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谍海火狐-代号007-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达州斜垣于大巴山南麓,北连湖北,陕西,东靠三峡的万县,扼四川东北出川之咽喉,踞秦巴物资集散之门户,是川东经济发展的战略要地。

  渐渐进入了大巴山腹地。

  碧水淙淙,苍山茫茫,如今的大巴山区是这样宁静,安祥。这苍山碧水之间,却是一派龙腾虎跃的热闹景象。

  威振一方的川东游击队,雄居川陕的红四方面军活跃在这片茫茫山区,他们打土豪,分田地,在这里建立了中华苏维埃的第二大苏区。

  “赤化全川”四个凿刻在山间巨石上的大字,它巨大的字体世所罕见,被称为“石刻之王”,不过从今天从这巨大的字体里,更多感受到的是当年红军战士们气壮山河的自信与力量。

  在大巴山区,几乎成了红色革命标语的海洋,这些革命的宣言曾经刻在了山上,墙上,门柱上,甚至家里的水缸上,荒野的墓碑上。

  二.

  西望青藏高原,享天府之国膏腴之利,北屏秦岭,巴山,临东据长江三峡天险,南衔云贵高原,可谓控驭南北,气贯东西,为中国北方南方之分水,西部东部之泾渭,雄峻攸险,山高水长。

  沿江建门设渡,城内雄关错落,垣碟起伏,登高环顾,涂山,真武山,狮子峰,缙云山,华莹山,歌乐山,铁山坪,平顶山诸峰,苍黛耸翠,如罗屏障,形胜所至,无处不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天地氤氲之间,云横雾纵之处,别有大气吞吐。

  位居中国心脏,是日本军队逡巡叩关终无术克服入侵的大中国四塞之地。

  日本军队曾攻克湖北宜昌,只能怅望长江天堑而却步。

  又挥师至贵州独山,徒障磅礴乌蒙而偃旗。

  此行人等正是梅雪兰和肖锐锋,肖锐锋利用自己的军统特派员的有利身份条件,一揽当地的民团武装大权。

  和同志们一起抓住群众和中小地主痛恨四川反动军阀的压迫心理,发动了以抗丁抗粮,地方自治为旗帜的“川北民军”起义,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我党直接领导的革命武装。

  梅雪兰负责购买保存枪支弹药,安排铁血军的重要军事会议,收集日伪情报等等。很快的队伍发展到基本部队800多名。

  其中大学生占十分之三,师中学生占十分之五,小学生占十分之一,农民占十分之一。因此被当地百姓称为学生抗日军,“用铁血赤诚之精神,采全民革命之手段,收复失地,振兴中华。”

  梅雪兰活跃在岳池,岳西,武胜一带,发动群众抗丁,抗粮,抗税,积极为武装斗争作准备工作。

  为了不被敌人发觉,她的衣着打扮时常变换。

  有时着一身旗袍,坐上滑竿,像个阔太太,有时头戴草帽,手提竹篮,装成赶场的村姑。

  她利用当地群众结义的办法团结群众,壮大革命力量,由于她来去无定,巧与敌人周璇,成了当地人民群众中的传奇人物。

  中国的潜力是不可测的,重庆的潜力也是不可测的。

  过去,外来人初来看到重庆,那种小上海式的奢靡,都说这里并不像一个能够吃苦的领导抗战首都。

  时到今天,外来的人又在表示惋惜,说重庆城一片废墟,这种凄凉,在前方也并不多见。伟大的重庆代表着独特的中华作风,它在默默地忍受着一切的灾难。

  现代化的武器虽然可以摧毁气候,沙漠,海洋,山岳四大天险,却摧毁不了在死中求生的决心与意志。   

  四方都在仰望着的重庆,实在已逐渐成为中国的心脏与脑髓,堪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

  陪都是一个巨大的电池,如果指挥得法,他可能吸引着四万万五千万人民的思想,感情与意志,将他有强力的电波,指挥着全国。

  两年来的大轰炸,好像是有意给陪都一个试验。

  肉眼看不出的潜力,习俗中找不出的坚毅,都在全世界的隆重赞叹声中,走上了命定的光荣之途。

  未来重庆将带上伟大抗日之都的花冠。

第五十六章。回荡着将士呐喊
一。

  叶挺,项英二人在新四军创建初期的合作还是很愉快的。

  他们在新四军的改编,组建,集整训等工作中,有过密切的配合。

  这一时期,他们的分工很明确,叶挺主要管外,跟国民党打交道,争取港澳和海外侨胞的支持,军内工作则侧重军事训练,作战指挥。

  项英主要管内,与党中央,东南分局的直接上级长江局打交道,军内主要抓干部配备,党的建设等。项英不仅在军事上不尊重叶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方式上,对叶挺也颇多微词。

  叶挺到部队视察时,喜欢以马代步,带的副官,参谋,卫士等随行人员也比较多,前呼后拥一大帮。项英到部队去则习惯于轻车简从,所以他认为叶挺是摆官架子,旧军人作风,不符合红军官兵一致的作风。

  叶挺仪表堂堂,穿着整洁,平时不是穿黄呢将军服,就是穿皮夹克,西装等便衣,很少穿新四军的深灰色制式军装。

  项英则剃光头,无论冬夏,新四军制式军装不下身,隆冬时节也只是穿一件旧棉大衣。叶挺单独吃小灶,还从广东带来一个厨师。

  他的交际活动较多,常叫他的厨师做些广东客家名菜,邀请军部领导同志,来访的国内外人士,国民党三战区驻新四军的联络参谋,以及随他来新四军工作的老朋友一起聚餐。

  难忘,1941!

  那是一场“兄弟阋于墙”的悲惨事件。

  国民党顽固派将*重心由华北转到华中。

  先是命令长江以北的新四军全部开到长江以南指定的狭小地区,企图割断新四军与八路军的联系,便于各个击破。在*中央针锋相对地进行了斗争以后,1940年10月19日,又由参谋总长何应钦、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发出皓电,强令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于1个月内全部开到灾情,敌情并重的黄河以北,欲陷八路军、新四军于绝境,并调兵遣将,在皖南集中了7个师8万余人的大军,以上官云相为总指挥,采取前堵后追,两翼夹击的部署,伺机围歼势孤力单的新四军军部和所属皖南部队。

  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和所属皖南部队9000余人,为顾全团结抗战大局,在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率领下,从皖南泾县云岭及其附近地区出发,准备绕道茂林,三溪,宁国,郎溪,到江苏省溧阳待机渡江北移。

  1月6日,蒋介石得知新四军开始北移,下令第3,第5战区“采取行动”。

  第3战区于6日下午命令所属第32集团军“迅速部署所部开始进剿”,并明确强令“彻底加以肃清”。

  7日拂晓,当新四军北移部队行至泾县茂林以东山区时,当即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层层堵截和进攻。

  二.

  皖南,这是一片战斗的土地,更是一片深情的土地。

  新四军组建不久,皖南便是指挥中心所在地。

  3年来,这支人民子弟兵同皖南人民建立了难以割舍的血肉深情,老百姓听说新四军为了抗日大局将要离去,纷纷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依依不舍的心情,涌现出了一幕幕感人肺腑的场面。

  第三战区在徽州秘密召开师以上军官参加的军事会议,确定由第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上官云相任总指挥,统辖皖南的国民党军各部队,拟定围歼皖南新四军军部的兵力编组方案。

  12月29日,上官云相秘密下达了围歼新四军的实施计划,调集了第五十二,第一0八,第四十,第一四四,第六十二,第七十九师及新七师等7个师约8万余人的兵力,布下“围剿”新四军皖南部队的陷阱。

  皖南上空顿时战云密布,新四军处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之中。

  整整数个昼夜,皖南的阵地上,洒满了新四军将士的鲜血,回荡着新四军将士的呐喊。

  至14日,新四军皖南部队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阵地全部失守。

  除约2000人突出重围外,一部分被打散,大部分壮烈牺牲和被捕。

  军长叶挺冒着生命危险下山赴顽军阵营谈判被扣押,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在战斗中牺牲,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在突围后不幸被叛徒杀害。

  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从四面八方聚集到皖南的这些中华健儿们,他们没有牺牲在抗击日寇的战场上,却永远倒在中国人自己的枪口下,他们的冤魂将永远飘荡在皖南的青山碧水之间!

  他将队伍化整为零,让各部独立突围。

  突围前,为了轻装上阵,林寒涛安置了病号,伤员,并将爱人肖若语留下照顾伤员,甚至将刚满一岁的女儿也送给老乡,自己仅带着老侦察出身的营教导员胡克礼以及宋诚,王枫等12名干部组成的队伍,于1941年2月2日,离开坚持斗争了二十几天的老虎坪,大斧山地区,展开了又一次往苏南方向的化装突围。

  沿途,他们灵活机动,或装作百姓,或装作国民党52师的便衣,晓宿夜行,风雨兼程。行至第三天,当小分队进入宣城境内的一条山沟里休息时,王枫掏出怀表看时间,有两个人凑上来看表,经过交谈,始知对方是江南青洪帮大头目何啸天门下的两个弟子。

  在这两人的帮助下,林寒涛等人越过了52师的最后一道封锁线,进入广德,郎溪,宣城交界地区。 。 想看书来

第五十七章。 阴谋彻底破产
一。

  队伍在一个村子休息时,不想遇上了国民党保安队。

  小分队边打边退,一直退到南漪湖边。

  此时,湖边停着两只大船。

  船主误认为他们是52师的便衣队,不肯摆渡。

  眼见追兵已到,王枫急了,拿出枪来说:“不走就打死你!”

  船老大被迫开船。

  船至湖心,林寒涛向船老大道歉,说明了自己的真实身份。

  船老大笑了,说:“要不是及时说出你们是新四军,到了湖水深处,我就准备沉船,将你们全淹死。”

  为了确保林寒涛等人的安全,船老大把船停在湖心,驾一只小船先上岸,进入江苏高淳县境内了解情况。

  就这样,在群众的掩护下,林寒涛一行晚上上了岸。

  肖锐锋是第一时间通过第3战区军统的朋友,获得准确的消息,这样的局面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他曾多次将预警情报分析,和敌人兵力调动的情报上报给南方局。

  他此时正在川北;军情紧急迫不得已;于是他让梅雪兰潜入敌人军统机要情报通信室;用特殊频率向延安和重庆南方局报告了这个天大的消息。

  1月17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发表命令和谈话,反侮新四军为“叛军”,宣布撤销新四军番号,将叶挺“交军法审判”。

  1月30日,蒋介石亲自出马,以行政院长名义发表撤销新四军番号的所谓“训令”,从而把第二次*高潮推到了顶峰。

  党中央和南方及时应对,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赢得了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同情和支持,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政治地位和在全国人民中的声望。

  皖南事变后不久,很快新四军军部的重建,使部队由原来的6个支队扩编为7个正规师,新四军从此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

  蒋介石妄图通过围歼皖南新四军军部及其所属部队来达到取消新四军的*阴谋也彻底遭到破产。

  二.

  随着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日方认为:中国军队之所以能坚持长期抗战,主要是依靠外国的支援,于是制定了“国际政策”,其核心内容是:破坏第三国对中国的支援;使各国外交使团脱离*政府,尤其是要做好美,英,意,德,捷克等国的外交工作,使其停止从军火和道义上援华。 

  在希特勒德国及其伙伴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的全球战略中,远东是极其重要的战略要地,因此,他们同中国又同日本建立起比较密切的军事关系,特别是德国,从1928年起,大批的军事顾问就一直在蒋介石的军队中供职,在许多部队中,德国的顾问配到了营一级。

  德国,捷克曾多次卖给蒋介石数量可观的枪械,以及飞机,坦克,装甲车等一系列的军事物资。 

  日本外相广田为了破坏德,中关系,抓住希特勒与共产主义不共戴天的这一特点,到德国到处游说,指责蒋介石政权跟苏俄打得火热,国民党已与共产党搞统一战线,蒋介石的抗战是受了斯大林的唆使。

  经广田外相这一外交挑拨,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对中国的抗战有了明显的转变,由最初的同情中国抗战转向怂恿日本侵略中国。 

  国民政府驻德国使馆蒋方震,百里是他的字,年轻时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步兵科,因成绩名列榜首,日本天皇赐指挥刀以示褒奖,后又去德国深造,他才华横溢,受到德军最高统帅兴登堡元帅的器重。

  蒋百里不但军事理论造诣很高,还精通德,日,英等国语言。

  为了应对日本的挑拨,摆脱外交困境,争取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同情与支持,蒋介石决定派儒将出身的外交家蒋百里出使西欧,同日本展开外交战。

  蒋介石赋予蒋百里使命有三,争取欧洲各国道义上同情和物资上援助。

  使尽一切办法破坏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合作和联盟,至少要说服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不要与日本搞得那么火热,不要支持日本侵略中国。

  不要干涉,妨碍中国政府的自主抗战。

  在受到希特勒亲自接见后突然神秘回国。

  肖锐锋敏锐地判断蒋百里一定给蒋介石带回了事关战略格局的绝密情报。

  他一方面从容应对特务和宪兵的秘密监视,调查,一面寻找获取蒋百里情报的突破口。

  为了摆脱日益逼近的中统残杀,肖锐锋将掌握的一个日本间谍的线索同时透露给了军统和中统,制造了两个特务机关之间互不相让的“狗咬狗”局面。

  与此同时,他通过德国驻华使馆官员,以及国民党高层官员,最终获取到德国即将在6月下旬对苏联发动闪电战的“巴巴罗萨计划”。

  事后,由于觉察到了“巴巴罗萨计划”的泄露,表面与肖锐锋关系不错,暗中却一直心存怀疑的中统某些人,下决心要找到证据置其于死地。

  中统针对肖锐锋开始了更精心的调查。

  很快,与肖锐锋小组有关联的川北*地下党人员胡文岳突然被捕并叛变。

  肖锐锋又一次面临严重危机。

  但是,他却毅然拒绝了让其撤离重庆的指示,继续进行情报搜集。 。 想看书来

第五十八章。希特勒作战意图
一。

  在军事实力方面,当时苏军的武器装备相比较德国来说,还有很大的不足。

  但是大量新研制的武器已经开始投入制造生产,对于苏军来说,最终要的是时间,必须有充足的时间,将武器生产出来,并装备到部队中去。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个军事参谋送来的一份来自延安的绝密情报分析;却使得斯大林有了这个顾虑。

  斯大林从桌上的烟盒中拿起烟丝放入烟斗按了按;点燃,吸了一口,慢慢吐出一缕烟雾。

  他的眼睛端详着手中的雪茄,像是漫不经心地在研究香烟上的标牌,而实际上是等待着将军们的看法。

  “不到最后的时候;不要作出决定。”

  斯大林说。

  与此同时在世界上有发生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变化,为实施希特勒的作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