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美国怎么了-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俏颐窃凇ù笱顾酢ㄆ诩淇吹降那樾危河刖怼⒆ㄒ等嗽毕啾龋读旃と说墓ぷ噬仙崩读旃と四诓康墓ぷ什罹嗨跣 !  �

  不过,单凭成立工会并不足以带来完全的〃压缩〃效果。彻底的转变还有赖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特殊情形。   

  战争工资   

  在美国这样的市场经济国家,通常情况下,政府至多只能影响工资,而不会直接设定工资。但在20世纪40年代将近四年的时间里,因战争之需,美国经济的命脉多少是由政府直接掌控的,政府运用其力量实现了重大的收入均衡化。         

虹桥书吧。  

第28节:大压缩(9)         

  〃全美战争劳工委员会〃其实是在1918年由伍德罗·威尔逊建立的,其职权是仲裁劳资争议,以避免爆发罢工,破坏战时工作。该委员会在行事上偏向劳工利益,保护工人结社权与集体谈判权,推动制定最低生活工资。工会参与率在短期内近乎翻倍。   

  一战之后,战争劳工委员会遭撤销,联邦政府回归传统的亲雇主立场。如前所述,劳工被迫步步退让,战时的收获也付诸东流。   

  但珍珠港事件后一个多月,罗斯福便重设〃全美战争劳工委员会〃(NWLB),而且这次职权更大。战争带来了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促使政府对许多关键日用品采取价格管制。倘若战争需求引发的劳动力短缺导致工资大涨,这些管制措施将难以维持,于是联邦政府也将许多关键性国民产业的工资置于控制之下。这些工资的任何增长均须经NWLB批准。实际结果是,政府不仅开始仲裁纠纷,而且开始为私人部门指定工资率。   

  有鉴于罗斯福政府的价值观,毫不意外的是,NWLB制定的规则倾向于使低薪工人工资的提高幅度大于高薪雇员工资的提高。罗斯福颁发一道指令,规定低于正常标准的工资应加以提高,根据该指令,雇主可不经批准自行将任何人的工资提高到每小时四十美分(约相当于今天的每小时五美元),或在NWLB地方办公室的批准下将其提高到每小时五十美分,而继续提升就须经华盛顿批准。因此,这一体系本身就会使低薪工人的工资增长快于高薪工人。NWLB还规定了每个职业的薪资上下限,而雇主可自行将任何工人的工资提高到其所处职业的薪资下限。这一规定同样有利于低薪者的工资增长,而不利于高薪者的工资增长。最后,NWLB规定,如加薪能消除不同工厂间的工资差距,则在所不限……这也促进了收入最低者工资的提升。   

  诚如戈丁与马戈所言,〃NWLB采用的加薪标准大都有助于压缩行业间及行业内部的工资差距。〃因此,在这段短暂的时间里,时势允许美国政府或多或少地直接决定许多工人的工资,而它也恰恰利用了这个机会来让美国社会更趋平等。奇妙的是,变化的确出现了。   

  平等与战后繁荣   

  设想一下,假如现在国会中的民主党人提议重拾当年带来〃大压缩〃的各项政策:对富人大幅度增税、支持工会势力的大举扩张、实施一段时间的工资管制以大幅度缩减薪资差异,如此等等。从惯常的思维看,这样的计划会带来哪些影响?         

◇欢◇迎访◇问◇。◇  

第29节:大压缩(10)         

  首先,人们会普遍怀疑,这些政策对贫富差距将收效甚微,至少在短期是如此。通常的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挑战供需规律的做法一般行不通;就算政府果真利用战时权力强行建立了更平等的工资结构,一旦取消这些管制,工资差异也会自发回归旧日的水平。   

  第二,不只是极右派,许多人都断言,如此激进的平等化政策将破坏激励机制,令经济一蹶不振。高利润税将导致商业投资崩溃;对高收入者征收高所得税将导致创业精神萎靡,个体创造力匮乏;强大的工会将提出过度的涨薪要求,导致大规模失业,抑制生产力的提高。上述观点可概括为:〃大压缩〃期间的美国政策变化就像是导致〃欧洲硬化症〃的政策的极端化。〃欧洲硬化症〃是指许多西欧国家就业率较低,经济增长较慢(后者不如前者严重)的情况,现在有许多人认为这是由一些政策导致的。   

  假设我们今天想复制〃大压缩〃,或许这些可怕的预言将会成真。但事实是,激进的收入平等化让人联想到的种种恶劣后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其实一个也没有发生。相反,〃大压缩〃使收入均衡保持了很长时间,达三十多年。而平等的时代也是空前的繁荣时代,一个我们从未能重现的时代。   

  为理解〃大压缩〃之后美国的境况是何等的顺利,我提议将战后的美国经济史分为三个时期:1947~1973年的战后繁荣;1973~1980年的纷扰年代,当时石油危机与滞胀令美国经济大受破坏;从1980年至今,增长适度、贫富分化加剧的现代时期(为何从1947年开始?两个原因,一是〃大压缩〃到那时大体完成,二是精准的资料大都在当年才出现)。   

  在战后繁荣时期,普通家庭的实际收入大致翻了一番,按今天的物价折算,是从约2。2万美元上升到4。4万美元,这相当于2。7%的年增长率。各收入群体大体也保持了相同的收入增长速度,从而延续了〃大压缩〃带来的分配相对平等的状态。   

  纷扰年代一度令平均收入的增长停止。在通货膨胀得到控制后,增长开始恢复,但对于一般家庭而言,就算是最好的时光,也始终难望战后繁荣时期的项背。1980年至今,平均家庭收入的增长率仅为每年0。7%左右。1982~1989年里根治下的〃美国清晨〃与1993~2000年克林顿治下的经济繁荣,可谓是最好的时光,但就算在这两个较短的时期,家庭收入的增长速度也无法与〃大压缩〃之后整整一代人的时间相比。         

虹←桥←书←吧←。←  

第30节:大压缩(11)         

  和往常一样,这些不过是数字,至多只是人们真实生活的一种表征。但在战后一代人的时间里,几乎所有美国人都感受到生活水准的飞升,普通美国劳工的境遇之优裕也远不是其父辈所能想象的,对此,还有谁会质疑吗?我们对当前经济的感受,却至多只能用〃不可妄断〃来形容……当前美国人大都觉得生活与几十年前相比在一些方面变好,但在另一些方面变差,这不是也很明显吗?   

  在一些人看来,〃大压缩〃之后美国经济兴旺发达这一事实非常令人困惑,与他们心目中世界的运行方式完全背离,结果他们竟然篡改历史,将战后繁荣一笔抹煞。每周一到周五晚在CNBC上宣扬其供应学派信条的拉里·库德洛(Larry Kudlow)就告诉我们,拜罗纳德·里根减税之赐,〃自南北战争结束以来(20世纪20年代短暂的柯立芝…梅隆时期除外),美国经济制度首度赢得举世羡慕。〃我猜,那位《时代》编辑讲述的繁荣景象,甚至那么多现成的经济资料,都不过是幻象吧!   

  但那不是幻象,那兴旺的场面是真实的。〃大压缩〃不仅没有破坏美国的繁荣,而且首要的效果就是给经济注入活力。如果此事与教科书式的经济学推论相悖,那是教科书式经济学出了错。这将是后面一章的主题。   

  现在,且让我们直截了当地认定,自由派在三四十年代成功地使收入差距大大缩小,而且对整体经济几乎毫无负面影响。实现这一成就的男男女女为当今的自由派上了一堂示范课,说明了领导力会带来多大的改变。   

  但这些男男女女是何许人也?他们为何能给我们的社会带来如此大的变化,又让这些变化屹立不倒?         

▲虹桥▲书吧▲BOOK。▲  

第31节:福利国家的政治(1)         

  第四章 福利国家的政治   

  上了年纪的美国人几乎无不熟悉一张照片:哈里·杜鲁门手举一份《芝加哥每日论坛报》的初版,笑容满面,报上的头号大标题是《杜威击败杜鲁门》。不,杜威没有。1948年大选前的民意调查表明杜威几乎必获大胜,但最后却是杜鲁门夺冠,这实属美国史上首屈一指的政治大逆转。   

  杜鲁门一鸣惊人式的胜利已成为永载美国政治史册的时刻,亦须铭记的还有一些报道……在竞选中追随杜鲁门的支持者高呼:〃给他们地狱,哈里!〃但我可以断言,没有几个美国人知道,他们要杜鲁门把地狱给谁,地狱又是什么意思。如今杜鲁门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大体他实施了一系列的外交政策:此人主持制定了〃马歇尔计划〃与遏制战略,在柏林和朝鲜与斯大林对峙,并将美国带上最终赢得〃冷战〃的轨道。   

  但在1948年,外交政策并非选战的关键议题,一是由于〃冷战〃尚未真正开始,二是由于共和党人在强烈的反共主义与传统的孤立主义之间首鼠两端,未能决定外交政策的立场。1948年选民最担心的事情是,共和党人或许会把罗斯福取得的国内成绩全盘推倒。   

  托马斯·杜威想在选战中用一些约吉·贝拉(Yogi Berra)式的庸俗话来安抚选民,例如〃诸君之未来仍在诸君之前方〃(约吉o贝拉是美国当时的著名棒球手,以喜欢说怪僻而无意义的空话闻名……译者注)。但杜鲁门集中火力攻击共和党控制的国会,从而将大选变成一场针对〃新政〃的全民公决。   

  1948年的国会在努力逆转罗斯福的〃新政〃。国会中共和党人事实上的领袖是参议员罗伯特·塔夫脱(Robert Taft)。被时人称为〃共和党先生〃的塔夫脱强烈反对被他视为〃社会主义〃的〃新政〃,这不单是在意识形态上表表姿态而已:1946年共和党人夺取国会之后,塔夫脱就促成了《塔夫脱…哈特利法》(Taft…Hartley Act),大大逆转了1935年的《全国劳工关系法》,而该法是〃新政〃之下工会成员增多、力量大涨的关键因素之一。故而,在1948年,选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如果共和党获胜并控制白宫与国会两院,将导致之前促成〃大压缩〃的政策发生巨大逆转。   

  到1952年共和党人最终重夺白宫时,选民已经没有那么担忧了。那时,在政治的形格势禁之下,共和党领袖承认,〃新政〃建立的制度将成为美国大地上长久的景观。艾森豪威尔1954年写信给兄弟埃德加说:〃若有任何政党试图取消社会保障、失业保险,废止劳工法与农业计划,该党必从美国政治史上消失。固然有一小撮人认为能够如此行动,例如亨特(H。 L。 Hunt)、其他一些得克萨斯州石油富豪,以及其余领域偶见的政客或商人,但其数目微不足道,其人亦蠢笨可笑。〃   

  在20世纪30年代被视为危险、激进的理念与计划,为什么会在50年代成为人们尊崇的精髓,只有〃一小撮人〃要求将其废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既要考察美国社会的变化如何改变了政治环境,也要探究各政党如何回应新的环境。   

  从激进到可敬   

  〃新政〃在20世纪30年代是被视为极端激进的,而〃新政派〃自己也愿意使用阶级战争式的言辞。读一下(或听一下更好,网上有录音)罗斯福在1936年大选前夕的麦迪逊广场花园演讲,你就会发觉,后世的自由主义已变得何等谨慎、羞怯与温良。今天那些想提高最低工资或对富人增税的人会不厌其烦地向公众保证,他们心中对财富毫无芥蒂,他们并不是在主张阶级战争,但罗斯福抨击那些有钱有势的罪人丝毫不留情面。         

BOOK。←虹←桥书←吧←  

第32节:福利国家的政治(2)         

  我们必须与和平的宿敌作战……商业与金融垄断、投机、莽撞的银行行为、阶级敌视、地方歧见、发战争财。   

  他们已开始将合众国政府仅仅视为其自身事务的工具。我们现在知道,金钱集团把持的政府与暴民团伙把持的政府同样危险。   

  在我国的历史上,这些势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联合起来对付一名候选人。恨我,这是他们的一致之处,而我欢迎他们的仇恨。   

  罗斯福说财阀恨他,这并非夸大其辞,并且这种仇恨也不是无缘无故的。正如我在第三章中所说的,〃新政〃使公司与富人负担起沉重的税负,促进了工会的壮大,并一举缩小了收入差距,使最富者税后收入大大下降。   

  在麦迪逊花园广场演讲之后的二十年里,有趣的事情发生了。主要由于杜鲁门在1948年赢得了竞选,〃新政〃政策得以延续了下来:工会在之后的几十年里依然强大,艾森豪威尔执政时期公司与富人的税负甚至高于罗斯福时代。这些政策曾为〃金钱集团〃所深恨……罗斯福在麦迪逊广场花园演讲中指出,社会保障与失业保险是尤其遭财阀非议的项目,但到了五十年代中期,支持延续这些政策竟然成为反映政治温和的主要表征。   

  这一转变部分反映出,人口结构及其他因素发生了一些有利于福利国家延续的变化。我稍后将论及那些变化。但首先让我来简单谈谈美国政治经济状况的一个长久特征,该特征使〃新政〃极难树立,但保卫起来却比较容易,那就是选民天生的且通常是理性的保守主义。这里的保守主义不是指右翼观点,而是说,除非政府的现行政策明显濒于失败,否则选民不愿支持巨大的政策变化。在现代,我们看到过,这种守成主义既曾使民主党的计划搁浅,也曾让共和党的图谋落空:克林顿试图改革医疗福利,布什企图将社会保障体系私有化,他们都失败了,主要原因是选民对不可知的前景感到恐惧。   

  20世纪20年代自由主义改革之所以无法推行,也有守成主义的原因。只要有人建议对富人增税、改善工人与穷人的福利、修改劳工法以便利工会的缔结,就会遭到攻击……这些企图改革的人不负责任,不明事理,如果他们的建议被采纳,经济将会遭遇灭顶之灾。就连罗斯福也有些受惑于这种流俗,当时有一本书先于凯恩斯提议实施赤字开支,以便在衰退时期支撑经济,罗斯福在该书上做批注说:〃哪有此等好事……取得成果总要付出代价。〃         

※BOOK。※虹※桥书※吧※  

第33节:福利国家的政治(3)         

  不过一旦上台,罗斯福不仅开始认真对待一些激进的观点,而且亲身担负重任,劝说公众放弃传统见解、接受大刀阔斧的新政策。他之所以能战胜选民天生的守成主义,主要是拜历史的偶然事件之赐。首先,1929~1933年的经济浩劫使旧精英及其意识形态声名扫地,而1933年开始的复苏虽然限于局部,但仍然为〃新政〃的改革赢得了信誉。罗斯福在第二任就职演讲中宣布:〃我们一直都知道,随心所欲的利己主义是不良的品行。现在我们知道,这还是不良的经济学。〃其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情势之下,政府明显有必要大举干预经济,对激进措施的疑虑也被弃置一旁。因此,到艾森豪威尔给他兄弟写那封信时,〃新政〃体制已不再被视为激进的革新,而成为美国生活的常态。   

  无疑,如果〃新政〃之前的流俗是对的,如果对富人征税、提供社会保障与失业补贴、强化工人谈判权会破坏经济,事情的发展绝不会是这样的。事实上,在〃大压缩〃之后,发生了美国史上最伟大的持续性经济繁荣。罗斯福的政绩也证明,反对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常见理由之一,即这势必导致同样大规模的腐败,与事实并不相符。回头来看,〃新政〃施行之清正廉明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