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胡乔木:中共中央一支笔-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胡乔木晚年,他曾不无遗憾地说:“那时候,我从未想到该和主席拍张合影!”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工作很繁重,都堆在你的身上”(1)
依然是以“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的名义,在1949年3月23日播出《中共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新闻稿(据现存的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广播稿,当时广播的标题是《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完满结束》。)。
新闻稿的第一句话,是毛泽东所加,打破了以往对中共中央所在地严格保密的惯例,如此“亮相”道:
中国共产党第七届第二次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在石家庄附近举行,会议经过八天,现已完满结束……
为什么选择会议结束后的第十天——3月23日播出?为什么点明了会议“在石家庄附近举行”?内中的原因,是在3月23日这天,中共中央机关“开拔”了,从平山县西柏坡村启程,经石家庄和保定地区,朝北平进发。胡乔木随毛泽东一起北上,于3月25日乘火车抵达北平清华园车站,在那里下车。胡乔木感慨万分,因为当年他曾在清华园这“戏台”上演过“戏”,大学岁月历历在目。转眼之间,十九个年头飞逝,如今他以胜利者的身份,重返古城……
毛泽东在北平城外清华园下火车,是由于中共社会部部长李克农考虑到他的安全,安排他住在远郊——香山西南坡的双清别墅。
胡乔木的女儿胡木英这样回忆跟随育英小学从西柏坡来到北平时的兴奋之情:
应该有个六七辆大卡车吧,来拉我们这些学生,老师,当时都给同学发了口罩,好像还发了个头巾,头巾可能就是什么白布那么裁的,那个还是发了草帽没发草帽,那个反正刚开始坐上车呢都高兴得不得了,从来没坐过这大卡车,所以当时坐在车上都特别高兴,又唱啊,又闹的,挺欢快的,晃荡晃荡就不行了,小孩就东倒西歪,再加上那全是土路,那前面车一开,后面的车就吃土,所以只能戴上口罩啊,把那个头巾也包上啊什么的,所以后来就不怎么唱了。好像就在保定过了一晚,睡了一觉,那就是一个大房间,一个大通铺,天刚刚亮就都给叫起来了,然后又上车,到了北京已经是晚上天黑了,从哪个门进来的就说不清,反正最后是穿过复兴门到这的。那穿过北京城那个时候,原来都是在农村的,所以一看到北平城里头又是灯光,又是路上有车,当然那个时候也有各式各样的车,还有骆驼,还有什么无轨电车,有轨电车,叮咣叮咣,反正觉得挺热闹的,在我印象里开,就是看人家那个理发馆的那个霓红灯那么转还奇怪,这个灯怎么老在那转哪,而且还好几种色地在那变,那个所以一路上特别兴奋……
一进入北平,百废待兴,毛泽东可谓陷入“日理万机”的忙碌之中,胡乔木也随之进入“百忙”状态。这种忙碌,可从毛泽东1949年6月24日写给胡乔木的一封便函中,窥见一二:
乔木:
写一篇纪念七一的论文(似不宜用新华社社论形式,而用你的名字),拟一单纪念七七的口号(纪念七七,庆祝胜利,宣传新政协及联合政府,要求早日订立对日和约,消灭反动派残余力量,镇压反动派的破坏和捣乱,发展生产和文教)——此两件请于6月最近两天拟好,以便于6月28日发出,6月29日各地见报。写一篇七七纪念论文(带总结性),此件须于7月2日写好,三四两日修改好,5日广播,7日各地见报。起草一个各党派的纪念七七的联合声明——此件亦须于7月2日写好,以便交换意见。以上工作很繁重,都堆在你的身上,请好好排列时间,并注意偷空睡足觉。你起草后,我给你帮忙修改,你可节省若干精力。
《英美的外交——特务外交》一文(引者注:载当日,即6月24日《人民日报》)甚有用,请令全文播发,提起警惕性。
毛泽东
6月24日下午六时
从6月24日(况且已是下午六时),至7月2日,不过一星期,毛泽东要胡乔木完成的却有四篇全局性的重要文章:
(一)纪念七一的论文;
(二)纪念七七的口号;
(三)纪念七七的论文;
(四)各党派纪念七七的联合声明。
“工作很繁重,都堆在你的身上”(2)
确实,如同毛泽东所言,“以上工作很繁重,都堆在你的身上”。
胡乔木埋头苦干着。他这“中共中央一枝笔”,日夜不停地写着。
在那些忙碌的日子里,他依然为新华社写了不少社论,诸如:
《要求南京政府向人民投降》(4月5日);
《庆祝上海解放》(5月29日);
《无可奈何的供状——评美国关于中国问题的白皮书》(8月20日);
《旧中国灭亡了,新中国诞生了!》(9月22日);
……
他也写了许多新闻。在1949年4月20日,当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时,英舰“紫石英”号等四舰开炮,“紫石英”号负伤,被迫停在镇江附近。7月30日夜,“紫石英”号趁江陵解放号客轮经过镇江下驶时,强行靠近该轮,借以掩护逃跑。翌日,新华社播出新闻稿《袁仲贤将军为英舰紫石英号逃跑事发表谈话》,各报登载,连英国报纸也予转载。
袁仲贤,即中国人民解放军镇江前线司令。世人都以为那新闻稿,是袁仲贤向新华社记者所发表的谈话。其实,那是胡乔木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以袁仲贤的名义写的!
反反复复修改《共同纲领》(1)
住在远离市中心的香山双清别墅,毕竟诸多不便,毛泽东于1949年7月迁入中南海丰泽园的菊香书屋。胡乔木也随着毛泽东,搬进中南海,住在静谷,胡乔木一家住在近北面的三间西厢房内院,与田家英为邻。那里离毛泽东住处不太远。毛泽东来一个电话,胡乔木随叫随到。
胡乔木的女儿胡木英是这样回忆笫一次住进中南海的情形:
具体怎么搬的我不知道,但是只是到那个星期六下午接我们回去的时候呢,就不去香山了,就去了中南海,这才知道他们已经搬到中南海了。刚进中南海我们是住在那个静谷,就挨着主席的那个旁边,在他西边,静谷的后边呢,北边呢就是春耦斋,那个地方挺漂亮的,有树,有假山,而且还都是些老树,特别是那个院里头有两棵树是连根树,两个根,但是长到,后来长到一起成一棵树,所以印象特别深。
房子都比较破旧,漆脱落了,但是起码房间都有了,我父母的卧室,办公的地方,然后我们的住房和带我们的阿姨住的地方,反正一人都有那么一小间吧,房间也不是很大,但是足够,足够我们住了。
静谷、来福堂、喜福堂、颐园,我们家在中南海搬了几个地方。
那时,在胡乔木起草的种种文件之中,最费精力的莫过于参与起草《共同纲领》了。
《共同纲领》的全称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刘少奇在1949年9月21日的讲话中,称《共同纲领》“是总结了中国人民在近一百多年来特别是近二十多年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战争的经验,而制订出来的一部人民革命建国纲领。”
这样的“建国纲领”,起草工作自然费时费力。
“政协”,有所谓“旧政协”与“新政协”之分。
“旧政协”的全称是“中国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在重庆举行,国民党、中共、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参加,以“协商政治问题”。当时,蒋介石发动内战的准备工作尚未就绪,也就被迫同意举行这样的会议来“协商政治问题”。自然,当蒋介石军队向解放区发动大举进攻时,“政治”也就没有“协商”的余地了。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的《纪念‘五一’节口号》第五条这样写道:
“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七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
这样,也就提出了召开“新政协”的倡议。中共的这一倡议,得到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响应。于是,1948年10月初,由周恩来主持起草《共同纲领》,当时叫《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纲领》。1949年初,写出了第二次初稿。后来形势起了很大变化,初稿要另起炉灶。
1949年6月15日,新政协筹备会在北平成立,决定由周恩来担任《共同纲领》起草小组组长,许德珩为副组长。会议又决定,委托中共负责《共同纲领》草拟工作。
胡乔木参与了草拟工作。经过五易其稿,在8月22日才算写出《新民主主义的共同总纲领》(当时的名称),送毛泽东审阅。
毛泽东亲自作了修改。如今,尚可从毛泽东写给胡乔木的五封便函,看到当年修改时的繁忙景象:
其一
乔木:
纲领共印三十份,全部交我,希望(今晚十点)左右交来。题应是《共同纲领》。
毛泽东9月3日
你应注意睡眠。
其二
乔木:
今(引者注:指9月3日)晚付印的纲领,请先送清样给我校对一次,然后付印。
毛泽东即
其三
即刻付印(引者注:指9月5日),一小时内交我。
毛泽东
其四
照此改正,印成小册子一千本。
毛泽东9月6日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反反复复修改《共同纲领》(2)
其五
乔木:
即刻印一百份,于下午八时左右交周副主席(引者注:指周恩来)。但不要拆版,俟起草小组修正后,再印一千份。
毛泽东9月11日下午四时半
内中,从9月10日晚九时起,周恩来、胡乔木等在毛泽东处一起讨论《共同纲领》的修改,直至翌晨七时,一口气讨论了十个小时!
从毛泽东关照胡乔木“你应注意睡眠”一句,也可看出当时胡乔木工作的紧张之状。
《共同纲领》,其实不光是“建国纲领”,而且还可以说是当时的一部“临时宪法”。
周恩来先后召开了七次会议,征求各方意见。
1949年9月29日,《共同纲领》经新政协大会正式通过,正式定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载入了史册。
胡乔木还为新政协的召开,写了《旧中国灭亡了,新中国诞生了!》一文,作为新华社社论发表。胡乔木写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开幕,是中国光辉灿烂的人民的新世纪的开端。这是全中国人民空前大团结的会议。这个会议宣告了旧中国的永远灭亡和新中国的伟大诞生……”
新政协决定,自1949年9月27日起,北平改用原名北京——北京是在1928年6月20日被南京国民政府改名为北平的。北京定为新中国首都。新政协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成为“新闻人物”(1)
1949年10月1日,已成为一个历史性的日子。
这天下午二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北京中南海勤政殿举行首次会议,一致决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本政府施政方针。周恩来被任命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
下午三时,首都北京三十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开国典礼。在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胡乔木也随毛泽东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这天,新华社播发了重要社论:《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不言而喻,这篇社论又出自胡乔木笔下。
胡乔木写道:“前程无限光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诞生,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的巨册……”
在新中国成立之际,胡乔木被任命为新闻总署署长。不久,他又多了一项非常恰当的任命——中央人民政府发言人。
其实,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胡乔木为新华社写了那么多社论、评论、新闻,实际上已经在扮演中共发言人的角色,只是那时没有这样的名义罢了。
此外,他仍兼任着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自1950年至1954年,他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以及新华通讯社社长。
他还担任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社社长。
当然,他仍是毛泽东的政治秘书。
向来,他是在“幕后”工作,发表的文章是以社论、评论面目出现,他的名字很少在报刊上见到。然而,自从他担任新闻总署署长,尤其是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发言人,从幕后走到前台,成了“新闻人物”。
就在这时,一些报纸刊登了介绍胡乔木其人的文章,使这位一直身居幕后的人物首次“亮相”。
上海《新闻日报》在1949年12月2日,发表了署名癯山的《记胡乔木》一文,照录于下:
新华社社长及新闻总署署长胡乔木是苏北盐城县人,地主家庭出身,他父亲胡启东老先生是旧国会的议员,因为拒绝曹锟的贿选,在地方上很负清名。他原名叫鼎新,兄弟姐妹一共有五个人,他和他的大哥达新先后曾在扬州的前江苏省立第八中学读书,他是1924年秋进校的,当时才十三岁,因为一篇《送高二同学赴杭州参观序》的好文章而闻名全校;
学校特地把这篇文章刊印出来,交给大家做参考。他英文、算学的成绩,也远超在众人的上面,因此先生、同学都叫他做“神童”;说他是一个“不世出”的奇才。
他1930年考进了北京清华大学的物理系,当时一般学生的传统心理,皆以南进交大、北进清华为荣;尤其是清华毕业的学生,有优先留美的权利,更是大家所“向往”的学校。以胡氏的聪明才智,只要读完了四年,“放洋深造”,自无问题;但他却接受马列主义的真理,走上了革命的阵线……
这篇文章中尽管某些地方有出入,但大体上还是勾勒出胡乔木的人生轨迹。
两个月后——1950年2月3日,新加坡《南侨日报》刊出署名江山的文章,题为《严正驳斥美揆造谣的新闻署长胡乔木》,近两千字,更为详细。现亦照原文,摘录若干于下:
中央人民政府的发言人,政务院新闻总署署长胡乔木,日前对美国务卿艾其森(引者注:即艾奇逊)歪曲中苏会谈(引者注:指当时毛泽东率代表团赴苏与斯大林会谈)的谈话,予以严正驳斥,这是他从新闻总署成立以来代表政府所作的第一次发言,以后我们听到他代表政府发表谈话的机会一定很多,无论是关于国内或国际方面的,他好像是一位播音台的播音员一样,全国人民经常静候着他的声浪,都想从他那里知道人民政府的意志与动向。
他的责任虽然如此之重,但他过去一直是个革命工作者,所以除了中共内部及其工作地区的人民而外,很少知道他的经历的……
成为“新闻人物”(2)
接着,文章便介绍了胡乔木的经历,内中提及了他“担任毛泽东主席的政治秘书”。最后,作者写道:
现在他是新华通讯总社社长,北京《人民日报》社社长,又是政务院新闻总署署长,肩负着全国新闻报道、政治宣传和政府发言人的重任,他会写,会说,会做,恰是胜任愉快,铢两悉称。
对于这些报道,胡乔木并不乐意。他仍希望悄然埋头于幕后,不愿报刊上介绍他本人。
好在他是新闻总署署长,嘱令各报不要再刊登关于他的报道。从此,在中国报纸上,关于他的报道画上了句号。直至他后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