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帝国的灭亡-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午10时左右,盟军部队在岸上站稳了脚跟。美军空降部队克服了未在指定地点空降的种种困难,为地面部队的推进行动提供了帮助。在向预定集结点运动的过程中,一些偶然相遇的美军伞兵们结合起来,组成了若干个临时战斗小组,对意军防线后方进行了破坏,为从滩头向岸上地区运动的盟军部队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伞兵的活动有力地牵制了意军后备部队,阻止了其对登陆地区实施增援。
英军空降部队也遭遇了恶劣情况。原计划将有1500人空降到岛上,事实上只有100人成功了,但这并没有妨碍他们占领卡瓦东纳河上的蓬特大桥。意大利守军多次试图消灭这批幸存下来的英军空降旅官兵,但直到7月10日下午晚些时候,仍然未能得逞。当时,英军空降兵仅剩下15名官兵,随后又有7名死于意军的进攻行动。8名幸存的英军分成了两组,2人在附近山头占据有利地形,不放过狙击意军任何机会,以此来牵制意军行动;另外6人则向盟军登陆区靠拢,设法与友军取得联系。最后,他们终于与友军取得了联系,并引导英军第5师的一支快速纵队抵达桥头,意大利守军很快便被英军歼灭。夺取卡瓦东纳河上的格拉蒂尼系缆大桥为盟军进攻锡拉库扎扫清了道路,标志着作战行动取得了第一个重大胜利。
美军在格拉附近地区进攻受阻,特别是在德军“赫尔曼·戈林”装甲师投入战斗后,形势变得更加复杂。受通信中断的影响,德意军队之间无法实施协同行动,德军自身的运动也受到极大的影响。当时,德军虽然迟滞了美军的进攻,但也无法向登陆场实施有力的反击。随着夜幕逐渐降临,大批盟军部队陆续安全登陆。
西西里岛战役的第二天,德意军队之间开始加强协同反击,盟军夺取岛屿变得十分艰难。一支由60辆坦克组成的德军装甲部队,一度攻至了距盟军登陆点约2英里的地方。盟军被迫停止了所有卸载行动,滩头上所有人员不得不手持武器奔向防御阵地。此时,海岸附近的盟军舰艇也开火进行增援。虽然德军坦克火力强劲,但它远远比不上盟军舰艇的舷炮火力,不得不立即后撤。
第3章 苏军在挺进(1)
苏联的工业生产能力是斯大林的重要政绩之一。斯大林推动大型工业化进程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深切体会到,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严重缺乏进行现代战争的各类资源。一战期间,一部分俄军部队装备了类似于“温彻斯特”连发枪这样落后的枪械,这种连发枪最早在19世纪中期就已经开始在美国西部地区使用。但是,相比较而言,这部分俄军士兵还算是比较幸运的,还有许多俄军士兵只能从受伤或阵亡的战友手中获得武器。斯大林决心不让苏联重蹈历史的覆辙,这就是他建设工业化国家的重要动力之一。在此之前,工业化在苏联曾一度被认为是一种历史倒退。
火星计划
苏联实现工业化的努力经过了非常周密的考虑,在其腹地建立了一个个大型的综合性工业企业。以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工业城市为例。1928年,该地区仅有25个居民。1932年,该城市已经拥有了25万居民,全都在这座从荒地上建起的工业城市里工作。由于涉及成千上万的工人的重新安置,这种大型综合性企业的选址工作非常认真,大部分位于乌拉尔河以东、西伯利亚或中亚地区,远离任何潜在敌人的威胁。当然,这主要是对重工业而言。1941年的苏联轻工业则没有那么幸运,因为许多部门正好位于敌人的入侵区域内。最终,苏联国防委员会下令大规模疏散工厂和工人,撤往苏联腹地。这一情况导致了1941年苏联工业产量的下降,但是,从1942年开始,轻工业产量就开始大幅度增长。
为了更好地说明苏联工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可以援引一个比较简单的实例:1942年,苏联工厂所生产的战争物资几乎是德国的两倍,但其所能获得的钢铁和煤炭资源仅为纳粹德国的三分之一。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主要原因在于苏联能够非常合理周密地发展工业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主要生产拖拉机的工厂也可以生产出坦克。当战争爆发时,坦克和拖拉机的生产比例就可以马上颠倒过来,以确保苏军快速建立起坦克部队。同时,农业机械的产量不可避免地有所下降,但并未完全停止,从而保持向前线部队和后方民众提供食品。
按照斯大林的设想,1942年苏联军工企业将可以生产出近2.4亿吨弹药,大大超出了1940年的产量。更加令人惊讶的是,这一数字还考虑了疏散工厂所带来的产量下降的因素。在战时,苏联工业的产量惊人,1943—1945年间,苏联共生产了8万架飞机,7.3万辆各型装甲车辆,32.4万门火炮。例如,“伊尔”I1-2型攻击机的产量达到了3.6万架,成为历史上单机产量最高的飞机(这一记录几乎永远不会被打破)。
当然,那种认为在东线战场击败希特勒完全取决于工业产量的观点极其可笑。要想客观地评估1943年之前的战争,必须将苏联超出常人想像的战略物资生产能力和苏军的庞大兵力一并考虑。如果仅从人力资源、机器和其他装备等单方面考虑,就无法抓住问题的本质。总而言之,如果缺乏巨大的工业能力,苏联就不可能在东线取得胜利。
1943年战役的序幕
在斯大林格勒地区取得反攻胜利和德国第6集团军大溃败之后,苏军连续发动进攻,继续向前推进,力图扩大战果。1943年1月29日,苏军发动了“骏马奔驰”行动,瓦杜丁将军的第6集团军和近卫第1集团军对德军阵地发动了全线攻击,取得了相当大的战果。德军防线很快崩溃,苏军深入至德军防线的纵深地区。两天后,瓦杜丁将军下令对德军发起总攻。与此同时,就在1月29日同一天,苏军抽调部队支援沃罗涅日方面军对哈尔科夫发起攻击,在德军防线上撕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尽管德军很快恢复了镇静并进行了殊死抵抗,但仍无法抵挡红军的攻势。2月14日,哈尔科夫的德军面临被合围的危险,德军指挥官对此束手无策。这时,希特勒严令要求德军在哈尔科夫城内战斗至最后一人,但也无济于事。最终,守城德军部队被分割歼灭。2月15—16日,经过两天激烈的巷战之后,苏军终于解放了哈尔科夫。
第3章 苏军在挺进(2)
哈尔科夫解放以后,瓦杜丁将军开始重新拟定作战计划?熏打算夺取第聂伯河上的渡口。然而,这项计划充满了风险,将使得战线过长的苏军分散在比原定计划更广阔的地区,大大增加了后勤补给的难度。斯大林对于潜在的危险十分关注,但最终还是批准了这个计划。就在瓦杜丁率部向第聂伯河进军的同时,新近建立的中央方面军在罗科索夫斯基将军的指挥下,正朝着斯摩棱斯克方向推进,准备对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实施合围。进攻行动起初开局顺利,但是,罗科索夫斯基将军决定抽调斯大林格勒地区的人员和坦克前来助战,这就使得进攻行动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如果增援部队无法按时抵达前线,整个行动则有可能失败。最终,恶劣的天气对原本就非常有限的运输网络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中央方面军无法在预定的攻击日之前获得必要的支援,进攻日期最终不得不改为2月25日,往后整整推迟了10天。此时,苏联西方方面军和加里宁方面军的作战行动显然无法获得成功,而中央方面军的攻势需要与其他两个方面军协同行动。在此情况下,罗科索夫斯基的进攻计划需要重新进行调整,以适应现实情况的变化。
然而,德军也正在向该地区集结部队,这意味着德军将有能力实施反击行动。3月初,罗科索夫斯基被迫停止进攻库尔斯克北部的德军防线。
第四次哈尔科夫战役
苏军在进攻初期所取的胜利引起了德军顿河集团军群司令官埃里希·冯·曼施泰因陆军元帅的高度关注,他清醒地认识到德军战线拉得过长,迫切需要紧缩战线。因此,曼施泰因开始设法说服希特勒。经过一番争论后,他的部队终于获准从罗斯托夫和顿巴斯地区的突出部后撤到米乌斯河岸的更佳的防守阵地。但这次后撤还不足以解除瓦杜丁部队的进攻威胁,曼施泰因断定新的阵地也有可能随时被苏军突破。第聂伯河渡口正面临着极度的危险,如果苏军在进攻第聂伯河的过程中攻占铁路枢纽———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德军顿河集团军群的补给线很有可能被切断。
曼施泰因将军的应对方案堪称整个战争期间所有战场上一次最冒险的行动。面对步步进逼的苏军,他并没有采用后撤部队保护己方补给线的策略,而是决定发起一场反击作战。尽管这一计划充满了危险,曼施泰因认定,经过连续几周的高强度作战行动,敌军战斗力已经下降。至少,目前苏军的补给线要比进攻初期脆弱许多。2月20日,德军发起了反击,纳粹党卫军装甲军开始进攻瓦杜丁将军的第6集团军。经过几天的战斗,德军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苏军的临时阵地遭到了完全出人意料的反击。2月25日,瓦杜丁将军的部队已经筋疲力尽,不得不决定转入防守,曼施泰因元帅则获得了发起第二阶段战役的机会。
3月的第一周,德军开始向沃罗涅日方面军的左翼推进,再次抵近哈尔科夫城。3月10—11日,该城再度面临落入德军之手的危险。又经过几天战斗,哈尔科夫城完全被德军控制,曼施泰因元帅的大胆决策避免了灾难性后果。最终,在春季泥泞季节即将到来之前,苏军增援部队及时赶到前线,巩固了己方防线。德军的反击行动被迫停滞下来。然而,德军在曼施泰因元帅的指挥下虽然实施了战果卓著的反击战,但在1943年4月,德军面临的处境丝毫无法令人感到轻松。从1942年11月开始,一直到1943年3月底反击行动停滞时为止,德军整整损失了3个集团军。苏军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但新组建的部队及时补充到了前线,因此处境要比德军好得多。
在其后几个月内,德军将面对更为不利的局面,苏军开始将开战18个月以来积累的许多经验教训应用到实战中来。这时,斯大林最终认识到,必须完全放手让手下各级指挥官们指挥作战并获得胜利。在1940年之前,他对苏军将领们极不信任,但随着苏军不断取得胜利,这种担心也逐步消失。斯大林废除了以他为中心的庞大指挥机构,最高统帅部从一个贯彻其个人意志、有名无实的参谋机构转变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指挥机构。斯大林尽管仍然掌控全局,但他进行的一系列重大改革使得广大苏军将领们成了作战计划的忠实执行者。
。。
第3章 苏军在挺进(3)
格奥尔基·朱可夫将军被任命为斯大林的副最高统帅,成为苏军中权力最大的将领。亚历山大·华西列夫斯基被任命为最高统帅部参谋长。随后,苏军对整个指挥体系进行了重组。此前,为了使苏军保持最大限度的忠诚,苏军中设立了政工干部,但他们经常会影响作战计划的拟定。大多数政工干部由于缺乏组织战斗的经验,往往对作战行动提出不切实际的目标,并对持不同意见的指挥官提出撤职警告。这对作战行动产生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朱可夫决心马上改变这种面貌,他不断地改进装备、战略和战术,组织更顺畅的指挥体系。此外,他允许政工干部可以继续参与作战计划的制定工作,但强调他们将无权否决部队指挥官作出的决定。毋庸置疑,一旦春季泥泞季节过去后,1943年的夏季攻势即将展开。
库尔斯克会战
在曼施泰因对哈尔科夫的反攻结束后,苏军的阵脚逐渐稳固,形成了一个以库尔斯克为中心的非常重要的突出部。希特勒断定,这是消灭该地区的两个苏联方面军(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的绝好机会。
希特勒认为,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遭遇的许多问题,主要是由于缺乏有效对付苏军T-34型坦克的装甲部队。但是,希特勒本人仍然比较乐观,德国已经研制出了两种新型坦克———“豹”式坦克和更大型的“虎”式坦克。他认为,这两种坦克对于德军的进攻行动至关重要,如果在库尔斯克地区投入足够的新型坦克,必将赢得战役的胜利。同时,他还提出了一个更为有利的事实,越来越多的自行火炮即将下线,作为德军进攻战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行火炮将为德国陆军的进攻行动提供必要的支援。这一观点的合理性的确值得怀疑,但希特勒无视下属们的任何建议,坚持自己的既定方针。
然而,希特勒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即使“豹”式、“虎”式坦克以及自行火炮能够按时下线,也无法保证其产量能够满足战胜苏军的需求。为此,希特勒不得不采取冒险行动,将进攻计划推迟至生产出足够数量的坦克和自行火炮之时。进攻行动的推迟,使刚刚结束了冬季攻势的苏军赢得了恢复并增强实力的时间。这就意味着,即使德军拥有了希特勒寄予厚望的新式武器,要想取得突破也将困难重重。
1943年5月初,希特勒把自己打算发起进攻的想法告诉了将军们,但并没有得到他们的热烈响应。当然,他们询问是否拥有发动此次冒险进攻的战斗资源,明确表示希望希特勒推迟进攻,等待新型坦克装备部队。德军将领们非常清楚,苏军考虑到库尔斯克是其防线上的一个明显薄弱环节,肯定会在其附近修建更加坚固的防御设施。随着德军一天天地壮大,苏军也在逐步壮大。每每听到这些,希特勒都简单野蛮地予以否定。有人向他提出大量可供选择的方案,试图维持德军的阵地,但希特勒还是固执己见。德军装甲部队的海因茨·古德里安将军坚决反对任何向库尔斯克周边苏军发起进攻的想法。
古德里安将军清楚地认识到,轴心国在北非即将全面崩溃,困守突尼斯的大批德军必将被歼灭,无法派往其他地方作战。他同时认为,一旦北非沦陷,盟国必将考虑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届时德军将被迫同时在东西两线与盟军开战。盟国虽然在战争中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仍然有能力在一夜之间获得数量庞大的装备。
第4章 鏖战巴尔干(1)
1941年,德军在南斯拉夫迅速取得胜利后,曾幻想在该地区度过一段安逸的日子,但这种想法很快就破灭了。德军未曾料到,南斯拉夫共产党一位战前的领导人约瑟普·布罗兹坚持认为,整个南斯拉夫应当团结起来反抗纳粹侵略者。当时,布罗兹化名为巴比奇,潜伏在萨格勒布。尽管克罗地亚傀儡政府试图将所有的共产党激进人员一网打尽,但布罗兹总能够机智地逃脱当局的搜捕。南斯拉夫傀儡政府也曾经花费大量精力,试图找到布罗兹的藏身之处,但总是无功而返。在秘密活动中,布罗兹还使用了“铁托同志”的化名。后来,这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一直伴随了他一生。
南斯拉夫游击队
德国对苏联的入侵促使铁托于1941年7月4日发布公告,号召全体南斯拉夫人民起来抗击法西斯。随后,南斯拉夫全境爆发了游击战,游击队在南斯拉夫各地实施了大量的破袭行动,其中尤以塞尔维亚和黑山地区最引人注目。最终,意大利占领军被赶走。德国占领军对起义活动进行了疯狂报复,成千上万的南斯拉夫人民被杀害,但这种报复行动只能激发更多的南斯拉夫人加入游击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