏丹位于撒哈拉沙漠的东部,尼罗河的中上游。国土面积曾是非洲第一,即使在南北苏丹分裂后,北苏丹的面积也是非洲第三。
这片广袤的土地曾经是古埃及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现代却一直以贫穷和饥饿著称。
一九九三年,一张拍摄于苏丹的新闻照片获得了普利策大奖。
照片上;一个饿得走不动路的非洲小孩跪倒在地。就在小孩后方不远处,蹲着一只硕大的秃鹰,正贪婪地盯着那个奄奄一息的瘦小生命,等待着一顿即将到口的美餐。
这张照片引起了全世界人道救援组织对苏丹饥荒的进一步关注。但是,苏丹境内复杂的种族宗教矛盾,让内战打了几十年,后来更是加上了争夺石油资源的经济问题,这使得苏丹的和平之路走得异常艰难。
即使是在南北停战、南苏丹独立之后,都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达尔富尔的情况就更为复杂了。
它位于苏丹西部,撒哈拉沙漠的南部,是全世界极度缺水的地区之一,自然也是苏丹最穷困的地区。
达尔富尔有人口600多万;居住着包括阿拉伯人、富尔人和黑人等80多个部族。其中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多居住在北部,而信奉基督教的土著黑人则住在南部。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苏丹发生严重干旱并引发大饥荒,达尔富尔等西部省份的情况尤其严重。
阿拉伯族居民与当地黑人部落之间,为了争夺土地和水源而发生越来越多的武装冲突,苏丹政府曾试图调解却无功而返。
2003年2月,达尔富尔地区的黑人居民相继组成 “苏丹解放运动”和“正义与平等运动”两支武装力量,以政府未能保护土著黑人的权益为由,要求实行地区自治,与政府分享权力与资源,并不断攻城掠地。展开*武装活动。
在北达尔富尔州首府被*武装攻陷之后,苏丹政府军为挽回颓势,借助当地阿拉伯人的武装民兵组织金戈威德,与叛军作战。
事实证明。这股力量的参战,实际上却是恶化了局势。
随着战事的进展,对立双方渐渐以种族划界,纷纷投靠各自阵营,使达尔富尔问题染上了种族冲突的色彩。
联合国估计,冲突期间,有45万人死于战火和疾病,约250多万人流离失所。
由于国际社会以“种族屠杀”问题对苏丹实行制裁,苏丹也一直拒绝联合国的维和行动。非洲联盟组织曾经派遣维和部队到该地区,但因经费人员等不足。难以完成任务,而向联合国求助。
在国际社会的多方努力之下,苏丹政府终于同意了联合国和非盟联合在达尔富尔展开维和行动。
联合国安理会2007年7月通过1769号决议,决定向苏丹达尔富尔地区派遣一支编制2万6千多人的维和力量,负责保护当地的平民。并为人道救援工作提供协助。其任期初步定为12个月。
这一行动,是联合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维和行动。不久之后,它也被全球媒体公认是所有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生活条件最艰苦,安全环境最恶劣”的任务。
因为直到现在,达尔富尔地区仍有*武装组织拒绝与政府进行和平谈判。
而自从联合国维和行动部署到该地区以来,已经发生了上百起针对联合国维和人员的袭击事件,造成了几十名维和官兵的伤亡。
中国一向特别关注苏丹地区的和平问题。既是基于人道主义,也是基于现实的担忧。
因为中国是苏丹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也是第一大投资国。苏丹的石油出口有将近60%是流向中国,在苏丹工作的中国人据估计也有将近十万人。
所以,一个和平安定统一的苏丹地区,是符合中国利益的。但是。中国一向奉行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外交原则,那么,在联合国主导下向该地区派出维和部队,就是中国对该地区合法施加影响力的重要举措之一了。
只是,中*人在苏丹的维和之路。充满了坎坷,布满了荆棘。
蒲英和战友们还没有抵达苏丹达尔富尔,在路途上就已经遇到了一连串的不顺——仿佛上天有意给她们一个下马威,让她们对即将执行的维和任务不可掉以轻心。
当她们所坐的国航包机还飞在空中的时候,就接到了苏丹首都喀土穆因发生沙尘暴而关闭机场的消息。
飞机不得不转飞埃及首都开罗,并在那里等候了十多个小时。
好不容易可以起飞,并顺利降落到喀土穆之后,蒲英她们又因为错过了联苏团(联合国苏丹特派团)总司令部当日的班机,只得又在机场滞留了半天。
等候期间,不但没有休息的床位,更是只能以冷水就干粮充饥。
最后,她们终于搭上联苏团的飞机后,还竟然不能直飞达尔富尔,中途在两个联合国维和营地起降,卸下了一些物资和人员。
联合国维和部队之所以依赖空中运输,而不采用陆路交通,一方面是因为路途太远、路况不好,沿途的非法武装也较多,安全成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首都喀土穆和达尔富尔地区还没有铁路开通。
总之,当蒲英和战友们风尘仆仆地赶到南达尔富尔首府尼亚拉市——联非达团南战区司令部所在地,已经比原计划的时间晚了将近两天。
另一批先期抵达的工程兵分队和医疗分队,都已经和对口部队完成了交接工作。
负责指导本次轮换交接工作的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官员,在向方霖天和运输分队队长表示慰问后,也指示他们尽快完成交接,迅速开始值勤任务。
方霖天带领的作战分队,因为是新增加的编制,所以就分成了三个组,住在中国营的不同片区。
蒲英带着女兵组,和医疗分队的女同胞们住在了一个营区,连队的伙食还是由中国营的炊事班统一负责。
在当天的接风晚餐上。还没有卸任的上一届炊事班战友,使出浑身解数,给新来的战友们做了一桌据说是他们在这里过年都吃不上的“好菜”!
这一桌好菜,其实只有四菜一汤。荤菜是土豆牛肉、红烧肉罐头——这倒还罢了,据老炊事班长说,最难得的其实是两个素菜——清炒豆芽和芹菜炒蛋。
达尔富尔的天气炎热,即使是11月,地表温度也可以达到30c以上。所以这里的蔬菜是极其稀少的,运输来的蔬菜也容易烂掉,所以在这里吃肉不稀奇,吃点新鲜蔬菜才是件奢侈的事儿。
豆芽是炊事班的师傅们自己用黄豆发的,可是天气太热,发出来的豆芽都只有牙签那么细。
至于那一点芹菜。也都是他们从自己种的菜地里摘来的,平时自己是舍不得吃的。
除了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物质招待外,老维和官兵们更重要的是将自己的工作经验,不厌其烦地讲解给新同志们听。
中国维和大队警卫分队长的蔡少校,是某红军师的营长(维和部队中的军官多是高职低位。比如,所有的班长甚至副班长都是中尉)。
他在向方霖天和蒲英介绍注意事项时,更是各个方面都说得特别仔细。
“外出开车一定要小心。因为马路上各种车辆都有,不仅仅是汽车、摩托车、电三轮,还有驴车。而这里绝对没有交通信号灯,行人也不注意交通安全。所以,开车的速度不能太快。要加强观察,注意避让。”
“当地信奉伊斯兰教,忌讳用左手上菜,当然更不能当着他们的面吃猪肉之类的。还有,没有经过当地人允许,不要对着他们照相。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尼亚拉郊区到处是政府军设的哨卡。你们要想通过,需要提前向他们申请,获得他们的允许。”
“如果出现突发情况,不要慌,按照预案先做好防范。边处置边报告。但是看到情况不对,可以让装甲车打头前出,保护人员撤离。”
蔡少校最后说道:“不过,我们一直是作为工程兵大队的附属分队,所以只担任过保护他们施工的任务。你们是联非达团专职的警卫作战部队,应该会有更多的保卫、巡逻任务,而且可能会多和其它国家的士兵合作。我的经验仅能做个参考吧。”
方霖天紧紧握住他的手说:“谢谢,你的经验很有帮助。”
“不客气,都是一家人嘛。”
说完,蔡少校看了看蒲英,又问方霖天:“你们女子作战分队,是和男兵一起行动,还是单独行动?我建议还是联合行动。”
方霖天笑了笑,“这个要看联非达团司令部的安排了。”
蒲英当时没有说话。
她知道蔡少校的建议是一片好心,可是她并不希望女兵得到这种特殊待遇,也不希望女兵还被认为只是成为男兵的辅助和附庸。
不过,和蔡少校持相同看法的人,还是比较多的。
第二天,从总部法希尔赶来的联非达团总司令——保罗中将,在中国驻苏丹武官吴大校和南战区司令阿瓜伊少将的陪同下,为即将归国的中国维和官兵们授予“和平荣誉勋章”。
保罗中将在授勋后,又接见并检阅了新一届中国维和士兵。
他对中国女兵的军容军姿很是喜欢,还对阿瓜伊少将建议——就让这些女兵负责保卫超级兵营的司令部,以及在尼亚拉街头巡逻。
阿瓜伊表示完全同意。
得知这一情况后,蒲英也无可奈何——这是把女兵们当警察,而不是军人在用呢!
不过,军人的天职是服从。
蒲英还是按照两位将军的指示意见,给女兵们分配了任务和值勤训练表。
ps:
【谢谢桑雨莉的粉红和评价票】小江其实也想早点结文,不再被这个苦差事绑着了,可是又想做人要有始有终——而这些撤侨维和的情节,又是开文时就设想了要写的。不写,前面的伏笔就成了莫名其妙的东西了。所以,还是写了。
、024章 蹭喝绿豆汤
南战区司令官阿瓜伊少将,来自坦桑尼亚,曾在中国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留学。
当他在检阅女兵队伍时,用纯正的胶东话大声说出“同志们好!”和“同志们辛苦了!”的时候,女兵们都差点就笑场了。
后来,阿瓜伊每天进出司令部时,也会用中文和站岗值勤的女兵们问好,给大家留下了随和、亲切、幽默的印象。
阿瓜伊少将还对方霖天说:“有你的女兵在尼亚拉超级营地当哨兵,那些每天进进出出的军官和士兵,都比过去更注意军容和礼貌了!哈哈,她们现在已经成了我们营地的一景了!”
方霖天笑了笑:“我的女兵可不止是靓丽,她们执行起作战任务来,也丝毫不含糊。”
阿瓜伊却固执地说:“哦,不!我知道你的意思,可是市区外的安全局势太复杂了,还是让她们就呆在军营里,就好了。”
方霖天只得无奈地摇了摇头,不再多说了。
这一个多星期以来,男兵们都已经执行过很多次护送兄弟部队和押送物资的任务,在枪林弹雨中经受了考验。
女兵们却一直呆在营地内,活动半径不超过一公里。
她们都觉得很闷,都渴望着能出去像男兵一样执行任务,用黄韶容的话来说就是——“我手中的枪已经饥渴难耐了”。
蒲英何尝不知女兵们都不满意战区司令部把她们当花瓶的行为,但是要让司令官信任女兵队伍,她就不能让这种消极情绪在女兵中继续蔓延。
她只有督促女兵们注意一点一滴的细节,让她们时刻保持良好的军人风貌,让司令官能对她们建立更多的信心。
所以,她对女兵们站岗时的着装,要求得非常严格。
即便是在烈日高温下,每个女兵都必须身穿长袖长裤的迷彩服,袖子还不能像国内那样挽到肘上。脖颈上的蓝色围巾也必须围好,再加上沉甸甸的蓝色的头盔和防弹背心——这一身的全副武装,让女兵们在站完一班岗之后,个个都像从水里刚捞出来的一样;很多人更是迅速长出了痱子。
蒲英要求得这么苛刻。其实也不仅仅是为了军容风纪,而更重要的是为了防蚊防病。
每个维和官兵在出国前都注射了15种疫苗,但他们还是被告知:在非洲执行任务时,要特别小心各种流行病和传染病。
据维和医院的医生统计,他们接诊的病人中,艾滋病感染率将近25%,也就是说4个病人中就会有1个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
但是,对中*人来说,艾滋病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疟疾。
这种通过蚊子传播的疾病。在非洲有好几型,有些恶性疟疾是可以要人命的。关键是,蚊虫叮咬太不好防范了,疟疾也没有效果肯定的疫苗,所以每年中国维和营中都会有战士因为疟疾而高烧病倒。
平时。军营的宿舍里可以经常打药灭蚊,也可以悬挂蚊帐来防蚊,但是人在站岗时,是不可以乱动的,所以一不小心就会被蚊子叮一口。有时,就算是身上喷上防蚊药水,也存在着时间长了蚊子耐受的问题。
正因为这样。不仅是女兵,就是男兵也是同样要求在值勤时必须穿捂得严严实实的长衣长裤。
但是,站岗的女兵们就更辛苦一点了。所以,在国内是冬季的十一二月,蒲英却要担心自己手下的女兵们不要因为站岗而“中暑”了。
降温防中暑,最重要的当然是水了。超级营地里虽然有一口水井。但用水还是有一定限制,只能保证生活饮用水,想奢侈地天天洗一澡是绝不可能的。
好在,中*队也从国内带来了一些富有中国特色的东西,比如清凉油、藿香正气液之类的。它们对预防中暑和驱蚊防蚊。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一些外国维和军人偶尔在中国朋友这里试用过后,尽管一开始不习惯那些药物的特殊味道,但是很快就会被它神奇的功效倾倒,还会再来和中*人讨要,或是拿东西来换。
后来,中国营地还有一样东西,更是被老外们惦记上了。
那是一天正午,太阳烤得地上像着了火似的。
一队法国维和士兵巡逻回营时,正好经过中国营地门前,在看到站岗的中国女兵后,他们就走不动路了——一半是因为口渴,一半恐怕就是骨子里的法式浪漫因子作怪吧?
法国大兵们来到站岗的女兵们面前,求她们给点水喝。
当天在这里带岗的是黄韶容。
她面对会哄女孩子开心的法国帅哥们,做出了一件后来被郭亚军和李琪痛骂了至少半个月的“大蠢事”。
因为她慷慨地将值班室内保温冰桶里存放的一大桶“中国特制解暑饮料”,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