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世收藏-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琉璃厂?唐风暗自摇头,这刘书南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琉璃厂是唐风最不想去的地方,万一撞上黄家的人会很尴尬。但朋友的忙不能不帮,唐风实在不好意思拒绝刘书南,他点头说道:“没问题,随时都可以去。”
刘书南说道:“我这人是急性子,那就现在去,如何?”
唐风说道:“反正着也是闲着就走吧。”
“沐雨、陈彦,我去一趟琉璃。”唐风朝里面打了声招呼就跟刘书南一起离开了中国石。
唐风一开始北京时就在琉璃厂,他对这个地方并不陌生,刘书南把车停在和平门南面的南新华街,两人步行走进以经营古玩为主的东琉璃厂。唐风对刘书南说道:“书南兄对紫砂的爱好程度可不亚于爱好玉石雕刻啊。”
刘书南说道:“人活一辈也就图一个乐子,埋头赚钱太累,有个兴趣爱好让人感觉充实一点,哟在那边了。”
唐风着刘书南手指的方向望去,这是一家名为“一品岁月”的紫砂壶专营店说道:“一看店名就是大雅之堂。”
刘书南哈一笑,说道:“古玩收藏物雅人不雅,水深得很,像我这样的生手还真不敢出手。”
说起,中国的南北差异还是比较大的北京人好大碗茶,粗瓷大碗起来咕嘟咕嘟,一抹嘴,解渴;南方人则偏爱品茶,细陶小杯,细斟慢酌,在解渴的同时也不忘怡情;这个跟南北两地的气候差异不无关系。
一品岁月的招牌大概是一幅对联联为“茶中天地大”,下联为“壶里乾坤多”品岁月就是横批。走进店堂,店堂正中还有一幅对联上联是:四大皆空,坐半刻无分南北;下联是:两头是路一盏各自东西。吃一盏这个‘吃’字正是南方口语,由此不难判断。这老板大概是南方人。
唐风扫了一眼店堂两边的货架,一品岁月大致分为两部分,左边是现代紫砂,右边是古玩紫砂。他对刘书南说道:“书南兄应该对紫砂很熟悉吧?”
刘书南摆摆手,说道:“别提了,我也以为我很熟悉,到这边一看就不熟悉了,理论知识是会害死人的。”
“两位,里面请。”店老板是个光头,脑袋得亮锃亮的,拿跟火柴都能刮燃了。他笑着问二人道:“两位,需要那种紫砂?”
刘书南直接了当的说道:“我们来看看古玩紫砂。”
光头老板将手指向古玩紫砂这边,说道:“这边请。”
刘书南问老板道:“你们这里有清三代的紫砂吗?”
刘书南开门见山,直奔清三代而明这家伙的颇高,收藏界有一句流行语,叫“玩瓷就玩清三代”。清三代是指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康乾盛世。
康熙、乾隆各在位60年,中间有雍正承上启下,这一时期是清朝最为强盛的时期,也是中华民族迄今为止最后一个盛世。就在这一时期,陶瓷工艺达到了历史的最巅峰,匠师们挥智慧,精工巧制,使清三代的许多瓷器精品在拥有历史价值的同时,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后世非常追捧。
纵观中国古代史,出现盛世绝非好事情,开元盛世之后就是安史之乱,康乾盛世之后就是百年苦难。饱暖思**欲,业精于勤荒于嬉,当文化艺术繁荣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沉迷其间沾沾自喜,盛极必衰就成为一种必然。
成也文化、败也文化,中国人是该好好反思一下了。
光头老板说道:“清三代倒是有,但没有宫廷的。”清三代的宫廷紫砂器大量的融入了:琅彩、描金、粉彩、泥绘、浅雕等加工工艺,成品高贵华丽典雅,是紫砂器中的极品。
刘书南跟着老板去看清三代的紫砂,唐风的眼光却望向了那边的民国紫砂。民国时期的紫砂工艺当然没办法跟清三代相比,相比工艺上的落差,两个时期的紫砂器在价格上的落差更大一些,民国紫砂器的价格仅有清三代紫砂器的十分之一。
唐风将一件高提梁后出戟的仿竹节紫砂壶拿在手中把玩起来,他觉得这件紫砂壶不像是民国紫砂器,时代应该更早一些。
紫砂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2400年以前、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身上,他在功成身退之后与西施一起退隐江湖,自称“陶朱公”。陶朱即是朱陶,朱陶也就是紫砂,当然,这种说法多少有点牵强附会,不管是真是假吧正后世的紫砂工匠都把范蠡奉为祖师爷。紫砂起源不可考,但紫砂壶的起源却很清晰,明武宗正德年之后才有紫砂壶出现。
生产紫砂壶的原料是紫砂泥,俗称“富贵土”,它主要分为紫泥、绿
泥三种,紫砂极品天青泥现在已经绝迹。紫砂又名,这是因为紫砂泥产于江苏宜兴。
紫砂壶之美可归纳为造型美、材质美、实用美、工艺美、品位美,这些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风自己也没完全弄明白,他只知道紫砂茶具是饮茶用具中的终端品种毫无争议。
茶壶上有壶盖下有底儿,前有壶嘴后有把儿,如果茶壶的壶把在茶壶的上端,这就叫提梁,可以转动的提梁就是活提梁之则是固定提梁。古代文人好诗情画意讲雅兴,凡事都往好了说象牙开裂不叫做开裂,那叫做“笑”;茶壶的壶嘴也不叫壶嘴,叫“流”。而最高处的横提梁后边多出来一截就叫做“出戟”,这就是高提梁后出戟的由来。
仿竹节更好解释,一看唐风手中的那件紫砂壶就明白了,此壶椭圆形壶身雕刻成两节绣段;短曲流和高提梁包括壶盖的盖钮分别都做成了绣节形状,而壶身还雕有几枚竹叶整件紫砂壶活脱脱就是一截竹子。唐风再看了看那几个紫砂茶杯,点了点头套紫砂壶真不错。
唐风观察完器形,开始看真赝断代件紫砂壶色泽紫中泛红,朴雅高洁;壶体轮廓明朗,曲线张劲有力,于拙朴中见纤巧;壶面紫砂泥质较细,颗粒微粗,含黑、黄砂点,整体略有一些小瑕疵,但这是相对清三代的紫砂器来说的,此壶的整体感觉要高于民国时期的紫砂制作水平。虽然这件紫砂器经过清洗,但壶面的砂质依然隐见一层略微有些暗淡但非常有神采的色泽,包浆看上去也润泽可人,手感柔滑细腻,完全是清三代紫砂器的特质。
在乾隆中期的苏宜兴,有一位著名的制陶名家擅长制作竹节把壶,他就是陈荫千,他制作的精品竹节把壶已经卖到了百万之上,而这套紫砂壶的售价仅有一万块。如果器底留有他的款识的话,这套紫砂壶就应该是他的唐风觉得有些奇怪,为什么光头老板会认为这是民国紫砂器呢?
唐风的问很快有了答,他翻看壶底,这件紫砂壶并没有款识。款识是辨别紫砂壶的重要依据之一,没有款识,光头老板把这件紫砂壶归于民国紫砂也就不足为奇了。不过,唐风对款识并不迷信,他花重金竞购的苏东坡手稿就没有款识,他更喜欢从古玩的气质神韵方面进行鉴定。
古玩鉴定和玩作假是一对天敌,它们之间的博弈旷日持久,遗憾的是,以目前的情形看来,古玩作假一直处于上风,很多鉴定技术被作假技术突破,就紫砂器的款识来说,现代造假技术完全可以做到以假乱真。
气质神韵说起来很玄,于紫砂名家具有高超的艺术素养和熟练的专业技巧,他们对泥料性能和窑温的把握都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所以,他们的作品往往独具特色,具有一种不可模仿的神韵。
唐风通过这套紫砂壶的气质神韵断定这是陈荫千的反正刘书南买紫砂壶不是用于收藏增值而是用来品茶的,这东西用久了之后感觉就出来了,民国紫砂器到底不如清三代的紫砂器,清三代的紫砂器使用时间越长包浆越好看,两三年之后,刘书南自己就能感觉出来。
刘书南看唐风一直在留意这边的民国紫砂器,他也走了过来,光头老板当然跟着他过来为他做介绍。唐风问光头老板道:“这套紫砂壶能不能便宜一点?”
光头板摇着头说道:“我店里的这些东西都分得很清楚,一分钱一分货,绝不会乱开价的。”
唐风点头说道:“如果卖古玩的都能像你这样,这古玩市场就算完善了,这东西不错,我们要了。”
刘书南用询问的眼神望向唐风,唐风向他点了点头,示意这里面另有乾坤,刘书南是请唐风过来掌眼的,当然不会让他花钱,他对光头老板说道:“我来付账。”
刘书南从牛皮公文包里拿出一叠万元人民币交给光头老板,说道:“您数。”
趁着光头老板把钱放进验钞机,刘书南问唐风道:“你有没有把握?”
唐风说道:“绝对是清三代的东西,你用过一段时间就知道了。”
刘书南点头说道:“我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判断了,你说的就不会有错。”
唐风说道:“你要不信也好办,把这东西拿去鉴定,我敢保证,这东西绝不会是作假的紫砂哟,我还有重要的事情,先走一步!”
“哎,唐风,你要去哪里?我送你去刘书南话还没有说完,唐风就快步走了出去,他刚才在说话的时候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从一品岁月门前走过,这个人就是王天朔!
这烧成灰唐风都认识!
精品推荐《替天行道》书号15920
心理学专家李子秋穿越到千年前,凭借他的专业知识与后世江湖骗术,成为朝野第一神棍,被奉为转世真佛。
第五十四章 两虎相争
盛世收藏第五十四章两虎相争
看到王唐风就想起上次在文物研究所门口打眼。王天朔和黑脸大汉还有戴着黑框眼镜文质彬彬的老板三个人各司其职各尽所能。联手演了一出三簧让唐风花100万购买了一高仿东汉说陶俑。
唐风跑出一品岁月大门。王天朔就在不远的前方快步往前走。这家伙走路的时候蛇行鼠。脑袋东张西望。一看就不是什么好鸟。唐风当然不会傻到大喊“住。不要跑之类的废话。他快步的跟上前去。就在双方相距不足五六米的时候。王天朔鬼使神差的回头望向身后。
两个人的眼光隔空对。王天朔马上就认出了唐。回身撒腿就跑。唐风紧追不舍。王天朔身体太胖。速度明显不及唐风。两个人一前一后距离越拉越近。王天朔的身影才进一处街角。唐风紧跟着就拐了进去。照这样下去。王朔被唐风追上只是时间问题。但是。才一转进另一条街的唐风马上又退了回来。他闪身躲进了一个电话亭。
不一会儿。一位中年妇女带着一个女孩转出街角。她们不是别人。正是黄馨儿和她的妈妈雅。这事儿给弄。全撞一了。唐风跟这母女俩的直线距离很近。在电话亭里的他清晰的听见了郑雅和黄馨儿的对话。郑雅安慰女儿道:“馨。你别担心。唐风哥哥是大人。又有本事。怎么样也不无家可归的。”
黄馨儿轻声说道:“可是妈妈那唐风哥哥也该来的呀回来肯定是在生馨儿的气。”
“傻丫头。”郑雅说:“男孩子都好强。他过段时间肯定会”母女俩的声音逐渐远去。唐风溜电话亭转入另一条街。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哪里还有王天朔的身影。唐风不禁摇了摇头。命运之神在给他惊喜的同时总是不忘在后面缀个“但是”。
回去的路上;风想起郑雅说的。也许。她说的对。自己无非就是想证明自己之后再回去。按道理说。唐风现在已经成功的证明了自己。但他觉的自己的事业还不够稳定。还需要等上一段时间才能够坦然回到黄家。
衣还乡的感觉。何尝不是一种贪念?
接下来的几天。陈彦似乎的了。张口闭口全是水胆玛瑙这天。他又拉着唐风问道:“你说。这东西该如何设计呢?”
()好看的txt电子书
唐风说道:“可以去问问你*。他老人家一句话完全可以为这块水胆玛瑙正名。想要获奖。那的先把名气打出去。”
林沐雨帮陈彦出主意。她道:“水胆玛瑙就要在水上做文章。你先准备几样构思再去请教你师叔”
陈彦叹着气说道:“构思是不少。就是不敢下刀不知道用哪种构思效果比较好。”雕琢水胆玛瑙有学问先要着玛瑙的水胆用切割机把玛瑙切开。切割的时候要切的恰到好处。切面离水胆太远就看不见水;离水胆太近又容易把“胆”切破。一旦切破水胆。整块玛瑙就失去了雕琢价值。前功尽弃不说。出了力还的赔钱。总之水胆玛瑙以水为贵需要想设法的把水胆玛瑙中的水富有征意义的表现出来。例如。寿星抱桃水胆玛瑙雕塑的桃子就是水胆里面有水;在李白醉酒的水胆玛瑙雕塑。李白手中酒缸中的水就代表酒;诸如此类的构思还有很多。司马光砸缸海纳百等等。
唐风对陈彦说道:“你越害怕破越会切破。还不如大着胆子一刀下去。我倒是有一个构思。就是不知道你有没有那个本事。”
陈彦大言不惭的说道:“其他不敢说。说到雕刻。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我做不到。”
“你就吹吧。”唐风接着说道:“那我可就说了。我觉可以把这块水胆玛瑙雕刻成一方砚台。”
“哦。我明白了。”林沐雨马上道:“做成一荷塘砚。砚堂就是塘的岸。荷塘就是砚池。”
“嗯。有道理。”陈彦点着头拿出了纸和笔。他一说一边在纸上画图。池是青绿色。砚堂可以做成黄红相间的颜色。他说道:“如果在砚池里磨上墨。墨汁滑动。在灯光的照射下。下面水胆中的水波光。两者结合。一定很漂亮。”
唐风说道:“再利用色差雕刻上一些水草叶类的东西。不说金奖。最佳创意奖肯跑不掉。当然。还可以在荷叶之上雕刻一只癞蛤蟆。那叫锦上添花。”
“什么癞蛤蟆?”林沐雨说道:“是青蛙好不好?”
唐风嘿嘿一笑。说道:“一家人。差
少。就看陈彦的了。”
陈彦说道:“嗯。不错。唐风提供的方案可以备用。我去问过师叔就开始下刀。最后的截日期即将到来。是该做决定了。”
唐风说道:“咱不你后腿。这天你也别到店里来了。好好弄你的东西。争取为店争光。”
陈彦说道:“算了。闭门造车。就算出了门儿。它也不合辙。还是两头兼顾比较好。我觉的唐风你才不适合呆在店里。抽空去逛逛市场吧。你这家伙才是真正的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唐风说道:“捡漏不能当做正经营生。那是可遇不可事情。讲究的是一个”
——缘分。唐风话还有说完。陈彦和林沐雨齐声帮他说了出来。
“哟。原来你们知道啊。”唐嘿嘿一笑。缘这个词儿都成了他的口头禅了。
半月以后。汉唐业的十家门店同时开张。连同之前开张的旗舰店。这支珠宝业的航母战斗群正式驶入北京市场。当。龙宝公司这边也没有闲着。为了应对汉唐宝业的挑战。龙宝公司大规模促销打折活动正式拉开了帷幕。
龙宝公司与汉唐宝之间恶斗殃及了整个北方珠宝市场。受冲击最大的无疑是低端珠宝场。许多中小珠宝店的日销售额呈直线下降。相对低端市场的热闹。端市场并没有收到影响。高端市场一般是不太会降价的。有钱人根本不在乎打折那点钱。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石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唐风他们经营的品种还是比较单一的。而且他们出售的玉雕石雕基本都是该品种中的高档货色。质量明显好于市面上打折的那些东西。走精品路线还是捉对了路。
站在柜台;的唐风正在翻看手的各色广告。这些都是龙宝公司和汉唐宝业在不同平面上所做的宣传攻势。他看完之后。对身边的林沐雨说道:“这两个人还真是精明。打折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