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凰涅天下-第2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还不算,当由王中节案贿官避罪牵扯出成都府、提刑司,乃至转运司、安抚司、常平司的主官时,台下后方的堂听百姓抑制不住愤怒,其中就有受台上贪官枉法害苦了的,悲愤之下拣起地上的石子土疙瘩冲前往台子上扔,拣不到石子土块的就脱了鞋子砸人,据说坐在台上的治平推事都差点被误伤,甚至有只鞋子直直飞向了主审案后的宇文大法司……场面极其火爆,差点失控!

幸好台上治平推事中有唐青衣和罗晚嵩这两名高手坐镇,又有南流北堂的高手在台下控场,若不然,怕是未等公审定罪论刑,台上受审的几大贪官就被愤怒的百姓当场砸死了!

公审的第二天,正月初九,《西川时报》头版评论道:“官场贪腐骇人听闻,吏治清肃振奋人心,公平正义终得伸张,西川清明之治可期!”

文中评论大法司道:“自成路衙,独立于提刑司外,法司、狱司彻分,变革完善‘鞫谳分司’,必将益于我朝执法公正……”

报上所说的“鞫谳分司”是大宋司刑的一种体例,即在案件审理中将审案(鞫)与议刑(谳)分由不同的官员承担——“鞫司”掌审问刑求,如大理寺的评事和司直、提刑司的推司(或狱官)、州府的司理参军;“谳司”掌检法判决,如大理寺的大理丞和大理卿、提刑司的法司(或法吏)、州府的司法参军。

在卫希颜的眼中,大宋的“鞫谳分司”大略相当于后世的警察和法官的分权,但又有本质不同。“鞫司”和“谳司”官员虽然确有一定制约,但因分权不彻底,二司同属一主官,制衡力量必然不足,如主官清明尚能起到制衡,如主官如柳子南般贪腐枉法,这“鞫谳分司”就往往成为虚设,二司官员沆瀣一气,枉法害民。

卫希颜来自于后世,又有妹妹希文的熏陶,虽说不上法律通,但对三权分立的权力制约思想却知之甚深,分权制衡缺一不可,分权是制约的前提,制约是分权的基础——大宋的鞫谳分司若不彻底、二司不独立,就无法实现司法权力的制约。

卫希颜提出设立“大法司”,就是将隶属于成都路提刑司的“法司”从提刑司中分立出来,成为独立的路级官衙,让鞫司和谳司的最高主官各不相属,方能形成制约的前提。

从西岭雪山下来后,雷雨荼曾诘问她:“即使法司分立,何能确保二司必成制衡?彼此勾连未必没有可能!恰如一路四司本有问责监督之权,然如今督问者少,沆瀣一气者倒是多矣!”

卫希颜对此回道:“大法司虽掌检法议刑,但有罪无罪的论断权力却不是掌在法司的手中!”

她眯眸一笑:“这个权力属于西川的‘民’!”

“西川的民?”雷雨荼眸底掠过一抹讥色。

“雷相君,莫要小看了这棋盘上的卒子。”

名可秀纤手拈起枚“兵”过了楚河,微笑道:“小兵齐心,亦可掀将!”

雷雨荼沉吟片刻,果断放弃将军,回車阻兵,敛眸一笑:“名宗主说得甚是。不知卫相君何以聚拢这西川之民?”

卫希颜忽然伸手推平棋盘,将名可秀的五枚“兵”和雷雨荼的五枚“卒”围成一圈,又将“帅”置于圈中,修长手指分别敲了敲“兵”和“卒”,说道:“此谓民。”又拣了一兵一卒,往空中一抛,“啪啪”两响,重叠落于“帅”之上。

“这二子,谓之‘治平推事’,有罪无罪决断于此子!”

雷雨荼拈起二子,目光锐利,“何以确定是此二子,而非彼二子?”

“选!”

卫希颜道:“雷相君应该听说过公济会的公选,这治平推事的选法虽不完全类同,却是一个理儿。成都路之下,有州有县,县下有村,推事要由下至上选——村有保正、耆老、族宗这些望民,可选出村推事,再从一县各村的推事中选出县推事,由县推事选出州推事,由州推事选出路推事;如此成都一路内,各级皆有治平推事,与县、州、路级法司各相配合检法论刑,便可形成制约。还有另一层益处是:可将论罪断刑权从职司政事的州衙中脱离出来,减少因政法权力不分引致的官员腐败。”

她说着又将“帅”提起,“这是大法司!”反手一掌拍在棋盘上,“每任大法司由路司长官,或三名以上路级治平推事提名,经路级治平推事会审议通过任职,一旦任职则为终身制,罢免权在治平推事会,路级官员均无权罢黜,包括……朝廷!”

雷雨荼眸色转幽,看了眼神色悠然的名可秀,淡淡一笑:“好一个治平推事!”

名可秀眸心光芒闪耀,明睿深邃,“治者,秩也;平者,公平,此为‘治平’。古圣先贤孜孜以求天下治平之道,儒家曰仁义,墨家曰公平,法家曰法治,窃以为三者并非矛、盾的对立!若以法家为大道之由,法于帝王而言是求‘秩’,于民而言是求‘仁义公平’,由法又回到儒墨。”

雷雨荼眸底掠过赞赏,慢慢点头,道:“虽非对立,却有表里之分。”

名可秀颔首,“确有表本之分,若以治平而言,当以‘治’为表,‘平’为本。表者,护帝王一姓一家所求之秩——江山维稳;本者,护万姓万民之治平——仁义公平!”她眸光扫过盘中的“卒”和“帅”,笑意深远,“此谓之:律法之根,源于民。”

雷雨荼沉吟不语。

二人这番对话含了儒墨法三家的思想在内,若有独尊儒家的文生在侧旁听,怕是立时要生出波澜。

但对随侍在二人身后几丈外后的雷电、萧流金等南流北堂高手而言,自然毫无愤懑之心,只是听得云里雾里、似懂非懂,就连水沁辰这般心思绵沉的也盼着这类对话莫再继续下去。

雷电暗嗤一声,心道说穿了不就是这治法权给了哪一方另一方都不放心,索性来个治平推事的共管,就好比奕棋之道,不是着眼于一子两子之得失,而是体察整目之输赢。

他随之又想,一个提刑司已弄得如此麻烦,难道转运司、安抚司、常平司这三司亦如提刑般弄出个推事共决?——真是简单事往繁里扯!

雷电这番揣测虽不算错,却也不算中。

名雷卫三人对漕、宪、仓三司的处置便如一如切豆腐般,简洁明快。各司皆设正副二使,南北两朝各派一人任正或副,正副使的转换每三年一轮。

职司兵政和民政的安抚司被撤掉,兵政归到新设的“成都路兵马司”——辖成都府三千府军、十二州驻城厢军、毗邻吐蕃的永康军,以及相邻梓州的怀安军。兵马司设兵马都总管二人,辖下每军各设都统制二人,南北分派一人任职,每军各领一半兵力。双方并约定,未得另一方同意,不得擅自募兵增兵,以保障双方兵员数量对等,至于兵员战斗力的强弱则看双方统兵将帅的带兵本事了。

安抚司撤掉后,又新设布政司,作为成都路州(府)县的最高行政衙门,职司一路民政行政,又将官员的磨勘考课从转运司移入布政司,并由治平推事会、大法司和提刑司共行考课监督权。

经这番谋划后,成都路的路治由四司变革为一会六司共治,以布政使为总领五司(治平会和大法司除外)的政、军、刑之首,布政使也设长贰二使,南北三年一轮换。

雷雨荼手里捏着取出来的一卒(治平推事会)和一帅(大法司),慢慢道:“这一会一司当为特别……名宗主、卫相君所思仅为了‘法’么!”他淡笑的语气并不带疑问,显见已掂掇出了苍白掌心中那两枚棋子的份量。

卫希颜不由与名可秀对视一眼,心道这雷毒花果然不好欺弄,挑唇一笑,接过他的话道:“谁说不是为了‘法’!”

刑律民律为法,财赋征税为法,行政治权也为法,但律法权可给,这财权和政权却不是“给”出就能得到,只有“争”出来的才稳当。

路要一步步地走,饭要一口口地吃。卫希颜没有冀望这些来自于民间的治平推事初上台就有强烈的“自主”意识,或许在一两年内,这些推事们对官府都有着来自心底深处,民对官根深蒂固的畏惧顺从之心——断案多半会顺着大法司的眼色行事。

然而,人有野心和欲。望,一旦习惯了掌中这份权力,谁肯甘心永远看人眼色行事?何况隶属惊雷堂和名花流两大阵营的治平推事也不会袖手无作为,必定会在治平推事会中拉拢势力形成对抗,推动人的野心在利益的催化下膨胀成长。

更妙的是,这政、兵、漕、宪、仓五司为南北长贰使共治,本就是互相抗衡的力量,这就意味着成都路的官府无法形成统一的力量去打击削弱来自民间的治平推事会,反而会拉拢利用。

长此以往,必将形成治平推事会和官衙博弈的分立制衡局面,既依存又对抗。

十年!卫希颜心想,只要南北对立十年,这里的治平推事会就能站稳脚跟,并将权利的渴求植入野心,在欲。望的催化下追逐、争夺更高的权力……只要三、五十年……这颗经由权利分享而成长壮大的种子就能深植到民心中去……


 
作者有话要说:备注:
1、宣抚处置使:
宋朝宣抚使地位相当于执政大臣,或由执政大臣担任。最初的职责是巡视地方、存问官吏百姓,之后演变为一路或数路的军事统帅。 
宣抚使带“处置”二字,称宣抚处置使,职权较宣抚使更大。如南宋建炎三年,张浚以知枢密院事出任【川陕宣抚处置使】。

2、关于成都路四司官衙所在地:
宋朝一路的四司通常并非在同一府(州)城,如前文淮南路的转运司、常平司就不在同一州城,但在写成都路四司时,某西在设置上进行了调整,将四司官衙都调到了成都府城,特作说明。

3、关于象棋:
战国时,已有关于象棋的正式记载 ,《楚辞》:“蓖蔽象棋,有六簿些;曹并进,遒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
又多称为象戏。
唐代的象棋形制,和早期的国际象棋颇多相似。
宋代时象棋形制变革很大大,北宋末年大略定型成近代模式:共32 枚棋子,黑、红棋各有将(帅)1个,车、马、炮、象(相)、士(仕)各2、卒(兵)各5——文中以此为形制。









202

202、广南之议 。。。 
 
 
年后,正月十六,与北朝关于西川共治的协议文本传回了临安,在朝廷引发了一场不小的争论。

有官员或许因这两年南朝的欣欣向荣之景而乐观了,盲目认为“西川何须共治?自当该属我朝!”兵部尚书周望则抨击主司此事的国师卫轲“持事不力”,更有官员进议“夔州路国防军拿下西川当非难事”……

代执枢密院的李邴唇边整齐的短须掩盖了冷笑和不屑,不急不慌的出列向御座上的皇帝请奏后,摊开地图给朝殿上大放厥词的某些官员上了一堂地理课:

“诸君,这里是成都府,这里是凤翔府,这里是京城临安……何谓鞭长莫及?诸位同僚富有学识,勿需某多作解释吧?”或许长期受了国师枢相的影响,签书枢密院事的语调颇含讽刺的味道。

“众卿,共治之事不必再议。”御座上的南朝皇帝赵构不昏也不庸,相反很能认清时势,当即将朝议拉向正题,“关于成都府路的官员任事,政事堂可有议定?”

尚书左仆射丁起应声出列,“启禀陛下,臣等已拟出官员任职人选,恭请陛下御览。”说罢呈上奏疏。

“陛下,布政使为西川行政之首,卫国师和凤翔府的议向是成都路转运司判官赵开晋任。”

赵构翻阅奏疏,问:“赵开?”

宰相答:“此人是哲宗元符三年进士第,普州安居(四川遂宁)人,隶属我朝梓州路。父母已过世,两个叔辈在故籍,妻儿均随任成都府……”

赵构听到这已暗暗点头,布政使切不可是北籍人。

“卫国师推介:赵应祥为官品正,未与崔白二人同流合污,治政和财赋能力皆出色,进议西川榷茶和黎州买马五害,切中时弊,堪为大用。”

赵构看向群臣,“众卿可有异议?”

朱敦儒道:“臣无异议。”都给事中的表态显然代表了门下省对中书省(政事堂)任命的通过。

丁起继续道:“赵开的判官之职授于宣和七年,卫国师评价此人无倾向,属中立官员,故设布政使副使二人,南北各一,作为制衡。”

赵构点头,“如此甚妥!”

“陛下,副使人选至关紧要,臣等拟议广南两路转运使李光出任。”

李光泰发(越州),赵构目光览过奏疏上这行字,唇边已掠过微笑。对这位曾因言事得罪耿南仲被贬汀州酒税的前侍御史皇帝并不陌生。忠正能臣——宰相在奏疏中的四字论断,赵构是赞同的。

但皇帝并不知道,宰相提议李光的背后,隐藏着另一人的用意。

***

名可秀在成都府提名官员道:“李泰发持身甚严,品正无私,是位不可多得的德能兼备的人才,然而在广南任上已不能再发挥他的才干。”

卫希颜对她的决断自然不会有异议。当初可秀以李光任两广转运使兼知广州,看中的就是他的正直品性和吏治能力,以其为利刀砍除广州的贪婪官吏,为海商开路。但李光在拓展海事的眼光远不及可秀,隶属转运使管辖的广州市舶司已受到掣肘,因此为了海外贸易的长远规划,这位德能之臣就必须挪开位置了。

“再好的人才不放在合适的位置,也会成为阻碍呀!”名可秀笑说,“成都将是这位忠正能臣更合适的地方。”

“那么,谁去广南合适呢?”卫希颜问。

“吕居仁。”名可秀援笔濡墨书下:拟:吕本中居仁(寿州),度支司员外郎,除度支郎中权发遣广南两路转运使兼知广州。

“吕居仁?”卫希颜听着有点耳熟。

名可秀抬头看她,吟道:“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卫希颜哈哈一笑,“想起来了,‘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与不似都奇绝。’就是汶儿称赞过的那个‘清新流美’的诗词大家嘛……咦?”

她记忆被引发出来,“可秀,他父亲似乎是吕舜徒?”

卫希颜所提的吕舜徒是这个时代名声赫赫的人物。他的祖父吕公著是哲宗朝的贤相,和司马光同为辅政;父亲吕希哲是大宋教育家,主张为学“不主一门,不私一说”,成为吕氏家学的特征。而吕好问(字舜徒)本人,和杨时同为当世道学大家,时人称之“南有杨中立,北有吕舜徒”。

靖康年间,卫希颜和吕好问同殿为臣,有过多次照面。后来伪楚立,被任命为事务官的吕好问劝张邦昌不可为帝,应迎回道君重立宋室,并以他的身份名望保护京城不愿事楚的官员和文士。何灌攻入东京前,这位伪楚事务官就连同府中家眷神秘消失了——隐伏东京的名花流暗桩送走吕好问一家,从毫州南下归回寿州原籍。其后一心治学,两次拒绝赵构的召任,据说他的几个儿子都文采风流,却无心仕途,怎的还有一位出官了?

“户部度支司员外郎吕居仁,吕先生的长子,当年受召也相当不情愿呢!”名可秀微笑,“不过,赵官家的颜面也要顾及,父亲能拒绝,儿子却不能了……长子么,就要承担责任。”

“放到度支司?他有商事才干?”卫希颜挑眉不信。

“两年前一窍不通,现在经过度支司金郎中的两年敲打,不通也得通了——金不出的手底下可不养闲人!”名可秀的语调带着打趣。

卫希颜想起那位举朝闻名的度支郎中,也不由大笑点头。

度支郎中名金梧琶,字卜初,据说出生时其父正在梧桐树下弹琵琶,因取名“梧琶”,户部官员习惯将他的名和字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