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寂寞喧嚣-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工友看着他自个儿嘟囔,觉得奇怪,便问他和谁说话,他说,在和观音菩萨。
工友摸了摸他的脑门儿,说,你烧糊涂了?
不,是真的!那人亲口给我说他是观音菩萨。对了,观音菩萨是干啥的呀?
工友看他说得恳切,便对他说,是佛。你要是想知道得更多,就去附近的登封少林寺看看吧。
他真的去了,把工放了好几天,好像冥冥中有一种说不清的力量在支配着他。来到少林寺,他见到了素喜老和尚,说明来意,素喜并没把这太当回事儿,对他说,你现在还小,不要打听这些事,你回去吧。
胡九洪回去以后,当天晚上做梦,居然见到了观音菩萨,菩萨说你可以再去。
他把这梦讲给朋友,朋友劝他还是去少林寺。
他第二次启程去了少林。可是走到半路上,才发现由于走得匆忙,随身所带的盘缠根本不够到少林寺的。他半路下了车,愁得没办法,后来好容易碰到怀阳的一个熟人,把他带了回去。
他自然不会死心,一个月之后,他带了辛苦挣来的30元钱,三赴少林。
这次他见到了德禅大师,讲述了自己的情况,德禅大师口诵佛号,连称“善哉”,并问他是不是真的想出家。胡九洪当即跪下磕头,头磕得山响,以表其志。德禅大师收下了他,并赐法号行慈。那一年是1982年。
从那天开始,行慈成了一名少林僧人。德禅大师要他做会计,行慈只干了两个多月便主动提出来说由于自己文化水平低,怕出差子,就不干了。几天以后,大师找到他说,寺院就这么大,这里面你想干点啥就说出来。行慈想了半天,说,我想看殿。
大师答应了。
其实谁都知道,看殿的活儿尽管清闲,却很少有人能够坚持很久,这需要坐功,需要耐得住寂寞。很多人看殿头两年还行,再多看些时日便不行了。可谁也没想到,行慈一干竟是近二十年!
禅房、课堂、大殿、斋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永信大师对他这位师叔也十分关照,他几次找到行慈,问他想不想干些别的事情,不要整天看殿,都看了这么多年了。可是行慈说,我就喜欢清闲,看个殿就中。
行慈法师每天坐在殿中诵诵经、练练拳。家传的八卦拳十分了得,他爱钻,把少林功夫和自己的家传结合起来,每日必练。因此,有人说,行慈是一个极不张扬的武术大师。
他带了一些弟子,粗算有六十几个。但大多是俗家弟子,因为一个出家了的弟子跟他学好了功夫就还俗开武馆去了。这让他有些不安,他觉得自己对不起老佛爷。所以,为了避免这种事情再发生,他发誓不再收真正的弟子,而只教人武术,学会了愿意走就走,谁也不欠谁的。
少林寺这些年的对外交流非常多,因此,行慈多次被任命为团长带队出发。对此,他还是乐于去做的,一则是寺院的指派,二则,这也是渡众生的一个机会。他说,国内除了新疆和西藏,都去遍了,国外也去了很多地方。
除了这些必须的外出,剩下的时间他天天都在看殿,自然对信徒看得很清楚,他说:“来拜佛的人很多,真正用心来拜佛的人就不是特别多了。我发现,有些来拜佛的人往往是有所求,把拜佛当成一种交易,往功德箱里扔点钱,希望自己能够得到老佛爷的保佑,这是很多人拜佛的心理。说白是拿‘一件事’来拜,而不是用你的真心。我觉得,只有在无所求的情况下,佛才会保佑你。要求得太多了,我想佛也会不高兴的……”
他的禅房中有一幅未经装裱的字:“何处无清风明月”,线条灵动,气势如虹。我看着,连称好字。他问我,这当什么讲?我一愣,稍后表达了自己的理解:您住的地方尽管简陋了些,可是由于有您这样一位高僧大德在,所以也成了清风明月一样美好的道场。
他笑了,说,解释得真好,不过,我可不是什么大德。
临别,他拉着我们的手说,你们来少林寺做这样的采访,连年都不过了,让人钦佩。你们做这样的事情,宣传少林寺,按佛教说法,你的功德是无量的。这件事老佛爷知道,他老人家给你记下来了。 
                  
 15、释延净:三步一磕头,拜访…
 俗名杨保然,土家族,1977年生于贵州铜仁县坝黄镇界牌村
采访时间:2002年2月8日下午
采访地点:少林寺释延净禅房
杨保然从小就向往一种生活:幽幽的山谷、潺潺的流水、苍翠的竹林、悦耳的鸟鸣……这种场景就好像是有人专门给他种在了脑子中,常不自觉地浮现出来。以至于后来他终于忍不住了,他去了贵州最大的山——梵净山过起了隐者的生活。
他住在一个山洞里,饿了就挖野菜充饥,渴了就喝些山泉。
山洞比较隐蔽,洞口很小,而且离地面有一大段距离,每次他回到洞中都要借助绳子往里爬。这天,他在洞中呆着,想下去找点吃的,可是到了洞口发现绳子断了,或许是由于天气潮湿把绳子沤断了。他很沮丧,便想从另一头找路下去。他轻轻地往另一头挪,想看看下面有没有路。突然,耳边只听见“啪”地一声,脚下的石板断了!他一头栽了下去。他暗叫一声:“不好!”,身子已经重重摔到了地上。
半晌,他迷迷糊糊醒来。发现身子底下是一大堆干柴。他慢慢回忆着发生的事情,后来想明白了,原来自己从山洞摔下来时刚好落到了这堆干柴上。不知道是谁堆到这里的一些干柴成了他的救星。他挣扎着站了起来,向干柴深施一礼。然后又摔倒在柴堆上……
再次醒来时,他已经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了,眼前是他的父母、哥哥和老师。他发疯一样地摸着自己的全身,发现一切如常,他的心才渐渐平静下来。
任老师百般劝说,他还是没有回到学校。老师问他,你能够上高中是很多人羡慕的事,你如果不上了,将来能干什么?他想了想,说,我想做乞丐。老师气得甩手走了。
在家中,他度过了一个清闲的冬天。
第二年春天,天气刚刚转暖的时候,他到家附近的一座山上游玩。转来转去,竟发现了一座寺院,里面有几个和尚。他便主动过去和人家搭话,和尚们看见这个聪明伶俐的小孩很是喜欢,了解到他家就在附近住,便希望他能经常来玩儿。杨保然便提出要住在山上,和他们一起生活。
或许这便是杨保然命中注定的佛缘,和尚们居然同意他留下来。就这样,他在山上的寺庙中住了一个半月。他天天和和尚们在一起谈话,了解了很多过去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他开始羡慕僧人的生活了。但是好景不长,家中很快知道了他的行踪,非要让他回去不可。他回到家中,怎么呆怎么不舒服。便又回到寺庙,请求师父们给他指一条明路。他在一个僧人的指引下去了四川的九峰山,住了一小段时间以后,便在一个曾在少林寺出家的师父的介绍下来到了嵩山少林寺。
他拜见永信大师的时候,向大师讲述了自己的情况,大师觉得杨保然慧根不错,便答应收留他先住下。半年以后,大师便受他为正式弟子,并安排他去白马寺受戒。那是1996年,杨保然成了释延净。
在永信大师的介绍下,不久,他来到安徽九华山佛学院进修。
佛学院的课程是三年,当他读到第二年的时候,突然不想读下去了,因为他觉得在佛学院学到的东西并没有解释他对于人生和世间的很多疑问。他下决心要去朝山,目标是四大佛教名山,方法是三步一磕头拜过去。他向师父讲述了自己的想法,师父没有同意,让他先毕业再说。可是,延净坐在课堂上如坐针毡,终于忍不住又一次给师父打电话,表达自己的迫切想法。师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劝他一切多加小心。
“朝山的过程是我人生中经历中最艰难的过程,个中的辛苦和心境的状态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延净这样总结自己的朝山。
他从安徽九华山出发,第一站是浙江普陀山,又从普陀山拜回九华山,然后去五台山,从五台山一路拜到四川峨眉山,又从峨眉山拜回九华山。全部的行程用了三年半的时间。
他给自己规定,每天进斋一次,过午不食。化斋并不是像我们想像中那么顺利,经过一些贫困地区的时候,常常连叩几家化不到一点食物,他给自己立下规矩,如果化七次还化不到,就不化了,说明自己今天没有进斋的缘份。
找到寺庙,他可以挂单休息一下,可是,如果一路过去没有寺庙,只好露宿了。鞋子磨破了好几双、衣服穿成了“百衲衣”、背包也磨了好几个洞……
经过秦岭的时候,大山中的条件非常艰苦,冬天的八百秦川寒冷刺骨,他则像一片树叶一样随时可能被大风吹走。但是这不能改变他的执着,他依然三步一叩首往前行……
当然,也有让他感到温暖的时候,那是他在从五台山往峨眉山去的路上,在山西境内碰到了一个好心的居士,送给他衣服和食物,并开车送了他一程又一程。还有一次是在途经杭州的时候,经过浙江大学的门口,几个大学生跑上前来给他买东西吃,并护送他走了很远。多次他经过闹市区,总有民警主动站出来把车拦住请他先过去。
这点点滴滴,延净珍藏在记忆里,不敢稍有忘怀。
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延净越走越坚定,其中的苦真的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终于拜完了四大名山,延净回到了少林,回到了师父身边。师父在肯定他的修行时说,拜山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动作重复,它是摄受心神之后获得宁静的一种延续。希望您继续这种对心的历练。
他谨听师父的教诲,日日修行。不久前他刚刚结束“闭口”。这同样是不容易做到的一种修行方式。一个人一天到晚不说一句话,一两天你可能做得到,但是三个月,你行吗?延净做到了。
对于延净的修行,有些僧人持有不同意见,认为没有必要这样做。延净对此淡然一笑,说:“我深知,身体的苦行并不能完成心路历程的修行。但行万里路之后,我的收获还是很大的。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我这样做是做给自己的,不是为了任何人,所以别人的评价与我无关。 
                  
 16、释延颖:佛学造诣很深的怪人
 俗名肖发友1973年生于四川宜宾孔滩镇
采访时间:2001年10月19日中午
采访地点:嵩山少林寺客堂
第一次在少林寺过堂吃饭,和群僧坐在一起,面对着大海碗里热腾腾的素斋,别有一番感受。一个瘦瘦的僧人坐在最前头,敲一下木鱼,接着便唱起了经,群僧跟着唱,声音几乎冲破了斋堂,那种肃穆让人陶醉。
看着大家都开始吃了,我们也开始动筷子。素斋是真正的素斋,连油都看不见几滴,心中暗自叫苦,不过,眼角余光看着群僧,却吃得津津有味。飞快地吃完了,转身想出门,那个瘦瘦的僧人迎上来,很有礼貌地拦住我说,您的碗放得不对。我问他那该怎么放,他说,应该那样,顺手一指自己桌子上的碗——扣在桌子边缘上,筷子放在碗边。我很不情愿地走到座位上把碗放好,心中却怨他多事。
几天后,在山上采访,一位法师向我们推荐了延颖法师,说此人虽然年轻,佛学造诣却非常深,现在客堂任僧值。我们当即寻了过去,撩开帘子往里看,客堂很大,放了好多椅子,却没发现有人。这时,客堂传来声音:请问您找谁?定睛一看,在客堂的最西头坐着一位僧人,便问了一句,延颖法师在吗?我就是!他回答得干脆,但声音颇熟悉。
进去才发现,这个延颖法师便是那日在斋堂给我难堪的瘦瘦的僧人。他早已不记得我,问明来由后很热情地奉上香茗,便和我们聊了起来。
他说,他来少林寺已经十年了,但似乎就在昨天。来的那天,刚好在下雨,山上云雾缭绕,有一种神秘的感觉。他觉得这便是他飘泊生活的终止地了。于是,便留了下来。受少林寺独特的武术传统影响,身体一向不好的他也开始跟着练武。师父永成大师觉得这是一个很善于思考的徒弟,而且慧根很好,便经常给他些启发。比如在练武问题上,师父经常说习武也是一种修行,延颖的理解是练武不能只练硬功,也要练气,这样,练武本身离修行就更近些。可当师父把永信大师的武术禅思想讲他听的时候,他才真正领悟到武术和修行的关系。
非常想听他对此的真正的理解,他说:“方丈师叔的武术禅思想是非常高深的,他把练武术理解为一种参禅路径,而且是一个人人可以亲自去做,最终‘见性成佛’的参禅路径。过去我刚开始练武时认为,少林武术也是武术,只要肯用功练,一定可以领略其真谛。可方丈却
认为少林功夫的极致在于练就不动心,而不在于由一系列动作、套路组成的外表。武术的核心是功夫。动作、套路,只是获得功夫的阶梯;如果没有动作、套路,功夫又无从学起,无从表现。少林功夫的极致是练就不动心。练就不动心,就不再贪生怕死。不贪生怕死,并不是不热爱生命,相反更热爱生命。学会热爱生命,才是学禅的真正目的啊!什么样的生命才值得热爱?只有没有烦恼没有痛苦的生命才值得热爱。要想达到没有烦恼没有痛苦,只有练就不动心。武术禅就是通向不动心的一条大道。”
您在修行中最切实地感受是什么?您找到不动心了吗?
延颖法师很谦卑地说:“我离不动心还远着呢,但是我正在路上,总有一天会到达。我在精习佛法的过程中慢慢领悟到,不仅武术是参禅路径,此外还有很多方便法门。佛祖有言: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因此,他老人家在最后一次说法时给众生提供了八万四千种方便法门,以利众生趋除妄想。”
想听他说得更仔细些,他说,佛祖告诉我们,成佛的路径有很多,比如你可以借助颂经,也可以借助饮茶,也可以借助日行一善,当然也可以通过练武……
问了一些有关他出家之前的事情,他说:“过去的事情就让他过去吧。您问我从哪里来,我只能回答从来处来;您问我到哪里去,我只能说到去处去。这不是在应付您,参禅讲究‘放下万人,提起意念‘。如果非说原因,那就是前生修来了缘。当然,三宝弟子(佛门自称,三宝指的是佛法僧)也讲究‘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比如父母与万民也都不可完全放下,我现在是三宝弟子,能够出家,是前生所修来的福分,自己在从事一件高尚的事情,是对自己、对他人都有利的,做这样的事情,表面上看不能在父母面前尽孝,而实际上自己所做的,同时也是在报答父母。而万民就更不能放下了,正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呀。“如何济万民?首先要有一颗平等心,以此心面对世人,才有可能济万民。我说,那日在斋堂,您要求我把碗按照寺院规矩放,也是平等心的一个体现了?他恍然一笑,双手合十,先表示了歉意。我也同样还礼,连说无妨。他说,我这个出家人比较怪,很多人都说我不通人情,很难接触,我明知此,但就是改不了……
目前,延颖法师在寺院中担任僧值,配合圣智法师处理客堂寺务。他每日生活非常规律。一般早上4:00…4:30起床,上大殿诵经,之后练功或者打坐,7:00钟吃饭,之后自己活动活动筋骨。碰上寺院的对外活动,他也会去做接待工作。如果没有什么事儿,就去练练书法或诵经。11:30吃中饭。下午4:30上晚殿诵经,下殿之后,随意活动,有时候会练一练武术,修身养性,6:00吃晚饭。之后会看看电视或继续于孤灯下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