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孙正义--梦想与激情-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企业走扩张之路,谋求更快的发展,虽前途光明,却道路曲折,不仅需要胆略,更需要理性。
  软银从日本起步的时候,也只是一个以流通为主业的销售型公司,确切地说是一个渠道商。但是,这不是孙正义的终极目标。日后当他将触角伸向出版、网络、媒体、互联网等领域时,软银的帝国蓝图渐渐浮出水面。此蓝图正是孙正义那些疯狂梦想的现实版:希望全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及企业购买、出售、谈论信息科技时,都经过软银这一平台。
  在这个充满瑰丽色彩的疯狂梦想的驱动下,孙正义从日本国内到国际,从收购到合作,以一种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和姿态,在全世界各地跑马圈地。
  世界在变化,我不能只关注一种商业模式
  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说过:“当今企业间的竞争,是商业模式的竞争。”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是,当今的美国企业占60%的创新是商业模式创新,40%的创新是技术创新。为此,前时代华纳首席执行官迈克尔·邓恩曾慨叹:“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商业模式比高技术更重要,因为前者是企业能够立足的先决条件。”
  所以,一个企业如果不能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并且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加以创新,它就很难保持竞争优势,从而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很多老字号企业在人们的扼腕叹惜声中轰然倒下,绝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为它们不能够与时俱进,结果被时代无情地抛弃。
  孙正义从一开始做软件流通,到杂志出版,到后来进入了互联网领域,跨越数个领域。有纯粹只是作为投资商的,如雅虎、阿里巴巴等;也有合作投资的,如日本雅虎、日本阿里巴巴等。前一种商业模式更接近于技术操作,比如对渠道的运作,对资金的运作;而后一种则倾向于内容的控制,这两种模式在运作方向上是完全不同的。这似乎有悖于孙正义的“专注精神”。是这样吗?且听听孙正义本人怎么说:
  我希望软银在接下来的300年都能够取得成功。为了让它在接下来的300年间都成功,我不能只关注一种商业模式,因为商业模式是在不断的变化,技术也是在不断的进步。
  “商业模式”涵盖了企业从资源获取、生产组织、产品营销、售后服务到研究开发、合作伙伴、客户关系、收入方式等几乎一切活动。孙正义所说的“不能只专注于一种商业模式”,主要指的是软银事业扩展模式必须多样化,讲究灵活性。
  在软银的创立初期,日本的计算机行业远没有美国发达,兼之软银刚刚起步,在资金和实力方面都很弱小,孙正义要成为数字化信息产业的基础设施提供者,只能从最简单、且当时还无人涉足的软件流通业入手,先在这一行业中做到第一。
  随后发展起来的计算机杂志出版业,是以软件流通为同心圆而发展起来的一块新业务,目的是解决软件流通所需要的广告宣传问题。孙正义“要做就做第一”的志向,使得软银在出版界也做出了不俗的成绩,成为了公司的一个重要赢利点。

第5章 扩张金科玉律(2)
在软件流通和计算机杂志出版都获得成功的基础上,孙正义开始接触到了更广阔的市场机会,有机会认识了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和电脑展览公司dex,这两者当时在业界已经有着很高的水平,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数一数二。孙正义当时想的是,如果能将之招揽至旗下,无疑能加强软银在行业中的号召力,打造和巩固软银整个产业链。这也是为什么孙正义一定要想方设法并购这两家公司的根本考虑。后来和美国雅虎携手成立的日本雅虎公司,和阿里巴巴一起合作成立的日本阿里巴巴公司,无不是居于同样的思量。
  日本雅虎只用了一年就实现赢利,并反过来支持软银的网上购物站点E…shopping——不但参与了投资,还提供了原始网址。
  如今,孙正义的关注重点放在了互联网上。
  我关注互联网,但是我关注的并不是互联网的一个部分……为了让软银能够成功,让整个集团能够在接下来300年都能够继续成功下去,我不能仅仅关注一个商业模式,如果仅仅关注一个商业模型的话,虽然这样效率更高,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成功。但是我的愿景是希望软银在接下来300年间存活下去,并且取得成功,所以我必须要有一个平衡,在基础设施方面,在门户方面,在搜索方面,在内容方面都要取得平衡,这是我的战略。
  2001年,软银进入中国,成立软银亚洲基金公司,主要投资领域为亚太区的宽带、无线通信、媒体与科技业。思科当时作为唯一的LP(有限合伙人),出资4亿美元,软银是软银亚洲的GP(普通合伙人)控股大股东,以阎焱为首的管理团队则拥有GP的“一小部分股权”。在5年时间里,软银亚洲基金共投资了30多个项目,如青牛软件、欢乐传媒、摩比天线、银联商务和亚洲网通等。不但顺利完成了投资期,而且先后成功地退出了4家。投资“盛大网络”更是其得意之作:投入4000万美元,不到两年的时间便获得回报56亿美元,回报率高达14倍。
  如今,孙正义仍然笃信“成不了第一,经营企业就无意义”,不过,他不会为了某单个领域里的短时期的“第一”,而破坏整个事业“群”的大局。他要的是,软银王国在一种良性发展里,逐步成长为各自领域里的老大,最后整合各种优势为一体,成就一个无人能撼动的真正的商业帝国。
  所以,软银目前还不是巅峰时期,基于孙正义的300年大计,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领域要征服,还有很多未知的惊喜和传奇有待谱写。
  不战而胜为上策,刀枪相见则是下下策
  “海”是孙正义非常重要的一个经营理念,他十分推崇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竞争策略。
  到处是火海一片,到处是烟火缭绕,人们往往以为这是打了胜仗,但事实并非如此。打了胜仗固然重要,如何建设战后的和平社会,如何维持这种和平才更重要。
  要打一场胜仗,可以利用优势兵力、神速的行军和迅猛的攻势一下子打击敌人,甚而消灭敌人。但是,孙正义并不看好这种取胜的方式。在他看来,结束战争,获得胜利的方法有很多种。必须牢记的一点是,战争不是为了破坏一切,只有将所有可能引起新的争斗的火种都吞噬掉了,和平了,战斗才算结束了,才真正算是胜利了。这种平静的印象与孙正义脑海中“海”的印象联系在了一起。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5章 扩张金科玉律(3)
深入而广阔的战事完结了,最后恢复了秩序,应当把平静带到攻击的目标——被占领的市场上去。
  因此,打胜仗的另一种方式——“海”,是孙正义最重视,也是最希望看到的局面。对这一战略的应用,在软银和著名传媒集团新闻集团的合作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20世纪90年代末,有线电视在美、英、德等国的普及率已经达到了60%~80%,而在日本的普及率还很低,仅有20%~30%。有线电视的技术主要是卫星转播,当时的卫星转播又分为使用人造卫星作为远距离通信中继站的CS(munication Satellite通信卫星)和使用静止卫星进行广播的BS(Broadcasting Satellite广播卫星)两种方式。而日本的CS技术远远落后于美、英、德等国。
  通信卫星和国际互联网作为高度信息化社会的两大传媒,正使世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引导“信息革命”向纵深发展。软银通过对美国雅虎的投资,已涉足互联网,但是对于通信卫星,软银还没有机会进入。
  作为有眼光有洞察力的企业家,孙正义敏锐地感知到了这一市场的巨大的市场空间。他预计到,通信卫星和国际互联网将最终融为一体,汇成一股大潮。“高度信息化革命”将由于数字化技术的突飞猛进而表现为“数字化信息革命”,而软银的战略就是要走在这波革命的最前端。
  既然如此,进入通信卫星领域对孙正义来说势在必得。
  但是,在当时的日本,数字###业务已经被Perfect TV与Direct TV两家公司早一步占领重要阵地,打响了知名度。Perfect TV公司的主要股东包括伊藤忠商事、日商岩井、三井物产、住友商事等大型企业,其他股东还有索尼、丰田汽车、NEC、NTT等知名企业。而Direct TV公司的主要股东则有美国休斯公司与大日本印刷公司,以及松下电器,三菱商事、三菱电机等多家企业。
  孙正义虽然冲劲十足,也知道仅凭软银一己之力,很难独立进入数字卫星转播业务,与上述两大阵营并驾齐驱。既然没有胜算,想要战胜阵容强大的Perfect TV公司与Direct TV公司,就必须与能够和这两家公司一较长短的伙伴合作。这才有了软银与默多克旗下新闻集团的携手。孙正义希望通过合作,得以有效追击领先一步的Perfect TV公司与Direct TV公司。
  尽管合作的对象是世界媒体大亨,但是事业发展的舞台是在日本,只凭借软件银行与新闻集团的力量,还是很难保证能在激烈的竞争下打赢这场战争。孙正义认为,想要如同“海”一般将Perfect TV公司与Direct TV公司吞噬,就必须进一步扩大与强化己方阵营。
  后来又有新的合作伙伴加入孙正义和默多克的阵营,那就是索尼与富士电视台。索尼是日本企业中较早具有世界战略观的企业,在大贺典雄和出井伸之时代,就已经提早一步从事软件制作(内容制造),并购了美国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根据产业线的延伸,播放系统及相关电视频道成为了索尼追逐的对象,而此时软银和新闻集团成立的JskyB公司无疑比Perfect TV公司更具吸引力。
  如此,以软银、新闻集团、索尼与富士电视台为核心,阵容进一步强化的日本苍穹广播公司(JskyB),后来更通过与Perfect TV公司的合作,成立了Sky Perfect电视公司。
  原来JskyB总共有一百五十个频道,竞争对手Perfect TV与Direct TV各有一百个频道。虽然我们是最大的,但也不过比对手多百分之五十而已,不能算是具有绝对优势。而比较这两个对手,Direct TV是我们首要打击的目标。为了达成这个目的,我们决定和Perfect TV合作。

第5章 扩张金科玉律(4)
会将矛头对准Direct TV公司,是有原因的。在和默多克成立JskyB TV之前,孙正义就有过一次差点从事数字卫星转播事业的机会。1995年,一个名叫增田宗昭的人找上孙正义,问他愿不愿意合伙办一个数字卫星转播公司。增田宗昭有一次去美国时,看到了休斯公司所属的电视台Direc TV播放的卫星数字化节目,受到很大刺激,深感“这将引起电视业的革命”。回国以后,增田宗昭也想着手搞卫星数字化播放事业。孙正义当时也非常感兴趣。不过,当孙正义提出各合作公司平均占有公司股份时,增田宗昭不乐意了,他避开了孙正义,于1995年9月中旬突然宣布由休斯公司与大日本印刷公司,以及松下电器,三菱商事、三菱电机等共同成立日本Direct TV公司。孙正义和默多克携手合作,既有进军日本数字卫星转播市场的图谋,也是想借此阻击Direct TV公司。
  具体说来就是,JskyB 公司和Perfect TV公司交换股份,组成了一个拥有250到300个频道的传媒集团Sky Perfect电视公司。而对手Direct TV公司只有100多个频道,相对之下,优势不言而喻。Sky Perfect电视公司用100多个频道播放和Direct TV公司类似的节目,而剩下的将近200个频道则做对方没有的节目,在安排上实现了多元化。这种思路主要借助于默多克,在此之前,默多克在美国和欧洲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功。在美国,默多克分别拥有福克斯频道、福克斯少儿频道、福克斯新闻频道以及福克斯运动频道等电视台,收视人数达到了6500万户;而在欧洲,默多克的“skyB”###公司,也拥有550万户;在亚洲则拥有香港卫视的2亿用户。由于经营规模庞大,所以无论电影、运动乃至于新闻播报,默多克都能提供最好的节目。这就是他的优势所在,也是孙正义认为他能和Perfect TV公司与Direct TV公司一比高下的原因所在。
  1999年1月底,Sky Perfect公司的收视户数超过了100万户,而Direct TV公司只有24万户,在实力悬殊的情况下,大势似乎已经注定。后起之秀JskyB公司,原本在Perfect TV公司与Direct TV公司之后,排名业界第三。经由巧妙的并购策略运用,如今软银已经成为Sky Perfect公司的最大股东,并稳居日本数字卫星转播事业的龙头宝座。
  和对手单挑,必须大量流血才能获胜,我并不认为这是上策。相对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最划算,刀枪相见则是下下策。
  在必要的时候做出让步和舍弃
  孙正义很崇拜织田信长。这种崇拜有一份惺惺相惜在里面。作为两位相隔千年的智者,一个在政治领域,一个在商业领域,但是孙正义觉得他们的思想已经跨越了时间和行业的界限,达到了“心心相印”的默契程度。
  织田信长(1534年~1582年)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生活的年代,是日本历史上政局纷乱、群雄割据的“战国”时代。织田信长的杰出贡献在于他开辟了全国统一的道路。孙正义自小就敬慕织田信长,他后来经营软银的一些做法其实就源自织田信长故事的启发。
  在织田信长的一生中,有过两次非常关键的撤退,虽然给当时织田信长的名声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但是,织田信长以大局为重,以退为进,为后来统一天下保全了实力。

第5章 扩张金科玉律(5)
1570年4月22日,织田信长带领着3万大军,准备向对手朝仓义景的大本营发起攻击。眼看胜券在握,谁知道从京都传来一个不好的消息:亲信浅井长政叛变了。
  这个在中国兵法里叫做“围魏救赵”的计策,一下子令织田信长措手不及。浅井长政是织田信长的妹夫,但是他和朝仓义景是多年至交,交情匪浅。这次为了帮朝仓义景解围,浅井长政不惜与织田信长决裂。
  战局立即发生了质的变化。如果浅井长政发起进攻,不但会截断织田信长的退路,还会使织田军腹背受敌。身为统帅的织田信长当机立断,放弃了即将到手的战果,命令全军迅速撤退。在历经8天艰难的追逐与反追逐之后,4月底,织田信长带着仅剩下的18名卫兵逃回了京都。虽然很狼狈,但是织田信长还是庆幸撤退得很及时,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1577年9月,织田信长要按照约定,与被尊称为“战国军神”的上杉谦信进行一场你死我活的大决战。就在决战的前夕,织田信长忽然意识到这场可能会令天地变色的决战胜负的意义不大,织田军的宗旨是保护京都,如今却为了和上杉谦信进行决战而远离京都,如果有心怀叵测的敌人趁虚而入,攻打处于后方的京都,那么就算是打赢了上杉谦信也于事无补。
  于是,在开战的前一天夜里,趁着夜色,织田信长带领军队撤回京都,这就是日本历史上有名的“北陆撤退”。上杉谦信得知织田信长撤退的消息后,哈哈大笑,嘲笑织田信长是一只胆小怕事的兔子,已然不是自己的对手,不足为虑。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北陆撤退”的第二年,上杉谦信意外病故,织田信长因此又少了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