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帝国书生意气-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孟州河阳人李重贵,容貌雄伟,善骑射,年轻时奉事寿州节度使王审琦,颇见亲信,而赵光义知其勇敢,召隶帐下。
  冀州信都人耿全斌,少丰伟,其父曾带其拜谒著名道士陈抟,陈抟称其有“藩侯相”,后游京师投奔赵光义,因善于骑射,隶于其帐下。
  定州人王荣,少有膂力,原在瀛州刺史马仁瑀帐下,后被召置赵光义左右。
  汾州西河人杨琼,少年侍从节度使冯继业,以材勇著称,被赵光义召置帐下。
  真定人葛霸,仪表雄毅,善于击刺骑射,侍从赵光义左右。
  开封东明人王延德,其父与宋太祖之父赵弘殷交好,至赵光义为开封尹,署王延德为亲校,专主庖膳,尤被倚信。
  许州许田人王宾,小心谨慎,早年侍从赵弘殷,及长,善骑射,后进入开封府为军校。
  河南伊阙人李琪,以材力著称,早年侍从宋太祖左右,赵光义任开封尹时,召其入府,累迁效忠都虞候、开封府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领富州刺史。
  而宋初名将高琼,少年时勇鸷无赖,为盗,事败,投奔节度使王审琦。赵光义任开封尹,知高琼材勇,而召置帐下。
  除了武勇精锐之士,赵光义同样极力收罗文人谋士,为自己出谋划策,其中包括:
  河南洛阳人石熙载,后周显德年间进士登第,俊异有才干,居家严谨有礼法。赵光义以殿前都虞候领泰宁军节度使,辟任其为掌书记;待赵光义任开封尹,奏任石熙载为开封府推官。
  贾琰,为后晋中书舍人贾纬之子,风神峻整,有吏干,历官澧州通判,后被赵光义奏为开封府推官,居赵光义幕府达五年。
  魏震,幼习词业,本可据祖荫任武官,不屑就职,后经皇子教授姚恕介绍,进入赵光义的幕府。
  青州临朐人张平,早依单州刺史罗金山,任马步都虞候,后进入开封府,成为赵光义亲吏。
  亳州永城人陈从信,恭谨强力,心计精敏,进入赵光义幕府,执掌财政之事,累官至右知客押衙。970年,三司上奏,仓储物资只能供给至明年二月,请分屯诸军尽征收民船,以为江、淮漕运之用。宋太祖闻言大怒,责骂道:“国家无九年之蓄积称不足,你不能预先计划使仓储物资充足,竟请屯兵征收民船以运送,这难道是可以匆忙完成的吗?今日授你这个官是干什么用的?你自己想办法,如果物资有缺,朕斩了你以谢天下!”三司使楚昭辅大惧,只得来开封府请赵光义向皇上求情,以宽限时日。赵光义心想向皇帝乞求也没用,于是召来陈从信仔细筹划,调剂运力,竟解决了难题。
  更让赵普感到忧心的是,皇弟赵光义还十分注重招揽三教九流之人物,特别是一些巫医之士,如郑州荥泽人程德玄善医术,赵光义将其召为左右亲吏,颇得信用;宋州睢阳人王怀隐,原为京城建隆观道士,善医术,也被赵光义召入开封府内侍从左右。
  同时赵光义还极力拉拢开封府属县官吏,其中包括宋初名相范质之子范旻、孔圣后裔孔维。最让赵普感到惊恐的,则是皇上的心腹太监王继恩与赵光义过从甚密!
  。 最好的txt下载网

8.罢相与封王
赵普将这些情报不断地向赵匡胤汇报,并反复提醒皇帝要注意皇弟的动向,换来的却只有皇帝的不耐烦和嫌恶。
  在赵匡胤看来,确定皇位继承人是他的家事,与宰相无关。虽然是不是要将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还需谨慎评估,但将皇弟排除在候选人之外是绝对不能接受的。至于赵普所说的光义正在积蓄自己的政治势力,形成自己的政治集团,这在赵匡胤看来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他反问赵普,开封府尹、皇弟、一个将来可能当皇帝的人,他的下面难道就不应该有很多亲信、很多得力的干将吗?而皇上之所以不看好儿子赵德昭,始终没有将其视为更合适的皇位继承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德昭尚无法形成自己的势力,赵匡胤实在不知道这样的人将来当了皇帝能够依靠谁。
  赵普被皇上的态度所震惊。他这才意识到,赵匡胤毕竟是武夫出身,政治经验全部来源于混乱的五代,迷信小团体的力量,而不懂健全的法度和官僚系统的重要性。赵普悲哀地发现,想要皇上明白嫡长子继承制的重要性是一件如此艰难的事情,想让这个帝国脱离阴谋政治走上正轨同样举步维艰。
  作为一个阴谋家,赵普对阴谋感到疲倦,而在赵匡胤看来,阴谋或许只是天命的证明。真不知这算悲剧还是喜剧,赵普感到有几分滑稽。
  赵普甚至想到,或许比皇上更加喜欢读书的皇弟更明白怎样能让这个帝国走向正轨。但是想到赵光义一旦继位,三弟赵廷美和皇子赵德昭的存在必然引发更残酷的骨肉相残、宫廷仇杀和政治混乱,赵普就无法容忍赵光义。
  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打击赵光义集团。
  966年,赵普派出的卧底、知梓州冯瓒的家奴告发冯瓒受贿等事。皇上急召冯瓒等人回京,命御史台加以审问。赵普趁机派人去潼关截获冯瓒的行囊,查得金带及其他珍玩之物,封皮上写着刘嶅之名。刘嶅时以工部郎中出任开封府判官,是赵光义幕府中的重要人物,金带等珍玩的最终接收人显然是赵光义。
  赵普想以此提醒皇帝,赵光义的势力已经盘根错节,但赵匡胤不为所动,甚至打算宽恕冯瓒等人。在赵普的坚持下,冯瓒才被流放到登州冯门岛,遇赦不还。而赵光义幕府中的宋琪,因与赵普是同乡,素有来往,被怀疑向赵普透露信息,被赵光义赶出幕府。此事让赵匡胤左右为难,最后将宋琪调出京师,出知陇州,刘嶅则免官了事,不再深究,算是对赵普与赵光义之间矛盾的调停。
  然而赵普与光义的矛盾并没有因此缓解,反而变本加厉地明争暗斗,相互揭发,摩擦不断。赵光义不停地使人告发赵普受贿、强买第宅、私贩秦陇巨木;赵普则暗示光义继位必然危害皇子。
  这场明争暗斗以赵普的失败而告终,因为赵匡胤对赵普过度染指皇位继承之事十分反感,再说他始终属意皇弟而不看好皇子。当他发现宰相与皇弟已经势如水火不能共存时,他开始挑选宰相的继承人。
  皇上对赵普的不满正在加剧。972年,皇上听说枢密使李崇矩将女儿嫁给赵普之子赵承宗,甚为不悦。李崇矩门客郑伸投机取巧,诬告李崇矩受贿请托,郑伸因此被赐同进士出身、酸枣县主簿,而李崇矩被罢去枢密使之职,出任没有实权的镇国军节度使,次年又被降为左卫大将军。
  同时,赵匡胤又扩大了副宰相参知政事的权力,规定宰相府颁发的文件须由副宰相参知政事共同签署才能生效,以牵制宰相的权力。不久又要求替换赵普宰相府的重要属官十五人,除去赵普的心腹爪牙。
  就在这时,赵普的政敌、皇帝的新宠、翰林学士卢多逊开始疯狂攻击赵普。973年农历八月,皇帝以明升暗降的方式,罢赵普为检校太尉、河阳三城(治孟州,今河南孟县)节度使、同平章事,将其赶出京城。赵普这才确信自己大势已去,皇弟赵光义继位已不可扭转。
  这一年赵普52岁,在赵匡胤手下独自担任宰相已经整整十年。考虑到有生之年或许还能看到皇弟继位,赵普决心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因此在罢相离京时,特意上章自辩称:“不知内情的人总以为是臣下在攻击、揭短皇弟,其实在臣下心目中,皇弟忠孝全德,臣下与皇弟怎么可能有矛盾呢?其实当年太后遗命,臣下我就是见证人,陛下是最了解臣下的人,因此臣下也就不需要进一步辩白了。”
  赵普刚刚离开京城,来到孟州上任,皇弟赵光义就被封为晋王,地位在宰相之上,获得了周世宗继位前的所有地位。在朝臣看来皇弟是确定无疑的皇位继承人了。
  

9.悔恨与焦虑
人的感情有时候是很奇怪的。
  赶走赵普之前,赵匡胤觉得赵普这个人不停地出现在自己眼前,整天絮絮叨叨,不胜其烦。加之试图干涉皇位继承之事,利用宰相的权力拒绝光义封王,染指皇帝的核心权力,真让人忍无可忍。
  然而当赵匡胤赶走了赵普,报复性地立即封光义为晋王时,每次上朝,赵匡胤看到站在第一个的就是自己这位皇弟时,又忽然厌烦起来,耳朵边总是响起赵普提醒自己皇弟不能继位的种种理由。
  特别是随着皇位继承人地位的确立,赵光义的排场、架子越来越大,外出时的仪仗越来越豪华,常常轰动京城,百姓议论纷纷,以新皇帝看待光义;开封府中幕僚们的活动开始肆无忌惮,而朝臣们也急切地巴结着这位新封的晋王,有些文臣的谄媚之言简直不堪入耳,斯文扫地。
  赵匡胤这才意识到,自从封赵光义为晋王后,自己已经不再是宫廷内外聚焦的对象,一个新的权力中心已然形成。
  皇帝的心中渐生悔意,他很想提醒皇弟,朕给你的,你才能拿。皇帝忽然想急切地告知京城中的每一个人,他可以将皇位传给皇弟,也可以不传给皇弟,皇弟的一切荣华富贵都来源于他,只要他还在做一天皇帝,对赵光义就有生杀予夺的权力。
  皇帝无意废储,但他认为自己必须给包括皇弟在内的很多人一点教训,以证明自己无上的权威。
  然而皇帝情绪上的这些细微变化通过宦官王继恩,纤毫毕见、添油加醋地传到了光义的耳朵中。当光义听说哥哥认为可以将皇位传给自己也可以不传给自己时,心中的怒火开始燃烧。光义分明记得,母后曾经答应自己,要求哥哥将皇位传给自己。哥哥这些年对自己的态度,让光义相信母后并未食言,这就意味着传位于己,是母后的遗命,哥哥并不能随意改变。
  赵光义担心的是,母后的遗命并没有公示天下,哥哥这些年来也从未说过是母后决定将皇位传于自己。而且母后也曾劝诫自己,生死由命,富贵在天,暗示随着时间推移,自己可能不再是合适的皇位继承人。
  这正是光义最担心的事情,哥哥年近50,仍然生龙活虎;再活十年,皇子德昭就已34岁,正是哥哥当皇帝的年龄;如果哥哥能再活二十年,那就连他自己也找不到任何传位于弟的理由。
  自己现在虽然是晋王兼开封府尹,人人都以为新皇帝非他莫属,殊不知自己毕竟不是皇太弟,只要哪天哥哥册立皇子为太子,那么自己封任何王、地位再高都不再可能继承皇位。从王继恩传来的消息看,哥哥现在已经开始考虑传位于子了,自己的皇储地位可谓朝不保夕!
  赵光义越想越急。生死由命,富贵在天?难道就赵匡胤的命好,我赵光义就是烂命一条?赵光义本能地抗拒着。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10.程德玄与酒(1)
赵普离开京城的第三年,宋朝大军平定江南,江南国主李煜被俘,赵普上表贺平江南。在孟州的赵普本来以为,皇上既然属意皇弟,坚决遵循太后遗命,至少兄弟之间的权力交接可以平稳过渡。至于光义之后皇位继承的难题可能引发的政治混乱,赵普心想自己或者是看不到了,何必再去操心身后之事?再说自己在此事上已经尽心尽力,问心无愧了。
  然而就在这一年,赵普从各种渠道听闻京城正在流传一个秘闻,声称皇上传位于皇弟乃是杜太后旨意。这个传闻有各种版本,有说太后深爱赵光义故有此命,有说赵光义之后皇位当还于德昭,还有说光义之后当传位于三弟廷美。赵普多方打探,却无法查清消息的来源。然而杜太后遗命可能造成的政治混乱似乎要提前爆发,这是最令他感到恐惧和不安的。难道我大宋朝又是一个短命王朝?赵普想到这里,不禁悲从心起。
  又过了一年,赵普侦知开封府的活动越来越活跃和异常。最令人担心的是宦官王继恩、巫医程德玄,以及来路不明的道士张守真,这些人与赵光义的幕僚频繁接触,行踪十分诡秘。而与此同时,皇上对皇弟的不满正在增强,但并没有因此采取任何防备措施,反而不断地向光义展现皇帝的威严。面对皇上的警告、暗示,赵光义表面上显得更加谦卑恭谨,赵普却更加担心情势的恶化。
  这年春天,吴越国王来开封朝觐。皇上一反常态,未派皇弟,而让从未在重大政治场合抛头露面的皇子赵德昭出城迎接,又让另一皇子赵德芳出席接风宴会。三月,皇上率群臣离京去西京洛阳合祭天地,又一反此前自己离京时命令赵光义留守的惯例,而让赵光义随行。皇上与皇弟的关系已经相当紧张。接着又传出了皇上害怕赵光义在开封根基太深有意迁都洛阳的流言。
  这年六月、七月、九月,皇帝又突然多次到访赵光义府第,赵普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赵普又听说,那个来路不明的终南山道士张守真声称自己是天上“尊神”,号“黑煞将军”,与“玄武”、“天蓬”并列为在上三大将。不久这个道士又装神弄鬼,声称天神降临宣示:“天上宫阙已完成,玉锁已打开,而晋王有仁心。”作为一名资深的阴谋家,赵普确信一个阴谋正在实施中。
  就在这年十月二十日,赵普突然接到京城消息,皇上已于凌晨驾崩,皇弟赵光义第一时间进入宫中。第二天赵光义正式即位,他就是宋朝的第二个皇帝宋太宗。
  同年十二月,赵光义违反新皇继位次年改元的常规,在大赦天下后突然改年号“太平兴国”。同月,赵普与节度使向拱、张永德、高怀德、冯继业、张美、刘廷让七人来京城朝见新皇帝。
  这段时间,赵普急切地通过几种渠道了解有关旧皇帝去世和新皇帝继位的各种情报,试图还原事实的真相。
  通过对各种传言的排比筛查,赵普了解到事情经过大致如下:
  开宝九年(976)十月十九日晚,天空清朗,尾斗明灿,皇上在太清阁散步赏景,颇觉心旷神怡。忽然阴霾四起,天气陡变,雪雹骤降。皇上心情顿时变坏,想要借酒解闷,于是急传宫人开端门,召皇弟赵光义入宫。赵光义到后,兄弟两人在寝宫内酌酒对饮。当时皇上命宦官、宫嫔都退下,宫人们只能在外面守候。
  没有人确切地知道寝宫内究竟发生了什么。据有些宫人描述,当时烛影中见到皇上酒兴极高,不断地饮酒并向皇弟劝酒,但皇弟拼命推托,甚至离开座席不愿喝酒。当皇上喝得尽兴时,已是深夜三更,寝宫外已是积雪数寸。皇上送皇弟出门时,已经东倒西歪,胡言乱语,拿着一把玉斧戮雪,还对着赵光义不停地说“好”什么“好”什么。不过当时皇弟仍十分清醒,撇下皇上后便急匆匆地离去。随后皇上解衣就寝,鼾声如雷。这些情节后被称为“斧声烛影”。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10.程德玄与酒(2)
四更时,皇上的鼾声忽然消失,守卫以为皇上醒来,不料发现皇上已经驾崩。于是宫人慌忙报知宋皇后,宋皇后命宦官王继恩立即召幼子赵德芳进宫。
  然而王继恩没有遵照皇后的旨意召来赵德芳,而是直接赶赴晋王府召皇弟光义入宫。令人称奇的是,王继恩来到晋王府门前时,见到巫医程德玄就在门口,于是两人同入晋王府见赵光义。赵光义还在犹豫要不要入宫,王继恩催促赵光义不能耽搁,否则有人抢先。于是三人火速入宫,直接闯入宫门。
  宋皇后以为王继恩召赵德芳而来,没想到王继恩回答“晋王到了”。宋皇后见到皇弟不禁愕然失色,等镇定下来时便哭着对赵光义说:“我们母子的性命都交给官家了。”官家是宋时宗室大臣对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