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那些事儿2-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可惜的是,这是不可能的。在你的成长历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 

  

而这些挫折会带给你许多并不快乐的体验,踌躇、痛苦、绝望,纷至沓来,让你不得安宁。 

  

被人打才会知痛!被人骂才会知辱! 


2006…10…09 16:38:31
………o__0 | 回复



'541楼':
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434'        

  

当你遭受这些痛和辱的时候,你才会明白,要实现你的目标是多么的不容易,你会开始畏惧,畏惧所有阻挡在你眼前的障碍。 

  

如果你遇到这些困难,感到畏惧和痛苦,支撑不下去的时候,你应该同时意识到,决定你命运的时候到了。 

  

因为畏惧并不是消极的,事实上,它是一个人真正强大的开始,也是成为英雄的起点。 

  

不懂得畏惧的人不知道什么是困难,也无法战胜困难。 

  

只有懂得畏惧的人,才能唤起自己的力量。 

  

只有懂得畏惧的人,才有勇气去战胜畏惧。 

  

懂得畏惧的可怕,还能超越它,征服它,最终成为它的主人的人,就是英雄。 

  

所以英雄这个称号,并不单单属于那些建功立业,名留青史的人,事实上,所有懂得畏惧并最后战胜畏惧的人都是英雄。 

  

因为即使你一生碌碌无为,平淡度日,但当你年老回望往事时,仍然可以为之骄傲和自豪。 

  

在那个困难的时刻,我曾作出了勇敢的选择,我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这就是我所认为真正的英雄——畏惧并战胜畏惧的人。 

  

关键只在于那畏惧的一刻,你是选择战胜他,还是躲避他。 

  

人生的分界线就在这里,跨过了这一步就是英雄!退回这一步就是懦夫! 

  

于谦不是天生的英雄。 

  

至少在正统 十四年八月十八日的那个早晨之前,他还不能算是个真正的英雄。 

  

虽然他为官清廉,虽然他官居三品,手握大权,但这些都不足证明他是一个英雄。 

  

他还需要去显示他的畏惧和战胜畏惧的力量。 

  

于谦是一个很强势的人,从他怒斥朱高煦到不买王振的帐,他一直都很强硬,似乎天下没有他怕的东西。 

  

但这次不同,作为代理兵部事务的侍郎,他要面对的是瓦剌的大军和城内低迷的士气。自己生死可以置之度外,但如今国家的重担已经压在了自己的身上,必须谨慎处理,一旦出现失误,后果不堪设想。 

  

于谦十分清楚,逃就会丢掉半壁江山,所以不能逃。 

  

那么战呢,说说豪言壮语自然容易,但瓦剌攻来的时候,用语言是不可能退敌的。万一要是指挥失误,大明王朝有可能毁于一旦。 

  

是战是逃,这是个问题。 

  

面对如此重担,如此巨责,谁能不犹豫万分,谁能不心生畏惧! 

  

于谦也是人,也会畏惧,但他之所以能够名留青史,永垂不朽,就因为他能战胜畏惧。 

  

他并非天生就是硬汉。 

  

从幼年的志向到青年的科举,再经过十余年的外放生涯,直到被召回京城,担任兵部侍郎,他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平步青云,也曾被人排挤,身陷牢狱,几乎性命不保。但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这一切都一直在磨练着他。 

  

也正是在这一天天地磨练中,他逐渐变得坚毅,逐渐变得强大。 

  

强大到足以战胜畏惧。 

  

邝埜临走时期冀的目光还在他的眼前,到了这个时候,他应该站出来挽救危局。 

  

可是身陷敌营成为人质的皇帝,也先精锐的士兵,城中惊慌失措的百姓,不堪一击士气低落的明军,还有类似徐珵这样只顾着自己的逃跑派煽风点火,一切的一切都在提醒他: 

  

这是一团乱麻,一盘死棋。 

  

殉国忘身,舍生取义 

  

宁正而毙,不苟而全! 

  

于谦最终还是迈出了这一步。 

  

国家兴亡,我来担当! 


2006…10…10 15:00:44
………o__0 | 回复



'542楼':
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435'  

决断! 

        〃建议南迁之人,该杀!〃 
        
        于谦就是这样训斥徐珵的。 
        
        他接着说道: 
        
        〃京城,是天下的根本,如果就此迁都,大事必然不可挽回!难道诸位忘了宋朝南渡的事情吗?〃(独不见宋南渡事乎) 
        
        他的这一番怒吼震醒了那些犹豫不决的人,朝中第一号人物吏部尚书王直站出来公开支持于谦,而明代历史上另一个连中三元者,后来的宪宗重臣商辂也站在了他的一边,在这些人的影响下,主战派终于打动了朱祁钰,并坚定了他抵抗到底的决心。 
        
        由于于谦已经代理了兵部尚书,且又是主战派的代表人物,所以朱祁钰便把防守北京的重任交给了于谦。 
        
        这是天下最高的荣誉,也是天下最重的重担。 
        
        散朝后,于谦走出了大殿,看着乌云密布的天空,回想起这个并不平静的早晨,他也不由得感到惊心动魄。 
        
        但此时的于谦已经没有时间多想了,因为此时他那瘦弱的身躯已经承担起了国家兴亡的重担。 
        
        在八月十八日的这个早晨,他进行了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也完成了一生最重要的转变。 
        
        他的不朽传奇也正是从这一天开始的。 
        
        八月十九日 
        
        于谦召开了他的第一次军事会议,必须说明的是,这位兵部侍郎虽然是个与军事打交道的主官,之前却从未指挥过军队。算是书生上阵。 
        
        话虽如此,书生上阵未必就不行,南宋的虞允文就是以文官的身份组织战争,并最终在采石击败金完颜亮数十万大军的。 
        
        于谦虽然是文官,但他对兵法也有研究,排兵布阵很有一套,相信是小时候看课外书打下的基础。 
        
        所以说,课外读物实在是必不可少的。 
        
        但当于谦真正了解到目前京城的情况时,他才认识到,摆在眼前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烂摊子。 
        
        撇开那些逃跑投降派不说,军事上的压力就实在吃不消,土木堡失利几乎把所有的老本都赔干净了,京城里连几匹像样的好马也找不着。士兵数量不到十万,还都是老弱残兵和退休人员。 
        
        这倒也罢了,关键在于士气不振,一流部队被抽调出去作战,却落得个全军覆没的下场,侥幸逃回来的人为了掩饰自己的无能,自然会把敌人描述得极为厉害。 
        
        城内的二流部队听到这些前辈们的议论,自然心里害怕,在他们的眼中,也先和他的蒙古骑兵简直就是外星怪物,一人长了好几个脑袋,怎么也打不死。 
        
        但最严重的问题还在于,大明帝国的最高统治者皇帝(代理)自己也没有信心,朱祁钰也不算是个胆小的人,可是在如此强大的敌人面前,他也没有了主意,虽说目前他同意抵抗,但如果再打个败仗,朱祁钰也是很有可能改变主意的。 
        
        所以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稳定军心。 
        
        于谦在听完属下的汇报后,沉思不语,仔细研究过军事布防图后,他用低沉而有力的声音下达了自己的第一道军令: 
        
        〃自即日起,奉命征调如下部队赴京守卫: 
        
        1、 备操军。包括两京备操军、河南备操军 
        2、 备倭军。包括南京备倭军、山东备倭军 
        3、 运粮军。包括江北所有运粮军 
        4、 宁阳侯陈懋所部浙军(战斗力较强) 
        
        各军接到命令后,立刻出发,并按时赶到京城布防,如有违抗,军令必斩!〃 
        
        以上部队共计十余万人,可以看到,这些部队并非主力,大多是预备役或是后勤部队。 
        
        主力部队去了哪里? 
        
        全埋在土木堡了。 


2006…10…10 15:06:30
………o__0 | 回复



'543楼':
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436'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最精锐的京城三大营以及京城附近的主力部队已经全军覆没,剩下的寥寥无几,即使逃回来的,也早已被吓破了胆,士气全无了,要想保卫京城,只能靠这些预备役和后勤部队了。  

  

除了士兵外,要守住京城还需要一样更加重要的东西——粮食。 

  

京城人口众多,要解决这些人的吃饭问题,就必须囤积运输大量的粮食。 

  

虽然目前京城内的粮食还充足,但要是被长期围困,这个算盘就不好打了。其实就在离京城不远的通州,储存着很多的粮食,多到什么程度呢?“仓米数百万”。这么多的粮食足够京城的人吃一年,是当时最大的粮仓。 

  

但大臣们似乎并不想用这些粮食,甚至主张把通州粮仓烧掉。 

  

这又是一件怪事,好好的粮食不用,为何要烧掉? 

  

要知道大臣们并非脑袋进了水,实在是因为这些粮食看得见,用不成。 

  

当时的通州并不是北京城的一部分,事实上,它和京城还是有着相当一段距离的,通州粮仓里的粮食虽然很多,却很难运进京城,因为如果要安排民工运输,耗用大量人力不说,还很危险。 

  

当时也先的骑兵部队已经在京城关外附近耀武扬威,而运输却需要很长时间,没准在运输过程中,对方的骑兵已经攻了进来,一旦也先军队突破紫荆关,通州指日可下。而那些粮食自然就成了也先的军粮,所以要运输粮食,就必须派出军队护卫。 

  

可现在这个局势,保卫京城的军力都不足,哪还有多余的人去护卫粮食呢? 

  

这是一个难题,看来除了一把火烧掉之外,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了。 

  

可是于谦解决了这个问题,用一个十分巧妙的方法。 

  

这就是他的第二道命令: 

  

“所有受召军队进发时应由通州入京,士卒各自取粮,并运送至京城。” 

  

问题就此解决,通州的粮食将由十余万士兵运送入京。 

  

看到了吧,这就是水平。 

  

所谓有水平就是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想出别人想不出的方法。 

  

匹夫之勇人人皆有,但问题摆在眼前,能否处理好,就要看能力了。 

  

于谦是一个勇敢的人,但他同时也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他十分明智地把调兵和运粮这两个问题联系在一起解决,即不耽误行军,还能免去民工的费用,同时保证了运粮队伍的安全,一举三得。 

  

力挽狂澜者,绝非匹夫,国士也。 

  

智勇兼备,方为国士。 


2006…10…10 15:08:23
………o__0 | 回复



'544楼':
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437'  
  
秋后算账  

  

于谦下达了命令,自 八月十九日起,大明帝国境内所有可调可用之兵纷纷集结起来。 

  

这些军队来自山东、河南、南京、浙江等不同省份,他们日夜兼程地行军,目标只有一个——尽快赶到京城。 

  

这是一场和时间的赛跑,他们不知道也先会什么时候打过来,但他们知道的是,也先迟早会打过来,只要能够在此之前赶到京城,胜利就多一分把握。 

  

大明帝国开始了建国以来的第一次总动员,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强大敌人。 

  

在于谦的努力和调配下,到九月初,各路人马纷纷赶到,京城的兵力达到了二十二万,且粮食充足,人心也逐渐稳定下来。 

  

军事上的准备已经开始,并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而与此同时,一场政治风暴也即将到来。 

  

“把王振千刀万剐!” 

  

这是很多大臣的心声,理由也很简单,王振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自从掌权以来,以诬陷整人为日常爱好,谁敢不服从他就收拾谁,很多大臣因为一言不合就被他打入大牢。而且他还主动索取贿赂,谁敢不给就没有好下场,如此行径,简直视文武百官为无物。 

  

此外他还勾结锦衣卫,把这个特务机构变成他的整人机构,无数官员都吃过他的苦头。 

  

更重要的是,正是由于王振的无能和愚蠢才最终导致了土木堡的失败,朝廷精英和多年积累就这么毁在一个小人的手中,就在二十多年前,大明帝国还曾经横扫天下,势不可挡,之后仁宣之治,天下太平,如此强大之帝国,居然葬送在一个死太监的手里。谁能咽得下这口气! 

  

当然了,在士大夫们的心中,还有一个痛恨王振的理由,不过这个理由不太方便说出来。 

  

既然士大夫们不愿意说,我就替他们说吧,这个心中暗藏的理由,就是出身。 

  

士大夫们发奋读书,寒窗十年,经过几十场考试,三场大考(有的只有两场),淘汰无数的才子同仁,才换来了头上乌纱和手中权印,而且考上了也不代表你就前途似锦,运气好的,可以混个翰林,运气不好的连御史也干不了,只能派到下面干个七八品小官,熬资历几十年下来,最后混个从三品退休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实在不容易啊。 

  

可是王振这个死太监,学问有限(不成器的学官),能力不足(土木堡就是明证)、身体残疾(职业限制)、道德败坏(贪污受贿),却能够一下子独掌大权,号令天下! 

  

死太监,你凭什么! 

  

客观地看,士大夫们的愤怒是有道理的,他们日夜操劳,处理政务,且学识渊博,经验丰富,却要听从这个司礼监的命令,看着他胡作非为,也确实让人难以忍受。 

  

而这个愚蠢的司礼监不但祸害朝政,现在还害得国将不国,惊涛四起,几十万士兵和文武官员因他而死,事情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秋后算账的时候到了! 


2006…10…10 15:11:04
………o__0 | 回复



'545楼':
还有没有更新阿 ;还想看
2006…10…11 21:47:31
………无聊胜有聊【石门】 | 回复



'546楼':
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438'  
  
2006…10…11 13:07:54  
  
大中小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438'  
  
但此时的于谦似乎顾不上这些,因为他有太多的事情要忙, 八月二十一日,于谦正式接替了邝野的位置,成为兵部尚书,正式执掌兵部权力。  

  

兵部尚书于谦并没有升官的喜悦,因为也先一旦打来,这个官能当多久还是个问题,目前最重要的是要解决手边的众多问题,保卫京城和国家的安全。此时的于谦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朝政的实际控制者。 

  

不过日理万机的于谦大人其实尚未意识到,他正坐在火山口上,还是一座活火山。 

  

八月二十三日,火山爆发。 

  

这一天的清晨,大臣们如往常一样,准备上朝议事,但谁也没有想到,明朝二百七十六年历史中最为严重的一次朝堂斗殴即将开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