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历史罪-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跄暧祝芄牡艿芄苁搴筒淌宄没⒍洌迫酥芄喙希奔瓷绷斯苁澹鞣帕瞬淌濉!〉缱邮椤》窒硗
巫蛊连环案—(西汉)(8)
丞相刘屈牦果真如此愚蠢吗?当然不是,他拿不准长安的局势,只能以不变应万变,这其实是一个相对稳妥的做法。
汉武帝不理这些,只向丞相刘屈牦发布敕令:立即发兵出击,对造反者一律杀无赦。捕杀的将士自有奖赏。并且,汉武帝还亲自制定了平叛战略——交战时,要借助牛车来蔽护身体,不要与叛军短兵相接。以免士族伤亡过多。同时紧闭城门,不能放过一个造反派,要一网打尽。
收到消息的太子,对朝中的文武百官宣称:皇上在甘泉宫养病,没有一点消息,这里面有诈,恐怕是奸臣预谋作乱。可是,太子的这一宣称,很快就被汉武帝打破了。此时的汉武帝已从甘泉宫回到城西的建章宫,下令调派三辅附近各县的军队,以及各部二千石以下的官员,统归丞相管辖。什么是二千石的官员呢?两汉时代,官员的品级以年俸相称,最高的三公为万石(相当每月350斗谷),以下依次为中二千石、真二千石、一千石,等等。很显然,兵权掌握在汉武帝手里。太子刘据手里没有兵权,他派使者矫诏赦免长安城中的囚徒,把他们统统释放,组建成军队,交给少傅石德和门客张光等分别率领。同时,太子又派长安囚徒如侯,带着信符,去调发屯驻长水和宣曲的胡骑,然而,这时候侍郎马通被派到长安来,他追捕如侯,告诉匈奴人,这信符是假的。杀死如侯后,马通带着骑马进入长安。太子又拿着符节去找北军的护军使者任安,恳求他发北军作战,任安亲自接了符节,口头答应却不发兵。他要坐山观虎斗,哪方占了上风,就出兵帮衬哪方,两面讨好。
无计可施,太子只好将东、南、西、北四市的数万长安市民武装起来。在长乐宫西门外,太子军和丞相刘屈牦的军队进行了遭遇战。双方鏖战五天五夜,死亡人数仿佛出租车的计价器分秒刷新,几万人丧命。尸体层层叠叠铺在路上,鲜血横流蔓延,把路两旁的清清渠水泅成殷红血水。生灵涂炭的地狱惨景,与昔日繁花似锦的长安城恰成鲜明对比。
丞相军是训练有素的正规军,太子军却是由犯人、市民临时组织起来的乌合之众。再说社会舆论,民间大都相信“太子谋反”的传言。太子哪方面都不占优。因此,士兵归附丞相军的也越来越多。起兵八天以后,七月十七,太子兵败,几乎全军覆没。太子无路可走,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向南奔逃到覆盎城门。城门早已紧紧关闭。司直田仁见太子的两个儿子可怜,不忍心捉拿,就打开城门,放太子出去。司直是汉武帝元狩五年设置的一个官职,主要是辅助丞相检举不法。叫你检举不法,你倒好,居然放了不法叛乱分子一马——丞相刘屈牦要处斩田仁。御史大夫暴胜之出面劝阻,说司直是二千石的官员,应该先请示皇上,不能擅自杀他。听御史大夫这么一说,丞相刘屈牦就放了田仁。汉武帝得知后暴怒,一怒太子逃走,二怒御史大夫无知,司直玩忽职守,放走造反者,就是欺君。丞相要杀他,是合法的。御史大夫干吗阻拦?难不成你也跟太子是一伙的?全都抓起来,交由法庭责问。
御史大夫暴胜之知道自己罪责难逃,怎么办呢?我死了吧!于是,大胜之后就在狱中自杀了。他死了以后,司直田仁被处以腰斩。
接着,汉武帝又命宗正刘长和执金吾刘敢去收回卫皇后的印绶。皇后心里很害怕,怎么办呢?我死了吧!于是皇后以三尺白绫自缢。这位和汉武帝做了48年夫妻,当了37年皇后的卫子夫,死后也没有得到妥善安葬,被黄门侍郎苏文胡乱埋在城南的桐柏亭。太子的同党,以及太子的夫人、嫔妃、门客也先后被处死。连太子的儿子史皇孙刘进及妻子、已出嫁的女儿也被处死。最荒唐的是,汉武帝还下敕令,将年仅一岁皇曾孙刘病已关进监狱。可怜的刘病已,还裹在襁褓中就成了罪犯,靠监狱的女犯人喂奶才活下来。如果这事也算吉尼斯世界纪录,恐怕迄今无人打破。
巫蛊连环案—(西汉)(9)
自巫蛊案发到“太子谋反”,汉武帝身边的至爱亲人和忠臣不断死掉。什么叫寡人,这就叫寡人。悲哀的是,到了这时汉武帝仍不反省,他忙着处罚失职的官员和奖赏平叛的有功之臣。首先是墙头草两边倒的常安,汉武帝认为他三心二意,不忠诚于国家,将他腰斩处死。那些受太子逼迫而造反的官吏和士兵,一律都被发配到敦煌郡。而捕获了如侯的侍郎马通,被封为重合侯,捕获了少傅石德的长安男子景建从通,被封为德侯。
赏罚分明后,汉武帝在长安各城门派军队驻守。而堂堂的汉室太子刘据成了通缉要犯,亡命天涯,他逃到哪里去了呢?
太子丧命
太子出了京城长安,向东逃亡,逃到今天的河南灵宝县西,当时叫湖县泉鸠里的一个地方。收留藏匿太子的人家很穷,靠卖草鞋来供养太子,日子过得既窘迫又艰难。
皇后含恨自缢,太子谋反逃逸。汉武帝和太子刘据的父子之情彻底崩盘,汉武帝派兵搜捕太子,愤怒之情溢于言表。朝廷上没一个大臣站出来替太子说话。谁说谁就是给自个儿找不痛快。只有一个人例外,他就是上党郡壶关县三老令狐茂,所谓“三老”就是地方上掌百姓教化的民官。这个民官,官不大,胆子可不小,他给汉武帝上来一道奏书。这篇奏书摆事实、讲道理,引经据典,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完全可做议论文典范,收入当今语文教科书。这篇奏书当然是文言,咱们不妨用白话来读,令狐茂在奏书中说——
父亲如同上天,母亲如同大地,而子女就像万物,天地平安,万物才能茂盛;父慈母爱,子女才会孝顺。现在皇太子是汉朝的嫡子,承担万世的功业,就血亲而言,是皇帝嫡出的长子。而江充呢?不过是一介布衣百姓,乡里间的一个贱臣而已,陛下重用他,使他位极人臣,他就拿皇上的命令逼迫太子,他奸邪狡诈,而一般的邪恶小人也跟着作乱。太子进而见不到皇上,退则受困于乱臣,心里含着冤屈,一腔愁怨无处倾诉。终于,太子忍不住心中不平的愤怒之气,就把江充杀掉。之后因为恐惧戴罪逃窜。子盗父兵,只不过是为了救助自己的灾难,希望能免于刑责而已。太子这样做,并没有什么邪恶不轨的企图。
《诗经》上说:“那往来不停的苍蝇,会污染洁白的东西,使它变得又脏又黑,所以应该让它停到远远的园圃的篱笆上去,不要让它飞来宫室里,君子也不要听信谗言,因为谗佞的小人也会变善为恶,所以应该把他抛弃到荒野之外,不要让他在朝廷里面,要知道,如果让谗言无限制地流传,连四方的诸侯国都会相互混乱起来,所以应该要深入考察了解。那江充从前在赵国的时候,曾经谗言害了赵太子,这事儿天下人没有不知道的。陛下不去审察这些,却去责怪太子,派出军队去搜捕他。这种事情,聪明的人不敢进谏,但我私底下非常痛心,所以请求陛心境开阔些,去关注身边该亲近的人,不要忧虑太子的过失,赶快罢兵,不要让太子长久在外逃亡了!这是我的一片赤诚忠心,罪死陈述,待罪于建章宫下。
汉武帝读了令狐茂的奏书后,仍然没有敕令赦免太子的罪。这道奏书里有一句很重要的话“太子进而见不到皇上,退则受困于乱臣”,按理说,汉武帝应该有所惊醒。所以,有一种说法是,汉武帝读罢奏书,心里觉悟。但是,血脉温情与冷酷的权力、沟壑难填的欲望交锋,前者往往头破血流。汉武帝此时的态度是巫蛊案中的一个谜。
巫蛊连环案—(西汉)(10)
再说太子,在湖县泉鸠里住了半个月,实在扛不下去。想起自己有一个老朋友,就住在湖县,听说很富有。太子就派人去找这个朋友。希望能得到接济。谁知,派去的人一出门就暴露了,天下到处是汉武帝铺下的天罗地网,看你往哪儿跑!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八月八日,湖县官吏带兵前往泉鸠里围捕太子刘据。太子无路可逃,想想自己也是活不成了,便进到房里,把门紧锁,上吊自杀。太子的两个儿子同泉鸠里一起抵抗,也都被杀死。当时,山阳郡有一个叫张富昌的男子,在围捕队伍中当了士兵,他一脚踢开太子的房门,新安令史李寿赶紧将上吊太子取下,太子已经断了气,眼里没有一丝光亮。曾经的父子情,曾经的希望,曾经的梦想,都化为灰烬。
太子死后,汉武帝封赏了捉拿太子的人,封李寿为邗侯,封张富昌为题侯。
太子刘据的“叛乱谋反”史称“戾太子之变”。他终究没有逃出厄运的掌心。至此,太子刘据和生母卫子夫皇后一系的势力也彻底消亡,汉武帝晚年的蛊惑连环案就此告一段落。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八月二十日,发生了地震。同年九月,平定太子之乱时擒住太子手下大将张光的商丘成被任命为御史,再查巫蛊案和太子刘据谋反一事,最终得以结案。
结案陈词
由巫蛊案引发的太子刘据谋反案,经过一年的调查,直到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九月,汉武帝才最终查明,江充所判的巫蛊案大多查无实据。这时,高寝郎田千秋上奏劝谏汉武帝。高寝郎这个官职是负责管理寝陵。于是田千秋对汉武帝说,高祖皇帝托梦,说儿子擅自调动父亲的军队,并不是想造反,只是为了自卫,罪责不过是鞭打,不至于承担过重的罪过。
汉武帝听信了田千秋的劝谏,为太子*,专门修建了一座“思念宫”。在太子的死难之地湖县又修建了一座“归来望思之台”。意在为太子招魂。
看起来,汉武帝对太子刘据的死充满了感伤和悔恨,但是刘据死后,汉武帝赐他谥号为“戾”。“戾”就是罪的意思。“戾太子”就是有罪的太子,这算是汉武帝给太子刘据的盖棺定论。从这个定论可以看出,在汉武帝的心里,太子始终还是有罪的,并不无辜。还有一种说法,说太子刘据之死是汉武帝处心积虑一手策划的,这说法也接近于扯淡。汉武帝晚年的症结在于他信奉巫术、猜疑心重,而又刚愎自用。因而,他的晚年一直在惊恐、荒唐中度过。汉武帝享年70岁,算是中国历史上寿命和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他渴望长生不老,渴望成仙,无限的贪欲加无限的权力,导致无限祸乱。
太子刘据死后,汉武帝立刘弗陵为太子。可是之后不久,汉武帝因为一件小事,又将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关进掖庭。掖庭就是宫中的监狱。之后,汉武帝在云阳宫赐死了钩弋夫人。说来也怪,钩弋夫人死的那天,发生了沙尘暴,风沙迷了人们的眼睛,仿佛追悼钩弋夫人。
汉武帝驾崩后,八岁的刘弗陵登基。是为汉昭帝。大司马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殚、左将军上官桀三人为辅政大臣。
汉昭帝刘弗陵驾崩后,在首辅大臣霍光主持下,立昌邑王刘贺为帝。刘贺是个不争气的孩子,荒淫无度,在位27天就被霍光废掉,改立前太子刘据的嫡长孙刘病已为帝。刘病已改名刘询,是为汉宣帝。折腾了18年之后,汉朝的天下又重新回到刘据一系的手中。18年,一个循环。
拓跋珪“弑母立子”—(北魏)(1)
晚年的北魏王朝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情绪失控,焦躁不安,喜怒无常,多疑暴虐。他甚至“嘿”药,迷上了一种叫做“寒食散”的药物,这种药物类似于后世的兴奋剂。拓跋珪服药之后,情绪异常激动,不吃不睡。这期间,他又疯狂地迷上占卜炼丹。等到丹药炼好,自己也不吃,先给死囚犯吃,用他们来做实验。很多死囚就提前“安乐死”了。即便如此,拓跋珪也没有放弃,他一如既往地求仙访道,寻觅长生丹药。
很明显,他的心理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这是一个病症,以至于他不相信任何人,觉得所有人都具备谋害他的企图,譬如说对方的一个表情的变化,一个动作,一个步伐的加快或减慢,拓跋珪都会狐疑,这个人是不是正在策划一起阴谋?
更恐怖的是,有时候大臣在他面前,他忽然想起以前不愉快的事,当时就把人杀死,尸体就摆在天安殿的前面。
为什么拓跋珪到晚年的时候,心理会变得如此不正常?
这是精神压力的问题,拓跋珪这一生都在刀光剑影和钩心斗角中生活,他所处的环境充满了危险。生长在这样一种环境,人很容易养成暴躁的性情。可以这么说,拓跋珪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
这要从拓跋珪童年开始回顾,他的童年是相当尴尬的。
北魏王朝的前身是代国。拓跋珪是代国末代国王什翼犍的孙子。实际上,代国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国家,那时它还只是一个鲜卑族部落联盟,还未被列入十六国的范围之内。拓跋部、贺兰部、独孤部等是这个联盟里势力比较大的几个部族。由于世代通婚,拓跋珪的母亲贺氏就来自贺兰部。就在拓跋珪出生几个月前,代国就发生了叛乱,拓跋珪的父亲拓跋珪和叛乱者格斗时受了重伤,不久就去世了。
拓跋珪死了,其妻贺氏背后还有强大的贺兰部势力,为了继续笼络贺兰部,什翼犍把怀着身孕的儿媳收为自己的妻子。几个月后,贺氏生下了拓跋珪的遗腹子拓跋珪,后来又陆续与什翼犍生下了三个男孩,名字分别是拓跋仪、拓跋烈和拓跋觚。
如此*的婚姻,鲜卑人并不在乎,但中原人士不能接受。拓跋珪是在贺氏改嫁给什翼犍之后出生的,所以当时其他国家的人们都以为他是什翼犍的儿子。于是拓跋珪就在这种尴尬境地里成长。
公元376年10月,代国的军队被前秦打得大败。什翼犍、贺氏和拓跋珪等王族逃离家园。就在逃亡的路上,什翼犍的另一个儿子寔君发动叛乱,他杀死了自己的许多兄弟,又打算向其他人动手。在这个危急时刻,贺氏在贺兰部臣属们的支持下决定先发制人,她把什翼犍抓了起来,以拓跋珪缚父请降的名义向前秦军投降,希望获得他们的保护。
前秦军队平定了寔君的叛乱,将什翼犍等皇族送往长安。当时的君主苻坚对寔君杀害兄弟们的行为既鄙视又愤怒,当即判处他车裂的死刑。可是苻坚对于敌国贵族又十分优待,他认为什翼犍是个落后不开化的野蛮人,就让他去长安的太学里学习礼仪。苻坚的目的是要让什翼犍认同前秦的统治方式,等到那时,再让他回去统领代国,这样一来,他就能死心塌地为自己效劳。然而,什翼犍离开长安的那一天就去世了。
对于拓跋珪,苻坚则把他和贺氏都流放到了蜀地。虽然当初是以拓跋珪缚父请降的名义投降,但当时的拓跋珪年仅6岁,一个6岁的孩子怎么可能把国王捆去投降,这一切的决定都出自于贺氏,不孝的罪名落到年幼的拓跋珪头上。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拓跋珪“弑母立子”—(北魏)(2)
代国灭亡后,在代国旧臣燕凤的建议下,苻坚将代国分成东西两部管理,西边归刘卫辰统领的匈奴铁弗部,东边归刘库仁统领的鲜卑独孤部,目的是让这两个部族相互制约,达到势力上的均衡。而什翼犍的孩子基本都被处死了,只剩下拓跋珪。燕凤这时又提出要培养拓跋珪,让他长大后回代北去做首领,苻坚同意了这个建议。
于是,幼年的拓跋珪又从蜀地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