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长白山下好种田-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三两口子几步一回头的走了,老四一家,也都走了。韩氏啥也没说,领着儿子,抱着姑娘,就那么往前走。陈氏看着他们的背影,心里也是有些伤感的,儿子们每次回来要走的时候,她都难过一阵子。想起来还有一盆的棒槌没有蒸上呢,就赶紧忙活人参去了。
静涵她们睡了一个时辰才起来,这是已经是未时末了。静涵赶紧的出去看看,才发现陈氏已经把人参蒸上了。“奶奶,这是最后一盆了对吗?”
陈氏把人参蒸上,也没啥事,就在那看着锅底的火。“睡醒了?这会儿肚子还撑得慌吗?”她怕孩子们再不舒服。
“没事了,奶奶有什么活让我干的吗?”静涵摸了摸小肚子,发现肚子瘪了下去。
“没有啥活,人参都装到锅里去了。你领着静婉姐妹两个出去玩会儿吧,晚上咱们吃月饼。”陈氏看着孙女,心疼他们这些天都累坏了。
“哎,知道了。”静涵跑回屋里,拉着静婉和静娴一起跑出去了。这个时候,林子里还有不少的好东西,不过天色已经不早了,今天就不能上山了。静涵领着两个妹妹,就去了林家。
一进院。静涵就喊道:“玉梅,你在家吗?”
玉梅从屋里出来,“静涵,今天你怎么有空来找我了?这个时候,不是应该上山的么?”说完了又想起来,今天是中秋节,“哎呦,我倒是忘了,今天过节呢,当然就不忙了。,屋里坐吧,咱们一起玩嘎拉哈。”这嘎拉哈,可是女孩子们的最爱呢。
静娴有点小,不会玩嘎拉哈,就在一旁看着,然后静涵和玉梅、静婉一起抓嘎拉哈玩。三个女孩子玩的很开心,转眼天就要黑了,静涵就领着两个妹妹回家了。
晚上家里自然是炒了几个菜,里面都放了些肉的。大家吃过了晚饭,陈氏就在院子里摆了个桌子,上面放了些月饼,还有茶水什么的。大家坐在凳子上,看着一轮明月,在那闲唠嗑。
大家谈论的也不过就是收成的问题,今年的人参长得不错,庄稼也挺好。老爷子越说越高兴,“志新啊,咱们今年要栽二十丈的棒槌,今年的参籽发的不错,留出来五丈土撒籽。要是年年都能像今年似的,产量这么高就好了。”
陈氏这边,就在那念叨着不知道志祥考的怎么样了。薛氏在一旁算了下日子,“娘,今天五弟应该就考完了,再过几日就能放榜,到时候五弟就该回来了。”之前志祥有说过考试的日期的,薛氏记得很清楚。“要是五弟能够考上就好了,那可就是举人了呢。即便是不再往上考,也能做个小吏什么的,若是再参加明年的春闱中了,那就更好了。”
“哪有那么容易啊?咱们许家,还没出来过举人呢,老五要是能考个举人就不错了。哪里还敢想什么进士之类的啊?就是举人,也是许家祖先的庇佑了。”陈氏听了薛氏的话,心里也是高兴的。
静涵姐妹几个,坐在那里看了一会儿月亮,觉得也没啥意思。正好陈氏把桌上的月饼给每个孩子分了一块,大家拿着月饼,都吃了起来。静涵第一次吃到古代的月饼,觉得这东西比后来的那种要薄一些,里面也有馅,吃起来没有那么甜,不过也挺好吃的了。
孩子们都把月饼吃了,然后就有点困得受不了,都会屋子睡觉去了。大人们一看这个样子,也都起身回屋。“行了,都睡觉吧,明天还有不少活呢。”陈氏说着,就和老爷子进屋了。
过了中秋节,人参已经全都蒸好晾在外面了,家里暂时也没什么活,薛氏和志新就跟孩子们一起上山。有了大人的加入,大家就可以走的远一些了。远处的松塔还没人打,志新和文翰都上了树,剩下的文成和文昌文宣在下面捡松塔。而薛氏则领着静涵她们姐妹几个,去摘五味子去了。
这五味子是一种藤本植物,都是缠绕在别的树上。五味子的果实,是一种药材,成熟的时候一串串红红的。薛氏她们来到了一片林子,这里的五味子比较多。远远的就能看见树上那红红的小果子,大家都很高兴,赶紧上前去摘。有的树比较高,这时候静涵的本事就显出来了,她爬到高的地方去,摘上面的五味子。
“静涵,你在上面可要小心点,那树可不算粗。”薛氏站在地上,仰着头看着女儿。这个静涵,还真就是个假小子。
☆、第二十一章
一家人忙忙碌碌的往家里弄东西,五味子、核桃、松塔、榛磨等等,每天都会弄不少的东西回来。静涵每天都很开心,尽管每天上山都很累,可是这种往家里划拉东西的感觉,真的让人很乐。
一转眼,九月就到了,九月初三这天的中午,大家都在家里吃饭,老爷子就对志新说道:“志新啊,村里商量了什么时候去起参栽子了吗?可是该起了啊。”
“嗯,定了初六去起栽子,然后初九去栽棒槌。”志新回答。
“行,时间倒也够用,参栽子起回来,正好还得挑一挑呢。”老爷子吃完了饭,就把碗往桌子上一放,然后退到后面去坐着了。
外面一阵喧闹的声音,文翰赶紧的放下碗筷出去看看。来到外头,只见不少的人在自己家的门外,为首的两个人像是差役的样子。那两个人一看文翰出来,就赶紧的说道:“我们是来给许家老爷子和老太太报喜的,许家的五老爷考上举人了。”
文翰一听这个,赶紧的跑回屋里,“爷,奶,我五叔考上举人了,人家来贺喜了。”
全家人都愣了,这突如其来的消息,一下子把大家都给弄懵了。老爷子赶紧的穿鞋下地,“老婆子,赶紧的包些红包出来,人家来报喜,不能让人家空着手回去,这可是喜事呢。”老爷子说完就出去了。
老太太赶紧的拿出红纸来,又拿出来不少的铜钱包了红包,然后就拿着红包出去了。薛氏和志新也都跟着出去,只见外面好多的人。也不知道是哪个带来的鞭炮,直接点了,噼里啪啦的,一阵鞭炮声。
老爷子正在跟那报录的人说话呢,那人说道:“许家五老爷就在后面,马上就到,我们是来报喜的,五老爷高中举人,恭喜啊,老太爷。”
老爷子乐得嘴都合不上了,“好好,谢谢你们啊。”正好老太太出来,手里的红包就递给了老爷子,老爷子就挨个的给人家发红包。“大老远的,还劳动各位,一点心意,各位可别嫌少。”
这红包里面,两个报录的是每人五百文,剩下的那些人每人二百文,大家拿在手里,觉得挺沉的,都挺高兴。那恭喜的话就像不要钱似的往外说,把老爷子乐得都找不到北了。
这时候有人喊道:“举人老爷回来了。”人群一分,从外面进来了许志祥。
志祥走到父亲的跟前,“爹,我考中了。”
老爷子和老太太全都眼中含着泪,“好好,考中了好。一会儿咱们就准备东西,明天去给许家的列祖列宗上坟去,告诉他们这个好消息,你可是咱们许家第一个举人呢。”老爷子的手都有点抖了。
闹腾了一阵之后,那些报喜的人就都走了。许家弄出这么大的动静,自然村子里都知道了,就有一些平日里跟许家比较好的,前来贺喜。
“许叔,恭喜啊,志祥兄弟考上了举人,这可就是官老爷了呢。”林子轩的父亲拎着一些东西过来,直接就把东西递到了老爷子的手上。
“是兴家啊,你看你,来看看也就是了,还拿什么东西啊?这老五也就是考了个举人,算不得什么官,不用大家伙破费。这些东西,还是拿回去给你爹吃吧,他岁数大了,该补补。”老爷子摆手不要这些东西。
“叔,咱们两家处得不是好么,要是旁人我还不去呢。我爹他身子硬朗着呢,用不着这个。志祥兄弟这回考上了举人,家里肯定是要摆酒的,留着添两样菜也好。”林兴家坚持把手里的东西给了老爷子。
这会功夫,村子里的村长也带着不少人来了,每个人手里也都拎着东西。老爷子赶紧的过去和他们说话,而许志新则是陪着林兴家在那唠着磕。
院子里没多会儿就来了不少的人,村长就说道:“大家都是看着志祥长大的,是他的长辈,咱们村子可是有二十来年没考出个举人了,志祥不错,也算的上是光宗耀祖了。这样,咱们村里后天摆酒,庆贺志祥考中举人。到时候大家伙可全都要来啊。”
老爷子赶紧说道,“不行,这酒应该是我家摆,怎么能让村里摆酒呢。后天我家摆酒,还请大家都来才好。”
“好了,许老哥,这志祥考中的举人,可是咱们全村的光彩,咋能你自己家摆酒啊?就这么定了,到时候在村里的祠堂摆酒,到时候大家全都去。”村长一摆手,就把事情给定了下来。
老爷子只好点头同意,“那就听村长的。”
大家都在这说了会儿话就走了,已经是傍晚了。老爷子要留他们在这吃饭,大家也都没有留下,都说太麻烦了。
老太太和薛氏领着家里的这几个女孩在厨房里忙活着做饭呢,今天可是个喜庆的日子,当然得做点好吃的庆贺一下了。下午的时候,陈氏打发文翰和文成去镇上卖了些肉回来,晚上不少菜里面都放了肉。
老太太从厨房里出来,看见老爷子还坐在那里,就问道:“村里的人呢?咋没留人家在这吃顿饭?”
老爷子把刚才村长说的话学了一遍,陈氏听了,就说道:“你看看这事办的,应该是咱家请客才对的,这可倒好,成了村里来请了,这份情咱们可是欠下了啊。行了,以后要是村里头有什么事,咱们家可得在前头。”
老爷子点头称是,正好饭菜也都做好了,薛氏带着女孩们把饭菜全都摆到了桌子上,“爹,娘,饭菜都好了,咱们吃饭吧。”
文宣和文昌从外面回来,怀里抱着个小号的酒坛子,这是薛氏让他俩去村子里的杂货店买来的。村子的东头有间杂货店,平常用的东西都有,只不过这庄户人家过日子,能省就省着,买的就少些。可是整个村子差不多一百来户呢,就那么一个杂货铺还是很挣钱的。
陈氏看见两个小孙子抱着酒坛子回来,赶紧的接了过来,“好,都能帮着爷爷去买酒了,咱们文宣和文昌都长大了。赶紧进屋吃饭去吧,今天晚上放了不少的肉呢。”
两个小男孩听了,就赶紧的去洗手吃饭了。
大家围坐在桌子前,老爷子、志新和志祥三个人喝着酒,剩下的人就吃饭。老爷子端起酒杯,美美的喝了一口。“哎,真是舒坦啊,没想到,咱们志祥能考上举人,咱们许家的祖宗保佑啊,老四是秀才,老五又成了举人,我这辈子也算是值了。来,老五,咱们爷们喝一口,老儿子,好样的。”
志祥赶紧的举起酒杯来,“爹,儿子能有今天,都是您老的功劳,要是没有您老,哪有儿子的荣耀啊?再说,还有大哥呢,这些年要不是大哥担待,我哪能一心的读书?大哥,五弟在这谢谢大哥了。”志祥举起酒杯来,敬了父亲和兄长一杯。
爷三个把杯里的酒都干了。老爷子也对志新说道:“老大啊,说起来爹是有些对不住你。你从小就聪明,可是那时候咱家穷,爹爹没那么大的能耐,就没有让你去读书。要是你也能读书,恐怕会比老五考的还好呢,哎,是爹耽误了你啊。”老爷子想起往事来,就有些难过。
志新赶紧劝老爷子,“爹,你别这么说,我是长子,就应该担起这个家来。如今咱们不是也挺好的吗?爹,你看我,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咱们家现在的日子也不错,以后会更好的。爹,我知足的很。”
陈氏听了志新的话,也是有些难过的。这个大儿子,从小就懂事,做啥事也不用家里操心。当时也是家里艰难,老大才十岁就跟着上山下河的干活,耽误了读书。后来到了老四,家里强了,才让老四老五去念书的。说起来,这老大、老二、老三就有性亏了。尤其是老大和老二,老二为了家里去服了兵役,结果却死在了外面。老太太想着这几个儿子的好处,就忍不住的掉下了眼泪。
薛氏一看这样,就知道老太太可能是想二儿子了,赶紧的劝了劝老太太。“娘,今天是咱家老五的好日子,可不兴哭的。以前的事都过去了,咱们家以后可要抱成了团,齐心把日子过好了。您这还有四个大孙子呢,一个个的都聪明的很,说不定哪个能考上进士呢。”
陈氏听了,抹了抹眼泪,笑着说:“可不是,我还有这几个大孙子呢,让他们好好的念书,到时候考个功名回来,那咱们许家可就真的算是光宗耀祖了。”
一旁的文宣赶紧往奶奶的身边靠了靠,“奶奶放心,孙儿将来,一定比五叔还强。到时候把奶奶接到厩里去住,奶奶,你说好不好?”
文昌听了,也挨到陈氏的身边,“奶奶,还有我,还有我呢。”
陈氏一手搂着一个孙子,在他们的脸上各自亲了一下,“好,我的好孙子,奶奶等着你们接我去厩呢。”
☆、第二十二章
九月初四这天,老爷子带着家里的男丁全都去了山上给祖宗上坟,告诉他们这个好消息。到了九月初五,村里人在祠堂办了酒席。这种酒席,就是每一家都拿出些东西来,大家凑在一起,然后做出些酒菜来。当然,村子里有公用的银两,村长会拿出来一部分,往酒席上填补一些。
这一天,祠堂里原本念书的孩子全都放了假,然后村子里的一些妇女都回来帮忙。大家一起动手,共同来庆祝村子里的喜事。许家自然是拿出来东西最多的,这可是他们许家的喜事呢,怎么能不多拿点呢?
陈氏找人往镇上和县里都捎了信,志德就带着韩氏和孩子回来了。志明回来的晚些,领着朱氏,两个人一路上走的很急,等到家的时候满头是汗。陈氏看见他们两个那个样子,也挺心疼的,就赶紧让他们先歇会儿。
“娘,我们不累,村子里这么忙,我去帮着干活去了。”朱氏还是老样子,眼里有活,一来了就赶紧的去干活。走到那边搭好的一溜锅灶那里,正好看见薛氏在那忙着炒菜呢。“大嫂,还有啥没弄得,我来。”
薛氏一听就知道是老三媳妇来了,头也没回,“你帮着把那些菜都切了吧,还有肉啥的。你的刀工好,切出来的肉片薄还均匀,咱们村里还没有几个能有你这手艺的呢?”
这朱氏的娘家,原来就是开饭馆的。朱氏的母亲死的早,后来父亲又娶了一个媳妇来,这朱氏的继母对朱氏不好,每天都让她干一大堆的活。饭馆里面从来就不雇伙计,朱氏一个人全都得忙,还得帮着切菜什么的,也就是因为这个,才练出了一手的好活。朱氏在娘家养成的习惯,就是眼里非常的有活,从来没有偷懒的时候。
朱氏到了案板前,拿起菜刀,唰唰的切着那些菜蔬,没多会儿,就全都切完了。然后又切那些肉,只见她切出来的肉片,薄薄的都要透明了,而且非常的均匀,让人看了不得不佩服她的手艺。
“哎呀,许三嫂,你这手艺可真是绝了。这要是哪家有红白喜事,你去帮工,一样的材料,你能比别人多切出半盘来,可真是给主人家省东西了。”旁边的一个年轻媳妇看了,佩服的不得了。
“俺就是指着这手艺吃饭的,这就是熟练的事,要是你也在人家帮工,你的手艺也能好的。”朱氏笑了笑,继续低头切东西。她在县城里的一家饭馆里帮工,每天就是干这个,哪里能切不好啊?
村里的很多媳妇都在这帮忙,大家各忙各的。锅灶那里,有三个媳妇在那炒菜,旁边一大摞的盘子,炒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