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2)“若世上只有一件好品,享有它你绝对没个够”。你赞同这样的看法吗?请说明理由。
  (3)我们提到:一个学生可能不想为了课程成绩得A而浪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他可能宁愿留下更多的时间去交女友,而不是为了得A而减少谈恋爱的时间。这一情形涉及的关键问题是,这个学生应该做出哪种选择才更有利于他。那么,是否还有其他原因来解释这个学生的选择行为呢?
  (4)一个人总是说,好东西多多益善,但实际生活中,他却不愿为好东西付出更多。换句话说,人们言行不一。对此你是怎么解释的?
  (5)“生活中令人沮丧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们总是无法应有尽有地获得所有好东西。我想随心所欲地去享有美味,但同时还想有个好身体,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我想同时拥有更多的闲暇和收入,但我再次发现这二者不可兼得。生活中有太多的选择(在好东西之间),这令我无比沮丧。我想只有天堂才不会有这种令人难堪的选择吧,在那里任何你喜欢的东西都可以要多少有多少,你可以天天吃巧克力而不必担心减肥的事儿。”请对这段自白加以评论。
  

第2章 凡事都应适可而止(1)
在上一章,我们解释了对于一件好东西来说,为什么会存在“太多”的问题。毫无疑问,我们很多人似乎都感到,好东西总是“太少”。一件好东西,如果同时存在“太多”和“太少”的问题,那么,它肯定存在一个既不太多也不太少的适度量。这个概念让我们回忆起了“金锁和三只熊”的格林童话故事,一张床太硬,一张床又太软,而有一张床既不硬也不软,“刚好”合适。
  我们如何才能找到这一“恰到好处”的适度量呢?在经济学中,一件好东西的适度量,叫做 “最优量”或“均衡量”。那么,我们能否利用经济学原理,来确定一件好东西的最优均衡量呢?
  譬如,如果炸面圈是好东西,经济学家能不能告诉我们:3个炸面圈太少,8个太多,而4个是刚好合适的均衡量呢?遗憾的是,对此经济学家也无能为力,他们也没有办法给出这样一个准确答复。没有具体数据作支撑,经济学家就无用武之地,没有办法为每个人确定出一个最优炸面圈均衡消费量。但是,经济学可以给你一个判断均衡量的条件。为了说明问题,我们需要首先引入两组概念:收益和成本,总量和边际量。
  有“收益”就有“成本”
  许多活动都伴随着收益和成本。所谓“收益”,就是我们从某些事情中得到的好处、境况改善或满意度的提高。比如,参加体育锻炼的收益就是我们的身体更健壮,精力更充沛。
  一项活动的“成本”,在经济学家们看来就是“机会流失”,即放弃其他活动所带来的损失,因而又称做“机会成本”。比如,健身锻炼的成本,就是你无法用健身的时间和精力去看书、睡觉、交友或打零工,这些因锻炼身体而放弃的好处就是“机会成本”。如果你用健身的一小时来打一份零工,挣40元钱,那么,这40元就是你健身锻炼的(机会)成本。
  在“总量”上增加一个“边际量”
  在这里,“总”是“全部”的意思,“总量”就是全部已经拥有的量;而所谓“边际”,则是指“额外”,“边际量”就是额外增量,即在已有的总量上再增加一个单位的量。相对于“收益”与“成本”的概念,经济学家要分别观察一项活动的“总收益”和“边际收益”、“总成本”与“边际成本”。
  例如,假设你正复习准备生物课程考试,如果总共用了5个小时,以每分钟为单位,那么,对于这次复习备考来说,总收益就是5小时累计所得好处的总和,即复习所带来的“所有”收益;而边际收益则是指,比如已经复习了3个小时,再增加一分钟的复习时间,你所得到的“额外”收益。或者用货币单位来计量,假如复习5个小时所带来的总收益是100块钱;现在已经复习了10分钟,再多学一分钟即从第10分钟到第11分钟之间的学习,可能得到的边际收益就相当于2毛钱。。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2章 凡事都应适可而止(2)
同样,经济学家也会用总量和边际量的概念来研究成本。与讨论收益时的情形相类似,一项活动的“总成本”,就是与这项活动相关的“所有”成本;而所谓“边际成本”,就是指在已有的总量上再增加一个单位的活动而产生的“额外”成本。如果复习5小时生物课的总成本是90元,现在已经复习了10分钟,再多学一分钟即从第10分钟到第11分钟之间的学习,可能需要付出1角4分钱的边际成本。
  在“边际”上寻找“均衡点”
  一件“好东西”的最优均衡量究竟应该是多少?如果看电视是一件“好东西”,那么看电视的适度时间应该是多少?如果炸面圈是“好东西”,那么应该吃多少个炸面圈才恰到好处呢?如果打棒球是一件“好东西”,那么打多长时间的棒球才算适可而止呢?……
  对于这样一系列问题,经济学家回答说:任何一件东西的最佳均衡量,都是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的那个消费量。换句话说,如果边际收益恰好等于边际成本,那么这个时候的消费量一点也不多、一点也不少,可以说是“恰到好处”;在这个消费量上停下来,就叫“适可而止”。
  为了更好地理解问题,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假设你现在已经在电视机前坐了76分钟,目不转睛地观看着棒球比赛,现在要让你做出决定,是继续看下去呢还是关掉电视机?你如果能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那么你就会这样琢磨问题:我再看下去,边际收益是大于还是小于边际成本呢?如果你觉得是“大于”,那你就会选择继续看下去;如果你回答是“小于”,你就会减少看电视的时间(少于76分钟,比如说70分钟、60分钟,等等);如果你觉得既不“大于”也不“小于”,二者正好“相等”,那么你肯定就会在此停下来,不会选择再继续看下去。这样,76分钟就是你看电视的最优均衡时间。
  最好不要棒击自己的脑袋
  尽管绝大多数活动有成本也会有收益,但有些活动似乎并非如此。比如,一个人用棒槌敲打自己的脑袋,似乎只有“成本”,很难说有什么“收益”(除非他想以此让别人误以为他是个傻子)。显然,这是一项零收益但有成本的活动。
  那么,用棒槌敲打自己脑袋这件事,是不是也有一个“最优均衡次数”的选择问题呢?是敲打三下最佳呢,还是只击打一下就停止,或者一下也不敲击(零次)?很显然,如果按照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正确的答案是零次。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2章 凡事都应适可而止(3)
回想一下,一个人继续从事一项活动,其前提条件是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在这个棒打脑袋的例子中,由于只有成本而无收益,也就是说,成本大于零,收益为零,在这种情况下,边际收益绝不会大于边际成本。所以,用棒槌敲打自己脑袋的最优均衡量自然应该是零,即最佳选择答案是:你最好不要敲打自己的脑袋!
  怎样协商打网球的时间
  一些活动,例如,观看棒球比赛,或者用棒槌敲打自己的脑袋,可以一个人自己说了算。但是,其他很多活动,比如网球运动,则需要与他人合作才能完成。
  假设,约翰和苏西在一起打网球。对于约翰来说,这项活动收益与成本并存,其收益就是从中获得乐趣并强身健体,成本就是因打网球而不得不放弃参与其他活动(如读书等)所带来的损失。同样地,对于苏西而言也是这样。
  那么,对于约翰和苏西来说,他们打网球的最优均衡时间量是否相同呢?我们知道只要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无论是约翰还是苏西都愿意继续打网球,当二者相同时,他们就会停止这项活动。但是,他们各自的最佳时间是不一样的,假设约翰的最优均衡时间量是60分钟,而苏西最优均衡时间量是40分钟。换句话说,打网球的最佳时间量,约翰比苏西的要长20分钟。
  在此,我们会感到奇怪:为什么苏西愿意打网球的时间要比约翰少?这是因为他们二人打网球的收益和成本有差异,否则的话,他们愿意打网球的适度时间肯定会相同。但事实上,苏西想打网球的时间要更短一些,这或许是因为她打网球的收益要比约翰低,或者是由于她打网球的成本要比约翰高,或者是两者都有,总之,相对低的收益或高的成本是苏西不愿意多打网球的基本原因。
  现在,假设从开始打球起,40分钟已经过去了,这时,苏西不想再打球了,但约翰还想继续打一会儿。如果现在停止打球,约翰将比预期均衡点提前20分钟结束。那么,为了尽量延长打球时间,约翰可能会做些什么呢?他只有两种选择:一是提高苏西打网球的收益,二是降低她打网球的成本。我们从二人的谈话中或许能够听出点意思来:
  苏西:我们最好别打了,我真得该走了。
  约翰:你要去哪儿?
  苏西:我得到图书馆去,为西班牙文学课程准备一篇论文。[苏西其实是在告诉约翰她继续打网球的成本,即会落下功课。]
  约翰:难道你一定要现在来做论文吗?[如果约翰现在已经打够了网球,他就不会这样说了。]。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2章 凡事都应适可而止(4)
苏西:我想最好是这样。不然我会落下功课的,那就麻烦了。
  约翰:还是再打会儿吧。完了咱俩一起去图书馆,我帮你查资料。[约翰在努力降低苏西继续留下来打球的成本,以便能多打会儿球。]
  约翰能否成功地劝说苏西留下来打球(至少20分钟),关键在于他能否帮助她降低成本,或提高她继续打球的收益,或者二者兼有。否则,他只好忍受少打球带给他的边际收益损失了。
  生活就是寻找平衡点
  回想一下,天天、月月、年年,你都做了些什么事情:上学,听课,开车,与朋友聊天,到商店购物,办公,听音乐,看电视,刷牙,等等,你做了成百上千件事情。按照经济学家的观点,对于所有这些活动中的每件事情,其实都存在一个最优均衡的时间配置问题。要花适量的时间去学习,要用必要的时间去睡觉,要有时间去刷牙,也要腾出一定量的时间与朋友聊天,等等。
  现在试问一下你自己:所有这些日常事务,难道你都配置了“恰到好处”的时间去做吗?比如,假定你最近30天所做的事情为A-Z,那么,其中每件事情你都按“最优均衡”时间去做了;还是比如在A-R事情上做到了,而在S-V事情上花了过多的时间,同时在W-Z事情上时间投入又太少呢?不难猜测,你很可能是后一种情况。如果事实的确如此,那就是说你的时间配置还存在相当大的“经济”空间。也就是说,增加那些花费时间较少的活动,并减少那些已经投入太多时间的活动,它将会改进你的收益状况。
  简而言之,“过日子”就是在各种日常活动中间寻求均衡时间点。在日程安排上,努力在各种事务间找平衡点,日积月累,不断优化,这就是你的生活常态。重复那些你认为花费时间正合适的事务,如天天用同样的时间刷牙;增加那些你认为投入时间较少的活动,比如每天适量增加健身锻炼的时间;减少一些你认为已花费太多时间的事情,如适当少看点电视节目。这样,不断地调整时间安排,你就会无限趋近于最佳均衡时间点,你的日子就会越过越顺当。
  日程安排有时就像熨平皱纹。一项活动的时间安排,这周看来是最佳的,但是到了下周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例如,你可能觉得这周阅读的恰当时间为2个小时,到下周你可能觉得读书时间有点少。这是因为,这两周内,有些情况(如休息、就餐、学习等)发生了变化,或新情况出现,从而导致阅读的收益或成本发生改变。。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2章 凡事都应适可而止(5)
我们还可以抽烟为例来做进一步说明。很多年前,人们并不清楚抽烟的成本有那么高,比如当时没有多少人知道抽烟可能导致肺癌;当这一信息披露出来后,许多人马上意识到抽烟成本比原来想象的要高得多,而抽烟时那种美妙的感受即“收益”还是依然如故,这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均衡点下移,人们就会减少吸烟。对于那些烟瘾不大的人来说,抽烟带来的收益与巨大的成本(致癌)比较起来,简直是微乎其微,于是,他们就会选择干脆把烟戒掉。
  经济学家视点
  ☆ 凡事都应适可而止。“适可而止”,是相对于“边际”上的成本和收益来说的,既不太多也不太少。经济学家说,边际收益等于其边际成本时的那个点,就是资源配置的最佳均衡点,在均衡点配置资源就是“有效率的”或“最优的”。
  ☆ “过日子”就是在各种日常活动间寻求均衡时间点。生活就包含着每天试图让你的所有活动达到最佳分配。重复那些你认为花费时间正合适的事务,增加那些你认为投入时间较少的活动,减少一些你认为已花费太多时间的事情,不断趋于最佳均衡时间点,你的生活就会越过越顺当。
  ☆ 各种日常事务的最佳时间均衡点有可能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原因在于,由于其他事情变化或新情况出现,致使你从事这一事务的成本或收益发生了变化。
  ☆ 新情况的出现或新信息的披露,会改变人们对原来活动成本和收益的看法,从而影响其行为发生相应变化。
  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1)有些事情(如看电视节目),你可能独自说了算;但有些事情(打网球),你必须与他人合作才能做成。在这些活动中,是否会出现一些令你沮丧的情况?为什么?并就两种事情各举三个例子。
  (2)两个人相爱,最后结婚了;但7年过后,他们却离婚了。试用经济学观点分析个中原由。
  (3)一个人认为他在某方面花费了太多精力,就会尝试减少投入量。如果他自己无法减少,你认为他是否会向别人求助?为什么?试举例说明一个自己想减少精力投入而不能、无奈向他人求助的情形。
  (4)苏珊视力较差时,每天阅读2个小时;当她通过配戴矫正眼镜而使视力恢复时,她开始将阅读时间调整为每天3个小时。对于她,阅读的最佳时间量随着阅读成本下降发生了变化。请以某项日常行为为例,来说明边际成本或边际收益发生变化时,其最佳均衡时间量是怎样跟着变化的。
  (5)一个“均衡人”,即一个能够最佳配置自己时间的人,她的日子是否过得要比一般人“惬意”呢?为什么?
  

第3章“理论”是用来说明“问题”的(1)
在日常生活中,当对某个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困惑不解时,你会怎么办?是去求朋友帮忙,还是向教授请教,或是去网上搜索相关信息?你知道经济学家在这种情形下会怎么做吗?当一位经济学家遇到问题时,他会用经济学方法构建一个“理论模型”,然后搜集经验数据进行检验,并在确证无误后拿来预测或寻找答案。
  经济学家研究问题的套路和态度
  假设琼斯夫人是一位经济学家,她对美国犯罪率为何高于英国这个问题很感兴趣。首先,她要识别出影响犯罪率的关键变量有哪些,进而构建一个她“自以为是”的理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