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死者-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镜头之外的伤痕
  与齐格尔一起出现在伯尔曼的摄影展上的还有许多伊战伤兵,很多都是遭遇自杀式炸弹袭击,有一个是在运送冰块时受伤,另一名美军在撒尿时踩中地雷。受伤最轻的两名士兵失去了双眼。2004年,伯尔曼曾把她拍摄的20幅伊战伤兵人物摄影作品集结成书,名为《紫心勋章:从伊拉克归来》。
  伯尔曼做了很多新闻记者没有做到的事情,但她所能记录的仍然只是这场战争留下的伤痕中的一小块。在她的镜头之外,更多在战争中受伤致残的士兵正躺在医院里接受无休无止的外科手术,承受病痛的折磨;或者蹬着假肢艰难行走在人行道上。他们失去是手臂、失去腿脚,失去健康,失去了正常的人生。被手榴弹炸伤而失去右手和左腿的罗伯特·阿科斯塔说:“没有人真正清楚士兵们经历了什么。人们通过电视得知今天有两名士兵受伤,他们想,‘他会没事的’,但那名士兵身心都受到了终生伤害。”
  更多的伤痛根本没有办法用镜头表现。
  2008年6月28日,年仅31岁的约瑟夫·德怀尔在北卡州的家中因服药过多而死亡。德怀尔曾是一名军医,参加了伊拉克战争。2003年3月战争开始的第一周,一张照片令他闻名遐迩。他怀抱着一名受伤的伊拉克儿童,冲向一所临时医院。德怀尔成为了美国媒体大肆渲染的英雄。三个月后,他回到美国,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在饭馆里,他躲避众人,常背靠墙坐着。在家里,他还把家具堆在一起顶着墙。他疏离朋友,滥用吸入剂,还经常和警察发生冲突。他对媒体的关注很反感,他说自己与普通的伊战士兵没有任何差别,战后的平民生活也是如此。和其他退伍老兵一样,他的生活多年来伴随着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失业以及滥用药物。他经常产生幻觉,感觉自己正被伊拉克士兵追击。一次,他认为敌人已经冲到他家里,于是在家里四处开枪,结果引来警察,将他家包围了3个小时。他在开车的时候还多次无端地转向,以躲避想象的路边炸弹,结果把车撞坏。为此,他不得不频繁地出入心理治疗中心。德怀尔的家人说,他还一直备受抑郁和失眠的折磨。他夜里拿着一把刀躲在衣橱里,并开始吸喷雾剂帮助睡眠。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来自美国国防部档案:战死者(9)
他的母亲说:“德怀尔喜欢那张照片,但他无法忘却战争……真正的德怀尔根本没有回来,他知道自己是个将死之人。”
  德怀尔绝非孤例,美国军方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军士兵2007年的自杀率创下了历史新高,至少有115名士兵自杀死亡,其中有93人是现役部队成员,22人是国民警卫队或者被动员的预备役成员。115人中有5名是女性。除此之外,2007年美军中至少还有935个企图自杀案例。
  从2004年的67人,2005年85人,到2006年102人,再到2007年的115人。战争造成的伤害在蔓延。
  美军士兵自杀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是因为在战区服役时间过长,因此承担不了强大的作战压力;有的则是不习惯战场血腥画面和紧张气氛;还有的是因为家庭原因,财政困难等等。美国军方的统计数据承认,从伊拉克战场返国的士兵的精神问题最为突出,每3个人中就有一人需要心理医生的帮助,比从阿富汗或其他战场回来的士兵严重得多。报告分析说,原因是伊战老兵比其他战场的士兵更多地目睹了伤亡的惨景,他们经历的战斗也比其他战场要多,还要时刻提防武装分子的袭击或者自杀性攻击。美军方称,伊战老兵因精神紊乱住院的人数是阿富汗老兵的一倍。在这次问卷式调查中,有一半多从伊拉克返回的陆军士兵和海军陆战队队员报告说,他们在那里“感受到了被打死的极大危险”。患有这种症状的人易产生记忆闪回,梦魇和扰乱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干扰思想。
  美国兰德公司在一份独立报告中称,那些从伊拉克以及阿富汗前线返回国内的美军士兵,大约有30万人遭遇严重的心理障碍,其中有些士兵是患上了“创伤后压力综合症”,有些则是抑郁症,但这其中半数的士兵没有得到心理医生的治疗。兰德公司的这份报告长达500页,撰写期间共调查采访了1900余名美国陆海空三军士兵。
  心灵的痛苦不仅折磨伤者,更祸及他们的家人。正如伯尔曼所说“对家庭来说,那是天大的事,伤害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整个家庭。”
  阿科斯塔说:“人们提到伊战时总是希望士兵们说“那很酷”,但我夜不能寐,(战争)实在遭透了。我是得到了紫心勋章,但我不在乎……我们参战的理由不足以让人们失去生命,或让我和弟兄们失去四肢。”
  最后的家书
  来自消失的生命
  Last letters
  From the deceased
  “不管你是支持还是反对这场战争,你都会被这些信件感动。”  战地家书收集行动的负责人乔恩·皮德认为,这些战地家书比任何观点或者政见都有说服力。
  战争是无情的,是惨烈的,是悲壮的。当我们把宏大的视角从血雨腥风的伊拉克战场上逐渐收回时,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与他们疾风骤雨般的命运又仿佛再一次出现在我们眼前。
  2004年11月11日美国第50个“退伍军人日”来临之际,美国有线电视台HBO放映了一部特别的纪录片《最后的家书:来自伊战美军的声音》。10名阵亡军人的家人对着镜头诵读亲人从战场上寄回来的最后家书,场面感人肺腑,连最铁石心肠的人都忍不住泪流满面,哀叹战争的残酷。
  前几天,又有4个同伴丧命
  Four buddies are gone
  杰里·莱恩·金
  “我必须说,在这里的经历改变了我对生活的看法……。一切都在15分钟内发生了变化……当我正打开即食口粮的时候,我听到了爆炸声。所有人都朝着爆炸声的方向跑去。显然,一名自杀式袭击者引爆自己杀死了我的4名战友,还有一名受伤。前几天,又有4个同伴丧命。他们开的战车遇到了路边炸弹,全车人无一幸免。情况变得有点让人害怕。在我们到来的前6个月里,只有2人死亡,已经算很多的了。可是现在,仅在过去两周半里,就有9个人死亡,50多人受伤。到打包撤离还有75天的时间,我只能祈祷自己福大命大了。”

来自美国国防部档案:战死者(10)
在加入军队前他曾是一名外表帅气,品学兼优的学生。金在给家里的信中坦言是战争改变了自己,其所在的迪亚拉省是伊拉克暴力活动频繁的地区之一,在对该省特基村郊区实施的两次军事行动中,金和其他来自第82空降师士兵有好几天都生活在枪林弹雨中。2007年4月11日的家信中他曾那么明显地向家人表达出不安的情绪,而仅仅12天后,一名伊拉克反美武装分子的“*”就引爆了金所在前哨基地外的两辆卡车,金和其他8名美兵不幸遇难,这是驻伊美军遭遇的最血腥袭击之一。那一刻,专业军士金成了4000名阵亡驻伊美军士兵中的一员。
  我一定会活着回家
  I will e back one day
  皮埃尔·皮克多
  “老婆,我很想你,快想疯了。来到伊拉克我才知道时间的宝贵,我痛恨在这里所浪费的日子。我现在每分每秒都在盼望着和你过上繁琐而甜蜜的平凡生活。我保证,我一定会活着回家,我爱你,我们不会再分开了。
  我以参加伊拉克战争为荣,但我并不愿意往后的10年、15年都呆在这里,如果说每个人都尽到他对国家的义务,那就足够了。所以,如果上头下命令,我在伊拉克的服役期满了,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收拾包袱回家……”
  101空中突击师上尉皮埃尔 皮克在妻子眼里是个浪漫的家伙。“他能背上200磅的负重跑上好几英里,他还是个神枪手,不过很少人知道他其实很浪漫。” 皮克的妻子如此评价丈夫。在伊拉克,皮埃尔·皮克经常会在厕所里通过语音邮件跟妻子一边通话,一边唱流行乐歌星史蒂夫·汪德的歌“I Just Called to Say I Love You”。在家信中,他同所有珍爱妻子的丈夫一样,表达了对回家的期盼之情:然而,皮埃尔·皮克再也没有等到那一天。2003年11月15日,两架直升机在伊拉克北部城市摩苏尔上空相撞,包括皮埃尔在内的17名101空中突击师士兵当场死亡。
  一枚RPG击中了我乘坐的车
  a RGP hit my truck
  雷切尔·博斯维尔德
  “我在这里很好,但还是出了一点小意外。前不久一枚RPG击中了我乘坐的车。我的颈部扭伤了,肩膀也脱臼了,整整两个星期都觉得很疼。而且在之后的好几个星期里,我的左耳失去了听力。总而言之,我的听力没有以前那么好了……”
  可能谁也想不到这个把身受重创轻描淡写地说成“小意外”的是一个不到20岁的女兵!第527宪兵连的雷切尔·博斯维尔德是个活力四射,整天乐呵呵的姑娘。这个“初生牛犊”刚到伊拉克时,总是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不过,这一现象并没有持续太久,就是这枚RPG使她对待这场战争的态度从那时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以后,她整天盘算着何时离开,在家信里也开始提到伊拉克的反美示威活动,和“美国佬滚回去”的口号。她还从夜间巡逻改为白天巡逻,希望这样能更安全一些。
  “妈妈,我学会驾驶坦克了!我已经学会了所有操纵坦克的技巧……离我的生日还有18天。我等不及了!可能根本就没有人知道战争到底什么时候结束。先写到这儿吧,只是想让你们知道我很好,也很想念你们。”这是2004年10月20日博斯维尔德从战场上发回的最后一封家信。 6天后,博斯维尔德在一次迫击炮袭击中阵亡,这一天离她20岁生日仅有12天。
  我没有丢掉我的信仰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来自美国国防部档案:战死者(11)
I h*e not lost faith
  里奥纳德·考禾
  毕业于西点军校的里奥纳德·考禾在第一次被派上战场就永远倒下了。2004年5月1日母亲节前,身在伊拉克的里奥纳德寄了一张母亲节卡回家,想让妈妈在节日当天收到一个来自远方的惊喜。然而噩耗却比母亲节的卡片更早到达家中。尽管她早有心理准备知道有这么一张卡,但当她从邮递员捧过印有儿子笔迹的卡片,心里的巨痛仍不能自已。
  “我想这一定有些晚了。但迟胜于无。我要把最真挚的爱献给大洋彼岸的您。我还记得前几年的母亲节,我们一家子到史蒂芬教堂祈祷,然后一起去吃中国菜。在那里我会买一束康乃馨送给母亲您。这些都是多么美好的记忆啊,现在想来真是感慨万千……”这张母亲节卡是里奥纳德死前寄出去的最后一封信,文笔一如以往的深情。“当我看着曾经如此熟悉的笔迹的那一刻,我全身的力气都消失了,一下子跌坐在地上”,里奥纳德的母亲,玛丽·安·考禾回忆当时的情景。里奥纳德在伊拉克期间,一直很勤快地和家里保持联系,在谈到自己在军营生活时,里奥纳德总喜欢引用一句圣贤的话作概括:“我打了一场漂亮的仗,我尽力完成了比赛,我没有丢掉我的信仰。”
  这很好玩儿
  This is so funny
  尼克斯·拉森
  “最近没有发生什么事,只是进行了几次巡逻,也没有看到什么特别的”;“有人向我们扔石头,我也向他们扔石头。哈哈,这很好玩儿。” 19岁的海军陆战队准下士尼克斯·拉森写给妈妈的信总是轻描淡写,但写给父亲的则截然不同:“我们必须向人们微笑、打招呼,但与此同时,食指必须时刻紧扣扳机,并将枪口对准他们,如果他们试图有什么举动,我们随时准备向他们开枪。”;“有一次,我在一辆装甲车旁执行警戒任务时,一个大约15岁的孩子用刀对准了我,我也抽出了我的刀,之后他就跑掉了,这种事情时常发生。”
  尼克斯·拉森来自伊利诺伊州的惠顿。据他祖父帕特里克介绍,拉森小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海军陆战队员。
  2004年10月,拉森在写给父亲的信中说:“再过几个星期,我们连将要到费卢杰执行任务。如果您听到有关费卢杰的新闻,那就是关于我们的。” 11月9日,美国海军陆战队攻占费卢杰的一所学校时,最先进入该建筑物的2名士兵遭到5名武装分子的伏击,拉森就是其中之一。
  我永远无法见到你了
  I can never see you
  杰西·吉文斯
  “比恩,我永远无法见到你了,但我心底知道你一定很可爱,我知道你会很强壮很仁厚,像你妈妈和哥哥。我永远记得你妈妈肚子里那轻柔的踢动,及在知道你快要诞生时的喜悦。我每天晚上都梦见你,以后也一样。不过请你明白我为什么来到这个遥远的国度,为了我们的生活,我不得不来。我爱你,比恩。 ”
  34岁的陆军一等兵杰西·吉文斯是密苏里州斯普林菲尔德人,到伊拉克前,与妻子梅里萨和6岁大继子达科塔一起生活。在2004年5月1日,他所乘乘坐的坦克因堤岸崩塌而掉进幼发拉底河,吉文斯溺水身亡。这封信是他事先写好放在身边,以防自己阵亡后让军方寄给家人的。他的小儿子于5月29日出生,吉文斯提前为他取名比恩。
  你要永远知道,我多么爱你
  You should know how much I love you。 最好的txt下载网

来自美国国防部档案:战死者(12)
阿伦·韦弗
  “我最爱的小萨万娜”父亲写给女儿的一封战地家书是这样开头的。像每个在伊拉克的军人一样,82空降师第17骑兵团第1中队的一级准尉阿伦·韦弗把爱和渴望都写在了信中。他写下了对只有15个月大的孩子的希望。从信中,我们已能隐约感受到韦弗初为人父的喜悦:“我知道,有了孩子对父母来说是一件特殊的事情。但是,这件事所意味的远比我所想象的还要多……你就是我生命意义的所在。你使我的内心充满了喜悦和骄傲。无论我发生了什么事,无论我去了哪里,你要永远知道,我多么爱你。”
  2004年1月8日,当一架“黑鹰”直升机在费卢杰被反美武装击落后,人们在韦弗的身上找到了这封信。32岁的韦弗成为自2003年3月伊战开始以来又一位为国捐躯的美军士兵,与他一起遇难的有另外8名美军士兵。作为美国游骑兵部队的成员,阿伦·韦弗出层参加了1993年索马里摩加迪沙之战。在那次战斗中阿伦·韦弗表现神勇,凭一己之力救出多名战友,并在战后被授予铜星勋章。如今,韦弗的这封信已经用镜框镶起来挂在了女儿萨万娜卧室的墙上。他的妻子南希·韦弗说:“我希望,她长大以后能够知道,爸爸有多么爱她。” 
  2008年3月25日,在驻伊美军死亡人数突破4000关口的第三天,美国《纽约时报》推出专题报道,讲述阵亡美军的故事。随着近年来驻伊美军战地家书的陆续公开,这些或平实或优美或伤感的文字让外界真正了解了美国士兵在走向战场和阵亡前的内心独白。
  历史总是在一幕幕上演着相似的经历,一首流行于越战后六十年代的《斯卡布罗集市》那神秘而忧伤的凄美旋律可能正适合家人对逝者的哀思,这首一度被认为是反战歌曲的作品以一个阵亡士兵的独白表达了对故乡与恋人的问候,充满了隐喻与浪漫之情。也许,正是这样的隐喻与朦胧,才真切表达了平凡的美国大兵们在国家、事业、家庭、个人中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