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012神秘的玛雅末日预言-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别站着三个男人。通过细致地研究图画,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脚都处于隔离生死两界的水中,而每个人做了一个不同的手势,其中前三个人手势的意义已经被后世解读:第一种手势是:男人的一只手背贴在眼角、另一只则无力地垂下来,这和平常生活中人们“哭泣”的动作是一致的,特别是其中一人脸上的泪珠,对这种推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另外,在蒂卡尔(Tikal)高地一位名叫Ah K·k·w的君王的墓室中,人们也可以推断得出这个结论,因为墓室中出土的骨雕制品上面,陪伴亡灵的人或动物也都做着和男人同样的姿势。
第二种手势有些特殊,是一只手臂弯过来搭在另一侧的肩头上,这在今天还可以从某些国家的礼节中看到,因此,专家们认为这是在表达玛雅人站在死去的君王身边“行归顺礼”。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君王的葬礼是十分隆重的。
第三种姿势相对比较简单,是一个人用双手蒙住了脸面,很像生活中人们因悲痛而哭泣的场景。
第四种姿势目前为止还没有被解析出。这个人是几个人中唯一一个将脸扭开,并不面对着死者的人,而且他的动作十分奇怪:一手弯曲、手掌向前伸直,另一只手却斜伸向前方,掌心向上,除了食指伸直之外,其他手指微微向内弯曲。
不论最后一种手势到底是什么意思,有一点是十分明确的:玛雅人对于入殓和送葬十分地看重。
5。修建墓室
玛雅人由于对于送葬和入殓特别地重视,所以他们在选择修建墓室的时候就会特别地讲究,尤其是君主的陵墓。
通常情况下他们会选择在悬崖上挖出一个方形的洞窟,或者也可以选择不再那么危险的地方,而是在宫殿、庙堂的下面用石头垒出一个方形的墓穴来安葬君王。由于不论是在悬崖上,还是在宫殿下面都需要耗费很多的人力、物力,所以墓室一般会提前很久开始计划和修建。修建的时候也并不完全将墓穴建造完成,只是修出一个框架,在墓室的墙壁上刻上壁画或者石灰雕塑等装饰。只有等君王去世了,才进行最后的内装和摆设工序。
墓室也并不是完全封闭,与外界隔绝的。有时侯有些君王的墓穴会有一条细细的通道通往外界,帕伦克文字庙中的Pakal大王的墓就是一个例子。玛雅人之所以建筑这样一条通道,并不是像有些人猜测的那样,为了墓穴的通风。因为玛雅的墓室挖掘一般都不是很深,他们之所以这样修建,只是一种文化的表现罢了:玛雅人认为君王的灵魂应该通过这条通道得以逃脱。而这种观念,是同玛雅人关于灵魂的观念相一致的,他们认为灵魂就是气。
6。安葬
考古中发现,在石刻文中有一个直接用来表示埋葬的词汇muk,由此可见,玛雅人对于安葬还有一番讲究。除了象出土的那些陶杯上所画的那样用布带裹起尸身之外,我们几乎对于古典玛雅人还会对死去君王的肉身做一些怎样的处理不明白。难道他们也会学一些古老民族的做法:掏空内脏、风干尸身,制作成干尸?一位名叫Estella WeissKreijci的奥地利考古人类学家经过考察研究认为,考古挖掘中的确存在某些现象表明玛雅人曾使用过掏空内脏等保存措施,但至于铁证她无法提供。
玛雅人在安葬的时侯,死者也会先被安放到席子或者托板上面,然后再放入墓穴,当然了,他们也会采用石棺的方式埋葬(石棺由挖空的石头构成),然后在棺上面盖上整石的棺盖。玛雅人因为对于宗教有虔诚的信仰,所以在埋葬死者的时候会为他们准备许多的装饰物,常见的有面具、冠冕和耳环、珍珠项链、大件的胸饰、用椭圆形的玉片制成的腰带饰物、手腕和脚倮上的套环等。考古发现,玛雅地区根本不存在贵金属,所以他们的陪葬品最豪华的就是绿宝石(玉石、翡翠、软玉等)、黑曜石、贝壳、珊瑚和蜗牛壳之类。
此外,对于死者也非常的讲究,给他们死时穿的衣物一定要是他生前享用过的最豪华的那套。墓穴的颜色也一定要用朱砂或者赤铁矿涂成红色,因为那是血的颜色。最后一步,等死人安葬停当了,才会将墓穴严封起来。而这种密封并不仅限于封上墓穴,包括通往墓穴建筑物的台阶也会被封死。如果刚好某个坟墓建造之后没有建筑物压在它之上,那墓葬完成之后完全可以再在上面加盖一座建筑物。
7。陪葬品
玛雅人十分相信轮回,所以在他们的尸体周边一定会放有陪葬品。最常见的是盛在陶杯中的可可液、陶碗中的玉米糊和陶盘中的固体食物等,这些坟墓看来应该是普通百姓的墓。按照对玛雅墓穴的统计可知,墓中一般会放有10到30件陪葬品,虽然大多数是新的物品,但偶尔也有一些死者生前用过的物品被用来陪葬。
对于大户人家或者君主、贵族来讲,他们的墓穴中也用人牲作为陪葬品。而从这种墓穴中陪葬品放置的位置以及与死者的距离来看,这些陪葬品担负的多为守卫的职能。例如帕伦可的Pakal大王墓中就有七人是作为陪葬品下葬的。
8。对于彼岸世界的想象
玛雅人并不将死亡看做是死亡,在他们的理念中,死亡只是一种轮回,所以他们更多时候是对彼岸世界的描述。而所谓的彼岸世界不仅仅包括我们常说的天堂和地狱,还包括通往此界的路途。但是,玛雅人是否也和阿兹特克人或者日耳曼人那样有完整的三个概念,目前掌握的资料还不能回答这个问题。然而研究者们根据考古学和文献学提供的资料,更倾向于从玛雅民族的宗教、艺术和思想进行系统、完整的归纳、假想。
于是后世学者得出了这样的玛雅生活还原:在玛雅人的观念中,人死后要去的第一个地方应该是冥界,因而生者才会为死者准备各种旅途干粮、饮料之类的陪葬品。而那些不多见的人牲陪葬品所担负的职能,除了是为死者守墓之外,可能也为了让他们在死者通往冥界的路上为其护航。这点推论可以从出土的很多陶器上得到有力的证明,因为在陪葬的陶器上面常常画有很多关于冥界殿堂的图画,而这些图画中居民繁多,这就意味着那些在路上陪伴过君王的亡灵,也将在这里为他服务。
关于死亡之旅的象形文字,玛雅人将其称为是“och bih”,意为“他上路了”。Bih在玛雅语中的意思是“路”,但多被用来表示日常生活中的道路,而och虽然也是“路”的意思,却专指踏上死亡之旅的“步入”、“走上”等意。
关于对彼岸世界的构想,并不仅限于存在于玛雅人的观念中,它几乎存在于中美洲的民族中。例如16世纪时,到达本地的会士Bernardino de Sahagún就曾经用阿兹特克语对在殖民时代前生活过的阿兹特克印第安人的文化进行了记录,中间就有对彼岸世界的构想。
除了中美洲,对彼岸世界进行设想的行为还存在于世界上其他的古老文化中,比如古埃及和希腊。这种现象揭示出了这样一种观念:活着的世界和死去的便世界是不同的两个世界,但是这两个世界又具有一定的联系,当一个人在活着的世界里去世之后,经过一段旅途他会到达另一个神圣而庄严的世界。
9。到达彼岸的方法
玛雅人是一个奇怪的民族,他们并不将死亡看做是死亡,只看做是一个新的轮回。所以,在玛雅人看来,他们死后并没有真正地从这个地球上消失,只是到达了另一个彼岸,而要到达这个彼岸,有三种方法可以。
①舞入彼岸
舞蹈的场面在考古出土的陶画中出现频率很多,也许这涵盖了一个隐含的信息:玛雅人去彼岸,都采取了这样一种诗意化的行为。并且,舞蹈和死亡有关并不是空穴来风,这可在很多的文字和图画资料中找到证据。
②骑往彼岸
虽然在欧洲殖民者把马带入本地区之前,玛雅人的生活中没有任何骑兽,但是别忘了,玛雅人是一个特别善于想象的智慧民族。他们在很多的陶器图画中,都绘制了人类骑在鹿背或者野猪背上的样子,由此可见,骑往彼岸是玛雅人到达彼岸的一种方式。
③乘船前往
这种说法并不荒谬,因为在蒂卡尔第116号墓,也就是1号金字塔下埋着的Ah K·k·w王的墓中,人们找到了足够的证据支持这种说法。从大量出土的精细的带有文字的骨雕作品中可知,这位君王将坐在一条大独木舟中前往彼岸,而随同他前行的将是两个帮他划船的神灵,甚至,队伍中还有为他哀悼的大蜥蜴、猴子、鹦鹉和狗。
后世学者认为:这幅图画的主题与古代希腊神话,不论是结构还是情节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在希腊神话中,死者将由天神的传令官赫尔墨(Hermes)陪伴着,然后由艄公卡戎(Charon)运载着度过悲怆河(Styx),同行的也有一条狗。
10。生死两界的分界线
在出土的图画中可知,乘船前往将经过一段水域,而水面则是分隔生死两界的区域,在象形文字中被称为ek'naabnal,意为“黑水”。另外一个进入冥界必须经过的区域是洞窟,在象形文字中称作akul tunil。认真分析起来看,可知这两种观念实际上是相相联的,因为洞窟也是储蓄地下水的所在,特别是在实际生活中的玛雅地区,那里有很多贮水的石灰岩溶洞。因此,玛雅人将水带如分离生死的通往死亡之地的想象中,是完全可行的。
其实,在玛雅人的信仰中,还将乌龟的身体看成是进入冥界的大门。在他们看来,死亡后的玛雅人步入冥界时,需要通过一面裂开的乌龟背壳。
除了这两种想象之外,玛雅人还有从象征土地神的怪兽口中进入冥界的想象,他们在文字中写作ye tun,意为“石头的裂口”。在图画中的表现却类似于乌龟,也是采用了一块裂开的地面作为内容。
当然了,玛雅人在设置进入冥界的入口的同时,也做了大胆而合乎想象的设想:那里也是走出冥界的出口。学者们由此猜测,就像希腊神话中的奥费斯(Orpheus)可以在连接生死两界的道路上双向往来那样,玛雅人对于生死之路的理解应该也是“双向”的观念,难怪帕伦克Pakal大王那石棺边侧的石雕中,就出现有死者的祖先从裂开的地面中钻出来的场面。而这,在玛雅人的眼中意味着复活。
11。死亡之国
死亡之国在象形文字中的意义为“恐惧之所”,也就是说他那里充满了“恐惧”。从出土的陪葬陶器上的有关彼岸世界的图画来看,死亡之国的想象是基于本真的人类社会,因为这里依然居住着各种各样的人类,只是多了一些精灵而已。
不过,在玛雅人设想的死亡之国之中,一切都是被颠倒过来进行的。这点有很多的证据予以证明,像波德兹(Baudez)研究的君王的图画等。除了人们在这里将遭受恐惧、颠倒过来生活外,他们还可以在这里投靠自己的祖先(tuman),从蒂卡尔出土的骨雕作品就是这种说法最有力的例证。
12。进入死亡之国时的考验
即使是进入死亡之国,其他很多的文化都会有要死者经过一定考验的要求,但是这在玛雅的文化中却没有被发现。只是,专家们根据来自与低地玛雅人相距不远的居住在危地马拉高地的克曲人的书面材料中,推测出玛雅人应该也有这样的一种观念:死者只有在经过了一连串的考验之后,才能顺利地进入死亡之国,想冥界的神灵完美地展现自己。
13。复活与升天
从前面的探究中我们可以知道:玛雅人将死亡看做是一个新的开始,也就是坚信没有终结的生命,这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就是“复活”的意思。基于玛雅人与克曲人的文化具有同源的前提,所以专家学者们很喜欢引用克曲人的开天辟地神话《波波尔·伏》中有关孪生英雄Hunahpu和Xbalanque升天的故事来支持这种推论。和古希腊那些常见的神话情节一样,这对孪生兄弟在经过了冥界的一系列考验之后,终于变成了天上的星星。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简单地归纳玛雅人的一生,不过,这里具体地以一位玛雅君王的生死历程的环节来作总结:从出生到死亡,君主会带着丰富的随葬品走上通往彼岸的旅途,或者通过骑鹿或者划船的方法沉入到地下的冥界,并在经过了一系列的考验之后升入神灵之国,加入天神之列。在那里,他们可以拜见自己的祖先,可以开始一段新的生命。
通灵的玛雅人
据国外某媒体报道,考古学家新近在考古中发现了一个罕见而神秘的“死亡瓶”,它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至1400年前玛雅文明时期。于是考古学家大胆地声称,这个“死亡瓶”应该是在玛雅人祭祀时使用的通灵物品。
让我们来详细地观察研究下这个瓶子。首先,它没有瓶塞,由风格可知属于玛雅乌卢阿风格的装饰瓶,质地是白色大理石。详细研究会发现,在瓶底还残留着祭祀时为死者供奉的食物、可可灌肠液以及诱导呕吐的迷药。同样的场景在2005年也出现过,在洪都拉斯西北部一个小型金字塔状宫殿下,考古人员也挖掘出了这种被命名为“死亡瓶”的神秘瓶子,并且在挖掘出来的时候,这个瓶子旁边还有一具人体骨骼残骸。经过对周围的土壤进行提取、分析,发现瓶中包含着玉米、可可树和花粉,而很明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其中的花粉在人体服用后会出现严重呕吐现象。
负责考古研究的南佛罗里达州大学人类学家克里斯蒂安·韦尔斯,在详细地研究了这些瓶子和里面的成分,并联系玛雅文化之后说,这个瓶子应该是一千多年前古代玛雅人在祭祀仪式中所用的器皿,而它的用处就是盛上一些迷药物质,这些迷药在人服用后会出现明显的精神恍惚。
那为什么玛雅人要这么“自虐”,采取让自己昏迷的方式呢?原来,他们这样是因为在他们的信仰中,认为人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能够实现与祖先‘通灵’,而玛雅人通过与祖先“通灵”,并能够预知将来的灾难。记载的比我们推论出的还要血腥的多。据记载称,祭祀者会对自己的身体进行切割或放血,然后再口服大量的浓可可灌肠液让自己产生昏迷,或者吸食一些人脑浆引来呕吐,然后在头晕目眩中预知未来之事。
玛雅人的饮食
玛雅人由于聚居在热带区域,所以食物的种类比较丰富。但奇怪的是他们最常食用却只有玉米、豆子和南瓜。这是因为他们掌握了丰富的玉米种植技术,而玉米又能满足最基本的生活所需。在日常生活中,玛雅妇女常常的做法是烹制玉米粒、碾磨玉米粉,此外,她们还负责搜寻可食的野生植物和水果。
玛雅人由于能吃的食物种类丰富,又常常进食玉米、豆类、南瓜、红辣椒和各类水果的缘故,所以身体不仅获得了必要的元素,还拥有了健康的体魄。在荤食方面,一般食用男人猎回的动物以及水生贝壳类的动物。正是这种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得到的“简单”食物,养育了玛雅人健康的体魄,也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去钻研天文日历、诗歌等,而不用像很多民族一样为了生存而疲于奔命。
古玛雅人简直可以堪称是美食方面的专家,他们对于主食玉米有多样的烹饪方法。有时候,他们会将玉米碾碎,然后用这较精细的玉米粉混合上水制作成各种各样食用的饮料。大多数时候,他们制作玉米粥,这可以看做是他们的主食。而那些社会阶层高日子过的悠闲的贵族们,更喜欢在玉米粥中掺拌上巧克力,对于大多数的玛雅人,还是只会在玉米粥中掺入红辣椒、磨碎的熟南瓜籽、蜂蜜或者调味香草等。
这种食用方式不仅很便捷还非常利于身体消化,劳作的人也可以方便地用瓢葫芦盛上它们带到田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