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世界500强人力资源总监是如何炼成的:从实习生到CHO的故事-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热绱旒父鋈巳ネ瓿梢幌罟ぷ骰蛉媚闳ゼ觳楦鹑说墓ぷ鞯取U庵只崴吹木榛凼墙茨慊竦酶吖ぷ实淖钪匾⒆詈诵牡淖时尽�

    “我理解你们要正常休息的想法,但是,要想在竞争中胜出,八小时上班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当然,你们是否想得到除了基本工资外的其他收入,是否需要为未来赚取更高收入而积累资本,决定权掌握在你们手中。

    “当然了,学习不仅仅只是花时间就足够了,还需要花心思。如果你不用心,即使你天天晚上来加班,我想你也同样一无所获,真正会成为王勇同学所说的廉价劳动力。不可否认,你可能很聪明,但不愿意花更多时间在工作上,那么你同样也只是一个廉价劳动力而已,更有甚者将是永远的廉价劳动力者。

    “我们公司正处于高速上升期,要求同学们能快速成长。如果你们跟不上公司的发展速度,我们只能请你离开,让其他比你更有进取意愿的人进来学习,伴随公司共同成长。”

    讲到这里,开始有同学鼓掌。王勇虽然也在鼓掌,但他马上又站了起来:“我还想问一个问题,可以吗?”

    培训经理估计是烦这个王勇了,连忙抢过话筒说:“今天时间不早了,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可以会后提出来。今天的培训到此为止吧。”

    我看到王勇很不甘心的样子,然后就对大家说:“好的,我们再回答最后一个问题。”

    王勇听到还可以再回答一个问题,“腾”地站了起来,说:“您刚才讲,要我们实习生花更多的时间在工作上,但是我认为,公司安排给我们的工作太简单了,根本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就能完成,并且这些工作也

    没什么学习价值,对我们将来的工作没有什么作用。”

    语音刚落,就听到几个人的掌声来回应。看来大家都有同感:大学生实习都会安排一些简单的生产任务给他们,实际上他们对这些工作并不满意,觉得让他们做这些工作有点大材小用。

    王勇看到大家鼓掌,有点得意。

    “OK,王勇同学又提了一个好问题。大家目前实习的很多是一线员工在做的简单工作,与公司招聘时向大家描述的后备管理人员有一定的差异,大家是希望接触管理方面的实习工作,对吗?”

    大家都点头。

    “如果各位没有体验过一线员工的工作,你将如何了解基层员工的心态与想法,如何能了解产品的生产工艺及品质要求呢?

    “举个例子,如果让你现在担任某条生产线的组长,这应该是各位眼中的管理工作了吧。假如一个员工来找你:‘组长,你看这个产品状态是否达到质量标准?’另一个员工来寻求你的帮助:‘组长,安排的工作我不会做,你能不能教教我?’你该如何应对呢?你对这个不懂,那个也不会,如何来指导他人完成一系列的工作?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是做办公室管理工作的,生产线上的知识我不需要了解。

    “其实实习期间,做什么样的工作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以一个怎样的心态来完成你的工作,你是如何与同事、上级沟通,你是否适应了公司的环境,你是否有耐心完成枯燥重复的工作等等。

    “工作并不总是充满乐趣,应该做的事,不论你喜不喜欢,都要做并且都要做好。努力找到枯燥工作中的乐趣,是你们实习中的重要任务。

    “所以,我希望大家能认真对待实习中所安排的每一项工作,将所从事或交待的工作当成作品来完成。每一项貌似简单的工作并非真的‘简单’,往往简单的工作里面包含了处理复杂事物所必备的能力要素。一定意义上,这是量变到质变的必要过程,不可省略。“能把简单的工作做到完美或极致,将来才有可能处理好复杂的工作。如果连简单的工作都做不好,公司根本不会让你去做复杂的工作。工作不是做实验。一旦失误,将给公司带来损失。有些损失可以补回来,有些却永远补不回来,比如公司的声誉、客户的信任……

    “能否取得公司的信任,能否担当大任,取决于你们能否将你们所认为没有价值的小事做好。从现在开始大家该不会轻看你们的实习工作了吧。”

    我讲完后,虽然王勇没有再提问题,但我看到王勇好像还有话要说,接下来发生的事情,验证了我的猜测。
¤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04 害群之马
    培训会结束后,培训经理来找我,表示我们花太多的精力在这批大学生身上,最终只会浪费时间与资源。像王勇这样的大学生根本就没有培训价值,还可能影响其他大学生,是害群之马。坦白地讲,我个人认为王勇其实并没有说错什么。如果一定要定罪,最多定一个“说话不注意场合罪”。在培训经理看来,如果换成她,是绝不会让他在那个场合提出这么尖锐的问题。她认为,王勇明显就是出风头、捣乱者。

    其实,我们的培训经理已经陷入了“投射效应”的误区中。所谓“投射效应”,简单地讲就是以己度人。自己是那样想,认为别人也是那样想;自己会那样做,认为别人也会那样做。殊不知,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样东西,所谓“千人千面”。从事HR的人,一定要避免陷入“投射效应”的误区,否则就会按照自己的标准来选人,最后全厂都是和你有类同思维的群体,无法开启想象的空间,极大抹杀创新性的产生几率。开会研讨等也将失去意义,因为根本不可能出现反对的声音。×米×花×书×库× ;http://__

    “投射效应”常常导致我们猜忌别人。完善的人际关系法则之一就是不要事先推断别人的意图,特别是意见有分歧时,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别人这样做就是为了与你过意不去。

    有一个故事,大家可能听过:一位单身女人带着一个几岁的小孩,住在一位女白领的隔壁。有几次,女白领都看到小孩脏兮兮的在门口玩,从门口看进去,房间里面没什么东西,看得出日子过得很拮据。有一天突然停电了,女白领听到隔壁小孩使劲敲她的门。一边敲门一边大声地问:“阿姨,阿姨,你们家有没有蜡烛?”女白领很反感,心里想:这么穷,蜡烛都没有,今天没蜡烛,说不定明天没盐巴,或许哪天没有钱了。不能借,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女白领没有开门,装作没听见,可是门外的小孩好像没打算放弃,仍是一边敲门一边大声地叫:

    “阿姨,阿姨,你们家有没有蜡烛?”看来不开门不行了,女白领气冲冲地打开门,对着小孩子吼道:“吵什么吵,我家没有蜡烛借给你!”小孩子显然被女白领的样子吓到了,一边哭一边将几根蜡烛递给女白领,说:“妈妈看到停电,怕你没有蜡烛,一个人在家害怕,就叫我送蜡烛过来……”

    看完这个故事,也许你在下次推测别人意图的时候,不妨先耐心地听一下对方的说法。以自己的想法判断对方的意图是人际关系的杀手。一生当中,我们都曾错怪过别人。不论是电视剧中还是现实生活中,常常因为我们按自己的想法去推测别人,导致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父子终生不能相认的悲剧比比皆是。

    “这小子确实有点爱出风头,”我顺着培训经理的意思责怪王勇,“也许王勇是这代人的代表,我们要学会包容这类人,然后看能不能影响与改变他们。从王勇历次的培训作业及考勤来看,他其实还是很认真地学习和工作的,并没有离开的想法:只是对于一些事情,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而已,这样也便于我们更快地熟悉这个群体。可否试着再给他一次机会,也给我们一次了解不同人、管理不同人、接纳不同人的机会……”

    培训经理对我的回答不置可否。以她的脾气,决定的事,一定要做,这回没有坚持,看来王勇算是逃过这一劫了。可这小子,我们不找他,他却主动送上门来了。

    打开邮箱,映入眼前的是一封署名王勇的标注高度重要的邮件。内容大致是:“昨天你的回答我仍然有疑问,不过因为时间的关系,我没有再问。今天我还是不吐不快,希望您能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昨天他没有再追问,不是感觉自己提问有点不看场合,原来是时间不够;还需要一个满意的答复,看来昨天我的解答并没有得到他的认可。

    我突然想起了网上流传的一个帖子,不知是真是假:有一位新进大学生在培训期间给公司老总写了一封万言书,老总看完批复是“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当然,这位老总的做法我并不苟同。大学生刚步入社会,看事物有自己独特的思维与视角,新进入一家公司,能发现很多老员工已经习以为常的问题。他们往往又敢说,不论对错,我们都可以作为参考。继续看下去:“你昨天所说的实习都是为了大学生,好像我们不是来到了企业而是来到了学校;老板好像不是资本家,而是教育家。如果真如你所说,那么不是违背了企业追求利润的本质?据我了解,你们花几个月的时间对大学生进行培训,还要支付他们工资。半年实习结束后留下来的人不会到三分之一,一年后留下的人不会到五分之一,两年后

    基本上全军覆没,你们为什么还要引进大学生?是为了打广告宣传企业还是完成你们人力资源部的年度招聘培训任务?”

    他居然质疑公司的经营本质?居然质疑HR部门的工作目的?看来,这小子不是一般的“刺头”,不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估计他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培训真的只是完成任务吗?

    要不要回复王勇的邮件,我有点犹豫。不是他的问题难以回答,真有点担心从此他像膏药一样黏着我,甩也甩不掉。凭我多年与大学生打交道的经验来看,他这绝不是最后一封邮件,而是一堆邮件的开始。

    他要的可能并不是答案本身而是提出问题的快感。如果我直接回复他邮件被其他人知道,尤其是他的直接上级或者上级的上级知道后会对他有意见。这对他在公司的继续发展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当然,我也不想破坏公司的体制,我要足够相信我的下属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他给我发邮件,与在座谈会上直接向我提问并不是同一回事。座谈会上,他可以直接向我发问,座谈会上并不禁止跨级提问,况且他的直

    接上司也在现场。

    王勇直接写邮件给我,显然在越级汇报。越级汇报在某些企业可能并不明文禁止,但在有一定规模且管理较正规的企业,有明确的事务处理流程及汇报机制。各级管理者都应维护这个流程及机制,否则公司将陷入无序状态。

    我在台企工作时,曾因越级汇报,被上级的上级请到办公室痛批了一顿,说我根本不够资格给他写邮件。当时,我觉得难以接受,认为他等级观念太强,看不起我,心胸狭隘容不下我的改进建议。很多年后,我才体会到他的良苦用心,他不是看不起我,而是在帮我。他教育我:应该尊重自己的上级,应该尊重公司的体制,这也是做下级的本分。

    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希望新来的人员越级汇报。没有主管对一位新人的信任程度会超过他的原有下属。职场中默认的原则是,越级汇报等同于“打小报告”,属于“地下”行为,与正大光明背道而驰。越级汇报的结果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你所报告的事情转给你的直接上级处理。大多数的上级对越过自己直接去找上级沟通或报告的下属非常反感,至少他会认为你并不认可他、不信任他,而且还瞧不起他。

    人力资源部经常会接待一些员工的到访。沟通过程中,有些到访者根本不明确说出自己的诉求,更有甚者直言“你也做不了主,我为什么要跟你说呀?我要能给我明确答复的高管与我沟通。”这样的说法,是不是会让人感到愤怒或羞辱?

    如果到访者与你的日常工作基本不相干,这种愤怒可能只是暂时的。如果说话的是你的直接下属,你是否会如鲠在喉,对他的厌恶情绪油然而生。

    中国有句俗话叫“县官不如现管”,其实诠释的是一条真理。各级管理者都不希望有越级汇报的事情发生,因为层级管理是在各个阶段把问题分别解决掉而不是将问题进行累加,负荷过重会影响前进的步伐。需要提示的是,越级投诉是正常的行为。我如果将王勇的这封邮件转给王勇的直接上级并由他来回复,估计王勇会认为我非常官僚,而且可以想象他的上级对此事的反应会很敏感。

    于是我给他回了邮件。

    王勇:

    你好!

    邮件已收悉,非常感谢你对我及公司的信任。

    首先我想告诉你的是,大多数的问题你的直接上级都能回复你。如果某一个问题他当时无法明确标准或流程,他也会找我沟通,然后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我们并不认同跨级汇报,公司有公司的汇报机制,就像游戏中大家都要遵守既定的规则一样。

    古时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信息。信息的有效传递在烽火台表现得淋漓尽致。你的直接上级就是你我中间的烽火台,如果大家都隔“台”传递,信息怎么可能会高速传递呢?

    如果你觉得你的直接上级无法回答你的问题,我敢保证我也有可能不能给到你满意的答案。因为你的上级是我培养、任用的,我相信他有足够的能力来解决你所提出的问题。请你相信他,也相信公司的任命不会有错。

    关于公司的本质问题:毋庸置疑,企业都是以追求利润作为首要目标,这是企业的性质决定的,我们公司也不例外。为什么要花这么多时间来进行培训,而这种培训在你看来,好像不会给企业带来任何利润。

    培训一定能给企业带来利润。在人力资源体系中,培训称为人力资源开发,属于人力资本的投资。简单地讲就是对人的投资。股东对企业进行投资,购买厂房、机器,完成生产,制成新的产品,将新产品进行出售。销售价格与成本之间的差异就是利润的来源。

    同理,对人的投资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利润,而且投资回报率会高很多。人才是创造永久利润的来源。

    打个比方:公司决定实行自动化生产。如果没有事先进行培训,没有人能掌握自动化设备的操作、维护、管理等内容,购进的自动化设备也只是一堆废铁,不但不能自己产生利润,也会使投资本金一去不返。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的竞争,要适应瞬息万变的时代,就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提升能力,如此才能适应时代的节奏。培训是快速提升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当下,很多公司已经拥有自己的培训中心、企业大学。这些企业家并不是要改行做教育家,只是他们清楚地意识到:只有不断地培训,才能获得坐拥持续盈利的能力。

    你的第二个问题:我们花很多时间、精力来培训你们,你们做不了多久就离职的问题。

    坦白地讲,大学生培训后即离职的普遍现象,已严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