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长白山下好种田-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八十三章出蘑菇了
进了十月,志新把文昌和文宣也都送到了镇上,和文翰他们在一个学堂里。那夫子的两个儿子都是秀才,正在家准备着参加乡试呢,所以也都在学堂里帮着教书。那些年龄小的就由他们兄弟来负责了。
一下子兄弟四个都在慧心那里吃住,景辉太小,虽然有静雅的帮忙,慧心还是有些忙不开。静涵今年也不能过去帮忙了,她要在山上看着那些木头呢。慧心和庆年商量了一下,决定家里找个帮佣的婆子,反正庆年挣得也不少,雇个人是完全可以的。早晚也得用,静雅已经十二马上就十三了,哪里能在家呆上几年,再说也不能总在慧心这里帮忙不是?
庆年让人帮着找了个婆子回来,这婆子倒也可怜,老头子死了,自己被儿子给撵了出来。正好来到了陶家,也算有个安身的地方。这婆子姓关,家里家外的,还真就是个好手,那饭菜做的,比薛氏和朱氏都要好的多呢。慧心对这关婆子非常的满意,这样静雅就能轻一些了,正好姑侄俩没事还能做点针线啥的。
静涵的那些菌木上开始出蘑菇,这下子可把静涵给乐坏了。每天都呆在那两栋房子里,看着小蘑菇一点一点的长大,静涵就觉得太有成就感了。
五天之后,第一批的蘑菇长得差不多了,静涵把蘑菇全都摘下来,大概能有二十来斤。全都放到了一个筐里,这筐的外头包着被呢,静涵打算先送到镇上的百味楼试试,看看咋样。
志新把筐放到了车上,然后又把上面盖上了被子,这才赶着马车走了。等到了百味楼,孙管事一看这新鲜的蘑菇,那可真是大吃一惊。“天啊,我这没看错吧?这冬天里竟然能看到这么新鲜的榆黄蘑,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许老弟,这是你家弄的?”孙管事看着面前的这些蘑菇,黄黄的菌盖,雪白的柄,那鲜灵灵的样子,让人看了就欢喜。
志新笑了,“都是家里孩子闲着没事捅咕的,也没想到真的能出来蘑菇。这是第一批,咱们也是老主顾了,就想来问问孙管事,你们酒楼里要不要?冬日里也没啥菜蔬,想来这东西还能差不多。”榆黄蘑这东西在夏天都是新鲜物,更不用说是冬日了。
孙管事赶紧点头,“要,要,这哪能不要啊?你等会儿,我去跟东家商量一下,然后咱们再谈价钱的事情。”孙管事赶紧的出去了。没多会儿,孙管事再次回来,“老弟,我跟东家商量了,你这东西是个稀罕物。这样,冬日里你们往这送也不容易,我给你三十五文一斤。你看行吗?”
志新么想到能卖到这么高的价钱,赶紧答应。“行,这当然行了,这都比肉还贵了。”一斤三十五文,这个价钱,可就真的不低了。“孙管事,咱们也是熟人了,你可别是为了照顾我们,给的太高了,到时候你可不好交代的。”
孙管事闻言哈哈大笑。“许老弟,咱们这也打了两年的交道了,我还就是喜欢你这个老实劲儿。你放心吧,镇上有钱人多的是,你这才哪到哪啊?他们吃得起。你这蘑菇得几天能送一茬啊?可别时间隔的太长,如果行的话,你最好是隔一天就给我这送一次蘑菇来,一回二十斤左右,你看怎么样?我这是怕你没有那么些,你要是蘑菇多,那就多送些。我们东家不光有酒楼,还有个专门卖菜蔬的铺子,要是蘑菇出的多,就都送过来,保证不会让你们吃亏就是了。”
志新和静涵在家的时候就琢磨过,那些木头上,都是陆陆续续的往外出蘑菇。看这个样子,隔一天二十斤还是没问题的。志新点头答应。“成,我想着应该没啥事,就这么定了,后天我再往这送。”
双方既然达成了共识,孙管事让人把这些蘑菇泡了称,是二十二斤,于是把七百七十文钱点给了志新。志新也惦记着家里,没再耽搁,就赶紧的回参场子了。
回到家里,志新把卖蘑菇的钱给了静涵,然后说了蘑菇的价格。静涵也没想到这蘑菇竟然能卖上这么个好价钱,一时间倒是有点愣神了。静涵想了一下,觉得隔一天二十斤差不多。这两个屋子,现在出蘑菇的木头还不到一半,有的才开始往外冒蘑菇芽儿呢。等再过一阵子,一天二十斤都有可能的。“爹爹,孙管事的要求没问题,暂时就按照他说的办吧。”两天能卖七百多文钱,一个月也能有将近十两银子了。大冬天的,一般人也就是在家猫冬而已,自己家却依旧有进项,这就不错了。
静涵把钱给了陈氏,陈氏没要,“静涵,咱们家如今已经把饥荒都还上了。当初是说要把钱放到一起的,那是要还饥荒,如今就不用了。从现在往后,各自挣的钱,都自己留着吧。咱们以后光是卖棒槌还有看参的钱给我就行了,剩下的你们都自己拿着。”
“奶奶,咱们家还没买上房子呢,再说了莫不是还要买地的么?这些都要用钱,我一个小孩子,用钱干什么?奶奶,你就拿着吧,就当是帮我放着还不行?你看我这样的,能放的住钱么?到时候还不得丢了啊?”静涵笑嘻嘻的把钱推到了陈氏的面前。现在还不是自己攒小份子的时候。
陈氏想了想,就把钱收下来了,反正都是这个家里的,也没跑了外头去。“行了,那我就帮你放着。等以后你想干什么了,就来找我要钱。我看了,你这以后还得捅咕不少东西呢,到时候少不了也得用钱。”
静涵听了点点头,可不是怎么的,自己现在才琢磨出来了这榆黄蘑的种法,以后还要试试别的蘑菇呢。这些材料,有的还真就是需要钱买来才行的。
从这以后,静涵就领着静婉在两栋房子里头看着蘑菇。静婉一直跟静涵学着,她学的挺用心的。渐渐地静涵看她学的不错,就姐妹俩一人负责一栋房子,这样也就能方便些了。
蘑菇的产量,也从每隔一天二十斤,渐渐的发展到了三十斤,三十五斤。百味楼那边卖的非常好,孙管事一直都催着要货。这人就是奇怪,夏天有的时候吧,十几文可能也嫌贵,等到了冬天,你就是五十文,他也想吃。而且越是少,他就越拿着当好东西。炒一盘这个榆黄蘑,咋地也得二斤来的,二十斤也就是十来盘,以百味楼的生意来说,根本就是排着队抢都未必能轮到。而越是这样,人们反倒是越想吃了。
最后,一天就能出二十斤的蘑菇了,就每天都往镇上送一趟。后来就是志明去送了,志新还要上山去打猎呢。志明在这方面,终究是比不上志新的。志新每次上山,也能打些猎物回来,有的时候,就一起拿到镇上卖掉,也有的时候留着自己家吃些,当然也少不了往慧心那里送一些。这个冬天,倒是大家也没闲着,志新哥灵空还要去捡柴禾,这么多的地方烧火,柴禾少了哪行啊?
今年的日子好些了,陈氏当然就想着弄些好吃的。东北人冬天最爱包些粘豆包或者粘火勺了,这粘火勺是得要磨水面子,不方便。不像粘豆包,用的是大黄米直接摸出来的面粉,所以陈氏决定,今年就包粘豆包得了。
许家也有几年没包了,大家一听要包粘豆包自然都很高兴的。志新从家里舀了五十斤的大黄米,然后到镇上的磨坊推了出来。
这天早晨,薛氏和朱氏两个把大黄米面倒进两个大盆里面,用温水活好面,放在那醒着。等到过了一个多时辰,这面就动弹了,大盆上的盖帘都被顶了起来。陈氏一看这个样子,就说好了,可以包粘豆包了。
薛氏早就在锅里煮了好多的红小豆,这时也烀的烂糊了,薛氏把红小豆盛到了一个盆里,让它降降温。
等到陈氏说可以包了,薛氏就把小豆盆子也端到了炕上,大家齐下手,开始包粘豆包了。粘豆包的底下,一般要垫些树叶子之类的,要不然容易粘在屉布上。陈氏找了些玉米皮子来,用水洗净了,然后垫在下面。包好一帘,薛氏就去蒸上一锅,这粘豆包大概得开锅以后三刻钟就行了。
第一锅热气腾腾的粘豆包出来了,薛氏给大家每人分了一个。捧着热乎乎的粘豆包,咬上一口,软软糯糯的口感,真的是回味无穷。中午也不用做饭了,就吃着粘豆包就行,粘的东西很抗饿的。东北人一般都爱吃粘的,有的时候上山,就会在怀里揣上点粘豆包或者粘火勺,饿了就吃点这些就行。
大家都说好吃,于是第一锅就这么被吃掉了。接下来再蒸出来的,就要拿到外面冻上了。什么时候要吃,在拿回来缓好了放锅里一热就行。冬天有这个,会省很多事的。
☆、第八十四章要过年了
忙碌的日子总是过得很的,一转眼,竟然又到了腊月。这天气渐渐的冷了,冬月末的时候,静涵就让志明告诉了酒楼那边,腊月里可能蘑菇的产量没有那么好了。果然,等到进了腊月,蘑菇就稀稀拉拉的没有之前多。静涵也明白,这是天冷的缘故,即便是屋子里烧的再多,这屋子的保暖性太差,所以温度还是上不来的。这个暂时没法解决,也只能这样了。正好这些菌木也出了两个月的蘑菇,该是停一段时间了。这两个月,光是卖蘑菇也挣了三十两银子,这让静涵非常的开心。
文翰他们的学堂从腊月初十就开始放假了,连同静雅,全都回到了山上。慧心那里有关婆子,景辉也渐渐的大了,慧心就让静雅回来过年。静雅在镇上也一年了,偶尔的才能回来一趟,所以见了家人,自然是亲热的很。文宣和文昌头一次离开家这么长的时间,回到家就抱着陈氏不撒手。陈氏看着这些孙子孙女,心里也是又高兴又难受的。
“行了,别在那跟你奶奶磨叽了。你们学堂里得正月二十才开始呢,有的是时间在家,我们先把这些新衣服做上。过年了,给你们都做上两身新衣服。”薛氏手里拿着针线,正在给孩子们做衣服呢。今年家里银钱也宽裕,老太太就说给每个人都做两套衣裳,尤其是孩子们,必须做好料子的。
文翰看了一样两个弟弟,“你们不是说想要看看静涵种的蘑菇么?还不赶紧跟我去看看?”
两个小家伙一听,赶紧下地跟文翰去看蘑菇了。来到了那两栋房子,正好静涵还在里面给火墙烧火呢,文宣一下子就抱住了静涵,“姐,我回来了。”
静涵看了看文宣,这个小胖子,依然还是那样,也没见到瘦多少。“文宣,文昌,你们在学堂里怎么样啊?都学了些啥啊?”静涵揉了揉文宣的脸蛋,这肉呼呼的手感,简直太好玩了。
文宣一看自己成了送上门的玩具,赶紧的跑到一边,“二姐,你干嘛总是玩我的脸啊,讨厌。”文宣看了看那些菌木,上面还有稀稀拉拉的小蘑菇,一个个鲜黄的小脑袋,看起来可爱极了。“姐,这就是你种的蘑菇啊?还挺好玩的呢。”
文翰、文成、文昌也都在看那些蘑菇呢。文翰仔细的看了菌木,又看看上面的蘑菇,用手摸了摸那些小蘑菇。“真没想到,你还真的能把蘑菇种出来呢。这些蘑菇应该很好卖吧?”
静涵点点头,说起了这蘑菇的收益,“大哥,明年我想要再多弄几种蘑菇,另外,木耳也要种。这样种,比咱们到外都满哪的去找可是强多了,量也大。这木耳也不用冬天弄,夏天长出来的晒干了,冬天一样可以卖。”静涵说起了自己的想法。
文翰看着自己的妹妹,这个静涵,一说起挣钱的事情来,就两眼放光。文翰不禁莞尔,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静涵就可以说是这样了。因为家里穷,这个小丫头看见了东西,最先想到的就是换钱。也正是因为她的脑子里成天琢磨着挣钱的事情,才能想出这么些的好主意来。“静涵,你又瘦了,咱家如今也渐渐的好起来了,你也不用太费心了。好好吃饭,多长点肉才是真的。”文翰有些心疼的看着静涵略显消瘦的脸颊。
静涵听见大哥的话,心里一暖,“大哥,我这哪是瘦了?我这是贪长,你没看见我的个子又高了么?”
文翰白了静涵一眼,“就是你的怪话多,还贪长。行了,跟我们回那边的屋子吧,静雅也回来了。你们也挺长时间没见面,静雅挺想你的。”文翰揉了揉静涵的头发,说道。
“大姐回来了,你咋不早说啊?我都想大姐了呢。”静涵一听静雅回来了,这下子啥也不管了,直接就要往外走。
“毛了张光的,你倒是先穿上厚衣服啊?这么出去,还不得伤风了?”文翰一把拽住静涵,一边挂着的衣服给静涵披上,嘴里忍不住念叨着。“你啊,做事从来都是风风火火的,就不能稳当些么?以后不许这样了,大冬天的,要是冻坏了可怎么好?”
静涵笑嘻嘻的听着大哥的念叨,知道大哥是心疼自己的。自己把衣服穿上,系好了上面的布扣,然后才和大家一起出了门,把门关好,一起回到了那边住的房子。静涵一进屋就看到了静雅,静雅整在炕上跟薛氏她们做衣服呢。静涵一下子跳到了炕上,抱着大姐就不撒手了。“大姐,你可回来了,我都想死你了。”
姐妹俩也有段日子没见面,所以就在一起唠着嗑,静婉和静娴也过来,四个女孩回到了自己的屋子,嘻嘻哈哈的笑闹着。
要过年了,家里自然要忙些的。今年都在山上过年,所以志新他们经常的去镇上置办年货。今年家里的日子不错,陈氏就说要过个富裕年,东西都要预备的齐全些。这下子,可把孩子们都给美坏了,姑娘要花,小子要炮,一个个的喊着自己想要的东西。
陈氏和老爷子看着孩子们,不停的点头满足他们小小的要求。今年家里可算是不错,孩子们要些小东西,自然是能买的就全买了。于是,志新和薛氏去了镇上,往家里划拉了好多的东西。
今年家里养了两头猪,陈氏就说过年杀一头,另一头等到开春了再杀。家里志新就会杀猪,腊月十六这天,爷几个把猪圈里的那头大点的猪抓出来,绑到了长板凳上。
这住在山上,自然是不能请亲戚朋友的来吃杀猪菜了。陈氏留了一些肉啥的,让志新抽空捎到镇上,给志德还有慧心。
腊月十八这天,外面突然来了几个人,还赶着马车。文翰和文成出去看看,原来是志祥派人送年礼了。外面的人,还是去年往回送礼的那几个人。
文翰赶紧的让人家进来,大家一起把车上的东西搬了下来,然后领头的进去见过老爷子和老太太。“老太爷,老太太,许爷在南面很好,知县大人在那里要三年了,明年估计会有升迁。所以许爷让我们带话回来,说是明年有机会,定然回来看看你二位。还说让二位一定要保重身子,许爷在外面经常念叨着。”
老爷子听说儿子在外头挺好的,这心也就放下了。“好,你回去跟他说,让他在那好好地干。男儿大丈夫,自然是要干出一番事业的,家里不用操心,我们都好的很。”
老太太早就预备好了银子,让志新给了这几个人。“这大老远的回来一趟,你们也够辛苦的。一点心意,过年了,打壶酒喝。”老太太说道。
那几个人都是去年来过的,这回也不推辞,直接谢过了老爷子和陈氏,然后就告辞了。志新送他们出了参场子,然后才回来。
地上的好几个大箱子,里面依旧是各色南方物品。大家把东西挨样的看过了,然后陈氏就让大家挑了几样。剩下的,陈氏都留下来,准备走人情啥的。“咱们这在山上住着,跟人家来往也少。村里面那几户相处好的,等着抽空回去看看,互相走动走动。另外镇上的岳家和那个百味楼的管事那里,都应该送些东西过去。这些东西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