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虹→桥→书→吧→BOOK。  

第6节:魅力问答成效非凡         

  第一章 第二节 魅力问答成效非凡 提问,不是老师高高在上的提问;回答,也不是孩子唯唯诺诺的回答。提问的目 的在于巩固知识,而前提是要让孩子们放轻松,感觉到自己被尊重。    

  同样是提问,老师们往往在教新课的时候循循善诱,对孩子的错误回答非常包容 。而在复习过程中,老师们的表现似乎就不那么可爱了。〃把书和笔记本都合上 ,我们开始提问!〃〃没有人举手么?那我就抽号来决定了!〃这是不少老师在 复习时提问的惯用开场白。〃为什么背不过?为什么答不出?昨天干什么去了? 回去把课文抄五遍!〃这又是某些老师惯用的语言。或许,老师之前的心理预设 就是,既然是学过的知识,孩子们理应都会。再看看我们的孩子,面对一脸〃煞 气〃的老师,吓得大气不敢出,一个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生怕被点到名字, 巴不得变成〃隐形人〃。    

  这是我们在课堂复习提问中常见的尴尬。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首先需要 老师转变一下观念。提问,不是老师高高在上的提问;回答,也不是孩子唯唯诺 诺的回答。提问的目的在于巩固知识,而前提是要让孩子们放轻松,感觉到自己 被尊重。所以,在提问时,一定要给答题孩子正面的激励信息,化解他们的心理 压力。比如,对他们说:〃你一定可以,答错了也没有关系。试试看!〃 树立了正确的观念后,接下来便是方法问题了。在这里,不妨试试我独创的〃魅 力问答〃法。在我的班里,孩子们非常喜欢每天新课前的五分钟〃魅力问答〃。    

  对他们而言,这是一次兴奋的竞赛,而有趣的是,在这场竞赛中,他们既是〃运 动员〃又是〃裁判〃。我们先来看一下〃魅力问答〃的基本规则: 第一,内容的选择。魅力问答的内容既可以是前一节课的重点知识,也可以是前 几节课的精华体现。    

  第二,分值的累积。每位学生答对一题即可得〃魅力分值〃一分,每次提问满分 为五分,分值累计越高便会有越大的惊喜与奖励。    

  第三,答题的程序。答题者每答完一题,都有权选择放弃或继续答下面的题目。    

  若在答满五分之前有一题答错,那么他之前的分数和下面答题的机会则传递给下 一个答题者,但谁来〃接棒〃,由他来决定。    

  第四,纪律的要求。一位学生回答问题时,其他学生可以自由翻看笔记,但绝对 不能提示答题者,否则不但答题者魅力分值无效,提示者还会被警告取消答题机 会。    

  透过以上的规则,我们不难发现,在〃魅力问答〃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是〃王 者〃,因为大家都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即便是答错题,也不会有心理压力。相 反,答错者在转交机会时,面对其他孩子争先恐后的举手申请,作为〃裁判〃, 他往往会得到更大的心理满足,可谓〃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段复习提问的课堂实录:(课例在《深邃课堂风情万千》的 章节中有详细阐述) 师:你由可爱的小燕子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甲:光彩夺目的春天。    

  师:答对了!请问还要继续吗?(此时老师可用手势充当计数器,举起以显示学 生的分值) 学生甲:要! 师:它的哪些动作让你念念不忘? 学生甲:掠过、侧着身子、点一下水面…… 师:答对了!请问还要继续吗? 学生甲:要! 师:同样是春天,在谁的眼里,却有了高贵和下贱之分? 学生甲:钱钟书。    

  师:这位大学者的代表作是什么? 学生甲:……(答不出) 师:(看表)十秒钟的考虑时间到,请问你要将自己的三分送给谁?(许多同学 举起手来) 学生甲:(环顾)乙!(高兴地坐下,赶紧翻看笔记) 学生乙(兴高采烈地站起来)说:《围城》。    

  师:答对了!请问还要继续吗? 学生乙:要! 师:春暖花开,在一位南宋爱国诗人的眼里却是〃东风恶,欢情薄〃,他是谁? 学生乙:陆游。    

  师:刚才的句子出自他的哪首词? 学生乙:《钗头凤》。    

  师:他的红颜知己是谁? 学生乙:唐婉。    

  师:在和陆游的另一首《钗头凤》中,唐婉对应陆游〃寞!寞!寞!……错!错 !错!〃的句子是什么? 学生乙:〃难!难!难!……瞒!瞒!瞒!〃 师:恭喜你!答满五分!魅力值五分送给你! …… 在此过程中,老师要及时提醒学生,〃送玫瑰〃时,尽量选择还没有答过题的同 学,使大家都有机会,共赢分值。除此之外,在提问时,还要遵循遗忘规律(艾 宾浩斯遗忘曲线),即对刚学过的知识强化提问,几次过后即便长时间不再提问 ,学生也不容易遗忘了。    

  在我所教的班级中,〃魅力问答〃的效果屡试不爽。事实证明,引进恰当的竞争 ,树立明确的规则,孩子们都会爱上提问,乐此不疲。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BOOK。  

第7节:巧教古诗触类旁通(1)         

  第一章    

  第三节 巧教古诗触类旁通   

  古诗词的教学,讲究一个〃巧〃字,目的是让师生在诗意传递的过程中,也能分 享思维的火花。    

  怎样教好古诗词,是很多小学语文老师感到棘手的问题。讲深了,孩子很难理解 ;讲浅了,似乎又很难体现诗词的韵味。单纯的〃寻诗源〃、〃明诗意〃、〃悟 诗情〃的程序性操作让课堂味同嚼蜡,原本如艺术珍品般耐人寻味的一首诗,被 肢解得惨不忍睹,面目全非。特别是语文课堂中一贯倡导的〃在读中感悟〃,如 果没有对诗词本身的感悟,单凭读,是很难找到感觉的。所以,古诗词的教学, 讲究一个〃巧〃字,目的是让师生在诗意传递的过程中,也能分享思维的火花。   

  巧教,是建立在一种长期的思维训练基础上,在我的理论建构里被称为〃超文本 策略下的超链接课堂〃(书中作为单独细节有详细阐述),要求学生听讲的同时 记大量的笔记。我向来提倡〃深邃课堂〃,主张〃深邃会成为一种习惯〃。当然 ,对于小学生而言,深邃的思想是要靠技巧来传递和表达的。在完成这一环节的 时候,不需要学生之前进行准备,这是给学生课堂的惊喜,是临时补充的〃知识 维生素〃。可以用故事的方式呈现,目的是在于引出知识要点,如诗人生平和千 古名句,拓展孩子的知识领域。而且时间上可自由取舍,既有前期导入,又有中 期渗透,还可有后期补充。让孩子感觉到,一首诗可以幻化出万千风情,与诗人 比肩者大有人在,与诗的主旨相关者俯仰即是,一节课都充满诗情画意,纵古博 今。    

  接下来,我们以古诗《枫桥夜泊》为例,说明〃巧教〃的思路和步骤。          

虹桥书吧BOOK。  

第8节:巧教古诗触类旁通(2)         

  例析:《枫桥夜泊》的教学设计思路 第一步,明确主旨,寻找〃诗眼〃。在这首诗中,〃愁〃是主旨,是接下来进行 知识拓展的核心。〃愁眠〃是诗眼,即全诗都围绕着〃愁眠〃进行写意与抒情。    

  第二步,设计问题,拓展剖析。如,诗人缘何愁眠?答曰:观景动情。追问:有 哪些景物?此时,上溯到〃月落〃时,可补充〃日暮客愁新〃,〃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这些千古名句,以此说明古人在黄昏、深夜最容易陷入深思,因为 此时万籁俱寂,人最容易面对自己。如同我们夜深人静时,往往容易回忆过去的 点点滴滴。特别是客居他乡的古人,在深夜更容易感到孤独,一想到背井离乡, 便会心中凄切。如逢节日,更是思念难耐,所以有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惆怅 。再如上溯到〃乌啼〃时,可提到中国古代对鸟的认识。像燕子(古称玄鸟)、 喜鹊、凤凰、黄鹂、白鹭这样的吉祥之鸟,人见人爱,所以古人说〃两个黄鹂鸣 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自在娇莺恰恰啼〃。但像乌鸦、猫头鹰这样的鸟被 认为是〃丧鸟〃,它的鸣叫自然让人倍感忧伤孤闷,甚至让游子有了些许会〃客 死他乡〃的悲观想法。所以,古人写道〃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而上述到〃霜满天〃的时候,就可以提到〃自古逢秋悲寂寥〃,提到〃多情自古 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而提到〃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时候,可以让孩 子体会,夜深无月,本应昏暗不见一物,而江边的枫树(又译一座古桥江枫桥) 和点点渔火却如诗人知音,于明暗交替中,让诗人伤感凝愁有了寄托。试想,一 种景物都能让古人愁绪顿起,更何况是如此多的景物一一在古人面前呈现,怎能 不让他愁肠百度,以至于夜不能眠呢? 第三步,移情入境,深化主旨。如果说诗中前两句的解读,已让学生感到愁不能 寐,那后两句中所蕴含的深意,更能深化学生的情绪体验。在〃江枫渔火〃的明 灭对照中,加入了〃山寺钟声〃的无声有声之境界。所谓〃鸟鸣山更幽〃。而〃 姑苏城〃正是今天的苏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本是才子向往之地。偏偏诗人 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正是科举不中,名落孙山的失意之际。想到与自己同时参考 ,金榜题名的人是何其荣耀,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而自 己只能在深夜独自感伤。姑苏城的灵气与自己无缘,特别是寒山寺的名字又恰如 诗人此时的心情,寒彻心骨。所以,夜半不寐,钟声敲响,更是愁肠寸断。因为 据史料记载,在临行前,诗人的祖母拖着年迈的病体专程去寺庙烧香祈福,为表 虔诚,老人在寺庙跪坐到夜半钟声响起。而这一切并没有改变诗人落第的命运。    

  所以,此时的诗人独坐孤舟里,再听钟声,恍如隔世,或许,只有两行清泪相伴 到天明…… 第四步,指导阅读,变体写作。通过前三个步骤的学习,学生应该对诗中表达的 愁绪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此时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读出悲情愁绪。然后,让学 生将这首诗改写为现代诗,鼓励加入自己的情感体验。这个步骤的设计,既是对 原诗内容的整体概括和巩固理解,又是对学生思维和写作能力的有效训练,可谓 一举两得。而让学生诵读自己的现代诗时,可以加入表演的成分,这里的表演, 更多的是内心独白,类似于话剧中屈原《天问》式的表达。    

  第五步,诗意作业,创意分享。让孩子们回去围绕〃愁〃的主题查阅资料,感受 古往今来的离愁别绪。教师可以建议一些表达的格式,例如:国破家亡,李清照 的〃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唯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国家 沦丧,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劳燕分飞,陆游的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命运多舛,柳永的〃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咫尺天涯,余光中〃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也可以让孩子们自行设计,天马行空,图文并茂。    

  而小组合作也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再上课时,请孩子们展示作业成果,那时 ,原本〃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孩子们,一定会给你演绎出〃愁白少年头〃的万种 风情。对老师而言,这也是一场积累教学素材的精神盛宴。          

▲虹▲桥▲书▲吧▲。  

第9节:处变不惊 急中生智(1)         

  第一章 第四节 处变不惊 急中生智 面对课堂的突发事件,首先要冷静,然后带着一颗诗心,巧设悬疑,〃请君入瓮 〃,尴尬自然化良机。    

  我想,每一个老师都经历过课堂的突发事件,如何处理,常令人大伤脑筋。它毫 无预兆的到来,既挑战着我们的脆弱神经,又考验着我们的教育机智。处理得当 ,锦上添花;处理失误,难免尴尬。    

  记得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的重点部分……送灵车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 题:〃灵车渐渐地远去了,这意味着什么?〃学生争相回答〃总理永远离开了我 们〃〃人们对周总理的不舍与怀这些答案尽在意料之中,当我试图继续讲下去时 ,忽然,一个十分淘气的学生伸了个大懒腰,自言自语道:〃唉,有什么了不起 的,不就是玩完了吗?〃话音刚落,孩子们纷纷向他投去反感的目光,但也有人禁 不住笑出声来。    

  课前我曾就教学效果请教过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她说,这堂课如果能把孩子感动 哭了,就是成功。但在我看来,这是一篇离孩子的生活年代相去甚远的文章,周 总理对今天的孩子而言,是陌生而遥远的,能把孩子感动谈何容易。所以我从一 进门,就刻意带着一种低沉的情绪,试图营造悲伤的氛围,大多数孩子似乎也是 很配合的。而现在,好不容易找到的一点点感觉就要功亏一篑了!此时,我的头 脑在高速运转:佯装不知继续讲课?……学生的气焰只会更加嚣张;板下脸来进 行教育?……政治论调早已不适合这些新新顽童。不妥,都不妥。          

◇欢◇迎◇访◇问◇BOOK。◇  

第10节:处变不惊 急中生智(2)         

  口吐戏言的孩子是班里的个性男孩,才华纵横但是桀骜不驯。所以,从他的嘴里 说出这样的话也不奇怪。显然,他从一开始就没有进入文章的情境,更不用说对 周总理精神的理解了。    

  再看看其他的孩子,其中不乏有〃幸灾乐祸〃者。这些小东西,总是盼望着在课 堂上有这样那样的恶作剧突然发生,他们好乘机添油加火,满足自己玩闹的天性 。在这种紧要关头,老师的从容镇定和机智灵活显得非常重要。    

  我的〃小宇宙〃在高速运转着。忽然,脑际灵光一现。    

  我桌子一拍说:〃说得好,说得太好了!〃底下的孩子们一怔,被我一句摸不着 头脑的话弄懵了。我接着说:〃人嘛,总归一死,不就是玩完了嘛。既然大家对 周总理不是很了解,老师讲了半天也没有打动你们的心。那我们换个话题来聊一 聊,就来聊聊人玩完了的意义是不是一样的。    

  知道岳飞和秦桧吧!〃我刚把 这两个人名写在黑板上,班里面爆炸式的嗡嗡声就起来了。孩子们哪个不晓得岳 飞和秦桧呀。看到孩子们兴奋的表情,我顺势说道:〃那大家讨论一下,这两个 玩完了的人,在你心目中是不是一样的?〃我的话音未落,孩子们已在底下聊得 热火朝天。〃岳飞是大英雄,他是被奸人害死的,人们永远纪念他。〃    

  〃秦桧是 个奸臣,他老婆和他狼狈为奸,他们死有余辜!〃〃对!我去岳王庙的时候,看 到岳飞的塑像非常高大,而秦桧这对恶夫妇却是两个跪着的铁人,我还朝他们身 上撒尿呢!〃 孩子们发言的时候可谓是群情激奋。    

  我乘机转过身去,在黑板上挥笔写下了〃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 联句,简单但激昂地讲述了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我看到孩子们眼中有亮光闪动 。尔后,我又写下了文天祥的千古绝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就在这时候,还有几位平时博览群书的学生踊跃要求自己解释诗义。随之,我 接连引用和解释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和〃其人虽已殁, 千载有余情〃等流传千古的动人诗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