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苏宁 成长的真谛-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在苏宁看来,它不是一次性的投资,更不是一劳永逸的工程,而是一个永恒的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化与管理相辅相成,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的良性闭环:一方面,管理对信息化不断地提出新的要求,促进系统不断改良完善;另一方面,信息化对管理不断地提出新的适应性,要求管理不断地创新,从而使企业的管理处于永恒的变革与完善中,有效支撑连锁业的不断发展。
成功上市
2004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审委核准通过苏宁电器IPO上市申请,7月,苏宁电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
苏宁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发行A股股票2500万股,发行市盈率1126倍,计划募集资金40825万元,是中国第一家IPO的家电零售股。
据说,在苏宁上市开盘时,深交所的领导问张近东有何希望时,张近东坚定地说:“苏宁要成为中国龙头股。”张近东的希望更像是对股民们的庄严承诺。
苏宁在股市上的表现如同它在家电连锁行业中一样优秀:上市当日即以每股327元成为沪深两市第一高价股,期间最高问鼎元。当多数人对元的发行价(零售行业股价一般为6元)仍抱以怀疑的态度时,股价一度冲到33元,最终以元收盘,股价上涨100%。在此后的10多个月时间内,苏宁一直维持了作为沪深股市的第一高价股,名副其实的抗跌英雄,成为中国股市上不落的太阳。
苏宁在股市上的优异表现源自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赢利模式得到投资者的认同。
苏宁的赢利模式有三个特点:其一,薄利多销、以规模赢得利润的经营方式。苏宁的净利润率为2%,按目前电器平均1500元/台计算,一件商品赚30元。通过低利润率、大规模从而形成总体的高利润,加之苏宁连锁发展低投入、高周转、轻资产运营,最终形成股本的高收益,为投资者带来效益的最大化。其二,苏宁利润率很低,提高了行业进入的门槛,对竞争对手有很大的封杀作用。其三,苏宁扩张的空间巨大,发展模式不断重复复制,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一目了然,对未来的预期估计有清晰的把握。
领航(2000~2004年)(9)
第二,基础管理得到投资者的认同。
投资者选择一只股票,选择一家企业,除了看行业的基本面以外,更要了解企业内在的管理运作。苏宁上市以来,许多投资者纷纷到公司实地考察,对于苏宁注重基础管理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苏宁把家电连锁发展当作技术密集、人才密集和资本密集的长期事业来经营。不盲目发展店面的数量,而是把物流基地、服务网点、客服中心与店面建设同步配套,尤其是在支撑连锁发展的两个关键投入点——信息系统和人力资源方面,苏宁不遗余力、超前投入,领先于业内。
第三,企业文化得到投资者的认同。
苏宁得到投资者认同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苏宁的企业文化。苏宁的实际控制人张近东通过自身的股权稀释而让一大批苏宁高管拥有了企业股权,从而使他们的个人利益、事业前景与苏宁的发展紧紧捆在了一起,成功地实现了从个人企业向现代社会公众企业的转变。
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孙为民在回顾公司上市一周年时说,上市是企业发展的不归之路,企业经营管理者面前永远有一个回报投资者的考核指标,永远不能懈怠下来。要想不让投资者在自己企业的股票上被套住,自己一定要被自己的企业套住,而且还要心悦诚服、满怀激情地自己套自己,解套的惟一手段就是发展、发展、再发展。
跨越(2005~2006年)(1)
选型SAP/ERP
自2004年以来,苏宁始终是以“用百米赛跑的速度跑马拉松”的方式进行连锁体系的拓展,然而一路高歌的背后蕴藏着更大的管理挑战。
随着苏宁连锁体系的不断扩大,企业“大规模、跨地域、多系统、多门店、多品种经营”的业务特征愈发明显,苏宁不得不直面更大的管理难题:如何有效平衡快速扩张与有序管理的矛盾,跨区发展与适时控制的矛盾,规模效益与节约控制的矛盾,灵活运作与协调作战的矛盾等。
而这一系列管理问题又最终落实到:如何实现投资、业务、财务、服务、人事的一体化管理,全面打通业务流程管理,将流程数据、流程控制和计划管理结合起来;如何实现跨越公司之间的管理,将不同主体的公司统一在一个管理平台上;如何实现跨地区运营,保证连锁规模扩大与外部环境相适应,并支持总部功能的异地运作以及支持诸多的运营创新,例如苏宁可以在北京采购、在上海结算、在南京服务等一系列战略调整的设想;以及如何同国际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接轨,在一个更高、更深、更开放的层次上实现和供应商、消费者之间的整合运作等等。
这一切都需要依靠信息系统来解决。
应该说,近几年来,苏宁在信息化建设上可谓不遗余力,努力建设而成的商业信息化平台已经在行业内部率先突破了传统、低效的商业运行模式,这为建立新型的连锁、物流经营构架,加快规模扩张和跨区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随着企业规模的急速扩大,上述问题依然在不断扩大。
苏宁电器副总裁任峻对此坦率承认:“现在,我们软件的集成性还有一定的问题,不能满足我们的未来需求,尤其是业务与财务的需求。”
比如,以前苏宁用的信息系统是以业务为核心,不是以财务和人力资源管理为核心的,而企业发展到目前的规模,采购与销售的流程化管理越来越需要与财务和人事的管理相对应。此前苏宁的财务和业务是两套系统,业务上的财务管不到,或者说财务做完之后才把信息反馈给业务部门,这就造成了脱节现象,这样给苏宁带来了一定的运作问题,因为财务永远是滞后管理的。企业在较小规模时还可以通过人工合成及时通过,但随着苏宁信息系统的增多,信息处理量的增大以及对效率要求越来越高,这种脱节便容易出现大的问题。
据任峻介绍:“现在,苏宁的进销存系统、财务系统、企业公文流转的OA系统,再加上人力资源系统,还有我们和供应商对接的B2B系统,以及B2C系统,虽然都有一定的集成性,但还不是一体化的完全集成,这样导致我们在基础的信息管理之间遇到了很多问题。除此之外,我们还有数据的编码如何统一、规范,比如商品条码如何管理等。”
这是条的一块,全国各地信息管理系统也同样存在分散的问题。按照中国的法律,税收是属地征收,这样苏宁各地都要成立公司。一个公司要有完整的进、销、存,这样每个公司都有一套数据库。
“在信息系统方面若达不到一定要求,就会形成了比如北京在法律上是一个公司,但在管理上是我们的一个部门。因为作为全国连锁企业,我们不能把北京、上海的界限划分得十分清楚,否则就会影响整合资源。”任峻说。
他指出:“未来,我们企业的管理不光是流程方面的管理,我们还将形成流水线式的管理。连锁企业只有形成工业化、流水线式的管理,才能大批量复制、生产店面。同时,我们需要进一步考虑标准、授权、控制问题,考虑如何为公司战略决策提供分析支持……”
因此,苏宁在进、销、存信息系统结构方面必须再寻求一个突破。苏宁开始考虑如何在一个维度上让分公司是苏宁电器连锁的一个部门、一个组织,但怎样从另外一个维度上看,即从财务的维度上看它又是一个公司。
事实上,从2004年开始,苏宁就开始蕴酿这种改变,以进一步整合资源。2005年7月,苏宁在内部悄悄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推翻现有的信息系统,依照国际标准一步到位建立高度集成与现代化的信息系统。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跨越(2005~2006年)(2)
他们选择的软件是德国SAP公司开发的,这是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和协同化商务解决方案供应商、全球第三大独立软件供应商。SAP/ERP系统以其管理集成度高、流程控制严密著称于世,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有70%采用SAP/ERP。但由于该系统对企业基础管理要求很高,在中国推广10多年,目前零售用户仅有百安居、金海马两家,百安居在上线时全国仅有5家店面,在中国大型零售企业里一直缺乏典型用户。同时,苏宁选择了IBM作为信息化实施的咨询顾问公司。
这不仅仅是与一个软件企业和知名的IT企业发展合作,更是基于长远未来的战略性的合作。苏宁这个项目是SAP在全球零售行业里的一个典型案例,因为它不但是对苏宁信息技术系统的改造,要比原来做得更好,更重要的是利用技术对企业的流程进行梳理和再造,目的是为了给企业未来稳健的发展打下基础。苏宁将这次决策看成是建立未来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所以投入的资源可以说前所未有。这一点在组织安排上略见一斑,为了配合管理咨询专家的信息系统改造,苏宁成立了一个专门的项目小组与其实时对接,小组人员的来源是各部门的业务、技术骨干,为了确保项目始终处于高度机密的状态,苏宁要求项目组成员必须要和苏宁签订专门的服务合同。
从技术上看来,SAP系统甚至涉及到苏宁很多现实问题的创新解决,比如店面管理,用一种信息化的水平来提高顾客购物的质量,提高顾客购物的便利性。
“我们和IBM在探讨,未来再来我们店面购买家用电器,只需从柜台到收银台拿自己的客户资料,苏宁便明白要送货到哪里。以后我们要给所有的客户以卡,你到我们这里来购物,只需录入一个密码就可以了,甚至不需要跑来跑去,用一张卡就可以实现到商场消费,顾客所要买的东西的信息都在卡里,不用再到收银台去排队交钱。届时,我们将有移动收银台,我可以跟着顾客走,顾客想买什么我们帮他买什么,甚至网上买都可以……”这种看似遥不可及的图景苏宁正力图通过信息的高度集成化变成现实。
通过SAP系统,也将进一步规范与供应商、合作商的关系。这是因为,执行一份合同简单,执行100份合同可能也简单,但企业要执行1000份合同就困难了。同样,在南京执行很简单,在北京执行很简单,但如果和那么多的合作伙伴、供应商在全国这么多分公司用同样的标准做同一件事情,就又变得困难了。甚至如果不标准化、规范化的话,每天处理发票、接待上门来的客户都极其烦琐。
“SAP系统实施后,将让我们之间不得不规范起来,这是因为以后就不是我们面对面的谈话、讨价还价了,而变成了计算机和计算机之间的对话,它们之间没有什么变通可言。计算机和计算机之间只有一个东西,你告诉是1就是1,2就是2,所以说对苏宁来讲也是想通过这一系统和供应商进一步达成这种快速的响应,以便严格地执行合同。
同时,苏宁自己也用制度保证执行结算合同,结算人员变成了一个好学生,严格按照公司系统所规定的课程表去上课,什么时间结算,如何结算,计算机会自动显示给结算人员,绝不能落过一天,想不给人家结算都不行。”
孙为民说,这次的信息化提升与2000年版的不一样,那个时候是技术为运营服务,甚至让路,信息化必须以适应企业现实为前提,但这次不同,虽然苏宁也与SAP和IBM反复协商以解决苏宁的现实问题,但从根本上讲这是一次信息化跃进,而且是苏宁管理上的一次跃升。这是一次基于高度集成化基础上的流程再造与管理提升,是苏宁全面迈向国际化管理的奠基性的里程碑式的战略课题。
2005年下半年,苏宁几乎每周都有几次SAP项目会议,以及对各级干部进行信息现代化的反复的培训,以求尽可能使上下在思想上、标准上、管理上、方法上以及行为上达到高度的一致,力求一步到位,一次上线成功。
跨越(2005~2006年)(3)
从苏宁开展企业信息化的努力上,我们看到了连锁商业企业在应用新技术方面如饥似渴、不遗余力。它们有着整合产业链的强烈的驱动力,必然会以自身的努力不断要求供应商们作出诸多变化与改进。
2006年4月11日,苏宁宣布:苏宁电器牵手国际IT两大巨头——IBM及德国SAP公司实现ERP系统成功上线,该工程创下全球零售业SAP实施规模最大、实施周期最短两项记录。而与此同时,从2005年7月至今不到9个月,最终实现了万个终端成功上线,这在IBM全球的ERP实施案例中也是首例。
大半个世纪之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就极富前瞻性地预言:信息技术将改变整个商业形态。现在看来,它甚至改变了整个世界。1970年,当沃尔玛投资3000万美元建立全国的零售信息体系时,当时的营业额仅有23亿。那时,沃尔玛不是一个很大的公司,只有10个超级市场和3个大型仓库。当时包括山姆·沃尔顿在内的决策者都认为这不算是一个英明的决策。而随后,我们就惊奇地看到沃尔玛是如何利用其强大的信息化技术来构建它的零售帝国的。到1988年为止,几乎所有的沃尔玛商店都安装了通用产品代码电子扫描系统,比另一家零售巨头凯马特(Kmart)要提前两年。事实上,正是由于沃尔玛当时战略起点的成功,注定了它未来的成功。苏宁现在还不能和沃尔玛相比,但从20世纪90年代初在行业内率先使用电脑开单据,到2000年最早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再到现今行业内巨额建立信息系统的标准,苏宁都走在了行业的前头,我们可以想像和预见,未来将会有许多同行随之进行模仿和跟进,也许苏宁比竞争对手早迈出的只是一步而已,然而,就是这一步跨越了传统商业与现代商业的分界线。
剖析“反连锁寒流”
2005年是零售市场彻底放开的第一年。外资全面进入,市场竞争加剧,整个行业步入了白热化的阶段。不止苏宁、国美,包括北京大中、上海永乐、江苏五星在内的家电连锁巨头,纷纷走出所在区域,在全国跑马圈地。
一项数据显示:2005年,国美计划新增200多家店,苏宁计划新增150家店,永乐的目标是总数要达到250家,五星进军河南、浙江、成都市场,预计新开50家,大中挺进全国12个省会城市。整个连锁业发展似乎呈现出一种“疯狂”跃进的状态。媒体与社会各界纷纷表示担忧。毕竟,近几年一大批在资本市场上翻云覆雨、跑马圈地式人物的倒台,给社会各界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人们对高速成长但又看不透的企业抱持着本能的怀疑。
格力2004年初的奋然反击就是明显的厂商矛盾激化的例证,直至2005年,格力电器董事长仍然不后悔当初与国美的交恶,并退出国美体系。2005年11月,他在接受某报记者采访公开声言:“我们从来没有为退出国美感到过半点后悔。”
他认为,供应商与大型家电连锁企业的关系完全由市场决定。现在很多供应商已经戴上了“紧箍咒”,他们依赖家电连锁巨头,就会得罪中小经销商,得罪了这些中小经销商,他们也就越依赖连锁巨头,也就丧失更多的中小经销商,这是一个很危险的恶性循环。
无独有偶,早在2004年初,TCL集团高层认为,大型电器连锁企业对销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