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秦亡新论-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吕不韦手持短棒,指点着挂图道:“解决关中大旱之策,在于如何向泾河借水……大王请看,这是泾水流向,这是洛水流向,这是渭水流向。三水中泾水地势较高,水量丰足,从西北而下绕开关中汇于渭水,最后进入黄河。关中平原无法引用泾水的关键,就在这个‘绕’字,如果要让其不‘绕’,就需要掘通仲山,从瓠口引泾水横贯关中,如此则水到渠成。关中数十万顷平川即可变成良田……”

  嬴政耳听眼观,不由在心里暗暗叫“好!”,转态一想似有疑虑地思忖着问道:“既然仲父已有如此绝妙构想,为何不早作决策!”

  “微臣才疏学浅不识水工,掘通仲山,从瓠口引水,只是千虑之一得,若要变成现实,非有专精水工不可!”

  嬴政晃脑巡视左右及身后众臣:“大秦人才济济,难道就找不出一个能司水工之职的人吗?”见众臣默然无语,目光最后还是停在吕不韦身上。

  “大秦自都江堰之后,三十余年未兴水利工程,此类人才极为奇缺。如此大型工程更是无人胜任,”吕不韦愁苦地叹息着道:“微臣仅过五十,却已为此愁白了双鬓,实在没法解决!”嬴政深情地看了他一下,见吕不韦的双鬓确已有了灰白发丝,不由颔首着转脸再问:“都说大秦国势强盛,人才辈出。怎么连一个优秀的水工都没有呢?”

  李斯见众臣无语,便出班奏道:“微臣在自楚赴秦的路上,曾听人说韩国水工郑国,乃天下水工奇才,若能请到郑国……”

  嬴政决然地打断道:“大秦既然没有能胜此任的水工,就不是‘若能’,而是一定要请到。”

  大夫冯去疾思忖着道:“微臣也早有耳闻,郑国治水乃天下奇才……只是大秦对韩国已多次用兵,此等于秦有利的大事,韩王一定不会准其入秦!”

  冯去疾言毕,不少大臣更是晃脑着将冯去疾所言“韩王一定不会准其入秦”,变成了:“此等于秦有利的大事,韩王绝对不会应允!”然而,对此“绝对不会……”之说,有人也不以为然!依据之一就是秦比韩强,若派大兵压境,韩王必然松口……争来辩去,最后还是认为冯去疾所言“韩王一定不会准其入秦”似有道理。那么怎样将“不一定会”,转变为“一定会”呢?有人献策道:“请大王派使臣入韩,许以献粮献款,割地赔城,商借郑国……由于此法看来较妥,殿中立即响起一阵“臣附议!”“臣也以为此法最妥!”的声音。

  嬴政关注着众臣的议论,待吵嚷声平息后,朗声道:“为得郑水工入秦修渠,献粮献款,割地赔城,本王都在所不惜……”稍停后反问道:“如果韩王硬是不借,怎么办……?”见众臣默然无语,谁也答不上话,决然再道:“本王思忖借郑国之法有二,第一是派兵强借,但现在天旱缺粮,不宜用兵;第二是派人智取……”略作思忖,朗声唤道:“李斯、蒙恬领旨!”

  李斯、蒙恬立即出班应答:“臣在。”

  老臣彭煜语出至城,迟疑着道:“大王还未亲政,不能……”

  “不能什么?”嬴政不满地皱起了眉头:“不能下旨是吗?”目光锐利地厉声再道:“先祖戒律,后继储君要二十二岁才能亲政下旨,是怕新王阅历浅薄,遇事混沌,贻误天下。”双目如电,直盯彭煜:“你看本王混沌吗,啊!”吓得彭煜惶恐地匍匐于地,连连叩首道:“大王天纵英明,绝不混沌……”

  嬴政看着须发皆白的彭煜,又道了一声:“爱卿平身吧!”俨然已是一派加冕秦王的气势了。

  嬴政见彭煜已退归班内,厉声再道:“今后廷议国事,不许再提本王不能下旨之事。本王不能下旨,难道还不能提一个建议!如果建议没错,众卿能不执行吗?啊!”他这一“啊!”把满殿大臣全吓懵了!

  殿内群臣轰然跪地,俯首齐道:“大王旨意臣等尽皆遵行!”

  吕不韦也跪在殿中,口中也在念念有词,却听不清他在说什么。其实与其说他在虔诚地向嬴政表忠,还不如说他在立着耳朵听众臣说些什么?当他听明众臣把无冕王嬴政的话,称之为“大王旨意,臣等尽皆遵行!”时,他知道自己今后也得小心了。

  嬴政欣喜地微笑道:“都起来吧。”转对李斯、蒙恬:“当年大破五国联军,二爱卿与王贲勇闯魏国都城,釜底抽薪,事办得很好。现今本王命你二人带上嬴成,前往韩国见机行事,捆也要把郑国捆来!”至此,众臣才瞠目了然,嬴政所谓的“智取”,实际上是要将郑国强行“捆”来秦国!这种做法虽然有一定风险,万一强捆失败,韩国以此指责秦国,道义上将处于被动,但所投入的人员和物资等耗费却是最小,如能办成将是奇功一件!

  嬴政转脸盯着冯去疾再道:“爱卿掌管大秦各项土木工程,十分辛苦,也十分尽力。掘通仲山,从瓠口引水灌溉关中之事,仍由爱卿协助仲父筹办,不得有误……”

  “掘通仲山,从瓠口引水乃属重大工程,”冯去疾满面愁云,犹豫着躬身道:“需征用众多民夫……请大王三思!”一提征用民夫,众臣又都没辙地傻眼一怔。他们全都知道,秦国当前大旱,如果为修渠再调民夫,由于工程艰巨不可能立即见效,而农时却不待人,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就在他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之际。嬴政舒朗坚毅,一派王者风范的声音,又在他们的耳中又响了起来:“历代先王最大的遗愿是富国强兵,一统中华!修通水渠,关中从此再无凶年,万千农人从此不必再去逃荒,其功德之大难以估量……”目光深邃地盯着冯去疾:“本王希望爱卿成为第二个李冰,使关中数十万顷旱地早变良田!”

  冯去疾一听,感动得双膝一软,热泪盈眶地伏地跪拜道:“臣遵旨!”

  “爱卿平身吧。”嬴政深切地沉吟片刻:“以下三件大事,咱们君臣分头办理,三月后必须大见成效。第一,本王三日后将动身亲往巴蜀考察都江堰实况;第二,李斯、蒙恬必须将郑国‘请’来;第三,仲父和冯去疾还得再去一次仲山,将引水路线再作一次详察。”

  三日后,嬴政说一不二,亲自前往巴蜀考察都江堰就要成行了。

  一大早咸阳尉司空马就在城门边亲自带队执哨。一队虎贲军护卫着一辆豪华安车从城中驰来,司空马立时喊叫着,让军士拦住行人车马,先让这辆安车顺利通过。

  安车窗帘挑开——露出秦王嬴政的一双精灵的大眼。他见司空马只在片刻之间,就将进出频繁的咸阳南门,整治得秩序井然,不由满意地放下了窗帘。

  蒙毅殿后随行,至司空马身边,拱手致意:“司空大人辛苦!”司空马也拱手还礼,躬送蒙毅策马而去。

  离城三十里的凉蓬内,吕不韦、王绾、冯去疾、蒙骜、王翦……文武重臣,安坐案边,品茶叙谈。小校进凉蓬执军礼禀报:“禀丞相及各位大人,大王来啦。”

  吕不韦急率众同僚起身走出凉蓬。但见安车远远而来,至凉蓬前停下。车门开启,嬴政气宇轩昂地走下车来。

  吕不韦上前躬身相迎道:“臣吕不韦率同僚已在此恭侯圣驾,请大王稍事歇息,换马前往巴蜀。”

  嬴政昂首一笑:“本王不累,换马后就可出发。”

  “巴蜀素有蜀道难行之说”吕不韦关切地再道:“其剑阁之难,犹如登天;巴江(嘉陵江)之险,世所共闻,大王此行务必千万小心!”

  嬴政旷达的扬眉一笑:“没事!道路再难总不会比修都江堰,掘仲山难吧。啊!”说罢一阵爽朗的“哈哈”大笑。

  “臣拟飞檄告知巴蜀太守王越在梓潼接驾,不知当否?”吕不韦已变得十分乖巧,不敢再以赢政尚未加冕而自行作主。果然他的想法与嬴政想的并不一致,若在以前又麻烦了!

  “告诉王越就在成都接驾,最多不能超过十里。本王要好好走走,好好看看。”

  “臣遵旨。”吕不韦道了一声。转身过去,对身着戎装、仪表不凡、侍立凉蓬边的校尉低语数句。见校尉携二军士翻身上鞍,才又踅转身来。

  换着便装的蒙毅率二便装青年过来:“换马已毕,请大王示下,能否出发?”

  嬴政颔首:“可以出发!”突然双目一亮,似觉其中的一人眼熟,随即欣喜地指点着喊道:“李信!”

  李信及侯振急忙单膝跪地,执军礼道:“末将李信、侯振,参见大王!”

  “大王赴都江堰考察,由臣率李信、侯振等人护驾。”蒙毅躬身禀报道。

  嬴政高兴地“好”了一声,盯着李信、侯振道:“自上习武课之后,本王已近三年未见你们,你们好吗?”

  “托大王的福,末将们很好。”

  “你们都起来吧。此次伴随本王去成都干什么,你们知道了吗?”

  “知道啦”李信点头着道:“是去看都江堰,回来后修渠,从泾河引水灌溉关中平原……”侯振也补充道:“……这可是关中农人祖祖辈辈企盼的大事。这件事大王您办得好啊!”“这其中不也有你们一份吗,啊!”嬴政说着又高兴地大笑起来……

  便装卫士牵马过来,嬴政接过缰绳翻身上马,勒着亢奋不已的战马,回头对吕不韦等众臣道:“众卿回去吧,我们走啦。”言毕松开缰绳,两腿一磕,率蒙毅、李信等人,沿大道飞奔而去。在他们的身后,响起了吕不韦率众臣送行的声音:“臣等恭祝大王,一路平安!”

  话说秦王赢政率蒙毅、李信等卫士,按行进路线沿大道向西行至周至,然后转向南行经佛坪、城固、汉中、勉县、宁强进入四川;再经广元、剑阁、绵阳、德阳至成都,再转向西北约行一百八十里至灌县(今之都江堰市)全部行程约二千余里。在今日的交通条件下,乘飞机由西安到成都只需一小时左右;乘火车也只需一天左右,而在二千多年前,嬴政一行却整整走了十五天!每天平均仅一百里左右!足见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所言:噫吁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所言之不假!

  再说嬴政一行自过佛坪之后,道路便已逐渐进入秦岭山区,许多地方,已是悬崖高耸,形如怪兽;飞瀑如练,挂于险峰。就这样连行数日,经汉中、宁强等地,便已进入秦岭之畔的蜀地明珠——广元。这广元虽处蜀地边沿,却得天独厚地由秦岭阻断了北来的寒流,因而是一处四周群山环抱,终年雨量充沛,不仅出产丰腴,而且还是一个出美人的地方。倾倒两代唐王的后妃,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媚娘武则天就出生在广元!

  这一日雨过天晴,嬴政一行早起后,原想顺大道赶到一个名为“大渡口”的地方,准备第二天渡过巴江(嘉陵江),穿过剑阁前往梓潼,不料行至一条水势汹涌澎湃的河边,却不见有任何房舍和农人,更不见有摆渡的艄公和渡船……这不仅与先前了解到的情况大相径庭,更使他们难办的是虽然感觉到似乎走错了路,而日已偏西,退回去既不知要退多远,更担心找不到有人家或有水源的宿营地,连饭都做不成。于是便决定在河边歇了下来。

  歇下来倒是容易,可明天怎么办?就成了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嬴政下马后行至河边,忿忿地盯着挡道的河水,心头暗想道“如此一条‘小’河,竟敢挡住本王的去路,将来本王统帅百万大军去扫荡六国,还不知有多少困难……”正忿然间,安排好卫士在搭帐蓬的蒙毅走了过来,抱拳禀报道:“臣已让他们在搭帐蓬,明天怎么办?”

  “留下一半人搭帐蓬,让李信带另一半人去砍树扎木筏,明天渡过河去!”

  “扎木筏渡河?!”

  “对,扎木筏渡河!”嬴政回转身来:“李信家不是在泾河岸边吗?本王曾多次听他说过,用船或木筏渡河,都十分方便。”

  “可这儿水势过于汹涌……”

  嬴政不屑地道了一声:“没事!”转脸喊道:“李信!”正在与侯振一道,指挥卫士搭帐蓬的李信,闻声跑了过来。嬴政盯着他问道:“本王曾听你说,泾河两岸常以船和木筏摆渡,都十分方便。这里能以木筏渡过去吗?”

  李信看着在河中翻滚的河水,迟疑着禀报道:“泾河水量充沛,渡口上水势没这么汹涌……”生性沉稳的蒙毅,生怕嬴政一问,李信即贸然应允“可以!”,使高傲的嬴政立时同意造筏渡河!除自己和众士卫的生命均担风险外,更担心比自己的生命金贵万倍的秦王安危,如果出了问题,那还了得!此时一听李信所言,以为嬴政“造筏渡河”的主意已行不通!刚把心放下来,不料李信随后却说了一句:“……不过可以一试!”这句声音不高,也毫无把握的话,却把蒙毅又吓了一跳!

  嬴政一听“不过可以一试!”,脸上立时闪现出了欣喜的笑容。高兴地微笑着“好!”了一声,盯着李信道:“你赶快带人去伐木,今晚就扎好木筏,明早咱们就开始试渡!”

  望着汹涌的河水,要以木筏渡河,蒙毅虽然在心里叫苦不迭,但却无法阻止。只好将人员分成两半,多半随李信带去砍树,准备扎木筏,少半留在河边,继续搭建帐蓬……就在帐蓬搭建完成之后,李信用作捆扎木筏的碗口般粗细的木料也备齐了。

  苍穹中月上中天,河岸边篝火熊熊。

  火光下,李信指挥着卫士正在扎木筏。嬴政从帐蓬中出来,举手舒服地伸了个懒腰,向扎木筏的李信走了过来。

  “大王怎么不多歇一会儿?”蒙毅虽然担心,脸上仍充满了笑意:“这里有我们你尽可放心。”

  嬴政晃脑着道了一句:“不累。”仔细地看了一会,不无担心地:“巴江水急,一定要扎牢,试渡后才能载人。”蒙毅见嬴政一觉醒来,对以筏渡河似乎已不向先前那么急进。但回头一想,‘试渡’不也要人去‘试’吗?然而事已至此,就只有祈求上苍护佑,既试而不成,又不伤人了!

  天亮后,众人饱餐一顿,便由李信指挥卫士,将捆扎得十分结实的木筏,抬至河边,放入水中,再由李信及另一水性较好的卫士王德,首先登筏试渡。二人手持撑篙,在众人极其关注的目光中,将木筏向河中撑去。

  河水翻卷着浪花,数次将木筏推至浪尖,几乎翻倾;接着又转危为安,躲过大难!观看试渡的人也都随着木筏的晃动,有时紧张得心悬半空,气都喘不过来,随后又嘘气晃脑,把心放了下来。

  木筏接近河中,境况越来越险!嬴政一看,急忙招手道:“李信,别渡了,快回来吧!”喊声刚过,王德手中的撑篙“卡嚓”一声,突然折断!木筏任凭李信使尽浑身解数再也无法控制,被汹涌的河水冲击着向下游漂去……

  岸上众人无不为此险情,大惊失色地呼叫着:“小——心!”可任你喊破嗓子,也无济于事……

  木筏在波涛中无助地起伏挣扎,李信手持撑篙,临危不惧仍在奋力抢救……

  突然,“轰!”的一声巨响;木筏被巨浪冲撞于礁石上,眨眼间已被撞得四分五裂,全散架了!李信及王德也被高高掀起摔入水中,旋即失去了踪影……嬴政见状惊愕地连连高呼:“快派人抢救!”蒙毅转对侯振:“你快带人沿河去找,要快!”侯振领命,举手一挥:“跟我来!”率三名卫士,立即沿河岸向下游奔去。

  列位看官:自嬴政于五年前随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