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反误导  一个经济学家的醒悟-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世界大潮流,三十年一遽变。目前这次遽变,才刚刚刚开始。

    时代是由思想家造就的,但思想家又是由时代选择的。这是思想家的荣耀,也是思想家的悲哀。在当今这个时代,影响最大的是经济学家,对于经济学家的作用,凯恩斯有过经典描述:“经济学家的思想,不论对与错,都比一般所设想的要更有力量,世界就是由他们统治着。那些实干家们自以为不受这些思想的影响,可是他们无意中已经是某个已故经济学家的奴隶。”情况确实如此,社会的变革往往是从思想界的变革开始的;同样,社会的混乱也是从思想界的混乱开始的。

    在写这本书之前,我已经写了很多关于“中国时局”的书,我这些书的共同特点都是“澄清误导我们的错误观念”。但是之前的那些“澄清”更多是对“事实”的澄清,而非对思想“本源”进行澄清;而这本书则是将“澄清”的重点放在了经济学的“思想本源”上,这是与我其他书不同的地方。我写这本书不是站在大家常见的凯恩斯主义的立场上,也不是站在新自由主义的立场上,而是站在整个经济学的立场上,是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对现实的经济问题进行一次“拨乱反正”式的梳理与总结。T米T花T书T库T ;http://__

    提到经济学,很多人不敢问津,但是很多事情其实都与经济政策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包括结婚年龄的大小、孩子是否孝顺、街头犯罪的多寡,离异家庭是否会陷入贫困,甚至包括我们能否收获甜蜜的爱情。

    其实作为一名走专业路线的学者,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将经济学的真相告诉大众。但我越来越发现,达到这样的目标实在太难,这并非因为大众缺乏相应的基础知识,也并非因为大众对经济学不感兴趣,而是因为大众早已被各种错误观念误导。而且这些错误观念因为长时间的传播,早已深入人心。

    一、建立在几本畅销书基础上的中国主流经济学

    不知道什么原因,正统经济学一直无法在中国立稳脚跟,而极端派或边缘派的经济思想却在中国肆意传播。其实在本书上市之前,正好有一篇张维迎先生写的名为《反思经济学》的文章开始流传,这是一篇非常有意思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张维迎先生表示,西方主流经济学一直是宣扬市场失灵的,他反对这样的观点,认为不存在市场失灵,又提出西方经济学中的外部效应、信息不对称、垄断等理论都站不住脚,因此需要对西方经济学进行反思。我们先姑且不论张维迎先生的这些观点是否正确,而仅仅是这一“反思”就足以产生巨大的影响,因为这相当于他承认,在过去三十年中,中国所谓的主流经济学一直在误导我们。

    其实这种状况我已多次指出:西方主流经济学根本就不相信市场经济,而是承认市场是失灵的。西方主流经济学中,研究市场缺陷的理论要远远多于研究市场有效性的理论。特别是近三十年来,西方主流经济学对市场失灵的研究理论层出不穷。

    客观地说,近三十年来,中国的主流经济学思想基本上就是建立在哈耶克、弗里德曼和罗斯巴德的几本“畅销书”之上,这几本书的名字叫《通往奴役之路》、《自由选择》、《美国大萧条》。目前,中国主流经济学舆论中所宣扬的思想,基本上都可以从这几本书中找到出处。

    哈耶克和弗里德曼虽然在近三十年大受追捧,但他们的立场并不代表主流经济学,因为哈耶克从来就没有得到过主流经济学家的认可,一直处于边缘状态;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实验也早就惨败,在格林斯潘担任美联储主席的时代就已经被废弃不用。另外,他们的书,如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严格来说根本不是经济学著作,而是社会学著作;而弗里德曼的《自由选择》也仅仅是普通畅销书,严格说来,根本算不上学术著作,其内容大部分都相对粗糙,而且不合逻辑之处比比皆是。

    更该指出的是,这几本畅销书也不能代表作者的全部思想,比如弗里德曼以研究货币主义著称,但是弗里德曼的中国拥趸们几乎从来不提他的货币思想,更不会指出美国现在执行的“量化宽松”政策其实就是弗里德曼的发明。哈耶克、弗里德曼这些人的思想基本上都是边缘的、错误的。遗憾的是,中国的主流经济学者们在看了几本畅销书后就迅速奉其思想为圭臬,与其他的西方主流经济学研究脱轨。

    二、从经济思想史的纵深角度看中国

    在这本书写成之后,我将书稿发给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里研究经济思想史比较权威的朋友看,他惊叹于我对经济思想史的熟稔程度。其实,经济学与其他学科不同,经济学思想大部分都在经济思想史中,而大家常用的经济学教材大部分只是公式模型,也很少见到思想。其实,中外真正的经济学“大家”都是对经济思想史非常熟悉的,只是中国目前尚缺乏这样的氛围而已。

    现在,中国太需要从“经济思想”、“经济学脉”的角度来考虑发展战略问题了,后世的经济学者总是以讹传讹地继承前人的错误思想。更可悲的是,他们继承的也不过是几个名词而已,而非前人的思想体系。如果不彻底了解这些错误,就会产生误解,甚至是误导。当然,中国真正“懂经济学”的经济学家并不在少数,只是他们很多人籍籍无名。当然,这也和中国经济学界的阶层固化有关系。

    作为一本立足于从经济学的“思想”、“学脉”的角度,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著作,这本书会颠覆很多你以前接受的所谓的“常识”。比如亚当·斯密一直被称为现代资本主义之父,但考证历史你就会发现,世界大潮流又在变,澄清谬误正当时
    世界大潮流,三十年一遽变。目前这次遽变,才刚刚刚开始。

    时代是由思想家造就的,但思想家又是由时代选择的。这是思想家的荣耀,也是思想家的悲哀。在当今这个时代,影响最大的是经济学家,对于经济学家的作用,凯恩斯有过经典描述:“经济学家的思想,不论对与错,都比一般所设想的要更有力量,世界就是由他们统治着。那些实干家们自以为不受这些思想的影响,可是他们无意中已经是某个已故经济学家的奴隶。”情况确实如此,社会的变革往往是从思想界的变革开始的;同样,社会的混乱也是从思想界的混乱开始的。

    在写这本书之前,我已经写了很多关于“中国时局”的书,我这些书的共同特点都是“澄清误导我们的错误观念”。但是之前的那些“澄清”更多是对“事实”的澄清,而非对思想“本源”进行澄清;而这本书则是将“澄清”的重点放在了经济学的“思想本源”上,这是与我其他书不同的地方。我写这本书不是站在大家常见的凯恩斯主义的立场上,也不是站在新自由主义的立场上,而是站在整个经济学的立场上,是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对现实的经济问题进行一次“拨乱反正”式的梳理与总结。T米T花T书T库T ;http://__

    提到经济学,很多人不敢问津,但是很多事情其实都与经济政策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包括结婚年龄的大小、孩子是否孝顺、街头犯罪的多寡,离异家庭是否会陷入贫困,甚至包括我们能否收获甜蜜的爱情。

    其实作为一名走专业路线的学者,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将经济学的真相告诉大众。但我越来越发现,达到这样的目标实在太难,这并非因为大众缺乏相应的基础知识,也并非因为大众对经济学不感兴趣,而是因为大众早已被各种错误观念误导。而且这些错误观念因为长时间的传播,早已深入人心。

    一、建立在几本畅销书基础上的中国主流经济学

    不知道什么原因,正统经济学一直无法在中国立稳脚跟,而极端派或边缘派的经济思想却在中国肆意传播。其实在本书上市之前,正好有一篇张维迎先生写的名为《反思经济学》的文章开始流传,这是一篇非常有意思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张维迎先生表示,西方主流经济学一直是宣扬市场失灵的,他反对这样的观点,认为不存在市场失灵,又提出西方经济学中的外部效应、信息不对称、垄断等理论都站不住脚,因此需要对西方经济学进行反思。我们先姑且不论张维迎先生的这些观点是否正确,而仅仅是这一“反思”就足以产生巨大的影响,因为这相当于他承认,在过去三十年中,中国所谓的主流经济学一直在误导我们。

    其实这种状况我已多次指出:西方主流经济学根本就不相信市场经济,而是承认市场是失灵的。西方主流经济学中,研究市场缺陷的理论要远远多于研究市场有效性的理论。特别是近三十年来,西方主流经济学对市场失灵的研究理论层出不穷。

    客观地说,近三十年来,中国的主流经济学思想基本上就是建立在哈耶克、弗里德曼和罗斯巴德的几本“畅销书”之上,这几本书的名字叫《通往奴役之路》、《自由选择》、《美国大萧条》。目前,中国主流经济学舆论中所宣扬的思想,基本上都可以从这几本书中找到出处。

    哈耶克和弗里德曼虽然在近三十年大受追捧,但他们的立场并不代表主流经济学,因为哈耶克从来就没有得到过主流经济学家的认可,一直处于边缘状态;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实验也早就惨败,在格林斯潘担任美联储主席的时代就已经被废弃不用。另外,他们的书,如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严格来说根本不是经济学著作,而是社会学著作;而弗里德曼的《自由选择》也仅仅是普通畅销书,严格说来,根本算不上学术著作,其内容大部分都相对粗糙,而且不合逻辑之处比比皆是。

    更该指出的是,这几本畅销书也不能代表作者的全部思想,比如弗里德曼以研究货币主义著称,但是弗里德曼的中国拥趸们几乎从来不提他的货币思想,更不会指出美国现在执行的“量化宽松”政策其实就是弗里德曼的发明。哈耶克、弗里德曼这些人的思想基本上都是边缘的、错误的。遗憾的是,中国的主流经济学者们在看了几本畅销书后就迅速奉其思想为圭臬,与其他的西方主流经济学研究脱轨。

    二、从经济思想史的纵深角度看中国

    在这本书写成之后,我将书稿发给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里研究经济思想史比较权威的朋友看,他惊叹于我对经济思想史的熟稔程度。其实,经济学与其他学科不同,经济学思想大部分都在经济思想史中,而大家常用的经济学教材大部分只是公式模型,也很少见到思想。其实,中外真正的经济学“大家”都是对经济思想史非常熟悉的,只是中国目前尚缺乏这样的氛围而已。

    现在,中国太需要从“经济思想”、“经济学脉”的角度来考虑发展战略问题了,后世的经济学者总是以讹传讹地继承前人的错误思想。更可悲的是,他们继承的也不过是几个名词而已,而非前人的思想体系。如果不彻底了解这些错误,就会产生误解,甚至是误导。当然,中国真正“懂经济学”的经济学家并不在少数,只是他们很多人籍籍无名。当然,这也和中国经济学界的阶层固化有关系。

    作为一本立足于从经济学的“思想”、“学脉”的角度,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著作,这本书会颠覆很多你以前接受的所谓的“常识”。比如亚当·斯密一直被称为现代资本主义之父,但考证历史你就会发现,斯密并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时代。亚当·斯密写作《国富论》的时候,工业革命并没有发生,所以他并没有见过火车,而是仍然生活在马车时代——货物交流的范围很小。至于工业革命爆发后,人类社会频繁出现的经济危机,亚当·斯密就更是没有见过了。这些都是人们引用亚当·斯密的理论时必须考虑的前提,不考虑这些就会犯错误。

    另外,经济学虽然纷繁复杂,但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的也只是几个经典的词汇、概念。不幸的是,整个中国社会的主流经济学思考或讨论,就是被这样几个“词汇”、“概念”统治着。而这些“词汇”、“概念”一旦出现误导,就会出现社会的整体性非理性。

    目前,社会上被普遍接受的经济学概念中,又当属“自由放任”、“看不见的手”、“守夜人政府”、“自然秩序”几个概念最为流行。可惜,人们对这几个概念的“字面理解”,和创造它们的大师们的本意,是完全不符的。

    比如“自由放任”常常被从字面上理解为“政府将一切经济事务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要在经济事务中扮演任何角色”。但考证经济史就会发现,这并不符合经济学家的本意。经济学中“自由放任”一说的提出者是法国的重农经济学派,它也是人类第一个经济学派,是西方经济学的鼻祖。

    法国重农经济学派提出“自由放任”时,只强调政府对当时处于社会从属地位的工商业(也就是小商小贩)进行自由放任,而对于当时处于“实体经济”地位的农业不但不能让其自由放任,而且还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他们认为“流通领域不创造财富,生产部门才真正创造财富”。但后人在继承“自由放任”这一经济学概念时,就将重农经济学派的“局部放任”误解成了“全部放任”,完全背离了提出者的意思。这一点在本书中有详细的介绍。

    关于另外一个概念——“看不见的手”,我们也存在很多误解。“看不见的手”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只出现了一次,而且是作为“比喻”词汇,并非经济思想。而且在书中,亚当·斯密是用它来“反讽”那些反国际贸易人士的,不具有任何认同含义。

    另外,我们熟悉的关于“守夜人政府”的概念也存在理解错误,而且错得更离谱。虽然“自由放任”、“看不见的手”这些概念遭到误解,但毕竟是来自经济学大师们的经典文献,而“守夜人政府”这一概念根本就不是来自经济学文献的,也不是经济学家的发明,而是19世纪社会主义者对当时资产阶级政府的一种“嘲讽”。但流行起来后,竟然被一些经济学家当作经济学概念来引用。中国一些经济学家所认为的“守夜人政府”乃“典出亚当·斯密”是毫无历史依据的。

    近三十年,世界流行的“小政府主义”思潮,往往将源头追溯到亚当·斯密、洛克等学者身上。而仔细考证起来,亚当·斯密和洛克也不是什么“小政府主义者”,其思想更接近于现在的“大政府主义”。如果你认真阅读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就会惊讶地发现:亚当·斯密从来没有论证“公众利益和私人利益之间的和谐一致性”,也没说过“最小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或者“政府对市场干预越少越好”之类的话,反而用了不少篇幅揭露与谴责私人资本为了私利伤害消费者,损坏社会公众利益,胁迫政府、国会,暴力伤害国会议员等丑行。

    亚当·斯密实际上一直为政府争取更多的职能。比如他主张将“拥有军队”、“建设公共工程”、“公共裁判”等相应的职能大胆地交给政府,并且用文明社会和野蛮时代的政府职能差异进行对比,说明政府职能的增强是文明社会的标志。比如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