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美军战地记者伊拉克战争亲历记-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担任第一侦察营营长之前,费兰多是马蒂尔达营海军陆战队总部仪仗队的队
长,他承认那份工作“是陆战队中最注重仪表的岗位”。他以前从来没有被安排到作
战部队,尽管这样的工作使他发挥了激励和领导几百个年轻人的能力,但他承认,“我
的脾气和个性与当今的年轻人格格不入。”
没有手下人在身边的时候,费兰多表现出一种干巴巴的幽默。我问了有关他得
了癌症的情况——有没有吸烟、嚼烟草,或者其他坏习惯——他告诉我他是一个善
于长跑的人,身体很健康,接着又笑着说,“我想我非常幸运。”在马蒂尔达营的时候,
费兰多在交战规则方面花了不少脑子,尽量在保护自己的陆战队员与不伤害平民百
姓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他也真心实意地认为仪容标准在战争中能给他的手下人更多
的生存机会。“各种形式的纪律都能提高军队的生存能力。”他对我说。
尽管他有不少优点,可是要想让陆战队员们接受这些东西对他来说可不容易。
菲克说道,“我很尊重费兰多中校,可是因为某种原因,他无法激励自己的士兵对他的
信任。”
当天下午营长进行了战前简令动员之后,科尔伯特对他表现出失望。从简令动
员的地方回来之后,就连平时很少发牢骚的科尔伯特也说,“这么多晚上,为什么偏
偏今天晚上提出胡子的问题?”他摇了摇头,笑了笑。要求陆战队员到幼发拉底河
要剃掉胡须的命令是马蒂斯提出来的,不是费兰多。但是使科尔伯特感到困惑的是费
兰多所规定的时间。“我们已经做好了入侵一个国家的准备,可是我们的指挥官却跟
我们谈这个问题?胡子问题?”
在日落之前,科尔伯特和他的小分队从车辆上取下了伪装网,做好了出发的准
备。风已经停了下来。看来入侵行动碰到了一个晴朗的夜晚。在不远处,营的随军
牧师海军少校克里斯托弗?博德利正在各排之间走动,为大家作最后的祈祷。博德
利是个黑人,高高的个子,温文尔雅,嗓门很高,也很动听。虽然科尔伯特的二排
有好几个陆战队员承认他们有宗教信仰,他们对这个牧师很客气,但是没有兴
趣,就像对待一个挨家挨户上门推销真空吸尘器的推销员。
“哦,呵!他来了,”科尔伯特说道。他看见牧师面带笑容,捧着圣经,后面
跟着一名手持突击步枪的陆战队警卫员,穿越沙地朝这边走来。“又来了一个浪费我
美战地记者亲历伊拉克战争(13)
时间的家伙。”
“人兽”走过来,用怀疑的眼光看了牧师一眼。“在马蒂尔达营的时候,我去参加
了一次圣餐礼拜活动,这个牧师作了一次狗屁的讲演,说了我们为什么要打这场战
争。简直他妈的胡扯淡!”
在离科尔伯特那辆车50米的地方,牧师在自己身边的沙地上聚集了一群虔
诚的信徒。一个块头很大,身体笨重,剃了光头的陆战队枪炮军士摘下头盔,跪在地上
诵读第91段圣歌。借着牧师进行布道。那些陆战队员称自己是“魔鬼的狗”——根
据传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兵就是这样称自己的。很不情愿地赞扬自己的
坚忍不拔——牧师把这一点揉进了自己的布道之中。“他们给你们魔鬼的狗的绰号,”
他对他的信众说,“可是耶稣原本就是魔鬼的狗。他面对偌大邪恶,但是他打败了
邪恶。耶稣是你们希望在投入战斗之后和你们站在一起的魔鬼的狗。”
又一批直升机向北飞去,这时在科尔伯特的悍马车旁边的一位20岁的红头发
下士跳了起来。“好NBE55!”他大声喊道。接着他又补充了一句,“他们杀了成百上
千
的人,这些飞行员。我真希望飞那架向日本投放原子弹的飞机。两个炸弹就杀死了
成千上万的人。那样见鬼的规则!是啊!”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战地记者亲历伊拉克战争 第二部分(1)
3月17日中午,蔚蓝的天空一片晴朗,没有丝毫的尘土。第一侦察营的车队驶出马蒂尔达营的大门。他们的目的地是伊拉克边界以南大约20公里的一个集结地,一旦接到命令,从那里出发数小时后就能进入伊拉克。他们尚未接到入侵的命令,但那只不过是最后一步。这一动作相当于全营都把子弹上了膛的手枪瞄准一个人的脑袋。
今天下午,成千上万的美国和英国的其他部队也踏上了同样的征程。第一侦察
营的车队刚上“公路”——一条狭窄、失修的柏油路,两侧是开阔的沙漠——我们
就开始在车流中缓缓爬行。附近驻扎着大约15万联军部队,看来大家几乎是同时拥
上这条公路的。数以千计的车辆——悍马车、坦克车和卡车——使公路上出现了拥
挤状况,在沙漠上摆开了大约30公里的长龙。
穿越这一片科威特沙漠,你开始感到这次行动的规模。我们缓缓穿越一块块用
栅栏围起的地方。那里停放的油罐车、牵引车、建筑机械车将在战斗部队进入伊拉
克之后随时跟进。还有占地面积很大的补给站,里面的弹药、油桶和配给食品箱堆
积如山。路边摆放着一根根钢管,军事建筑人员正把它们焊接成一根管道,准备向
北进的部队提供燃料和水。这真是一派大干快上的景象。不管怎么说,所有这一切都
在被拼装起来——人员和装备——成为一架大型的机器。虽然在小单位的水平上我
看到的只是各个运转的部件——陆战队的人大声喊叫,叫其他车辆让开道路,有人
从车上跳下来,急急忙忙地在路边撒尿,有人拐弯拐错了方向——这时整个机器却
在运转。这架机器将运行580公里直插巴格达。它将摧毁建筑,打烂汽车和坦克,
在人的身上留下窟窿,使他们肢体残缺,把儿童撕成碎片。这是无法否认的。这架
在沙漠中组装的机器能很好地完成某些任务。
挖“突击队员坟墓”是件相当耗费体力的事
午夜过后,科尔伯特的小分队已在集结待命地区构筑完工事。我们的头顶上方
是皎洁的月亮,就像有人用手电筒照着我们一样。我们用了14个小时才进入开阔的
沙漠中的这块地方。侦察营的70多辆车分布在大约两公里的扇面上,悍马车的车头
朝北,车上的机枪指向伊拉克。月光下,持十字镐和工兵锹的陆战队员们在构筑“突击队员坟墓”——浅浅的、睡觉用的单兵坑。在伊拉克人发动攻击时,这样的坑可以保护里面的人免受弹片的伤害。接着陆战队员们把“伪装网”盖在车辆上,使它们不易被发现。
气温骤降到将近华氏40度。许多陆战队员在早晨打背包时,把羊毛背心和其
他保暖“防流鼻涕”的东西都放在背包的底层。还有些人根本就没有带。由于早上
一直很高兴,科尔伯特小分队的人在挖工事的时候开始发牢骚,主要是为了给自己
找乐子。
二排一个诨名叫“人兽”的小分队炮手杰克斯走到科尔伯特面前,发牢骚说:“我
战地记者亲历伊拉克战争 第二部分(2)
讨厌这场战争。”
“还没开始呢,你这个臭小子。”
“这地方真他妈的冷。”
“你是不可能冷的,”科尔伯特说道:“你是个杀手。”
“是啊,可是我没带防寒的东西,”“人兽”说,“你的羊毛背心借给我穿穿,战争
结束还你行吗?”
在集结地点的第一个早晨,天还没亮就刮起了低强度沙尘暴。我们睡在没有遮
拦的坑里,醒来之后发现脸上一层细沙粉。风在不停地刮。日出的时候我们就像遭
到了一场暴风雪。陆战队员们纷纷钻进覆盖在车辆上的伪装网下面,重新收拾装具,
擦拭武器,等待着。指挥官们对他们说,战争可能在22和23号开始。
科尔伯特笔直地坐在“突击队员坟墓”里,把步枪子弹压进弹匣,盯着外面混
沌的沙漠——风卷着黄沙从伪装网外面吹过——说:“简直就像在大洋的底部。”
在这个排里,科尔伯特的专长就是深海潜水。他曾率领自己的小分队在大海里
潜泳数海里,进行海岸防渗透训练。尽管他这些年一直在进行这样的水中训练,但却
直言不讳地对我说,他在深海里感到恐惧。“对我来说,最可怕的就是在海水中睁开
双眼,特别是在夜间,”他说道:“我每次一这样就感到害怕。”他又补充说:“这也
许是我为什么喜欢潜水的原因。”
科尔伯特告诉我,他对即将到来的军事行动也有类似的感觉。作为一名职业军
人,政治和意识形态实际并没有进入他的思想。他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会到沙漠中
来,等待着去入侵一个国家。“我不那么理想主义,并不那么赞成善的,反对恶的。
自二战以来,我们还没有打过一场这样的战争。我们现在为什么在这儿?我想是为
了把这个家伙推翻。我并不反对这样做,也不想错过这个机会。”在他看来,这是对
他个人的一次巨大挑战。“我们将进入一个巨大的未知世界,”他说道,“很可怕,是
不是?”他开心地笑着又补充了一句。“我等不及了。”
3月20日黎明前一个小时,在集结地待命的海军陆战队队员被远处的大炮轰鸣
声惊醒。大家都感到不解,因为前一天晚上,第一侦察营的指挥官们还说入侵行动
要过一两天才开始。科尔伯特的悍马车上有一台小型短波收音机,在朦胧的晨曦中,
我和他一起收听着BBC的广播
BBC是英国广播公司的英文首字母缩写词,即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eration——译注。他们广播说美国人轰炸了巴格达——后来我们知
道那是一次袭击萨达姆未遂的行动。我们在沙漠中听到的爆炸声是美国在袭击边界
另一侧的伊拉克阵地。科尔伯特关上收音机,抬起头,脸上露出忧郁的神情。这也
许是他第一次在海里潜水睁开眼睛后的那种表情。“嗯,”他说道,“我们捅了马蜂窝了。现在最好是把他妈的这些马蜂都干掉。”
战地记者亲历伊拉克战争 第二部分(3)
大约上午10点,菲克把全排召集起来下达简令。这一次也像今后每次下达简
令一样,是在他那辆悍马车前进行的。这一天沙漠里显得怪怪的,在背阴的地方
有点冷,可是站在太阳下面又很热。陆战队员们现在已经全副武装——沉重的防化
服、凯夫拉尔头盔和防弹背心,背心的前后都有可以阻挡AK步枪子弹的陶瓷片,
还有可以携带步枪子弹、手榴弹、无线电、有各种钩子和带子的战术背心。这些东
西加在一起大约60磅重,使队员们显得很臃肿,就像充了气的米其林轮胎。他们挤
在一起,相互靠在对方肩头上,想尽量离菲克近一些。
“这是我们在野外待的第48天,”菲克说道,“昨天晚上,布什总统开始了这
场战争。今天晚上我们就有可能离开这里。”
他严肃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他像大家一样,似乎在压抑内心的激动,并且深
刻地意识到目前形势的严峻。“你们被调来是当杀手的,”他说道,“你们也会成为
被射击的目标。伊拉克人会千方百计地置你们于死地。不要做一个什么都相信的美
国人。不要把这个带过边界。要像聪明的混蛋那样去思考问题。要多个心眼儿。要
有攻击性。”
陆战队员们接受了几个星期的训练,研究了交战规则。这个规则规定了陆战队
员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向伊拉克人开枪,什么时候不可以开枪。问题是,有些伊拉克
军人无疑会脱下军装,穿上老百姓的衣服作战。其他人不会脱下军装,但是会投降。
也许有些人会穿着军装投降,而其他人则会穿着军装作战。此外,大批平民有可
能已经装备了AK步枪。这些武装的、但不怀敌意的老百姓和那些穿着老百姓服装
的敌军混在一起。因此,常规的战场规则——向穿军装的敌人开枪,向手持武器的
人开枪——就不适用了。归根到底,交战规则是:如果陆战队与一批武装的伊拉克
人遭遇,如果伊拉克人不首先向他们射击,在一般情况下他们不能首先开火。
菲克对这样的交战规则有两大担心,他早些时候曾经私下里跟我说过。“如果
我们杀了平民,就会激起老百姓的反对,失去这场战争。但是我不想失去陆战队的
战友。交战规则使我们失去了攻击性。”
菲克重复了每个陆战队指挥官都熟知的一句话:“你将对事实负责,是你当时
所看到的事实,而不是事后回顾的事实。如果当时你认为你是为了保护自己而开枪,
你所做的就是正确的。至于后来我们发现你杀掉的是一家手无寸铁的平民,那也没
什么。我们所关心的事实是,当时他们在我们眼里是什么。”
菲克讲完之后,枪手韦恩也对大伙儿讲了一通。韦恩是菲克忠实的副手。他
35岁,是排里年纪最大的,也是排里经验最多的。在索马里的时候,他带领一个狙
击手小组,消灭了许多可以认定的目标。仅凭这一点就使他在海军陆战队队员中立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战地记者亲历伊拉克战争 第二部分(4)
即成了有男子气概的英雄。他身材削瘦,像一只北美的狼,说话带些得克萨斯口音。
韦恩说自己是一个“坚定的保守主义者”,从来不吸大麻。他那张轮廓分明的
脸和得克萨斯口音与保守形象非常吻合,可是他总喜欢说:“我不是那种开着车子,挥舞
得克萨斯州旗子的人。那里只是我的老家。”在排里他几乎从来不像电影上的军士那样冲着
手下的士兵大喊大叫。说到底,他的保守主义就是严格遵守他的个人准则。“我工作
中最重要的部分,”他对我说,“就是关心手下的人。”他的领导理念是基于“尊重我
的士兵,培养他们的信心”。他和菲克的所作所为不像是当官的,而像是做父母的。
有时候,韦恩几乎就像一个操心的母亲,他的作用是把菲克那些比较带刺激性的话
变得柔和一些。
对于交战规则,他的指导与菲克的截然不同。“我在索马里待了五个月,”他说
道,“我们在那里杀了不少人。”他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他的兵,让大家领会他作为
狙击手所说的这番话。“但是我们手下留了情,放跑的坏人比我们射杀的还多。这是
对的。别他妈的杀母亲和儿童。不要向人群开枪。北边的那些人多年来一直在受压
迫。他们和我们一样。不要伤害他们,即使将来你可以根据交战规则证明自己那样
做是正当的。”
韦恩这番温和的话突然被从沙漠上传来的陆战队员们的尖叫声所打断:“毒气!
毒气!毒气!”
大家都愣了一下。我们看见远处戴着面罩的队员在向我们打信号。他们站在那
里,两臂向外张开,弯起手肘拍着自己的肩膀——这是毒气攻击的通用手语。他们
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