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太宗第四卷:大漠雄风-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啤�
  党项人充当了南路军的向导,他们熟悉积石山的地势,可以沿着山势顺利地前行,中间并无阻隔。
  他们临行之时,携带有充足的粮草,免了缺粮之虞。
  他们路上遇到的最大困难,却是那变化无常的天气。
  此时正值四月,中土正是百花盛开、气候宜人的时节,这里却不然。
  大军行在路上,就见四周荒无人烟,除了午间阳光直射的时候,气候稍微平静以外,其他时候多是大风大雪肆虐。
  有时候,鸡蛋大的冰雹会突然从天而降。
  到了夜间,气温陡降,寒冷彻骨,凉意透入骨内,让人感觉好像没有穿衣服。
  侯君集临行之时,已经找党项人仔细问了沿途的情况,对抵御恶劣气候预先作了准备。
  他先让每人皆带上厚厚的棉装,备好塞有绒毛的马靴;又让每三十人为一队,每队带上一顶帐篷,让他们宿营之时打开,三十人紧紧挤在一起休息,可以免去受冻之厄。
  尽管这样,大军行动之后到了第三日,还是出现了许多冻伤之人。
  到了第四日晚上,漆黑的夜空里,忽然砸下一阵冰雹,将已经张开的帐篷砸坏了许多顶,随后冻伤之人更加多了起来。
  侯君集紧皱眉头到营盘内巡视,就见那些冻伤之人脸现苦楚,别说让他们到战场上打仗,就是让他们将此段路程走完,那也是十分困难的事。
  想到这里,侯君集决然命令将冻伤之人收拢起来,然后派专人将他们送往后方。
  这一下子,顿时减员二千多人。
  侯君集就这样带领人马与恶劣气候相抗,又要加倍小心积雪覆盖的道路。
  他们小心翼翼前行,终于赶在与李靖约定的日子到达指定位置。
  从此越过积石山,即可向北攻击伏允现在驻扎的地方。
  此时,李靖、李道宗的北路军已在凉州、甘州一带布好防,并逐步南移;李大亮所部兵马已行过阳关,在西面排好了抗击的阵势;惟有东面的李道彦和高甄生二路兵马进兵缓慢,迟迟不能到达指定位置。
  其所以难行,还是因为得罪了党项部,被绊着了手脚。
  党项部一直臣服吐谷浑,近年来因不堪忍受伏允的盘剥,他们看到伏允与大唐交恶,遂叛吐谷浑归属大唐。
  党项部所居地在吐谷浑以东,与大唐之岷州、利州接壤。
  当其归属吐谷浑时,他们经常窜入唐境,旋风般地大掠一把,然后返回。
  这里驻扎的唐兵人数不多,又不如党项人熟悉当地的地势,虽心中恼怒,终究无可奈何,只好望山兴叹。
  李靖此次为帅,知道唐军以前未彻底剿灭吐谷浑,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明地理,遂定下让党项人为向导之策。
  唐军若要合围吐谷浑,势必经过党项部所辖之境,这使党项酋长拓拔赤辞很犹豫,他当着众将之面对李靖说道:“大都督有令,又赐下如此多的金帛,鄙部定然遵从,当好向导。
  只是鄙部与中土交往多年,多次吃亏,心有余悸。
  像隋人无信,动辄欺凌鄙部,族人深以为忧。
  现在唐军过我境,若无异心,鄙部定当支持;若不然,我将据险阻塞唐军之道,使其难行。”
  李靖决然道:“本帅行军打仗,严令当头。
  此次征战,是剿灭我们的共同敌人吐谷浑,不会占你一寸土地。
  诸将若有违之,本帅定当严惩。”
  拓拔赤辞坚求李靖让与众将一起盟约。
  李靖依其风俗,歃血为盟,拓拔赤辞方放心而去。
  李道彦和高甄生此次任务是领军结于河州及茂州一带,防止伏允带人东窜。
  他们依次进兵,尚未到达指定位置,看到党项部对他们毫无戒心,二人不约而同想起了以前受的气,遂聚在一起商议,达成共识:趁着党项部毫不戒备,干脆顺手牵羊将其灭掉,正好一扫以前受的鸟气。
   。。

老僧痛失《兰亭序》伏允溃逃茫沙碛(9)
二人说干就干,不再按李靖的要求布防,而是带领兵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捣向党项部的纵深。
  此举一开始收到了效果,像李道彦领兵袭破了阔水,俘虏千余名党项人,获得羊马数千头。
  这一下子惹怒了党项部,其部落内原来有数方势力,互不统属,遭此袭击,顿时团结一致,在拓拔赤辞的指挥下奋力抵御唐军。
  他们先是占据山险,玩些声东击西的把戏,将唐军调遣得疲于奔命。
  赤辞又暗设诡计,在野狐峡设下伏兵,将唐军大队人马引到这里,继而大举进攻,杀得唐军大败。
  此役,唐军伤亡者万余人。
  李道彦和高甄生眼见抵挡不住,只好撤回兵马,退保松州。
  李靖闻讯大为震怒,即派段志玄领人前往松州,拿下李道彦和高甄生解往长安。
  又向李世民上表一道,其中详述李、高二人的劣行,要求按律惩之。
  再求派史大柰前往松州,接手东路军布防之事,并修补与党项部的关系。
  即将打响的战事受此一阻,日期只好向后推了数日。
  所幸吐谷浑已经与党项部翻脸,伏允无法带人越过党项部的地盘向东逃窜。
  如此却苦了侯君集的人马,只好在高寒的气候下又多熬了数日。
  侯君集按照李靖的号令,将所部人马排成一字长蛇阵,开始向伏允的主帐扑去。
  伏允其时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北面,在南面压根就没有布防。
  如此一来,侯君集的南路军如入无人之境,其进军的速度非常快,三日内就将人马推进到离青海湖仅有五十里的地方。
  伏允听说从南面突然冒出唐军队伍,顿时惊慌失措,他一时无力组织起有力的抵抗,只好将自己的主帐逐步北移,渐渐到了库山。
  伏允此时已经感觉出大唐此次征战下了大力气,对自己采取了合围的态势。
  他已经得到准确消息,此战的主帅是李靖,此人能征善战,有奇谋,大唐收复江水以南版图以及扑灭###厥,皆是此人之功。
  李靖将中军帐设在鄯州,与李道宗一起带领唐军北路军从北面向自己施压;东面为党项部的地盘,那里山高路险,听说唐军已移师驻扎;又听说李大亮率领兵马奔向且末,堵断了自己的西方逃路;眼下侯君集从南杀来。
  由此看来,唐军的合围之势已经形成。
  伏允思索良久,觉得眼前的当务之急是撕破唐军的包围圈。
  他将眼光投向北方的库山,准备全力拿下此山,从而经此奔向高昌国,再图与西突厥联手,来共同对付大唐。
  他说干就干,开始集合重兵,准备给予库山雷霆一击。
  唐军的斥候探知了伏允的动静,李道宗将此消息报给李靖。
  李靖沉思片刻,抬头说道:“这就对了。
  侯君集快马杀向伏允的纵深,给了伏允一个冷不防,他惊慌之余,要作困兽之斗!库山为一天然屏障,伏允若能拿下此山,即可撕开我军防线,从此向西逸去。
  嗯,伏允已经明白了我军合围的意图,不愧为一条大漠中的老狐狸!”     李道宗意气风发,大声道:“请李大都督放心,那伏允休想越过库山一步。
  我即刻去库山亲自布置,若被伏允攻破,本人愿提头来见。”
  “你在山上可多设檑木、灰瓶,让兵士尽量用弓弩与之交战。
  万万不可与其贴身肉搏,那非我们所长。
  你只要在库山坚守三日,伏允见无计可施,定然罢手不攻。
  我对库山之役并不操心,惟思伏允攻山受挫之后,他下一步将有何动作?我们现在固然将其合围,然吐谷浑境内多山多谷,气候又如此恶劣,要想彻底降服伏允,还是要费一番工夫的。”
  “不妨。
  水来土掩,兵来将挡。
  谅伏允有多大能耐?大都督不用思虑太过。”
  

老僧痛失《兰亭序》伏允溃逃茫沙碛(10)
李道宗说完,即转身前往库山布置军事。
  伏允让手下弃马步战,他们一手持盾牌,一收持弯刀,妄图攀上峰顶后与唐兵近战。
  李道宗在山顶上准备了大量的檑木和灰瓶,当吐谷浑兵叫喊着逼近峰顶之时,李道宗见其前锋距自己仅有一百步,他大喝一声:“上啊!”就见躲在壕沟里的唐军齐刷刷地冒出头来,他们或扯开拴系檑木的绳索,或扬手抛出灰瓶。
  檑木快速地滚下山去,将吐谷浑兵碾得鬼哭狼嚎;灰瓶落入敌阵后炸开,腾起白蒙蒙的烟雾,顿时模糊了他们的视线。
  唐兵办完这些事,各人手中又马上持起了弓弩,准备射杀来犯之敌。
  可惜那些吐谷浑兵遭遇了檑木、灰瓶的打击之后,像潮水一般向山下退却,不肯再尝弓弩的滋味。
  伏允见状,急忙改换了策略。
  他先派出人正面进攻,以此来吸引唐兵的注意;另派两路人迂回到库山两侧,让他们攀悬崖登上山顶,以此来偷袭唐兵阵地。
  这些吐谷浑人仗着身手敏捷,很快实现了伏允的意图。
  他们从两侧登上山顶,抢入唐兵阵地,用弯刀与唐兵贴身相斗。
  唐军的山顶阵地顿时一派混乱。
  山下的伏允见自己得了手,急忙喝令正面进攻之人加快速度,前去接应山顶之人。
  李道宗此时正在山顶,他挥剑砍倒来攻击自己的两名吐谷浑人,然后令身边之人挥动红旗,让埋伏在后面之人现身,让他们一部分人前来支援山顶,另派二路兵士前往两翼堵截正在攀缘的吐谷浑人。
  他冷静地判断形势,发现从两翼攀上来的吐谷浑人不多,己方在山顶上占据着优势;山下的吐谷浑人刚刚吃了檑木和灰瓶的苦头,不敢靠得太近,他们若想登上山顶,毕竟要比己方的援军晚上一步。
  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快速稳定好山顶的局面。
  唐军的援兵已经冲上山顶,他们按照李道宗的意图,二队人分往两翼,前去截杀攀岩上来的吐谷浑人;一队来山顶支援,李道宗见状,挥剑一指,自己先抢入阵地,向山顶上人数占劣势的吐谷浑人砍杀起来。
  如此一来,他们很快控制了山顶上的局面。
  待他们将山顶上的吐谷浑人完全制服,山下的吐谷浑人已经攻到距山顶不到二百步的地方。
  李道宗见没有时间再准备檑木和灰瓶,遂挺立身子亲自张弓,带领兵士齐齐向下射箭。
  如此,伏允的这一波疯狂进攻宣告夭折。
  到了第二日,伏允又指挥人向山上攻击,皆被唐军打退。
  过了午后,想是伏允觉得进攻无望,不再遣人来攻山,一时间山上山下显得很平静。
  这样又过了一晚,第三日伏允不再来攻山。
  李道宗遥望山下,见那里未见旗幡飘动,心中生疑,遂派人下山去探。
  当探事之人气喘吁吁地登上山顶,李道宗观其神色,不用听其言语,心中已经十分明白:伏允跑了。
  恰在此时,李靖从后方登临库山来观战事。
  李道宗将伏允逃跑的消息告诉他,李靖微笑说道:“我算来时间也差不多了。
  伏允久攻库山不下,南面的侯君集领兵逼近,他若继续在这里死撑,定是一个全军覆没的结果。
  他若不跑,枉有大漠老狐狸的称号。
  李总管,你再派人去探,看看侯君集现在何处。
  这个库山也不用据守了,我们现在就下山,与侯君集合兵一处,想法打探到伏允逃往何处,再定下步行止。”
  当李道宗的北路军走下库山,侯君集的南路军前锋恰好不期而至。
  如此,唐军南北两路大军会合一处,昭示唐军取得了此役的第一阶段的胜利。
  派出去的斥候纷纷回来,他们还捉来吐谷浑人问询伏允的逃向。
  所有的消息都表明,伏允带领轻兵向西逃去,其路线通向青海湖之西南名为沙碛的地方。
  

老僧痛失《兰亭序》伏允溃逃茫沙碛(11)
沙碛那里四周为一派茫茫的沙漠,中间有若干个绿洲,其南为昆仑山,西为且末河。
  伏允逃到这里,是想自己熟悉这里的地势,且适应这里恶劣的气候,以此来和唐军周旋。
  他在逃跑之时,还使出最为歹毒的一招,即是令人将沿途野草全部放火烧掉。
  伏允的如意算盘是想沙碛路途遥远,唐军之马若无野草为食,定难前行,妄想唐军就此知难而返。
  李靖得知了这些消息,就将众将召集到中军帐内,讨论对付伏允的方略。
  帐内众将大多面露难色,他们这些日子以来,见识了高原反复无常的气候,深以为虑。
  以往在塞外征战,那里的气候固然寒冷,然不像这里气温陡降陡升,或者刮起漫天的黄沙,或者突降冰雹,如小孩儿的脸一样,变化太快。
  他们又听说沙碛那里,有一种流沙会突然而至,将人马都埋入其中,心中更生出恐惧。
  李靖居中坐在帅位上,下面的将领对面而坐。
  李靖缓缓说道:“伏允又故伎重施,大家都议一议,大军如何定下下一步的行止。”
  薛万均率先发言,说道:“伏允用心险恶,以火烧去沿途的野草。
  我军若继续追击,马无野草可食,定疲瘦难行。
  大军入了大漠,若无马匹代步,靠人力行走,那是难以坚持数日的。”
  侯君集问道:“依薛将军之言,我们不入大漠,如何与伏允交手呢?”
  薛万均答道:“如今这里方圆荒无人烟,我军既不入大漠,也没必要在此坚守。
  库山一战,大折伏允锐气,谅他一时不敢再轻举妄动。
  我的意见,使我军退回境内修整,若伏允再卷土重来,我军正好以逸待劳,猛击其势。”
  李道宗摇头道:“库山一役,伏允固然被挫败,然未伤其主力。
  他现在轻装逃脱,有备而去,焉知他是否又行什么图谋呢?”
  契?何力接口道:“不错,这正是伏允惯使的伎俩。
  我与他交往多年,知道伏允善避锋芒,不计一土一地的得失,常常仗着地势及气候与外来人巧相周旋。
  如今,他明明知道李总管率兵在且末布防,他还是奔向沙碛,是欺我们不明那里的地势,使我们不敢追击。
  若大军一退,伏允定会现身再来侵扰——这是他惯使的法子。”
  李靖点头道:“契?何力说得有理,上次段志玄引兵还鄯州,那伏允即领人露出头来,奔往凉州大掠。
  他确实不计较一土一地的得失,只要其部众在,就是其为祸的本钱。”
  此后,众将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表述自己的意思。
  话题谈论到最后,归结为对伏允是追还是不追的取舍上。
  座中大半人赞成薛万均的意见,认为现在去追,太过凶险。
  不如暂且回军休整,待到了七八月暖季的时候,那时候野草又会生出来,再行进兵。
  侯君集的意思也相当明确,就是要深入沙碛彻底降伏吐谷浑。
  他见众将倾向于退守,就嘿嘿一笑说道:“你们以为到了七八月天气就会晴好吗?错了,那时候照样有大风刮来,且白昼之间温差更大,白日阳光充足,到了夜间气温陡降,还会下来冰雹。
  契?何力,我这样说非是虚言吧?”
  “侯尚书所言为实,大军若于此时进击,需携带棉衣和单衣,显得非常累赘。”
  契?何力点头答道。
  侯君集接着说道:“刚才薛将军说伏允大失锐气,其实未必。
  其攻库山受挫固然不假,然未伤其根本,其部众犹完备,还有与我军交手的资本。
  我军现在若退回休整,伏允定引军出沙碛前来袭扰,则我军此来大举围攻,就和段志玄上次进兵有了一样的结果。
  我们此来大动干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