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血咒迷城-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半仙抿了一口“七粮液”酒,“嗯,真正粮食酿的酒,现在这样纯粮酿的酒难找了,醇香,好,好。”
“半仙,别总神神秘秘的吊我们胃口了。昨晚惊心动魄,哥儿几个小命可差点就丢了几回了。你说那个什么赫伯是什么人呐?!”鬼子问。
“满族神话传说里,赫伯是一个半神半魔式的存在。主管群山、土地和羁押鬼怪。同时,他还有个嗜好,专食新生小儿的新鲜心脏。”
“就类似山神土地的神,吃小儿心脏?啧啧,真是重口味!这魔性可够大的了。”鬼子说。
“我们碰到了赫伯,绝对不是偶然。当时,天就要亮了,我们一路却魔煞、焚鬼兵、退恶灵,在太阳出来前的那么短时间里,赫伯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完胜。”
“看来,我们穿的那件写有梵文金刚经的衲衣,赫伯也要惧怕三分!”我说。
半仙点了点头,说“这件衲衣,骗过了赫伯,他猜不透我们什么来头。之所以把我们送过山坳,就是想摸摸我们的底,他说的那些话,就是给我们一个警告!”
“他说什么了?我还记不太清了。好像是有点警告的意思。”鬼子说。
“他说‘连神明也要顾忌的东西,我们不要招惹’、‘让我们好自为之’之类的。”我说。
“差不多,这是对我们的警告。”半仙说。
“这条路真正凶险,不知通到哪?!是不是宝藏!”鬼子问。
“不好说。这条路藏宝图里并没有标记。但花费这么大的周章,布下这么多的鬼怪,不是一般人能能做到的。肯定是一个重要的地方。”我说。
“一开始,我就怀疑。”半仙说,“去漂流前,我就说过,从风水上看,这里明显有高人布过局,但却像一盘棋局的弃子。着实另人费解。难道说,这是个表面上弃子、实际上劫杀的局。”
半仙放下酒杯,燃起一支烟,仍心有余悸地慢慢说道,“这一路上,水里面大量怨念幻化成的魔煞,数量众多的鬼兵、以谋逆为名诛杀全镇百余口而使其成为恶灵的幽灵镇。最后出现的亦神亦鬼的赫伯,分守在在各个路段,残忍嗜血,杀人于无形,他们在守护着什么?!一定是一个天大的秘密!而且,设这个局,需要耗费大量人力、财力,还需要有世外高人做法相助,非一般人可为,只有皇帝才会有这么大的手笔。”
“他们守护的一定是一笔数量庞大的宝藏!满清关外宝藏!”鬼子惊喜地说。
“我看未必,好像,太顺利了!”我说,“记得在北京时,半仙分析过,入关前的宝藏,入关后的宝藏、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宝藏,有可能埋藏在一起了。”
“那为什么不把这些妖邪放在新的宝藏地守护,让他们守在这不是浪费吗?”鬼子问。
“有两种可能!”半仙说,“第一种可能是‘灭口’!当朝者也怕这设局的高人后来取了宝藏,所以在面布完局后杀了布局的人。历朝历代屡见不鲜。第二种可能是‘反噬’。行巫蛊之术的人,一旦受到攻击,或耗费神元过大,自身的修为下降,就会受到自己炼制、训养鬼灵的反噬,而神形俱灭。”
“如果把四大宝藏合而为一埋藏,就要布更大的局、炼制更多的妖邪,灵怪来守护。而且,布这个局的人,有役鬼驱神、改天换地的能量。绝不可能被人灭口。那只能有一种解释,就是在四大宝藏合而为一埋藏地布局时,在最后被反噬。也就无法再把这些鬼兵之类的往那些边驱赶。当然,也不排除,这些鬼兵无法远距离运过去。或者,新的藏宝布局里的东西,比这些鬼兵之类的更凶恶、更高级的虚空存在。”
“其实,鬼怪、恶灵自己本身并无明识。他们只会按照指令,完成他们的使命。就是击杀一切进入这个区域的生灵。即使宝藏已移走了,只要他们存在一天,仍会忠实地守护着。”我说。
“那就是说,我们看到的那座大山,就是赫图阿拉城?宝藏就埋在那下面?!”鬼子问。
“很有可能。刚才,我和宾馆里本地的服务员聊过。据说,当年的赫图阿拉城因为缺水,后来被努尔哈赤废弃,重新建了新城。就是现在的旅游景点赫图阿拉城。”半仙说。
“嘿嘿,谁也不会把宝贝宝贝藏在一个废弃的城池下面。”鬼子说。
“建城以后才知道缺水?!呵呵。努尔哈赤当年肯定是挖断了水脉,才不得不迁城。”我说。
“看来,传说是真的!我判断,那个废弃的赫图阿拉城,当年就是满清第一宝藏,也就是说,满清入关前抢掠的宝藏。后来,在入关后迁走,和其他宝藏埋藏在一起。原来精心布的局,也就成了摆设。这也正是我认为这里是一个弃子的原因。”
“你说,满清为什么要把宝藏迁走呐!按理财来说,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才是最重要的!”鬼子说。
“呵呵,鬼子,真有你的。竟然用现代理财的观点来解读历史的思维。”我说,“你和当年的历史环境联系起来,就会发现,满清真可称得上用心良苦、深谋远虑。这些宝藏,就是留待一旦战败退出中原以后,还能东山再起之用。而如果真的战败了,八旗兵退出中原,建州,也就是现在的赫图阿拉,必然是众矢之的、首当其冲,战略、战术攻击矛头全会指向这里,若是重重包围之下,光有金银财宝,没有粮草、兵源,根本没有用。当年,满清皇帝不许汉人踏入关外一步,营建埋藏宝藏的宝库,必然是机关重重,重兵把守,万分安全。相比之下,分开存放,反倒是知道的人多了,更不安全。”我说。
“那我们还去不去赫图阿拉旧址?!”鬼子问。
“去,一定要去!”半仙说,“一是可以难我们的判断是不是正确;二是和他们斗斗法,多领导领导满清高人的功夫,对我们今后寻宝大有好处。这第三个嘛,可以寻找一些宝藏的蛛丝马迹,毕竟,我们只有半张藏宝图!”
“半仙,你说能役鬼驱神的高人,现实中存在吗?!”鬼子问。
“你们看这张图。”半仙拿出一张旧的新宾县地图,“这张是我刚才从对面地堆上淘来的。你们看这儿,漂流的红河谷,到这儿,我们住的宾馆。”
半仙手指着地图上的路线和距离,说“地图上并没有标记有路,我量了一下,大约的距离,如果步行的话,最多三个小时。我们昨晚竟走了一个下午加一个晚上!这么长的时间,我们究竟在哪?!”
我和鬼子相视无语。
“这段距离,应该是在时间和空间上被除数无限放大了。如果不是正赶上天亮的时间,怕是很难走出来。”半仙说。
“还好这个人早已做古了。他留下的迷局弃子还这么厉害,若是在当年,怕是我们早已被干掉了。”我有些后怕地说。
半仙举起杯子,喝干了杯中的酒,说,“走,我们再去闯一闯!”
“现在就去?!”鬼子问。
“现在是下午一点四十分。我们现在开车过去,二点钟到四点钟,是秋天至阳之气最旺的时辰。所谓正神主位,天罡醮魁,精阳道法。”半仙说,“过了这个时辰,就很难说了。不过,这次,东西要全都带上,特别是要万分小心!”
“可是,诺大的山,我们怎么找?不如把‘家伙’架起来,先勘探一下有没有‘矿’!”鬼子说。
“不用那么麻烦,我打听过了。那座山脚下有一个山神庙。别忘了,满族神话里的山神就是赫伯。”半仙说。
“古时老人说,‘头上三尺有神灵’。以前,我还真不大信这些鬼神魔灵,这几天可真长了见识。半仙,如果真是像你说的那样,我们早上遇到的是真的传说中的赫伯。那你们还记不记得他的警告?!”我说,“一旦发生什么事情,你有把握和他对抗吗?!”
“我想,大白天的,应该没有什么事吧!”鬼子说,“我们距离他好几里地呐,他不会这么嚣张,大白天也出来做法?!”
“鬼子说的有道理,我也是考虑了这点。无论如何,我们还要试一试。”半仙说。
既然大家都坚持要去,我也只好同意。可心里仍感觉到有些不对劲,感觉有些冒进了。
检查了一遍应该带上的一应物件,我们走出宾馆,准备从停车场开车去赫伯庙。
走着走着,我感觉原本秋天里特有的清朗、舒爽天气,变成混沌起来,仿佛有谁抓起一把淀粉从天上向下扬了下来,空气越发的沉闷,附近的狗儿狂躁地吠着、无目的地向天上扑。突然,地动山摇般的一阵晃动,感觉天空在晕眩地下坠,地面开始倾斜,一阵阵尘埃从地面腾空而起,扑面而来,路边村民临时搭建卖山货的小棚子轰然倒塌,宾馆里面的服务员、客人没命价地向外涌,路边的村民呆若木鸡般地站在那里……
地震了!
我耳边仿佛又响起了赫伯的声音,“好自为之!”
、第四章 第二节 借鬼杀人
感谢书友“千面神君”、“真水无香”、“周天亮”的鼓励。
新书需要大家的大力支持。你们的支持是我写作的动力的源泉。求点击、求评论、求推荐、求指正。多谢!多谢!
请大家多多收藏,谢谢!
突如其来的地震,惊呆了所有的人!
眼见到满是奔跑、呼号的人,惊恐的是大自然的力量。
我、半仙和鬼子更加惊恐的是神灵的力量。自诩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对神灵鬼怪一向不屑为封建迷信的我们,也惊恐地感觉到这场地震,绝对不是偶然。
我们站在车前,手里拿着装备,相互对视着,都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到了惊惧、疑惑和不甘心。这时,本来阳光普照的正午,在突发的地震后,阴云密布,竟下起雨来。
雨滴打在身上,有种异样的感觉。我忽然意识到,雨滴不是透明的。竟然是红色的!
血雨!!!
天地间一片血红!
“回去吧!”半仙喃喃地说了一句。我们三人垂头丧气地回到宾馆。
“这世外高人真了不得。役鬼驱神。呵呵。”我自嘲地笑了笑说。
半仙燃起一支烟,默默地思考着,不出声。
“赫伯的法力真强呐!我们还没出发,他就知道了。还搞了这么大的阵仗,又是地震、又是血雨!”鬼子说。
“头上三尺有神灵。此言不虚呀!”我感慨地说。
“咋办?!”我和鬼子一起看着半仙。
“现在就看你这个‘半仙’的真神‘赫伯’,谁的法力更强了!”鬼子揶揄着说。
半仙占卜了一卦,推演一阵后,说,“明天,我们先去拜祭一下赫伯大神吧!”
“拜祭?!”我和鬼子惊讶地望着半仙。
第二天,一支几十人的队伍洗洗荡荡地向赫图阿拉城旧址行进。乡间的村路上,悠扬地回荡着唢呐、锣鼓的乐曲。人群中,村民们抬着供奉拜祭用的“三牲”,整牛、整猪、整羊,香烛、果蔬,是拜祭礼仪的最高的规格。
村里的老人说,好此年没见过这么大的阵仗了。
半仙私下对我们说,拜祭就是行贿。俗话说,巴掌不打送礼人。这赫伯也已经是多少年没人供奉了。成年累月地空守着这座劳什子大山,也寂寞难耐了。再说,当年的高人早已灰飞烟灭,转世轮回了。他空守着一份契约、一个承诺,明知没有期限,也不得不耗下去。难得有人送礼行贿,保不成也会睁一眼闭一眼。
“我听明白了。就好比胜哥你上班看仓库。老板都没了。工资也不发了。还让你天天上班,保不准弄个监守自盗啥地。”鬼子恍然大悟地说。
“切,监守自盗?!这么大的事儿也就你鬼子才干的出来。要真是你说的那样,老子早就改制、拍卖、私有化成我张天胜家族的产业了。”我不屑地用话敲打着鬼子。
昨天下午,半仙去了镇里的“满族文化研究学会”拜访。说自个儿是满族后裔,打小受族文化熏陶,有幸回到满族故里,龙兴之地,高拜祭一下本地的神灵云云。
去之前,半仙说这事就由他一手*办了。我和鬼子乐得轻闲,这两天也着实又累又惊吓,索性关上门,叫上一桌酸菜猪肉血肠火锅,喝起了小酒。
半仙出钱,研究学会得名,村民出力得实惠,一举多得,各取所需。于是,今天便搞了这么大的场面。
由村民们指引,我们一行人沿着山路向赫图阿拉城旧址行进。
一路上,锁唢声声,好不喧闹。同行更多的是无事看热闹的村民。拐过山坳,眼前尽是荒凉的野地,齐腰的野草已有些泛黄。远处有野鸡鸣叫着扑腾,不时有野兔从路边窜过。据村民说,近年来大家环保意识强了,不仅有野兔、野鸡,连野猪也偶尔能碰到。
我感觉后背凉嗖嗖的,用手捅了捅半仙和鬼子,说,“这里和昨天赫伯送我们走时不太一样呢?!”
“我也感觉到了。好像昨天早晨,这面不是野草,种都是地,好像种的都是苞米。”半仙说。
“一夜之间,苞米地都变成野草了?!那当时见到地里若隐若现的村民呐?难道说,那些也都是鬼魂?!”鬼子说。
……
三人都在心里庆幸天亮的真是时候。
赫伯神庙在赫图阿拉城旧址山下,年岁太点的村民都知道。但这些年来拜祭的人少之又少。特别是网络信息时代,年轻人根本不再相信这些。更多的是在春分、耕种时,村民顺便捎上些供品、上两柱香而已。
山脚下的赫伯神庙大约一米左右高。相对其他山神土地庙,还是高出了不少。里面供着泥塑的赫伯神像。让我们吃惊的是,这泥塑像竟和我们昨天见到的赫伯,像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一模一样。
望着赫伯神像,我感到了一阵阵的晕眩。
“天呐,这回大发了。原来鬼神离我们这么近。近距离接触也是要了命了。”鬼子说着,拽了拽我的手。
我的手冰冷,鬼子的手心里也都是冷汗。
村里的为首的老者主持祭祀,据说当年老者的祖辈还做过大祭司。老者头戴法帽、身穿法衣,左手摇法铃,右手执法扇,将一应法器置于赫伯庙前。
半仙则跪在地上虔诚祷告,我依稀听着,弟子奉上四牲……愿保平安……再塑金身……云云。
祭祀仪式隆重而又简单,大约半个多小时就结束了。我打量着眼着的这座大山,山上郁郁葱葱地长着松树、柏树,山脚则是各种灌木,再往下则是野草。没有种地垦荒的痕迹。村民也没有散去的意思,就围着在一起打着扑克。或在就近的树下、草丛中捡野生的蘑菇。
半仙瞅了瞅那些不肯离开的村民,说,“不管他们,我们走。”
说罢,背起装满相关物件的皮箱子,带着我和鬼子向山上走去。
“这山上没有蘑菇可采。”有村民“好心”提醒。反倒引来一片笑声。
“随便逛逛。”半仙冲他们笑了笑,继续带着我们往山上走。
打眼看去,赫图阿拉城旧址现在就是一座荒山,和普通的山没什么太大的区别。赫伯神庙位于山脚下一个突出的小山丘上。距古城旧址还有一小段距离。没走几步,便没了路,三人的身影也被荒草所掩盖。
“嗨,半仙,这里的村民挺热情的,民风纯朴,很少见了。你瞧瞧,刚才那么多人来帮忙,场面挺大呐。”鬼子说。
“切!无利不起早!哪都一样。知道为什么他们不肯走吗?!”半仙说,“我答应过他们,那些祭祀用的东西都送他们了。”
“怪不得。我说呐,农民秋天地里的活都忙不过来。这些人不在地里干活,跑到这来看热闹。原来是有所图呀!”我说,“嗨。对了,刚才我听你说什么‘四牲’,可这只有猪牛羊‘三牲’,哪一牲在哪?”
半仙手往后一指,说,“他们,就是你说的第‘四牲’。”
“他们?他们?!!!”鬼子惊声问道,“半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