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历史罪-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独孤皇后这时候也派人去杨勇处打探。杨广又将独孤皇后的人都收买了,这些人回到独孤皇后那里,也大肆渲染说杨勇恐怕要造反。
独孤皇后当即向隋文帝通报。于是,隋文帝派人时刻监视东宫的动静。惶恐心焦的太子杨勇,此时竟让巫师来算命,巫师说隋文帝十八年有一个坎,期限就快到了。这事被人报告给隋文帝,隋文帝想,这是太子想要让自己快死或者快退位,否则他就要造反。
隋文帝认为儿子大逆不道,立即下令禁锢太子和东宫所有人,并让杨素严加审问与太子往来的部分大臣。几天后,杨素拿出来确凿的罪证,隋文帝下令搜索其他证据。杨勇宫中自然少不了他平时喜好之物,比如马匹,比如火燧。马匹当然是造反时士兵的坐骑,火燧是晚上造反时用来照明的。在造反的性质定论下,任何物件都可以成为罪证。
公元600年11月2日,隋文帝派使者去唤杨勇,要他前往武德殿。杨勇到了武德殿,隋文帝让内史郎薛道衡宣读了废太子诏。
这份诏书中所列废太子理由有二:第一,杨勇的生活奢侈腐化;第二,昵近小人,委任奸佞。第一条和别人没有关系,但第二条就和东宫的官员有关了。于是,隋文帝在将杨勇太子位废掉的同时,又将东宫太子左庶子唐令则、太子家令邹文腾处斩,与杨勇常往来的左卫率司马夏侯福、前吏部侍郎萧子宝、前主玺下士何竦、典膳监元淹和左卫大将军、五原郡公元旻均被赐死。随着这些人的被处斩,以杨勇为东宫的存在了二十年的东宫势力从此消失,杨勇的弟弟杨广被立为太子。
杨广的阴谋得逞了,他终于取得了皇位的继承权,接下来,他就等着父皇驾崩了。可须发花白的隋文帝身体格外硬朗。要知道,杨广装假已经很久很辛苦了,他渐渐耐不住性子。有一次入宫途中,杨广看见前面走过一位美貌佳人,无比妩媚,杨广知道这是父皇最宠爱的宣化夫人。眼见她进了一座偏殿,杨广也疾步跟着进去。宣化夫人见是太子杨广,也没疑心,只是粲然一笑,请他入座。这一笑可把杨广撩拨得失去了理性,他毫无顾忌地向宣化夫人扑去。
宣化夫人将自己被太子羞辱的事儿告诉了隋文帝。隋文帝大怒,他万万没想到,杨广竟然这般无耻。这时候,隋文帝开始对杨广这些年来的行为产生了怀疑。他诏令大臣草诏,让废太子杨勇前来议事。
杨广是何等精明的人,他之所以敢强暴宣化夫人,是因为他已经具备放肆的资本。这宫里宫外,都是他的人。纵然是隋文帝,也根本奈何不了他。
隋文帝已经没有机会废掉杨广了。夜深人静的时候,一方手巾蒙住了他的口鼻,使他窒息而死。大隋朝的开国皇帝就这么命赴黄泉了。
杨广登基后,马上露出了他荒淫奢侈、阴狠毒辣的面目,他先是杀掉了所有的胞弟,而后大兴土木,修筑宫殿,将大隋朝糟蹋得千疮百孔,使隋朝以一个短命王朝的名目载入史册。
李显登基真相—(唐)(1)
母亲很强,儿子就会倒霉——这显然是没道理不合逻辑的一句话。可搁在一代女皇武则天和她的儿子们身上,却恰如其分。
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一共生了四个儿子,他们是李弘、李贤、李显和李旦。如果说,李弘和李贤是纯粹的倒霉蛋和牺牲品,那么李显就是皇权的玩偶。他的两个哥哥,都当过太子,一个神秘地死去,一个被废被贬,最后被逼自杀。知道厉害了吧?李显当然是知道的,知道归知道,可你躲不过劫数,谁让你老娘是天后呢,谁让她权力欲膨胀呢——你老娘真的很强,不是小强。她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她杀伐果断,精明过人,说翻脸就翻脸,喷嚏都不打一个,这些都是她的优点。
李显的大哥李弘,原本是李治顶中意的继承人。李治看见这个儿子就打心眼儿里疼。怎么呢?这个李弘和李治太像了。性情像,身体像,气质也像。完全是李治的翻版。李弘从小身体就不好,比李治还差,性情也柔弱、仁慈。具有浓郁的文人气质。
李治一直酷爱文学,年轻时是一个敏感而多情的文学青年。武则天也爱好文学。李弘受到他们的遗传,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文学方面的天赋。10岁那年,已是太子的李弘,敕令府里的许敬宗、上官仪编纂了一部五百卷的文集,叫《瑶山玉彩》。当做礼物,献给李治。这绝非讨好,而是父子俩都好这口儿。像读书人互赠书籍一样,李治可高兴了,赐给李弘丝绸三万缎——真是朕的好儿子,得好好培养,不怕费神不怕费精力,这么经典的接班人,可遇不可求。
受到良好教育的李弘,确实乖得没话说。他对士大夫彬彬有礼。而且善于体察民间疾苦。李治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就下诏让他任监国。监国相当于朝廷的常务副元首,是太子辅佐皇帝、参与政务的一种行政称号。管的都是实事儿。在太子李弘监国期间,关中闹饥荒,禁军的部分士兵靠吃榆树皮过日子,李弘见了,就吩咐家令寺送粮食给士兵。家令寺就是太子府掌刑法、食膳、仓库、实物、奴婢等事的一个部门。
性格这东西就是奇特,好的一面往往又是缺陷。李弘的仁慈和同情心,分明是暖人心窝的,可这种一味仁慈,并不是作为一个帝王应该有的,过于仁慈,便有些窝囊,便要被人吃。内在硬不起来,你外在的身子骨还弱,打小体弱多病,怎么能当皇帝呢?残酷地说,李弘不具备一个帝王应有的心肠、体格和气质。
要说这么一个小白兔似的乖儿子,本不会和性情强悍的武则天产生冲突。至少,表面看来,李弘没有给武则天构成威胁。可是,他却在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的时候,突然暴死于合璧宫,年仅24岁。这能不让人有所猜测吗?是谁害死了“兔子”李弘?他究竟是怎么死的?
疑窦丛生。
时光倒退到两年前,咸亨四年,公元673年8月的时候,高宗李治患病,无力料理朝政,就下诏说:“太子受诸司启事”。什么意思呢?就是由李弘批阅朝廷各个部门上奏的报告。意思很明确,李治想让儿子李弘接手,把国家领导人这摊事儿给扛起来。可万万没想到,李治选定的这个接班人,在两年后先行离自己而去。
那一天,李弘随父亲李治、母亲武则天一同前往合璧宫,走着进去,躺着出来,猝死原因各说不一。
第一种说法是李弘体弱多病。《旧唐书?孝敬帝传》中说:李弘患的是一种叫“痨瘵”的病。这个病就是我们今天常见的肺结核。吃药打针都能好。可当时就是绝症,无药可救。而且这是一种消耗型疾病,慢慢拖垮你。白天咳,夜里咳,无法睡眠,一个体质本就很虚弱的人,经得起多久的折腾?李弘在以太子身份监国时,就染上了这病。到了咸亨四年,李弘的肺病有所好转,但不明显。李治和武则天曾下旨:不许李弘重劳。而李治带病坚持工作,由于过度劳累,病菌入侵。终于病情恶化,死在合璧宫。 txt小说上传分享
李显登基真相—(唐)(2)
这下问题就来了。这个李弘怎么早不死晚不死,偏偏在与李治、武则天同入合璧宫时猝死?于是,猜测四起,萌生了第二种说法。
第二种说法则是武则天杀死了李弘。怎么杀的呢?鸩杀。为什么要杀呢?原因有二。
首先,李弘逐渐长大成熟,能力也很强。并且,太子府相当于一个小朝廷。李弘监国,自然由太子府官员辅佐。李弘监国的时间比较长,高宗李治干脆让朝廷的宰相去辅佐他。这样一来,宰相和太子就形成一个强大的势力。这时候,武则天也正在逐步独揽朝政。面对由宰相太子构成的集团势力,这个不寻常的女人就得琢磨啊,一旦高宗李治归天,她怎么还能控制政权呢?于是,她对自己的儿子李弘起了杀心。
如果说,武则天的第一个作案动机多少还有些符合她的心态;那么,第二个杀害李弘的原因就比较离谱了。这得从她和李弘之间的矛盾说起。
咸亨二年,公元671年的时候,很偶然的一个机会,李弘发现了萧淑妃的两个女儿——被软禁的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这俩公主都是老姑娘却还没出嫁,一副楚楚可怜、内分泌失调的样子,李弘看了心里那个酸啊。这么大岁数了,怎么能不嫁人呢?于是,仁慈善良的李弘就请奏,要把两位老姐姐嫁出去。这下可惹恼了武则天——这小子的脑袋是被门挤了还是被驴踢了?萧淑妃是什么人?那是老娘的对头。要不是当年老娘把她搞垮,你小子能有今天?真是蜜罐里泡大,不晓得老娘吃过多少苦,你要同情她们是吧,要嫁了她们是吧,那好,这儿有俩现成的值班卫士,一人配一个,完事儿。
《新唐书》是怎么说这事儿的呢?上面说:“义阳、宣城二公主母故幽掖庭,四十不嫁,弘闻眙恻,建请下降。武后怒,即以当上卫士配之,由是失爱。”
这个记载暴露出两个明显的错误。
第一,义阳、宣城两位公主是高宗李治的亲生女儿,生年不详。但是,咸亨二年的时候,高宗多大呢?43岁。一个43岁的男人,他的女儿就年逾四十了,实在很科幻。
第二,《旧唐书》有一段记载:“义阳、宣城二公主缘母萧氏获谴,从夫外宫。”这就是说二位公主早就嫁出去。《唐会要》也记载,义阳公主下嫁给权毅,宣城公主下嫁给王勖。这两个人当时都不是卫士。他们都是翊卫。一字之差,出身可就大不同了,翊卫是皇帝身边的亲近卫士,贴身保镖,只有父辈和祖辈是大官的才有资格当上翊卫。
可见,李弘和母亲武则天的这个矛盾,是不存在的。但是,这母子二人,还有另一个矛盾。就是李弘选妃的问题。李弘最初选择的是司卫少卿杨思俭的女儿,这个女孩儿,长得又漂亮,又知书达理,一派大家闺秀风范。李弘很喜欢她,定了婚期,说话就要娶新媳妇进门。可偏偏武则天的外甥贺兰敏之也瞧上了这女孩儿,女孩儿不从,贺兰敏之就强暴了她。李弘的婚事就此落空。这可是奇耻大辱呵,武氏家族真是欺人太甚,李弘怎能咽下这口恶气,他表露出对武氏家族的仇恨。他这一表露,武则天能不明戏吗?
于是,由于母子之间的这两个矛盾,武则天就采取了秘密的行动。杀!史书上只有非常简略的记载,说武则天在酒中下毒,毒死了李弘。到底是如何下的手,没有任何说明。
这是真的吗?当然不是。 。 想看书来
李显登基真相—(唐)(3)
首先,“李弘请嫁二公主”一说,纯属杜撰。就算真有其事,至多是母子之间不痛快而已,凭武则天清醒的政治头脑,会因此而杀了太子吗?而且,按时间计算,“李弘请嫁二公主”一事发生在三年前,李弘死于三年后。就因为这事儿,武则天在三年后再把儿子杀了,这就有些荒唐了。
其次,李弘因为婚事落空仇恨武氏家族,这是可信的。很正常嘛,人家强暴了你未婚妻,你能不恨吗?恨虽恨,可是李弘并没有真正威胁到武则天,他始终病病歪歪,能不能活都成问题,武则天犯得着非要杀他吗?况且,李弘身为太子,身边自然有很多护卫,即便武则天要下手,也得冒很大的风险。作为武则天来说,她不会不权衡利弊得失,她可以驾驭丈夫李治,难道就没能力驾驭李治翻版李弘吗?因而,武则天的作案动机很不充分,作案条件也不成熟。她只有一种不爽的心态,就是太子和宰相构成的势力集团,让她感到隐隐的威胁。但这种威胁并不致命,并没把她逼到非要杀了亲生儿子的地步。
所以,关于李弘猝死一案,相比之下,第一种说法更接近事实真相,李弘确系身患肺结核,病至晚期,无法治愈而死亡。
既然如此,为什么旧史要推断、记载武则天鸩杀了李弘呢?这里面也存在两个问题。
其一,社会舆论问题。一个女人篡位夺权当皇帝,推翻了传统观念,当时的人们很难接受,全社会对武则天这个女人,抱有极大的成见。因此,会产生民间流言。
其二,史书作者问题。编撰史书的作者,在书中加入了自我好恶的观念和认识。加入一些莫须有的事件,以突出武则天的冷酷无情。
只有一个人,比较客观地看待李弘一案。这个人就是司马光。他在《资治通鉴》里说:“弘之死,其事难明,今但云时人以为天后鸩之,疑似传疑”。就是说:李弘猝死很难说明白真相,今日的人一说起这事儿,就以为是天后武则天用毒酒害死的,这里面充满了疑问。
李弘确实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他的一生很短暂,才24岁,只经历了两个本命年,死后被高宗追认为孝敬皇帝。追认太子为皇帝,在中国历史上,这是第一次。对于这个儿子的死,从情感上的来说,武则天是非常悲痛的,她亲笔撰写了《一切道经序》。这是一篇母亲缅怀儿子的文章,里面说,回想起自己对李弘的哺育,就充满哀伤。尽管母子之间有这样那样的冲突,但毕竟李弘是一个脆弱善良的乖孩子。从权利欲望来说,李弘的死又给武则天一种安慰。太子和宰相构成的势力集团已不复存在,夺权也罢,称帝也罢,那是后话。总之,少了一个障碍。他们母子之间,再不会有矛盾,再不会有争斗,再不会有欢乐或痛苦,残存在人世间的,徒有一丝缥缈淡然的扼腕神伤。
李弘死后,没有留下子嗣。两个月之后,他的弟弟,武则天的次子李贤被立为太子。
李贤和他的哥哥李弘不同,他一点也不柔弱,他可以说是文武双全。很小的时候,就读了《尚书》、《礼记》、《论语》等书,且过目不忘。李治也很喜欢这个孩子。李贤立为太子后,李治也令他监国。李贤做得很好,博得广泛的赞誉和好评。李治多次给予褒奖。
22岁的新太子李贤春风得意。可是,李贤的幸福时光仅仅持续了三个月,就在上元二年,公元675年九月的时候,高宗李治忽然向宰相大臣们提出:让天后武则天摄政。这个提议很雷人。当场就有宰相被雷倒。大伙儿都知道啊,李治患了风疾病后,政事有一半儿是武则天来处理,可以说是二圣临朝。这做法已经破例了,现在更过分,还要这女人摄政,什么是摄政?那就是临朝称制,行使皇帝的权利。二圣临朝也就罢了,好歹武则天还没有发号施令的权利,这下可好,朝政诸事都不用和李治商议,直接就可以诏令执行。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李显登基真相—(唐)(4)
宰相郝处俊第一个跳出来反对,他的意见是皇后临朝就是乱政,皇帝如果病重无法料理朝政,也应该传位于太子。
郝处俊的话当然有道理,而李治有自己的想法。他的风疾病很严重,无力支撑,只想好好养病。但是,太子李贤很年轻,李治并不敢将国家和皇位全交给他。“二圣临朝”期间,李治十分欣赏武则天处理政事的能力。所以,李治打的主意是让她摄政,愿望是良好的,认为这样可以辅佐太子李贤,当李贤更成熟时,再把皇位传给他。他怎么可能想到,在他死后,武则天会自个儿称帝。如果他穿越时空,来到现在,捧着历史书本,读到武则天称帝一段,读到这女人为了独掌皇权,疯狂地*和屠杀李唐子孙,他笃定不会让这个女人摄政,说不定早把她给杀了。
问题是,咱们知道这段历史的结局,李治不知道,所以,他感觉不到危险。感觉不到权力增长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