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故园情-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县、定州虽然是墨的发祥地,反而渐渐湮灭没人知道了。乾隆年问,有
一次清理内库文房,发现明朝遗留下来的碎烂古墨,都是些缤彩黝柔
不可多得的精品,乾隆认为弃之未免可惜,于是发交造办处重新筹造。
而造办处素来没有这类工匠,只好派专人南下徽州,重金招聘一批墨
工高手,进京承应。结果制出的墨确实堂皇典雅,于是各镌嘉名,不过
墨工在边框上各镌有“再制”两个极小的楷字以资识别。这种墨比清
朝制墨品质都高,后来这些墨有一部分流散坊间,金拱北、周肇祥两位
画家曾出重金收购,这批再制古墨落入他们两位手中的,为数不少。



所以这批墨工也就成为造办处固定名额啦。
古月轩洪宪瓷
    另外有一个古月轩,是专门制造小件精细瓷器的。乾隆对于古月
轩非常重视,关于设计、材料、式样、用料,皇帝时常亲临指点,弄得造
办处官员手足无措,一些工人时觐天颜,无形中古月轩变成乾隆自己
指挥。乾隆年间古月轩产品,就拿鼻烟壶来说吧,底足连一个沙眼都
不容易找得出来,可见当初品质管制是多么严格精细了。
    袁项城妄冀非分,强谋帝制,改元洪宪。有清宫内监,讨好项城,
告诉他古月轩有一批已领未用的宝石料子,项城席卷库存,烧了一批
洪宪瓷,温润缜密,光泽透明,中外藏瓷名家,争相搜求。其中精品比
康熙雍正名窑产品价值更高,料子考究,手工细腻,当然受人欢迎啦。
如意馆
    如意馆成立之初也隶属内务府,可是不列入造办处,因为如意馆
有点儿像前朝的画苑,承值的都是些能书善画的词臣学士,可是擅长
描绘的画工也不在少数。因为历代皇帝尤其是乾隆时常临幸召对,所
以如意馆等于皇帝自己指挥。
    我们逛故宫各处宫殿,时常看见皇帝宸翰,后妃御笔,一笔的龙

虎,工笔的福寿,前后窗户总要挂几方裱好木框洒金笺的春联。绘画
方面以屏幅为多,不是大青绿的岁寒三友,就是工笔着色的四季花卉,
奇怪的是山水人物则少而又少。乍看那些字画,论字不管是哪位后妃
写的都是凝厚纯正,端严委婉;看画无一不是清新华贵,色彩柔丽,总
认为妃耦宫闺果然文秀质雅,卓越天生。
    其实字不论大小,体不分真草,全是如意馆供奉把字写好,由巧手
工匠做成双钩粉漏,印在纸上的,写字的人只要墨饱笔酣照粉漏一描,
立刻就是一幅精品。至于绘画比写字还要简单,整幅画面布局着色,
完成八九并且裱好,画面仅仅留下一枝半叶没有着色,再不然就是用
藤黄点点花蕊,胭脂描描花瓣,就算大功告成,可以颁赐臣下了。
    至于真有天直圣明,才华并茂的皇帝或后妃,兴之所至亲笔法书
绘画,可以说少而又少,谁要能得到一幅,那就太难得,可认为是稀世
之珍了。
    当年每逢端午,有些王公大臣荣膺懋赏,颁赐御笔“恨福来迟”朱
砂判儿,那是整幅画儿早已画好,留着判官双睛未点,“恨福来迟”的蝙
蝠未画,朱砂笔两点一勾,判官的双睛灵光闪闪,蝙蝠神采飞扬。如意
馆在这幅画儿,确实下过点工夫。民国二十年前后一幅御笺朱砂判儿
古玩铺碰巧还能买得到,可是至少也要十个银圆才能成交呢。
    如意馆留在外间字画很多,抗战胜利之后北平东城一带小古玩
铺,还有慈禧、光绪御笔的龙虎字,不过价钱就高得吓人了。



御药房
    清代的御药房原来隶属太医院,自人民国,太医院撤销,御药房只
好并入内务府。御药房组织原来非常庞大,拥有官员司工役一百七十
多人,并到内务府后缩减到三十人。药房主要工作除了煎煮汤头水药
之外,并且配制各种丸散膏丹,还有夏令所需的各种暑药,如卧龙丹、
保健丹、平安散、避瘟散、通关散、八宝紫金锭、加料万应锭之类,而其
中的紫金锭、万应锭更为名贵。紫金锭有双鱼、吉庆、八仙、福寿字、八
卦、双喜,花纹细致,形态古雅,式样繁多,暑天用丝绳串起来,给小孩
挂在二襟上可以随时取用应急。万应锭南方叫金老鼠屎,主药是
古墨。
    清官藏墨甚多,所制万应锭墨古老,金箔厚,当然药效比起市面药
铺卖的要高明多了。当年大栅栏京都同仁堂的万应锭,粒大如绿豆,
也掺有古墨,可惜外面裹的金箔太薄,花花斑斑极为难看。阜成门大
街的琪卉堂的万应锭也很有名,虽然金光缭绕,可惜墨质欠佳。御药
房制品颗粒大小的确像老鼠屎,外裹金箔特厚,古墨性凉,金箔化痰,
南人北来每每托京里人代为搜罗一两瓶带回珍藏,遇有小儿惊风抽
搐,方敢服用。讹传多服冷精,可能不孕。其实北平小孩视万应锭为
平安药,稍觉上火就吞服十几二十粒祛火克食,也没听说谁家小孩吃
多了万应锭得了不孕后遣症的。
    御药房每年二月初二龙抬头的日子,照例盘点库存清扫一次,凡

是残损霉变的药材,一律论斤卖给东华门的永安堂。永安堂知道每年
御药房扫出来的库底,其中不乏珍贵异常的药料,于是在每年药王孙
思邈诞辰四月二十八日前夕,把御药房的库底,拿出一部分来熬成一
大锅膏药,起名百效膏,百病全治。一大枚两贴,天不亮就有人排队等
着啦。一出太阳就都卖光,要买只有明年今天请早光顾了。
    江苏扬州有一位大盐商闹无名肿毒,有人送了他几贴百效膏,果
然贴上之后其效如神,于是把百效膏看成万宝仙丹。有一年笔者有扬
镇之行,特地托我买两百块钱的百效膏带到扬州,准备跟夏天的暑汤、
暑药一同施舍。当年两百块钱的百效膏整整塞满了一大皮箱,还是托
人才能买那么多贴。
    车到镇江后,准备换船过江,镇江关的关务人员验关,开箱一看,
一整箱都是膏药,他怀疑一个人买那么多膏药做什么,可能其中夹杂
有黑货鸦片,坚持不能放行。后来还是扬州方面有人赶过江来关说解
释,才免于查扣。从此京都永安堂的百效膏在扬镇算是出了名啦,每
年都要大批买去施舍。一直到抗战,大概御药房的库底也掏光啦,虽
然永安童仍然有百效膏卖,大家都说后来的百效膏药效迥不如前了。
御膳房
    御膳房虽然隶属内务府管辖,其实也不过是负责总理采买、分配、
添购器皿、工役的管理而已。至于每天菜式的调配,口味的咸淡,因为
掌官首领太监三餐传膳,都随侍在侧,所谓天颜有喜近臣知,哪一位主



子嗜辣恶甜,喜淡厌酸,他们都摸得一清二楚,内务府乐得少担责任,
久而久之,这些工作索性就由太监们操持安排啦。
    御膳房有句金科玉律的话:“宁生勿烂,宁淡勿咸。”依照宫中定
制,每桌的碗盘件数都是按品级规定的。皇帝、太上皇、皇太后的菜品
是一百零八样,皇后是九十六样,皇贵妃是六十四样;至于妃嫔、皇子、
格格们也有一定的样数,由御膳房往各宫分送,谁也不能乱了规矩。
    官与宫之间最近的也在一里之外,御膳房厨灶总难免烟熏火燎,
所以距离帝后进膳的地方,也不会太近。就拿皇帝一百零八样菜说
吧,甭说吃就是排齐了传膳,熬炖煨焖还可以用水碗托住,要是熘爆炒
炸一类菜式用水汽一熏,岂不是把菜全糟蹋了吗?
    别瞧不起御膳房,其中还真有高人。他们把菜做好之后,先盛在
加釉的大碗里,把碗盖盖严,一排一排地摆在飞起铁檐有把手的厚铁
板上,上面再罩上一块铁板,等于是一只铁套盒,上下都有熊熊的炭火
烤着。只要一声传膳,把所有菜肴摆在细瓷菜碗里,一律加上银盖,有
的菜还要下衬水碗,放在桌面上摆齐,抬着桌面往方桌上一套,一百多
样菜有五张方桌也尽够摆的了。不过有些熘爆汆炒的菜还是要现做
的,所以故宫陈列过乾隆、慈禧、宣统的菜单,吃火候的菜是少而又少
就是这遒理。
奶子房
据故都民俗专家金受申说:“奶子房由来甚久,清兵未进关之前,

就有奶子房啦,而且一直随军。最早的奶子房仅仅备牛羊奶茶、奶饽
饽、奶饼儿几样东西。因为奶类吃食都是抗寒耐饥的营养食物,体积
小又不占地方,行军作战,怀里藏几块奶饼,随时可以充饥耐战,所以
奶子房是最初清兵行军不可少的一个后勤补给单位。到了康熙年间
海晏河清,奶子房花样增多,组织扩大,渐渐才演变成官里制作精细奶
类点心的大本营了。”受申兄所说情形,经过息侯金梁的证实,满洲档
案里,确有这些记载。
    在宣统年间,各盟旗王子年节朝贡,贡品中还有奶饼一项。奶饼
比一块银圆略小,有三块银圆厚,每盒十二枚,外用刷了黄柏水的粗木
头盒子装着,酸中带甜并不觉得如何好吃,可是越嚼越香。吃了两三
枚奶饼,可以抵一顿饭,这跟第二次世界大战浓缩干粮有同等功效。
    奶子房最拿手的是果盒,真是金浆玉醴无美不备。奶品中有奶
卷、奶饽饽、奶乌他、奶酪、炸酥螺、小炸食,豆类有枣泥、核桃泥馅的豌
豆黄、绿豆黄、黄豆卷、芸豆糕,此外各种蜜饯,各式冰糖蘸的坚果,那
真是上方玉食,鹅黄衬紫,色香醉人。有些吃食是外问难得一见的,有
些是外间虽有,可是比起奶子房制品精粗可就没有法子相比啦。
    奶子房的果盒,分全桌半桌两种,每盒十六样,四盒叫全桌,两盒
称半桌。上赏如果是果盒,就是半桌也比赏一桌燕菜席都实惠得多,
因为样样都是平常不容易吃到的茶食。民国十九年,舍亲李木公先生
从上海来北平游览,当年他曾经随侍他的尊大人李仲轩(经羲)进京陛
见,吃过一次上赏的果盒,这次来到北平总想重温旧梦,再吃一次全桌
的果盒。



    凑巧北海五龙亭开了一家仿膳,据说是御膳房奶子房两位御厨开
的,他们以肉末烧饼跟栗子面小窝头来号召,小窝头掺栗子粉并不稀
奇,可是肉末烧饼,可以说全北京城没有第二份。他家吊炉烧饼,固然
烙得松软适度不厚不薄,炒出来的肉末,不但净瘦滑香,最难得的是,
肉末夹在吊炉烧饼里绝不滴油,盘子也毫无油底。就是这一手,就足
以证明他是御膳房出来的厨师跟他情商之后,终于以一桌燕菜价钱做
了一桌全席的果盒,可惜其中只少了一样——奶乌他。因为奶乌他要
用上好淮山药,不巧当时淮山缺货,算是美中不足。当年在座的有湘
潭袁伯夔、义宁陈散原先生,都认为这一桌果盒,是毕生所吃最精美的
茶食了。散原先生并有一首五古纪事,不知后来收入他的诗集没有。
茶库和缎库
    那志良先生谈到茶库缎库,也引起笔者当年经历的几桩小故事。
在故宫处分那些物资的时候,有些朋友喜欢喝红茶、绿茶,于是就买些
皇家茗茶去品尝。殊不知红茶绿茶熏制后所含水分都比较高,经过多
次自然发酵之后,霉变的结果,红茶结块,绿茶一碰就碎,而且霉味特
重,根本不能泡茶饮用了。倒是大理普洱茶、云南沱茶制成茶饼茶砖,
所含水分本来就低,再一压紧成砖成块不透空气,反而不会霉变。
    今年春节文友在台北小聚,庄产兄带来一块乾隆年间的茶砖,沏
了一壶,让大家品尝,据说可治感冒。刚一进口,风韵未发,还觉不出
好在何处,等喝第二杯就觉出芬芳微涩,就觉出精英上浮,意爽而甘

了。笔者在故宫拍卖物资的时候,也曾经买过几饼沱茶。等抗战胜
利,把云南新制沱茶两相比较,前者厚重柔炼,后者头一口虽然清新甘
洌,但是细细品尝,就觉得有点烦浊下凝,不如前者悠然意远啦。笔者
不擅品茗,个人感觉如此,是否是贡品经过精细加工,市售沱茶制造比
较粗放的缘故,就不敢妄自悬揣了。
    当年缎库清出来的绸缎布匹久储内库密不通风,年深日久,就是
头号三十三大缎看起来光彩依然,可是质地已然糟朽,不能下剪子裁
制衣物。北平前门大街泰昌绸缎庄大掌柜的白品三,到故宫拍卖处参
观,本是打算买茶膏的,因为茶膏卖完,他是绸缎行出身,于是信步到
卖绸缎地方去看看。绸缎糟朽他一看便知,他当然不会去花钱上当,
可是他发现有两只躺箱,放的都是五颜六色整卷的实地纱跟官纱。这
种透明纱原来是夏天衬在袍褂里穿的,现在谁还要透亮的纱呀!可是
白品三别具慧眼,他把两躺箱的纱,全部买下来。
    北平住家房子玻璃窗上层都是大窗户,冬天糊上纸,只留小卷窗,
一到夏天就把糊窗纸撕去,普通人家改糊绿色冷布.讲究人家则糊珍
珠罗。白品三觉得那些实地纱花样款式都非常典雅大方,挑选天蓝、
浅蓝、翠绿、墨绿、浅绛香色等比较暗淡一点颜色的,代替珍珠罗糊在
窗户上,既显得别致秀逸,又有阴凉舒畅的感觉。
    后来袁项城的长公子袁克定知道了,千方百计从白品三手上弄了
几卷去,糊在颐和园他住的画中游书室。这也是故宫出售物资一段小
掌故。至于故宫出售皮货,因为手续草率,闹得若干名流,面红耳赤,
几乎对簿公堂,我想这件事知者甚多,恕在下不再一一饶舌啦。



人力车与三轮车的沧桑
    远在六十多年前,北平就有人力车了。记得笔者龆龄时期,先叔
每天到清史馆办公(设在天安门左侧太庙里),家里虽然有玻璃篷的马
车,可是因为位卑职小,坐着马车早晚趋公,怕人说招摇,于是包了一
辆人力车上衙门。最初北平的人力车车轮子是铁轮圈嵌上死胶皮,轮
上别无什么黄铜白铜雕纹刻镂、凿缋剔抉的漂亮饰件,顶多车的两旁
各挂一把掸尘用的红绿绸子车掸子,就算很堂皇气派了。
    死胶皮拉起来滑动力差,跑长了当然不如后来打气轮胎来得快,
当时家舍下人等都管这辆古董式的人力车叫老牛破车,家里人有点儿
事上街,宁可步碾儿(北平人用腿走路叫“步碾儿”),谁也不愿图省力
坐这辆人力车。这下可好啦,这辆车除了先叔上下衙门,车夫在家里
算是全家大闲人一个了。

    同是人力车,平津宁沪可是叫法名称不同。北平叫洋车,天津叫
胶皮,上海叫黄包车,南京人尾音多个“儿”字,叫黄包车儿。虽然宁沪
仅“儿”字一字之差,可是宁沪土话有别,也显得大不相同啦。后来人
力车随着时代进步,由死轮胎演变为内胎外胎。自从人力车改成打气
的轮胎后,平津两地的人力车改进最快,除了车篷、车身、车把、车头,
尽可能增添黄白铜电镀饰件外,一般坐车阔少名花自用包车踵事增
华,车的左手边装上一只跟当时汽车音响相同的大喇叭,右手边再装
上一具四音的小风笛,脚踩一对双脚铃。拉车的更神气,左右车把各
安一具音响,随时警告行人靠边。车的两边,一边是手铃,一边是皮喇
叭,跟人赛起车来,风驰电掣,声势赫赫十分惊人。
    后来北平花国名姬中,有一最爱炫奇夸异的小凌波,她把车上电
石灯由两盏增为四盏,车辆过处,恍如一条火龙。于是北平有几个败
家子阔少爷,车扶手愣加上一对铜叉子,再插上一对小巧电石灯。一
车六灯还能不亮吗?车上没得可捌饬(北平话修饰的意思),脑筋转到
拉车的身上,自用车夫换上淡青竹布镶白色宽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