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31天穿越罗布泊-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里到处都是矿坑,几米、几十米深不等,废弃的矿坑比比皆是。淘金人有新疆的、青海的,还有甘肃的。据他们说,在红十井有100多个淘金人分散在各个山头上挖掘矿坑。金矿的开采似乎没有什么规划,人们到处乱挖,个别山丘竟有多达四五百个的小矿坑。这对于本来就寸草不生的库鲁克塔格山脉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我接触了几个淘金人,他们纯朴善良,过着苦行僧般的日子。可他们似乎并不觉得劳苦,言谈中不乏幽默。

    在一个简易的土屋门口,我和两个采金工人攀谈。他们一位是中年人、一个是小伙子。中年人是个大胖子,皮肤黝黑,身材魁梧,蓄着漂亮的小胡子。起初,他有些拘谨,目光呆滞,说话也含糊不清,加上长时间不能洗澡,身上散发出刺鼻的气味。过了一会儿话开始多了。他对我说,这些零零星星的淘金人,每年三月进来,十二月左右撤出。因为长时期在干旱高温和风沙中作业,常有人患病不治而死。这里自然环境极为恶劣,不通公共汽车,与外界隔绝,缺医少药,到距离最近的村镇开车要花一天的时间。
第五章 第5天——若羌淘金人(3)
    他疑惑地问我:“你到这里干什么?”

    我告诉他,我要徒步走遍中国,这是最后一段——穿越罗布荒原。

    他听了特别震惊,觉得不可思议。眼神中的诧异就像我对他们生存环境的诧异一样。

    这两个工人对我的热情和关怀是发自心底的,没有丝毫的功利。中年人对我说:“知道么,我来到这里,很久都不能出去一次,见到的唯一的人,就是几个月才来一回给我们送补给的人。我每年只有春节才能回家待几天。”

    若不是亲眼看见,我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采金工人是怎样长时间生活在这种地方的。我看了他们的住房,和东北早年的“地窨子”、“干打垒”差不多:在土丘挖出四框,在上面横几道圆木,再覆盖上树枝和芦苇,上面再压一层20公分的沙土,用来遮风挡雨。房子没有玻璃窗,室内全靠煤油灯照明。

    中年人解释说,他们也曾盖过一些铁皮房子,但戈壁上经常刮沙尘暴,那种房子经不住,铁皮盖说被掀翻就被掀翻。他们只好住在这里面,虽黑洞洞的,却很安全。

    我问他:“为什么要来这里吃苦?”

    他说,开始的时候想好好赚一点钱,养活家人。没想到在这里一待就是这么久。与世隔绝了这么长的时间,出去了反而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了。他还说,他们这里有八九年都没回过家的工人。大家在一起开玩笑时,那个工人自我解嘲说,媳妇都不知道是谁的媳妇了!矿上没有电视,没有广播,也没有电话信号,唯一的娱乐是看录像片。

    他给我讲了很多关于罗布泊的故事。包括不少走进罗布泊出事的人,有的被他们救活了;还有的在湖滩上迷路而死,变成干尸。他劝我:“回去吧。设备再先进,一个人孤身进去终究还是很危险的。”我谢过他的好心,说自己一定要坚持走下去。

    我怎么会不知道危险呢?但无法放弃。既然已经选择了前行,后面就没有了退路。多年的行走经验,让我明白在面对困难、艰险、猛兽的时候,绝对不能逃避,既然逃不掉,不如与它来一场搏斗,亮剑才能胜利。

    我继续赶路,又遇到一个神色忧郁的淘金师傅。他住在半地下的土屋里。他本来是个铁匠,从小跟着父亲围着火炉打铁,靠打镰刀、坎土曼(新疆少数民族的一种铁制农具)和铁器维持生活。他不愿意打铁,原因不是嫌大锤太重,而是拼死拼活地干,到头来还是住破烂房子。于是,他上了金矿,想赚钱盖一间新房子,给未婚妻做一件漂亮的金首饰。我问他,愿望实现了吗?他苦笑说,没有。钱都让老板挣去了,未婚妻也去了内地,听说嫁给了别人。

    他对罗布泊一带非常熟悉,得知我要徒步穿越罗布泊,很是感动,送了我一些食物,并详细地向我说明了去湖心的路线。分别时,他端给我一碗带有咸味的水和一张馕。他常年就吃这个。

    尊重智者

    关于这片土地,有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浩瀚的沙漠原来是一片美丽的绿洲,绿洲上有一座很大的城镇。有一天,镇子里来了一位老人,在镇上树立了一座释迦牟尼的塑像。镇上的人非常愤怒,不准他这样做,还把老人抓了起来埋进土里,只露出一颗脑袋。镇上一位信徒偷偷地给老人送食物,后来竟然大胆地放走了他。老人在逃命时说:“七天之内,这个城将被落下来的沙子所掩埋,而你将是唯一能得救的人。”信徒实在不忍心看着亲戚邻居们遭到灭顶之灾,将老人的预言告诉了大家。可是谁也不相信,还嘲讽讥笑他。没办法,信徒只好一个人躲进了山洞。第七天,天上果然开始下起很大的沙雨,整座城市被深埋在地下,所有的人都窒息而死。沙雨过后,信徒爬出山洞,另找地方重建了家园。

    若羌需要一位这样的“老人”,向民众宣传合理开发资源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更需要决策者们践行科学发展观,殚精竭虑,改善环境,把若羌建设成适宜人居的乐土。

    傍晚,刮起了风。风吹进嘴里,裹带了细沙,还裹带了盐碱粉末,又苦又咸,特别干涩。一会儿工夫,我的嘴唇被吹裂了,疼痛难忍。只好停下来,就地露营,钻进帐篷里休息。

    今天,我走了近40公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