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九六五年后的彭德怀-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彭德怀自从被罢官后曾给毛泽东写过几次信,最后都没有结果,他不知道毛泽东看了这封信后会不会给他一个答复。
引子 第一章(3)
他静静地等待着……
。。
引子 第二章(1)
毛泽东沉思片刻,然后说:“庐山会议已经过去了,可不能庐山一分手到底哟!你也不要发牢骚,也许真理在你那一边,也许对你的批评过了头,或者说是错了,那就只有让历史来做结论吧,相信历史是最公正的。你我从湘潭出来干革命后,风雨中共事几十年,我不会忘了你,日久见人心嘛!这次派你到西南去抓三线建设,我也是真心诚意地支持你。西南是主要的战略后方,你去把它建设好了,我就放心了,万一将来发生战争,你还可以带兵打仗嘛!”
彭德怀一听这话,倔劲又上来了,他说:“我不去,背一身臭名我去干什么!”
1965年9月23日清晨。
彭德怀到挂甲屯的果林中散步后回到屋子里,就接到了毛泽东主席办公室打来的电话,说毛泽东要与他直接通话。
甚感意外的彭德怀,很快就听见了毛泽东那浓浓的乡音。
毛泽东:“德怀,你有时间吗?”
彭德怀:“时间总是有的嘛!”
毛泽东:“你马上来一下,我等你。”
彭德怀:“你工作太累了,还是另找时间吧!”
作为与毛泽东曾共事多年的彭德怀,深知这位同乡有夜间工作的习惯,一大早的,他不愿意去打扰毛泽东。
毛泽东爽朗地笑了:“我说呀,你这个人还是那个犟脾气,叫你来你就来吧。”
已经整整六年未听到这熟悉的湘潭乡音了,彭德怀显得有些激动,真想立刻来到毛泽东的面前,向这位老战友表达自己的一颗赤诚之心,以尽快洗清自己的不白之冤。但是他又不愿意在此时此刻,为着自己个人的事情去打扰这位日理万机的领袖,他没有马上表示自己的意见。
毛泽东见彭德怀没有答应,在那边接着说:“你赶快来吧,我们好好谈一谈。”
彭德怀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六年来,他给毛泽东写了几次信,朝夕都盼望着这一天,现在毛泽东主动向自己发出邀请,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机会,就是自己不愿意到西南大三线去,那也是应该在毛泽东的面前实事求是地讲清其中的原因,以及自己思想上所顾虑的问题,希望毛泽东能给予自己以帮助和理解。
这天,秋高气爽,艳阳朗照。
彭德怀换上了一件中山装,便匆匆忙忙赶往中南海丰泽园。
身材魁伟的毛泽东早已来到了颐年堂前,静静地等待着彭德怀的到来。
当彭德怀走出汽车的时候,毛泽东向彭德怀伸出了右手,两位老战友的手紧紧相握。
这是自庐山会议六年之后,两个人首次相见,双方都显得有些激动,两只手紧握着久久不愿松开。
毛泽东拉着彭德怀的手,在旁边的一张椅子坐下。
清晨的丰泽园空气清新,蒙蒙晨雾已经慢慢散去,几只鸟儿在树枝上欢快地叫着。
彭德怀看着毛泽东,这位老战友仍然是那样健壮,他正用一双微笑着的目光看着自己,那目光是真诚而热情的。
这给了彭德怀很大的鼓舞,他于是说:“主席,我的信收到了吧,我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呀!”
毛泽东看着这位老战友认真严肃的表情,轻松地笑着说:“我这里不是什么三宝殿,只要你愿意随时都可以来。我昨天下午接到你的信,高兴得一夜冒(音‘卯’湖南土语,没有的意思)睡着,一清早就给你挂电话……”
引子 第二章(2)
彭德怀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说:“主席没有忘记我,我很感激。”
毛泽东听后很高兴,然后独自点燃一支香烟。
这时彭德怀也从衣兜里掏出一包香烟,抽出一支来点上。
毛泽东一见,感到十分奇怪,就问道:“德怀,我记得你不是早就戒烟了吗?”
彭德怀猛吸了一口,慢慢地将烟雾吐出:“可是,自从庐山会议之后,我却又抽上了,而且越抽越凶。”
“庐山会议”——彭德怀在这里首先提出了一个双方都不愿提到,但却又是不得不提的事情。
从戒烟到吸烟,而且越吸越凶,这一点上可以看出自庐山会议之后,彭德怀的心情是沉重、痛苦和郁闷的。六年来他顶着“反党集团头子”的罪名,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在挂甲屯一边劳动一边学习,翻遍了所有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希望能从那次会议中找出自己真正的错误来,可是他却又无法找到。而毛泽东呢,也许同时在对那次会议进行深刻的思考。现在当年会议上的两位当事人见面了,他们吸着香烟,看着在面前飘散着的淡淡烟雾,各自都陷入了沉思。
良久,毛泽东站起来,以十分宽阔的胸怀对彭德怀说:“德怀呀,你还是政治局委员嘛,我们可以好好谈一谈,哪怕拍桌子骂娘都可以。你这人呀,就是脾气犟,平时也不来找我,电话也不挂一个,总喜欢写信,而且一写就是上万言,你花了力气,我却不一定全看得明白,你不满意,我也不满意,这是何苦呢?”
彭德怀说:“主席,我彭德怀现在是一个农民了,每天种地、看书,但心中憋得慌,就把那些话都写下来了,那也是光明正大地向党反映问题吧!”
毛泽东沉思片刻,然后说:“庐山会议已经过去了,可不能庐山一分手到底哟!你也不要发牢骚,也许真理在你那一边,也许对你的批评过了头,或者说是错了,那就只有让历史来做结论吧,相信历史是最公正的。你我从湘潭出来干革命后,风雨中共事几十年,我不会忘了你,日久见人心嘛!这次派你到西南去抓三线建设,我也是真心诚意地支持你。西南是主要的战略后方,你去把它建设好了,我就放心了,万一将来发生战争,你还可以带兵打仗嘛!”
彭德怀一听这话,倔劲又上来了,他说:“我不去,背一身臭名我去干什么!”
毛泽东是了解彭德怀的,爽直、真诚是他的个性,于是便笑着说:“臭了也可以香起来嘛!我们之间在一些看法上有分歧,这不要紧,但要顾全大局,在大局面前要先将个人的问题放在一边。”
毛泽东用从大局出发来开导彭德怀,相信他会服从大局,听从自己的安排的。可是,这次彭德怀却没有服从,而是提出了一个令他没有想到的问题。
彭德怀说:“主席,我在庐山会议上是向你做过三条保证的,我得遵守我自己的保证。”
毛泽东想了一会儿,然后说道:“哪三条?我记得好像只有两条?”
“三条。”彭德怀认真地说,“一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做反革命,二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自杀,三是今后工作不好做了,那就回乡务农,自食其力。”
。。
引子 第二章(3)
毛泽东听后点点头说:“我就记住了后面两条。不过这没有关系,让你出来工作是中央的决定,你搞军事工作多年,大西南的建设又与军事密切相关,你去是比较合适的。”
彭德怀固执地说:“我还是回乡当农民好,去西南不合适,我这样去怎么接触群众?群众又怎么敢接触我?”
毛泽东从桌上的烟盒里抽出两支中华牌香烟,递给彭德怀一支,两人各自点燃自己的香烟。
毛泽东简单地分析了当前的国际形势,又将鉴于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经验教训,准备建设大小三线的方案告诉彭德怀,并强调了西南大三线建设的重要性,以及自己对“依山、傍水、扎大营”的战略后方的构想,可说是情真意切,彭德怀一边听着,一边微微点头。
毛泽东又说:“我们井冈山就在一起,革命能有今天不容易,我们大家要团结。庐山会议,也许真理在你那一方,这没有关系,错了的我们就改,你今天能来,我很高兴,你还是去西南吧,你怕工作不好做,我让少奇、小平召集西南地区的同志开个会,把中央的意图讲清楚,让他们积极支持你的工作。你要给我写信,让他们不得有误,赶快给我送来。”
毛泽东从过去谈到现在,又从历史说到未来。
彭德怀还能说什么呢?这位爽直、诚实、敢于为民请命的忠臣良帅,血是热的,心是赤色的,骨头是坚硬的。他掐灭了手中的烟头,抬起那猛狮一样的头颅说:“主席,我听你的。”
毛泽东看着彭德怀,问道:“想通了?”
彭德怀说:“想通了,我去大西南!”
毛泽东高兴地笑了:“我知道嘛,你是一个深明大义的人,去西南也许能搞出一点名堂来!西南建设由西南局书记李井泉为正,程子华和你以及其他几位同志为副。”
毛泽东这里讲到的一些人,有的过去就一直是彭德怀的部下,彭德怀这次去西南大三线,将在他们的领导下进行工作。
毛泽东看看彭德怀。
彭德怀爽快地说:“行。”
毛泽东与彭德怀在中南海颐年堂的谈话一直到12点才结束。接着刘少奇、邓小平、彭真相继来到颐年堂,一一向搬出中南海多年的彭德怀握手问候。
阔别多年,面对答应“出山”的彭德怀,大家都有些激动。
毛泽东说:“刚才我与德怀谈了很长时间,交换了思想,说得很投机,他也愿意改变原来的想法去西南工作。现在请你们几位来,就想召集西南的同志们开个会,由少奇、小平同志把情况讲一下,讲清楚,让德怀去后好工作。如果有人还有意见,这没有关系,那就叫他来找我。”
彭真对彭德怀说:“主席是关心你的,我早就说了,你迟早会想通。”
刘少奇握住彭德怀的手说:“老彭,你看主席是没有忘记你呀!重新振作起来,去大西南干出成绩来,我们也为你高兴。关于有的个别同志的看法,主席已经讲了,我们要打招呼,我一定照主席的要求,把西南的会议开好,让他们西南的同志都支持你的工作。”
邓小平走到彭德怀面前说:“老彭,主席支持你去三线,就是相信你。一定要扔掉包袱,轻装上阵,重振昔日彭大将军的雄风。你去三线,肯定会干出名堂来的!”
引子 第二章(4)
自从庐山会议之后,被罢官、被冷落的彭德怀,多少年来都没有听到过这样关切温暖的话语了,这位铁骨铮铮的汉子不觉热泪盈眶。
再伟大的人物也是需要别人理解和关怀的啊!
在毛泽东宽阔的胸怀面前,在战友们诚挚的理解和鼓励面前,在中华民族准备应付未来不可预测的战争面前,个人几年来所受的冤屈又算得了什么呢?彭德怀说:“三线建设关系国家安危,主席亲自过问,我也就不再推脱了,再苦再难,绝不后退半步。”
毛泽东高兴地说:“德怀马上就要出征了,我今天请大家来,为德怀送行。”
接着,毛泽东让工作人员摆好饭桌,与彭德怀等一起进餐。
毛泽东给彭德怀的酒杯里斟满了酒,二人相对而饮。
彭德怀平日是滴酒不沾的,就是过去当国防部长迎接外宾,有时最多也只喝一二两,今天心中畅快,也就与毛泽东一起,接连喝了好几杯。
这是自庐山会议以来,作为“反党集团头子”的彭德怀难得的开心的日子,井冈山一起走过来的老战友毛泽东,这位历史和时代的巨人,频频地与他举杯相碰,十分激动的彭德怀直喝得红光满面,额出微汗。
彭德怀被罢官六年之后复出,实际上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做出的秘密决定,因为这个决定除了在三线建设的少数领导干部中口头传达之外,既没有通过任何的文件向全党宣布,也没像当年批判、罢免彭德怀一样地在报上向全国人民通告。更重要的是对于庐山会议上毛、彭之间的争论,以及六年来实践证明的结果,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
下午3时左右,这场特殊的会见才告结束。
彭德怀与毛泽东肩并肩走出丰泽园。
彭德怀与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彭真、陈毅等老战友们一一握手。
轿车缓缓起动。
前面,迎接彭德怀的将会是什么呢?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一部 最后的足迹 第四章(1)
彭德怀从那些新坟的前面一个一个地走过去,见许多坟墓都没有墓碑,有的只是简单地用木板写了一个名字插在墓前,就对随同的该师师长说:“同志,这样不行,这样我们就对不起这些为三线建设牺牲的战士和民工!我们要让祖国和人民永远记住他们,记住他们为了祖国积极参加三线建设的无畏精神!赶快请人来给我们牺牲的战士和民工立块石碑吧,碑上要刻上他们的姓名、年龄、籍贯,烈士的亲人们也好来看看他们呀!”
彭德怀执意钻进了正在施工的乌斯河隧道工程。
他从隧道里察看铁道兵战士施工后走出来,突然发现山坡上一片新坟,就惊奇地问:“哪来这么多的新坟?”
师长答道:“那都是为开凿隧道牺牲的战士和民工。”
开凿乌斯河隧道工程,这是一场攻坚战,铁道兵战士和民工们打得十分顽强。由于地质构造复杂,隧道里经常出现意想不到的泥石流和塌方,加之洞内开凿放炮和机械施工等各种原因,经常出现各种令人难以预测的事故,一个隧道还未开凿完,全师牺牲的战士已有好几十名。
彭德怀说:“走,我们也应该去看看他们。”
彭德怀爬上山坡,站在墓群中,深情地打量着那一个个土包,就像在检阅一群勇敢的士兵一样,然后深情地说:“打仗就要有牺牲,搞三线建设是一场与帝国主义争时间、抢速度的战斗,也有为国捐躯的战士,人民应该永远记住他们。”
彭德怀从那些新坟的前面一个一个地走过去,见许多坟墓都没有墓碑,有的只是简单地用木板写了一个名字插在墓前,就对随同的该师师长说:“同志,这样不行,这样我们就对不起这些为三线建设牺牲的战士和民工!我们要让祖国和人民永远记住他们,记住他们为了祖国积极参加三线建设的无畏精神!赶快请人来给我们牺牲的战士和民工立块石碑吧,碑上要刻上他们的姓名、年龄、籍贯,烈士的亲人们也好来看看他们呀!”
成昆铁路不但以它的险峻著称于世,其地质构造也极其复杂,山洪、泥石流、塌方、山体崩塌等时有发生,被称为世界地质博物馆。同时沿途各地的气候也是千变万化。民谚云:“金江的太阳,马道的风,燕冈打雷如炮轰,普雄下雨如过冬。”因此在铁道兵开始修筑这条举世瞩目的铁路时,曾经有人预言说,参加修建成昆铁路部队的每一个团就得建一座烈士陵园。祖国人民的优秀儿女,在三线建设的岁月里,他们崇高的献身精神是多么的令人崇敬啊!
彭德怀面对着成昆铁路乌斯河隧道外的这一片墓地,就像当年朝鲜战场时茫茫雪原上掩埋牺牲战士的遗体一样,心情是十分沉痛的。这些年轻的生命,当年穿上军装,随同战友们一同开赴三线建设的火热工地,很多战士当兵三年,一直就在打隧道。有时遇上难度极大的隧道,一座隧道还未打通,却已经到了复员的时间,他们只好依依不舍地脱下军装,含泪与战友和三线建设的工地告别。然而,更有一些年轻的生命,由于开山炸石或山体崩坍,已经将自己年轻的生命永远地融入大山之中了,他们再也听不见工地上隆隆的炮声,再也看不见亲人们的音容笑貌了……
第一部 最后的足迹 第四章(2)
应该让大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