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黑白朱元璋-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建章立制,严惩贪腐,安抚百姓,终致天下大治。然屡兴党狱,将功臣权贵诛杀一空,手段之阴狠,自令其留下千古骂名。此像为明宫廷画师仿刘邦、李世民之像绘制,雍容华贵,满脸慈祥,但非真容。
说着,便把药丸塞到陈二娘手中。
陈二娘仔细端详了一番,只见它闪闪发光,不时飘出一股异香,不由得暗暗喜欢。
“吞下,快吞下,保你生下贵子!”
老道在一旁催促道。
陈二娘毫不迟疑地将药丸放进嘴里,那药丸作怪,不待吞咽,竟自己朝喉咙里滚去,陈二娘不由得一怔。那老道却打着哈哈站起身来,朝东南方飘然而去,口里吐出清朗朗几句话来:
“好、好。黎民有主,百姓有救了!”
陈二娘吞下药丸,只觉口鼻中阵阵香气透出,全身通泰舒畅,急忙回去把经过告诉了朱五四。
朱五四口中顿时也生出股股清香,他不禁一阵惊喜,告诉妻子一件事:
当年他的爷爷朱初一搬迁到盱眙县(今安徽盱眙)杨家墩时,也出过一桩奇事。
那时,朱初一因为穷,无力盖房,只得在一个土窝洞里安家。
一天,他正在土洞里歇气,忽见两个颇有几分仙气的道士从此经过。一个长着长须,身着红袍的道士指着朱初一猫窝着的土洞子说:
“此处为龙脉结穴之处,有人若在此处下葬,后代当在濠州出天子。”
另一青衣道士问道:
“何以为证?”
红袍道士说:
“五代周世宗柴荣曾到过濠州,说:‘荆、涂二山为濠州朝冈,有王者气。’你看这山脉走势:龙脉蜿蜒远来,王气荟萃。淮、黄合襟作祭堂,九峰插天为香案,真乃天下第一宝地。且龙脉西去即与濠州涂山相通。此其一证。”
说到这,他俯身捡起一根枯枝,递给那个青衣道士,笑着说:
。。
乡下婆娘竟怀了个龙胎(2)
“凡王气汇聚之处,其地必然不同寻常,应当冬暖夏凉,且无虫蚁。你若不信,可将这根枯枝插下,十天之后它必绽芽生叶。”
青衣道士依言将枯枝插在土洞旁。然后两人口作山歌,翩然而去。
朱初一将两人的话听在耳里,等他们一走远,就去看那插在土中的树枝,果真是枯枝一段。
他不信这样的枝条能长芽生叶,便天天去察看,要试试红袍道士的话灵验不灵验。
过了九天,枯枝依然。到了第十天早上,那枯枝上竟绽出新芽,长出了鹅黄的嫩叶。
朱初一惊讶不已。突然间,他计上心来,将那长芽生叶的枯枝拔掉,另捡一根枯枝插在原处,他要看看那红袍道士见了又如何理论。
这天午时,那两位道士联袂而至。隔着老远,青衣道士就笑嚷道:
“道兄,那枯枝并未生叶,看来此地并非风水宝地,道兄此次看走了眼。”
红袍道士几步抢上前去,拔出枯枝一看,眉头拧成一团,掐指一算道:
“可恶,必是有人将树枝换过。”
他指了指土洞,示意青衣道士去里头看看。青衣道士走到土洞口,见朱初一正惶恐不安地站在洞里。他把红袍道士的话都听到了耳中,当青衣道士问是不是他换了树枝时,他畏畏缩缩地点头承认,并把那根绿芽尚未枯萎的树枝递给了青衣道士。
红袍道士一见,摇头叹息着说道:
“可惜可惜,你这一拔,泄漏了龙穴精气,长房不能传位,百姓又要遭杀戮之灾了。”
他又掐算了一下,对朱初一说:
“记住,你死后一定要在插枝处下葬,百年之后你家当会出真命天子!”
说完,便和青衣道士一路啸歌而去。
朱五四给陈二娘讲完这段故事,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甜滋滋地说:
“给你药吃的红袍道士与插树枝的红袍道士肯定是一个人,看来,你腹中怀的是真命天子。”
夫妻俩沉浸在对儿子大富大贵的憧憬之中。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童年龙话(1)
元文宗戊辰年(1328年)九月丁丑日,从朱五四的那座冬冷夏热、四面通风、采光良好的泥棚里传出阵阵痛苦的呻吟,声震屋瓦,这是陈二娘临盆前的阵痛发作了。
据说随着陈二娘的阵阵呻吟,卧室里腾出阵阵红光,香气经久不散。
到了未时,陈二娘发出一声惨号,室内一股夺目的红光腾起,直冲霄汉,映红了半边天空。远近邻居,以为是朱家茅屋失火,慌忙端了水来救时,只听见屋里传出一阵洪亮的婴儿啼哭声,知是陈二娘已经分娩了。大家再看那茅屋,哪有什么红光火焰。大家以为是看走了眼,泼掉水,嬉笑着纷纷走回家去。
谁知大家刚刚走到自家门口,却见朱家茅屋上又是熊熊一片火光,经久不灭。
此后几夜,朱家的茅屋上总是火光熊熊,村里人皆惊诧莫名,议论纷纷。内中一人突然说道:
“朱家夜夜出此怪事,莫非是与他家刚刚出世的这个小儿子有甚瓜葛?”
朱元璋登基作皇帝,据说有祥瑞呈现,无迹可求的童年也要大加粉饰,大加神化。
一句话点醒了大家,有好事者立即去朱家问得刚取名“重八”的小子的生辰八字,跑到附近镇上请一个算命先生推算,看他的命理有何出奇之处。那算命先生推算一番,不禁惊叫道:
“这是何等人物,竟辰戊丑未,四库俱全,真是贵不可言,贵不敢言。不过,这命太大,父母兄弟,皆将被他克光死尽,亦是该人家门之不幸!”
村里人被这番话惊得半晌作不得声。
重八已经出世三天了,按当地习俗,三天后当给他洗浴一番。朱五四便到河中去汲活水。他刚走到河中,有一块布漂来缠在桶上。朱五四正愁家中连块做尿片的破布都没有,便携回家中,给重八制了一件贴身儿衣。后来,重八改名为朱元璋,当上大明开国皇帝之后,人们便把此地称作红罗幛以作纪念。
重八落地前后虽有许多奇征异兆出现,但身体却不好,疾病不断,朝啼夜哭,弄得全家不安,且生下来就不能吃东西。俗话说,皇帝重长子,穷人疼小儿。朱五四把这个小儿子看成了命根子,家中虽穷,仍抱着他四处求医,药也吃过不少,病却未见起色,心中郁郁不乐。
这天,五四正对着孱弱小儿愁肠千结,却听见门外传来一声“善哉!”忙起身看时,只见一个身材高大、骨骼清奇的和尚托着僧钵站在门前。他打量了朱五四一眼,笑吟吟地问道:
“施主满面忧愁,想必是有难解之事。”
朱五四心中一动,忙施礼答道:
“实不相瞒,家中新生一儿,常罹疾病。最烦人之处是不肯进食,连奶水都不吃。百般投医,皆无技可疗。大师云游四方,见多识广,不知能否以良方教我?”
和尚说:
“请施主放心,贵儿到半夜子时,自会进食。”
朱五四将信将疑,便去屋里取米作布施。等他端着米出来时,那和尚已无影无踪了。
等到半夜,陈二娘去给重八喂奶。说来也怪,几天来奶水不进的婴儿一下就凑在母亲的奶头下,拼命吸吮起来。朱五四那颗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
进食问题虽已解决,三天两头却疾病不断。呱呱而泣之声,噪得比邻而居的村人也日夜不宁。朱五四经历了几件事,知道这孩儿大概与僧、道有什么缘分,病急乱投医,便抱着他到附近的寺庙去试试运气。
谁知运气不佳,抱着小儿跑了十几里地到了一家寺院,寺里却没有一个和尚。
朱五四跑得人困神乏,回到家中,却见屋的东檐下有一僧人面壁而坐。他听见脚步声,连头也不回,朗声说道:
“施主,请抱儿过来。”
朱五四忙将正闭眼啼哭的重八抱过去。那和尚转过身子,伸出骨瘦如柴,却出奇地长的右手五指,在重八头上摩挲了一阵。重八当时就睁开紧闭了几天的小眼,哭声也顿时止息,竟咧嘴嬉笑起来。
童年龙话(2)
朱五四认为这是神佛有灵,决计等儿子长大后便送入佛门,以保终生平安。
。 最好的txt下载网
虽是龙种,饥饿与苦难却陪伴着他(1)
岁月如流,重八已渐渐地长大了。
他长得姿貌雄杰,奇骨贯顶,志意廓然。喜独居沉思,城府颇深,别人莫能窥测其心思。
家中是越来越穷,尽管朱五四辛苦劳作,却食难果腹,朝夕彷徨。为了口,他又举家迁到了条件较好的太平乡孤庄村。
穷是穷,朱五四还是千方百计送钟爱的小儿子入了学。既就学,他显得聪明过人,所授之书过目尽知,入耳即熟。到十岁左右,便识得许多古今文字,且对父母非常孝顺,侍奉左右,善解人意,尽得二老的欢心。陈二娘曾不无喜悦地对丈夫说:
“吾家忠厚待人,人言吾家当生好人。今吾诸子皆不勤于生产,看来这个好人当应在吾小儿身上。”
一天黎明,重八侍奉父亲在东室的屋檐下闲话,有一个留着长须,身着红袍,手持象简的道士飘然而入,见了朱五四,他打了个稽首,说:
“好个公公,八十三当大贵。”
朱五四见这道士不请自入,心中颇为不悦,等听到这番异言,想起当年有个红袍道士给妻子送药丸之事,顿时转怒为欢,忙请他坐下进茶。那道士竟不顾而去,出了门即不见踪影。
重八当上了明朝洪武皇帝后,追尊其父朱五四为淳皇帝,庙号仁祖。更名为朱元璋的明太祖屈指一算,其父这年正好八十三岁,与道士所说相符,他立即将此事诏告天下。
朱五四年纪越来越大,田里的活计越来越干不动了。年成却越来越差,水旱频仍,官府横征暴敛,日子越来越难过。尽管小儿子是父母的心头肉,也只得忍痛叫他退了学,去替大户人家看牛放羊。
朱重八生性泼辣阴狠,聪明透剔,鬼点子多,看事准,又会抓别人的弱点,支使人,故那些同他年纪相仿甚至比他大几岁的放牛娃娃如徐达、汤和等人都心甘情愿地听他调遣指挥。
秋天,山中浆果红熟,有的放牛娃贪吃上山采摘,牛羊无人看管便吃了人家的庄稼,回家得挨顿死打。
朱重八立即将大家召集拢来,将几十个放牛娃分为两队。一队将所有的牛羊看管放牧,一队上山采集野果,然后按人头平均分配。朱重八在这种场合总是先人后己,自己挑的果子总是最差最少的那份。
夏日,他带领大家做朝拜皇帝的游戏。他脑瓜灵,点子多,将折来的棕树叶子撕成丝缕,挂在嘴上作胡须。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一块车辐板顶在头上当平天冠,又从庙里偷来一块破黄布披在肩上,然后坐到土堆顶上,当起了皇帝。那些小伙伴们,他则叫他们恭恭敬敬地捧着一些捡来的破木板条,权充朝笏,六个一排,横平竖直,整整齐齐地向他三跪九叩首,还要山呼万岁。若有谁敢不听,则他有办法弄得别人的牛羊走失,回家挨打或无缘无故从坎上跌下,弄个头破血流,故附近村庄的孩子无人不畏服他。
多年以后,皇帝朱元璋追忆童年,头脑竟空空荡荡的,记起的只有一个饿。
饿呀!放牛的朱重八感到肚中在刮肠剜肝般疼痛,看看天上,日才偏西,离收牧的时间还早,他焦躁起来,问道:
“你们饿不饿?”
徐达、汤和、周德兴等一班看牛娃同声回答:
“饿!”
“什么最饱肚?”
“肉!”
“好!”朱重八笑嘻嘻地说,“眼前放着肉你们不吃,真是一群呆鸟!”
放牛娃们被他骂得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朱重八却不再理会,指挥汤和将一条浑身光洁如黄缎的小肥牛赶过来,又叫徐达带着几个人去山上捡柴,然后解下一根拴牛绳,将小黄牛的前后蹄拴住,叫大家合力一拉,把小黄牛放倒在地。周德兴心下明白了,忙抄起砍柴刀,当头劈了下去。一群放牛娃在朱重八的指挥下剥皮的剥皮,砍肉的砍肉,一会儿,徐达带着人扛来几捆枯柴,找个避风处燃起一堆篝火,大家各自选块嫩牛肉在火上烧烤着,囫囵吃起来。
待到夕阳衔山,山林阴翳,一头小牛竟叫他们吃得干干净净,地上只剩下一堆骨头,一张牛皮和一条尾巴。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虽是龙种,饥饿与苦难却陪伴着他(2)
小伙伴们一个个吃得嘴光肚圆,心满意足。朱重八看看山下袅袅升起的炊烟,下令各自赶牛归家。
蓦地,一个放牛娃“哇”地大哭起来。原来刚刚吃掉的那头牛是他放牧的,现在被吃掉了,他如何向主人交代?
一时间,山坡上一片死寂,大家面面相觑,方才意识到刚才太过孟浪,只贪口腹之欲,却忘了一头牛不是一笔小钱,这个罪过谁也担当不起。
大家相互埋怨,慌做一团,几个年纪小的孩子吓得哭了起来。
朱重八脸色铁青,拧着眉头站在那儿一言不发。猛地,他一声大喝:
“噤声!”
焦雷似的吼声把大家镇住了,大家齐刷刷地盯住他。
“这事是我出的主意,一人做事一人当,与大家无关。现在,大家听我的号令!”
他指挥大家将牛骨牛皮一一清理,抛进一条深涧。然后找了一条石缝,将牛尾巴硬塞进去。又派徐达进村去将牛主刘继德请来,说朱重八不小心,将他那头牛赶到石头缝里去了。
刘继德是村里的一个地主,听说一头牛钻进了石缝,打死他也不肯相信。气冲冲赶来,将朱重八一顿拳打脚踢,方才恨恨而去。
朱重八虽挨了一顿毒打,却获得了孩子们的极大敬服,大家更心甘情愿地听他驱使了。悟性奇高的朱重八由此懂得:急人之所急,便能收揽人心。在战争年代,他将此法用得出神入化。
大元至正四年(1344年),淮河两岸大旱,田地都裂开了一条条长缝,像张着一张张干渴盼水的嘴。正在这时,蝗虫又铺天盖地而来,把谷穗上残存的几粒粟谷吃得干干净净。
真是祸不单行,太平乡又赶上瘟疫大作,人口接二连三地死去。朱重八家中,半个月内便死了三口人。
先是六十四岁的朱五四弃世,接着长兄重四和母亲陈二娘相继死去。
眼睁睁看着亲人一个个离去,十六岁的朱重八既无钱请郎中也无力掩埋亲人,急得与他二哥重六抱头大哭。
哭了一阵,朱重八想起家徒四壁,钱无一贯,田无一垅,买不了棺木,更置不了坟地。但人死总以入土为安,便止住哭,擦干泪水,跑到田主刘继德家中,跪请他发发善心,给父母恩赐一块葬身之地。
刘继德为那头小黄牛之事还在记恨着朱重八的刁钻不驯,这时便将脸一板,不仅不给葬地,还把朱重八痛骂了一场,逼着他归还他父亲的欠债。
对于这桩事,朱重八是痛入骨髓,永志难忘。三十多年后他登基做了皇帝,亲撰了《皇陵碑》,还把这段辛酸事写了进去:
……
田主德不我顾,
呼叱昂扬。
既不与地,
邻里惆怅。
……
正在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之时,刘继德之兄刘继祖却可怜这孤苦无依的小兄弟俩,派儿子将朱重八叫去,让他在自家的山地里任选一块地去安葬亲人。
朱重八感激得热泪滂沱,给刘继祖重重地叩了几个响头。他登基之后,不忘旧恩,特追赠刘继祖为义惠侯,其妻为义惠侯夫人。
葬地有了,装殓时衣衾与棺椁却仍无着落。没有法子,两兄弟只好翻捡出几件破衣裳将父母包裹起来。
第二天,两兄弟把两扇破门板卸下,用芦席将双亲遗体卷起,再用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