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机遇与抉择-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我国革命战争时期,党和人民创造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创造了“两弹一星”精神;在改革开放的壮丽进程中,创造了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激励着中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而在奋战松花江的60多个日日夜夜里,环保人也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伟大的中华民族增添了一笔新的宝贵财富——中国环保精神。这就是:忠于职守、造福人民,科学严谨、求实创新,不畏艰难、无私奉献,团结协作、众志成城。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探寻一种精神现象的本质,不能单从事物本身去解释,而必须到产生这一精神现象的历史事件和实践活动中去探索。因而要寻找中国环保精神产生、发展的轨迹,深刻理解环保精神的实质,就必须切身感受松花江水污染防控的战斗场面。
中国环保人在天寒地冻的恶劣环境中,面对生死、面对危难,义无反顾地承担起肩负的神圣使命,舍生忘死地投入到一线工作中去。共同的目标把中国环保人的心紧紧地凝聚到拼搏奉献的防控前线中。
崇高使命焕发了环保人忠于职守、造福人民的精神。中国的环保事业,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努力和付出,不断发展壮大,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出了积极贡献,为今天的环保大厦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新的形势下,环境保护更加事关国计民生,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保护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松花江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是我国历史上波及面最广、影响范围最大、社会反响最强烈的一次环境事件。全国关注,国际舆论关注,更揪紧了全国环保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心。面对历史的考验,人民的重托,各级领导干部辗转上千公里,现场指挥这场罕见的污染防控战役;专家、科研人员、基层环保卫士,义无反顾奔赴最前线,奋战在白雪皑皑、寒风刺骨的松花江上,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接受考验,为最终战胜污染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激动人心的环保赞歌。弘扬中国环保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们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视责任重于泰山,视使命高于一切,为国分忧、为民解难、为民造福的可贵精神。
严峻挑战铸造了环保人科学严谨、求实创新的精神。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严重性突出表现在:受害流域长,贯通整个松花江;受害地域广,直接影响两国、沿岸大中城市;受害时间长,由于江面已进入封冰期,至来年春季解冻时仍可能会有影响;受害程度重,临江而设的企业、渔业生产、沿江人畜饮水都可能受到影响。面对严峻的形势,如何保障两岸几百万人民的饮水安全,如何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如何让松花江主要污染物浓度下降,如何以扎实有效的工作取信邻国和国际社会,这些严峻的挑战摆在了环保工作者面前。各级党委政府和环保部门坚持科学求实精神,坚持求真务实作风,沉着应战,有序工作,科学防控,依靠群众,共同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及时、准确、有效地监测和预测为中央决策提供了第一手信息;与俄方专家积极协作,开展联合监测和分析,与有关国际组织合作并及时向国际社会发布信息,展示了我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科学指导各地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重点保护好饮用水源地,制定实施科学的用水方案,为社会稳定和群众饮用水安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取得了应对松花江重大水污染防控工作的决定性胜利,为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奠定了重要基础。弘扬中国环保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们面对困难和挑战,不畏艰险、知难而进、刻苦钻研、严细慎实、勇于创新、一往无前、敢于胜利的崇高品质。
。。
凝聚生成:无价精神,宝贵财富(2)
艰苦条件锤炼了环保人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保卫松花江这条东北人民母亲河的战斗中,涌现出许多感天动地的传奇事迹。有年轻的母亲,放下嗷嗷待哺的婴儿,全身心奋战在松花江污染监测和科研现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高级工程师,放弃出国与亲人团聚的机会,坚守在第一线;有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主动请缨到条件最艰苦的地方接受锻炼;有连续几个昼夜忘我工作,坚守岗位,直到累倒在病床上的基层干部。鲜红的党徽在佳木斯市环保局每一位党员的胸前闪亮,局长葛凤岭说:“胸前的党徽,提醒着肩上的责任。虽然很苦很累,但心里是甜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化学品生态效应与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首席研究员刘征涛在前方说:“在和时间赛跑,和污染带赛跑,一刻也不敢耽误”。这就是环保工作者的党性和作风。风雪千里的松花江,洒下了环保工作者辛勤的汗水,留下了环保工作者英勇奋斗的足迹,同时也见证了他们克服困难,付出极大牺牲的奉献精神。弘扬中国环保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舍小家顾大家,以奉献为本,以大局为重,以苦为乐,以苦为荣,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去的英雄气概。
联手治污培育了环保人团结协作、众志成城的精神。集结防控的号角一吹响,总局机关,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南京、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以及有关院校和研究机构,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天津、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11个省市环保部门的干部和专家、监测和科研人员共300多名环保工作者齐聚黑龙江,谱写了联合抗污的壮丽篇章。黑龙江省环保局全力以赴,卓有成效地组织实施各项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关科研院所和11个省市环保局的干部专家,自觉服从全局利益,以忘我的精神默默付出。总局前方工作组的同志克服困难,任劳任怨,坚持工作在第一线;后方的同志们夜以继日,勤奋工作,表现了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凝聚在一起、战斗在一起,识大体、顾大局,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了强大合力。弘扬中国环保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们不计名利得失,不论前方后方,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团结一心、共创业绩的大局意识。
这笔精神财富弥足珍贵,她是时代的象征,是思想的精髓,是事业的旗帜。这种精神的形成,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和熏陶,需要经过深刻的挖掘和提炼,更需要特定事件的激发和彰显。这种精神充分反映了环保工作者的思想理念、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是激励全体环保人奋发进取的强大精神力量。
松花江水污染防控的战士们,历时60多个日日夜夜,经过艰苦奋战,没有辜负###“决不让一个人喝不上水,也决不让一个人喝上污水”的谆谆嘱托,不愧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环保人,不愧是新时期最可爱的人!他们的先进事迹,必将载入中国环保事业的光辉史册,人民也会永远铭记这段难忘的
历史。
深度思考:教训沉痛,机遇重大(1)
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得到了妥善处理和解决,防控战役检验和锻炼了环保队伍。然而,压力却自始至终没有丝毫减轻。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给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很大危害。它为什么会发生?可不可以防止它的发生?如果工作做得不到位,会不会再度发生?在吉林发生的事情,在松花江发生的事情,有没有可能在别的省份、别的流域发生?这一次发生了水污染事件,下一次可不可能还有别的污染事件发生?这一系列问题久久萦绕于心,难以释怀。
松花江事件的忧思
对危机的认识和应对方式体现着人们的智慧。人们往往对潜在的危机心存侥幸,而对现实的危机又心存恐惧。事实证明,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方向正确,行动迅速,就会扭转态势;方向错误,反应迟缓,就可能接受惩罚。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科学家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坚韧不拔的探索精神,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揭示了环境变化和危机的存在,并昭示人们必须改变思维和发展方式,才能有效应对危机。是沿着经典的发展道路继续走下去,直至预言的灾难变为现实,还是改弦易辙,选择正确的思维和发展方式,逐步缓解并最终消除危机。我们再次站在了发展的转折点上。
2006年1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松花江事件水污染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及防控进展情况举行了新闻发布会,我代表环保总局全面介绍了松花江事件进展情况,并接受了中外记者的提问。新闻发布会上,中外媒体对事件关注的程度和了解的深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记者提出的问题远远超出了事件本身,从更宽阔的领域和更敏感的视角,将问题引向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
'凤凰卫视记者' 您刚刚提到生态环境的研究评估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我的问题是:到目前为止,您掌握的情况,中国境内沿江沿河设立的大型化工厂有多少?未来怎么防止类似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发生?
'周生贤' 你提的这个问题很重要,我想因为时间的关系,我简单地给你做一个回答。
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发生以后,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沿江沿河化工企业的关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根据国务院的统一要求和安排,在元旦前后的一段时间,集中在全国进行了拉网式的排查。根据排查的情况得知,我国大体上现有化工企业21000多家,其中很大一部分沿长江、黄河分布。所以这种布局一旦发生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美国合众国际社记者' 您是否可以估计一下,清理整个污染所需要的成本是多少?在处理抚远水道对环境方面的影响等问题上,您将采取哪些积极对策?
'周生贤' 关于松花江水污染,特别是你提到抚远周边的一些湿地问题,我到现场的湿地勘察过,有很深刻的印象。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我初步考虑治理生态的代价是很大的。目前从两个方面着手进行工作:第一,通过调整松花江总体治理规划这一个渠道来重视这个地方的生态恢复,特别是保护湿地的问题。第二,通过第二阶段的环境评估项目,进一步论证这个地方的生态怎么修复,以及需要付出多大的成本,等第二阶段结束的时候,会通过多种形式来回答这个问题。谢谢!
'布伦伯格记者' 您刚才介绍的是在中国的长江和黄河的沿岸地区分布了大量的化工厂,但是它们的存在已经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了,而且它们也缺少一些污染控制措施。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到现在才开始进行排查,而不是在很久以前就开始这项工作?我的第二个问题是关于一些区域的赔偿和费用的问题,在您估计的治理成本中是不是有医疗费用,公共健康因为污染问题而产生的费用?第三个问题,中国的环境部门尤其是中央,是不是对环境方面的一些破坏,对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影响有哪些看法和建议?
'周生贤' 你提的这三个问题,都挺大。第一,关于长江、黄河沿岸的化工企业到现在才开始治理,我想这个问题很简单,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过程。中国有中国的特色,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也走了与其他国家有的方面相同、有的方面不同的历史过程。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很大程度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了经济的增长。到现在这个时期,是采取优化环境的方式来促进经济的
深度思考:教训沉痛,机遇重大(2)
增长。因此,加强对这些企业的监控和治理是理所当
然的。
第二,关于健康风险评估的问题以及这方面的成本问题,我在前面通报的时候已经讲到了,列入了一个长期研究的课题。对不起,今天我还不能非常准确地告
诉你。
你提的第三个问题,我也很感兴趣,我首先感谢你对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在这个问题上,我想多说几句,也起一个宣传的作用,机会难得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政府对中国环境状况以及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作了一些必要的调整,果断结束了过去那种先破坏后治理、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重新确定了“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这个思路的中心内容集中体现在前不久国务院发出的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里面,其核心内容是根据中国当前环境状况的实际情况,确定在当前或今后着重从七个方面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切实解决目前突出的环境问题。这七个方面是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等。这七个方面的重中之重是污染问题,而解决污染问题的首要任务是解决群众饮水安全的问题,这就是最近发出的加强环境保护决定的核心内容。我相信通过认真贯彻这个决定,中国的环境状况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一个新的改观。
'新加坡《 海峡时报 》记者' 您刚才在发言中提到了要更关注水污染的防治工作,这里面是不是有一些
立法的工作,比如对违法企业进行刑事上和资金上的
处罚?
'周生贤' 中国是一个法治国家,所以对于各个企业的各种违法活动,将遵照有关的法律法规认真地进行治理,切实抓出成效。
记者会后,中外记者关注的几个重要问题深深印入我的脑海,使我不得不进行深入思考,寻求破解中国环境难题的出路。松花江事件带有偶然性,可以将其视为突发事件。但是,从我国面临的严峻环境形势,从潜在的各种危机以及从发展方式展开思维,就会对独立、突发事件的判断产生质疑,甚至在赢得了防控松花江水污染事件胜利后,联想到的首先是在哪里正潜伏着另一个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我们必须正视,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环境危机并没有缓解;必须正视,21000多家化工企业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沿长江、黄河分布;必须正视,我国环境保护基础差,法律、制度还不完善的基本事实。环境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被动之中有优势
被动与优势,看起来不对应的概念中蕴涵着深刻的哲理。被动对应于主动,劣势对应于优势,被动固然处于暂时的不利地位。但是,正是由于处于被动,使人们能够更加理智地判断形势,更加审慎地选择前进方向,更能激发出强烈的改变愿望。被动优势就是在被动状态下冷静思考、准确判断、集中力量,创造性地转化为主动的各种要素的有效集合,是内在愿望与外在条件结合升华为改变不利地位的积极力量。
毛主席在军事名著《 论持久战 》中有这样一段话:战争力量的优劣本身,固然是决定主动或被动的客观基础,但还不是主动或被动的现实事物,必待经过斗争,经过主观能力的竞赛,方才出现事实上的主动或被动。在斗争中,经过主观指导的正确或错误,可以化劣势为优势,化被动为主动;也可以化优势为劣势,化主动为被动。
环保不亚于一场战争,是同污染、同不利于环境保护的种种事物的战争。尤其是在今天,污染处于主动而防控陷于被动,不利因素暂居上风。一时处于被动并不可怕,没必要自乱阵脚,专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要看发展态势,看最终的结果。关键在于怎样适时和及时地把握全局,瞄准战机,调整部署,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化被动为主动,变劣势为优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