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吴越评水浒-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① 传说赵匡胤曾自创三十六路棍法,并传给了少室山少林寺,是少林寺棒法的开山祖师。“四百座军州”,指宋朝所拥有的“府、州、军、监”四个行政区划的总数,意即“全国”。
② 汴梁——北宋的国都,今河南开封。
③ 陈抟(tuán团,?…989)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学者。字图南,自号“扶摇子”。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年少时,好读经史百家之书,颇有诗名。五代后唐长兴(930~933)中,举进士不第,遂不求仕进,从后晋至后周,娱情山水,凡二十余年。陈抟将五代十国的统一寄希望于赵匡胤。据说赵氏登极,他闻讯大笑坠驴曰:“天下这回定也!”入宋后,太宗赵光义曾两次召见。第一次在太平兴国初年,太宗待之甚厚。第二次在太平兴国九年,据《太宗实录》等书记载:陈抟复至汴京,以羽服见于延英殿,太宗甚为礼重。
④ 东京——宋代建都汴梁(即开封),称为东京,相应地设三个陪都:应天府(今河南商丘)为南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为西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为北京。陪都的地位高于其他府。
⑤ 赵检点——指赵匡胤。五代至宋初,设有“殿前都检点”,是禁军的首领。五代末年,赵匡胤就是在后周“都检点”的任上发动“陈桥兵变”,废后周建立宋朝的。
⑥ 庚申年间——古代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纪年,每六十年一循环,称为“一个甲子”。因此一般前面都要加上是哪个皇帝的年号,不然,就无法确定具体是哪一年。宋太祖的庚辛年,是建隆元年,即公元960年,也就是赵匡胤登基做皇帝的那一年。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吴越评70回本水浒传 楔 子(2)
⑦ 受禅(shàn善)——“禅”指“禅让”,是皇帝让位。赵匡胤搞“陈桥兵变”,来一个“黄袍加身”,实际上是从后周世宗皇帝柴荣那里夺来的帝位,但要掩人耳目,仍称“受禅”。
⑧ 太宗——指宋太宗赵光义,是赵匡胤的弟弟。公元976…997年在位。
⑨ 真宗——指宋真宗赵恒。公元998…1022年在位。
⑩ 仁宗——指宋仁宗赵祯。公元1023…1064年在位。
○11 黄榜——指皇帝出的告示,用黄纸书写。因为只有皇帝能用黄色,所以也叫皇榜。
这两个贤臣出来辅佐这朝皇帝,在位四十二年,改了九个年号。从天圣元年癸亥登基,到天圣九年,那时候天下太平,五谷丰登,万民乐业,路不拾遗,户不夜闭,这九年叫做“一登”;从明道元年,到皇祐三年,这九年也是丰富,叫做“二登”;从皇祐四年,到嘉祐二年,这九年田禾大熟,叫做“三登”。一连三九二十七年,称为“三登之世”。那时候百姓得到一些快乐,谁知道乐极生悲:嘉祐三年春间,天下瘟疫盛行。从江南直到两京①,无一处人民不染此病。天下各州各府,雪片也似申奏上来。
东京城里城外军民死亡大半。开封府主包待制②亲自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③中挑选有效的药方,自己拿出俸禄来配药,救治万民。可是哪里医治得过来?瘟疫反而越来越盛了。文武百官,都到待漏院④中聚会商议,伺候早朝,奏闻天子。
① 两京——因朝代不同,有不同的地点。北宋的两京,东京是汴梁开封府,南京是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此外,还有一个北京是大名府,西京是河南府,即唐朝的洛州,今天河南省的洛阳(辖黄河以南,伊水以北,巩县、登封以西,渑(miǎn免)池、洛宁以东地区)。
② 待制——宋代在文官正式官衔之外所加的一种虚衔。“待制”的名目起于唐代,本是轮流值日,以备皇帝咨询的意思。到宋代成为一种加衔。
③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据宋人沈括《梦溪笔谈》:和剂局,是当时官方的药局之一,成立于绍兴六年。绍兴十八年,又成立太平惠民局。局方,指这些药局中的验方。
④ 待漏院——大臣们等待上朝的院子,俗称“朝房”。“漏”指沙漏或铜壶滴漏,是当年的时钟。皇帝五更临朝,大臣五更之前,就要到朝房等待,所以叫“待漏院”。
那天是嘉祐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天子驾坐紫宸殿,受百官朝贺之后,当即有殿头官喝叫:“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只见班部丛中,宰相赵哲、参政文彦博,出班奏说:“目今京师瘟疫盛行,伤损军民甚多。伏望陛下,释罪宽恩,省刑薄税,祈禳天灾,救济万民。”天子听奏,急敕翰林院随即草诏,一面降赦天下罪囚,应有民间税赋尽量赦免;一面命在京宫观寺院修设好事禳灾。不料这一年瘟疫转盛。仁宗天子知道以后,龙体不安,再次聚会百官计议。班部中有一大臣,越班启奏。天子一看,是参知政事范仲淹①。拜罢站起,启奏:“如今天灾盛行,生命涂炭,朝不保夕,民不聊生。以臣愚意:要禳此灾,可宣嗣汉天师②星夜临朝,就在京禁院,修设三千六百份罗天大醮(jiào窖),奏闻上帝,可以禳保民间瘟疫。”仁宗天子准奏。急令翰林学士草诏一道,天子御笔亲书,并降御香一炷,钦差内外提点殿前太尉③洪信为天使;前往江西信州④龙虎山,宣请嗣汉天师张真人星夜来朝祈禳瘟疫。就金殿上焚起御香,亲手把丹诏⑤交与洪太尉,即刻登程前去。
洪信领了圣敕,辞别天子,背了诏书,盛了御香,带了几十个从人,上了铺马⑥,一行部从,离了东京,取路径投信州贵溪县来。路上不止一日,来到江西信州。大小官员出郭迎接。随即差人报知龙虎山上清宫住持道众,准备接诏。
①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著有《范文正公集》。宋太宗端拱二年( 989)生于江苏吴县。卒于皇祐四年(1052),谥文正。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及第。庆历三年(1043),宋仁宗任用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副宰相)。他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使《岳阳楼记》成了传世的名篇。按:本回故事发生在嘉祐三年(1058),而范仲淹早在皇祐四年(1052)就已经去世,死了都已经六年了。
② 嗣汉天师——江西龙虎山的张天师,自称是汉代张道陵的后代,所以叫嗣汉天师。
③太尉——官名。秦汉时代的太尉,是全国军政首脑,和宰相、御史大夫合称“三公”。宋徽宗时代的太尉,是一种加衔,为武官的最高一级尊称,本身并不表示职务的大小,和近现代的“元帅”军衔近似。
④ 信州——今江西上饶。
⑤ 丹诏——诏指诏书,即皇帝发出的文书;丹指红色。由于皇帝书写、批改文件用硃砂,所以皇帝亲笔写的诏书,叫做“丹诏”。
⑥ 铺马——驿站马,即驿马。
第二天,众位官员同送太尉到龙虎山下。只见上清宫许多道众,鸣钟击鼓,香花灯烛,幢幡宝盖,一派仙乐,都下山来迎接丹诏,直到上清宫前下马。上从住持真人,下到道童侍从,前迎后引,接到三清殿上,请下诏书,居中供着。洪太尉就问监宫真人:“天师今天在哪里?”住持真人上前回禀说:“好教太尉得知:这代祖师号‘虚靖天师’,性好清高,倦于迎送;自己在龙虎山顶结一茅庵,修真养性;因此不住本宫。”太尉说:“如今天子宣诏,怎么能见到真人?”真人回答说:“太尉容禀:诏敕权供在殿上,贫道等亦不敢开读。且请太尉到方丈献茶,再作计议。”当即把丹诏供养在三清殿上,和一众官员都到方丈。太尉居中坐下,执事人等献茶,就进斋供,水陆俱备。斋罢,太尉再问真人说:“既然天师在山顶庵中,何不派人请下来相见,开宣丹诏?”真人回禀说:“这代祖师虽然住在山顶,其实道行非常高:能驾雾兴云,踪迹不定。〖信口开河。〗贫道等平常也难得见到,怎么能请得下来?”太尉说:“怎么才能得见?如今京师瘟疫盛行,今上天子,特遣下官奉御书丹诏,亲捧龙香,来请天师,要做三千六百份罗天大醮,以禳天灾,救济万民。要是见不到天师,这可怎么办?”真人回禀说:“天子要救万民,除非是太尉显一点志诚之心,斋戒沐浴,更换布衣,不带从人,自背诏书,焚烧御香,步行上山,礼拜叩请天师,也许能够见到。如果心不诚,就会空走一遭儿,难以见到。”太尉听了说:“俺从京师到此地,一路吃素,怎么说心不诚?既然这样,依着你说,明天绝早上山。”当晚各自安歇。
吴越评70回本水浒传 楔 子(3)
第二天五更时分,众道士起来,备下香汤,请太尉起来沐浴。换了一身新鲜布衣;脚下穿上麻鞋;吃了素斋,取过丹诏,用黄罗包袱背在背上;手里提着银手炉,烧着御香。许多道众人等,送到后山,指明了路径。真人又回禀说:“太尉要救万民,可别生退悔之心,只顾志诚上山去。”〖分明是真人和天师一起糊弄洪太尉。〗
太尉别了众人,口诵天尊①宝号,纵步上山来。独自一个,走了一程,盘坡转径,揽葛攀藤。约莫走过了几个山头,二三里多路,看看脚酸腿软,正走不动,口里不说,肚里踌躇;心中想:“我是朝廷贵官,在京师重裀(yīn因)而卧,列鼎而食,尚且倦怠,何曾穿过草鞋,走这种山路!知道他天师在哪里!却叫下官受这样苦楚!”
① 天尊——道教尊奉的最高天神。例如:原始大天尊。
又走不到三五十步,正站住脚喘气,只见山凹里起一阵风。〖古人相信“云从龙,风从虎”,老虎出来之前,都会有一阵风刮过来。〗风过处,在那松树背后奔雷也似吼了一声,扑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锦毛大虫来。洪太尉吃了一惊,叫一声:“啊呀!”扑地望后跌倒。那大虫望着洪太尉,左盘右旋,咆哮了一声,“托”地望后山坡跳了下去。洪太尉倒在树根底下,吓得三十六个牙齿捉对儿厮打,那心头一似十五个吊桶,七上八落地响,浑身却如中风麻木,两腿好似斗败的公鸡;嘴里连声叫苦。等大虫走了一盏茶光景,方才爬了起来,再收拾地上的香炉,还把龙香烧着,再上山来,务必要找到天师。
又走了三五十步,叹了几口气,埋怨说:“皇帝御限,差俺来这里,叫我受这场惊吓!”话没说完,只觉得哪里又一阵风,吹得毒气直冲过来。太尉定睛一看,山边竹林里,簌簌地响,抢出一条吊桶大小、雪花也似的大蟒蛇来。太尉见了,又吃一惊,撇了手炉,叫一声:“这一回我死定了!”往后倒在盘陀石①边。只见那条大蛇,一直抢到盘陀石旁边,朝着洪太尉盘做一堆,两只眼睛里迸出金光,张开巨口,吐出舌头,〖蟒蛇的舌头,应该叫做“信子”。〗把毒气喷在洪太尉的脸上。惊得太尉三魂荡荡,七魄悠悠。那蛇看了洪太尉一会儿,往山下一溜,早不见了。太尉这才爬得起来,连说:“惭愧!惊杀下官!”看身上,寒栗子②比米粒儿还大。嘴里骂那道士:“可恼那厮无礼,戏弄下官!叫俺受这惊吓!要是山上找不着天师,下去和他另有话说。”再拿了银提炉,整顿身上的诏敕和衣服、巾帻,打算再上山去。
正要移步,忽然听见松树背后,隐隐地笛声吹响,渐渐近来。太尉定睛一看,见一个道童,倒骑着一头黄牛,横吹着一管铁笛,笑吟吟地正过山来。洪太尉见了,就喊那个道童:“你从哪里来?认得我么?”〖问得可笑。〗道童不睬,只顾吹笛。太尉连问几声,道童呵呵大笑,拿着铁笛,指着洪太尉说:“你来这里,莫非要见天师么?”太尉大惊,说:“你是牧童,怎么得知?”道童笑着说:“我早上在草庵中服侍天师,听见天师说:‘当今皇上差一个洪太尉,拿着丹诏御香来到山中,要宣我到东京做三千六百份罗天大醮,祈禳天下瘟疫。我这就乘鹤驾云去了。’这早晚,想是已经去了,不在庵中。你莫上去,山上毒蛇猛兽极多,恐怕伤害了你的性命。”太尉再问:“你可不要说谎?”道童笑了一声,也不回应,又吹着铁笛,转过山坡去了。太尉寻思:“这个小家伙怎么全知道这事儿?想必是天师吩咐他的?一定是了。”本想再上山去,刚才吓怕了,差点儿送了性命,不如下山去吧。
① 盘陀石——螺旋形石头。
② 寒栗子——由于惊吓或寒冷皮肤上起的“鸡皮疙瘩”。
太尉拿着提炉,找到旧路,奔下山来。众道士接着,请到方丈坐下。真人问太尉:“可曾见到天师么?”太尉说:“我是朝中贵官,怎么叫俺走这样的山路?吃了许多辛苦,差点儿送了性命!开头走到半山里,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惊得下官魂魄都没了;又走过一个山嘴,竹林里钻出一条雪花大蟒蛇来,盘做一堆儿,拦住去路,要不是俺福份儿大,哪还有性命回京?尽是你们这些道士,戏弄下官!”真人回答说:“贫道等怎敢轻慢大臣?这是祖师在试探太尉的诚心呢。本山虽然有蟒蛇老虎,并不伤人的。”〖龙虎山的蟒蛇、大虫,都是学道、修道的。〗太尉又说:“我正要再上山坡,只见松树旁边,转出一个道童,骑着一头黄牛,吹着一管铁笛,正过山来。我就问他:‘你从哪里来?认得俺么?’他说:‘我都已经知道了。’说是天师吩咐的,早晨就乘鹤驾云往东京去了,下官因此就回来了。”真人说:“太尉!可惜错过了!这个牧童,正是天师!”太尉说:“他既然是天师,怎么这等猥琐?”真人回答说:“我们这一代天师非同小可,虽然年幼,其实道行非常高。他是化外之人,四方显现,极是灵验的。世人都称他为道通祖师①。”洪太尉说:“我竟有眼不识真师,当面错过了!”真人说:“太尉请放心。既然祖师法旨说是去了,等太尉回京的那天,这场法事,祖师都已经做完了。”太尉听见这样说,方才放心。
真人一面安排筵宴管待太尉,把丹诏收藏在御书匣内,留在上清宫中;龙香就在三清殿上烧了。当天方丈内大排斋供,设宴饮酌,直到天晚,方才散席。
吴越评70回本水浒传 楔 子(4)
① 道通祖师——按:宋仁宗时代,江西龙虎山的嗣天师,叫做张乾曜,赐号澄素先生。
第二天早膳之后,真人、道众和提点执事人等请太尉游山。太尉大喜。许多从人跟随着,走出方丈,前面两个道童引路,来到宫前宫后,观看许多景致。三清殿上,富丽堂皇。左廊下:九天殿,紫微殿,北极殿;右廊下:太乙殿、三官殿、驱邪殿。诸宫都看过了,走到右廊后面一处场所。洪太尉一看,是另外一所殿宇:一周遭儿都是捣椒红泥墙①,正面两扇朱红格子门;门上用胳膊粗的大锁锁着,上面交叉贴着十几道封皮,封皮上又重重叠叠盖着朱印;屋檐前一面红漆金字牌额,上书四个金字,写着:“伏魔之殿。”太尉指着门问:“这个伏魔殿,是什么场所?”真人回答说:“这是前代老祖天师锁镇魔王的殿堂。”太尉又问:“为什么上面重重叠叠贴着许多封皮?”真人回答说:“这是老祖大唐洞玄国师把魔王封锁在这里。凡是传一代天师,就亲手添一道封皮,子子孙孙,不得妄自开启。走了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