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曹操秘史-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黄巾起义前,王允担任侍御史,负责监察方面的工作。这时候,朝廷抽调一部分中央干部到地方任刺史、太守,充实地方的实力,王允被任命为豫州刺史。王允到任后,很重视领导班子建设,先后引进了两个名士,一个是颖川的荀爽,即“荀氏八龙”之一,是荀彧的叔父;另一个是孔圣人的后代孔融。皇甫嵩、朱俊、曹操在颖川郡与黄巾军交战,颖川郡就是王允的地盘,他给予充分合作,给中央军搞后勤,同时组织地方武装作战。
  在一次打扫战场时,王允从黄巾军那里发现了中常侍张让的宾客与黄巾军暗中相通的书信,王允呈报给灵帝,张让吓得半死。可奇怪的事,灵帝除了痛骂了张让一顿外,并没有再作深究。
  张让“怀协忿怨”,捏造了一个罪名诬告王允,中平二年(185年)王允下狱,差点没了命,幸亏大将军何进出手相救,王允才保住一条命。王允先隐居了一段时间,后来到何进手下任职。
  中平元年从中央下派到地方的干部里还有一个叫陶谦,字恭祖,丹阳郡人,他的父亲做过县长,但很早就死了。陶谦“以不羁闻于县中”。十四岁的时候,由于缺少管教,还整天骑着根竹棍满街跑(乘竹马而戏)。但是有人却看好他,这个人是同郡的甘公,以前担任过仓梧郡太守。甘太守甚至想把女儿许配给陶谦,遭到了甘夫人的强烈反对。
  甘太守不以为然,非把女儿许给陶谦不可,最后陶谦成了甘家的女婿。
  甘太守没有看走眼,陶谦后来被举为茂才,担任了县令,又做了幽州剌史,名将张温主持西羌战事的时候,把陶谦调过来担任参谋(参军事)。
  黄巾起义暴发时,陶谦还在张温那里当参谋,后来转任徐州剌史。与王允不同,陶谦担任徐州刺史可能是他要求或者积极活动的结果,因为他与上司张温正在闹别扭,急于走人。
  张温对陶谦很不错(接遇甚厚),但陶谦偏偏看不上这个上司。一次军中宴会,张司令让陶参谋负责行酒,就是当酒司令,这位陶参谋还真当事,真以为自己是司令了,借着酒劲把张温侮辱了一番。
  张温脾气再好,这下子也受不了,一怒之下给陶谦判了个流放边疆(徙谦於边)。陶谦刚打发走,张温的怒气就消了些,有人又从中相劝,张温于是下令将陶谦追回。按说陶谦该吸取教训了,但他见到张温的时候,仍然把头抬得高高的,一副誓不低头的样子。
  好在张温没有再发火,只是笑着说:“恭祖,你是不是得了痴病呀?”
  在张司令那儿不好混,陶参谋开始考虑另谋高就。正在此时,黄巾起义暴发,朝廷往地方上派干部,可能是在他的积极活动下,最终被派到徐州当了剌史。陶参谋之所以敢清高,因为他确实有两把刷子,到任后,“击黄巾,破走之”。
  陶谦从此就扎在这儿不走了,徐州成了他的根据地。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群雄初亮相(2)
还有一个人,朱俊在被任命为右中郎将时,坚持提出来要调他来当帮手,这个人名叫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县人,是孙武的后代,时任下邳县副县长(下邳丞)。
  史书上说,孙坚生得容貌不凡,性情阔达,好交朋友,年轻时做过县吏、郡保安团团长(郡司马)。当时,他家乡一带闹海盗,头目叫许昌(此为人名非地名),孙坚以郡司马的名义召募精勇,与其它地方武装共同*许昌,因为有功,被任命为盐渎县丞,后又改任盱眙县丞、下邳县丞。
  孙坚的仕途看来不太顺,换了三个地方都是副县级领导,搁在别人(如刘备)肯定撂挑子不干了,但孙副县长干得挺好,《江表传》(这本书是重点吹孙吴的,不过保存了不少孙吴方面的史料)说大家都挺爱戴他(所在有称,吏民亲附)。
  朱俊听说孙坚打过海盗,军事上有一套,就请孙坚到手下当副团长(佐军司马)。孙坚从下邳赶往颖川前线报到的时候,不是一个人去的,屁股后面还跟了一千多号人,可见孙坚挺有号召力。
  在随后的战事中,孙坚作战勇敢,尤其是在朱俊指挥攻打宛城时,孙坚第一个登上城头(身当一面,登城先入),朱俊于是上报朝廷,升孙坚为所属独立团团长(别部司马)。
  下面该说说卢植的两个学生公孙瓒和刘备了。
  公孙瓚字伯珪,幽州刺史部辽西郡令支县人,属于边疆地区人氏。在郡政府当过文书(书佐),是一表人材,“有姿仪、大音声”,受到太守的赏识,把女儿许给了她。
  成为太守的女婿后,为了进一步深造,太守出学费把他送到幽州当时最有名的大学者卢植那里学习,前面说过,卢植和郑玄结伴向马融求学,学成后回家乡开始教书。
  在此期间,公孙瓒认识了同学刘备。
  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据说是西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但这顶多是个象征意义,因为此时是东汉不是西汉,虽然都姓刘,待遇差得老远了。刘备的祖父叫刘雄,曾经做过东郡下属的范县令。父亲叫刘弘,很早的时候就死了。
  刘备的母亲以“贩履织席”为业,是个体户兼手工业者。家境虽然不好,但这个母亲却很伟大,她知道读书有文化才能最终出人头地,所以刘备十五岁时,母亲就给他收拾行李去上学,拜的老师也是卢植。
  这样,刘备就有机会跟公孙瓒做了同学。上学期间,公孙瓒和刘备关系很好,公孙瓒比刘备大,刘备喊他作大哥(以兄事之)。
  除了公孙瓒这个同学外,刘备还有一个同学叫刘德然,刘德然的父亲叫刘元起,是个大款,非常看好刘备,经常资助他,还有中山国的大商人张世平、苏权等人,也资助过刘备。
  看来,刘备年轻时就挺有魅力,太守的女婿跟他称兄道弟,大款家的孩子跟他交朋友,大商人争着资助他。那么,他的独特之处在哪里呢?如果有的话,按说这些光辉事迹史书都会记上一笔的。
  但是翻开史书却让人傻了眼,关于刘备同学的个人鉴定,史书是这样说的:“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是个典型的不学无术少年。史书还说他“身长七尺五寸”(合一米七六),“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并且说他“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
  这也许才是他的长处,这个个体户家出来的孩子,最大的长处是能广交朋友,会交朋友,能交到真朋友。

群雄初亮相(3)
其实交朋友是件大学问,仅靠慷慨大方不够,仅靠以诚相待也不够,仅讲义气也不行,要交到真朋友、好朋友,交很多很多的朋友,最需要的是什么?答案是:个人魅力。
  事实证明,刘备最大的特点就是有个人魅力。这个特点终其一生,同时代很少有人能超越,因此刘备干出了一番大事业。
  公孙瓒、刘备在卢植那里毕业后发展各自的事业去了,公孙瓒继续在岳父手下当公务员(郡吏),刘备四处结交朋友,而且成果显著,他认识了两个陪他走过大半生的患难朋友:关羽和张飞。
  鉴于这两位老兄的大名已为全宇宙的人所熟知,这里就不再饶舌了。
  卢植在冀州召兵,公孙瓒和刘备先后来到军前效力,卢植对二人的安排是不一样的。公孙瓒参军前已经是国家干部,有一定资历,被卢植直接任命为团长(军司马)。常山国真定县人赵云,这时就在他的手下。史书上说,赵云“身长八尺(合一米八八),姿颜雄伟,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瓒。”
  刘备是布衣百姓,卢植把他以及关羽、张飞,还有追随他们的一干人编到校尉邹靖的下面,暂不明确的军职,干着再说。
  在*黄巾军的战斗中,公孙瓒和刘备都立了功,公孙瓒后来被提升为骑都尉,成为高级军官,之后归幽州牧刘虞统辖。而刘备被任命为安喜县副县长兼县公安局长(安喜尉)。
  如果没有黄巾起义,王允可能混个九卿之类的官当,如果祖坟上冒出高烟来,也有希望位列三公;陶谦恐怕还得在军队里混日子,由于跟上级关系处不好,自己又是一身的臭脾气,所以前途较为黯淡,干到年纪一大把,转业回家;孙坚要稍微好一点,这小子能吃苦、心态好,不过因为没有后台,能干到郡太守这一级,也得累到半死;公孙瓒行情最好,有可能混到边防部队里跟北部少数民族作战,如果战绩好的话,没准能封个侯;刘备情况最差,建议他向商业、娱乐业方面发展,或者重新回炉,到卢老师那里继续上学,然后专心搞学问;赵云群众基础看来不错,可以在家乡真定县当个公安局长(县尉)什么的,如果有机会到部队里发展,没准能混到校尉、中郎将这一级;关羽和张飞嘛,一个是流窜犯,一个是什么事都爱管的闲人,都属于社会不安定因素,估计摆脱不了受穷的命,如果不服气想造反的话,结局不会比张角兄弟更好。
  如果没有黄巾军,曹操想当“乱世英雄”的可能性不大,不过他可以转行向“治世能臣”方向发展,以他的智商应该也能清史留个小名。
  但是不久的将来,他们都人五人六起来,抄起家伙大打出手,跟别人打,互相之间打,嘴里都喊着“光复汉室”的口号,手底下干的都是私活。东汉帝国摇摇晃晃地又走了几十年,终于葬送在这帮人以及他们子孙们的手里。
  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了黄巾起义。一场黄巾起义,改变了那个时代大部分人的命运。
  因为黄巾起义,曹操过了一把带兵的瘾。现在,他又要脱掉戎装换上文官制服了。他现在是品秩二千石的地方大员,即将到那个陌生的地方上任了。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济南国来了位年轻领导(1)
中平元年(184年)底,曹操被任命为济南国相,成为品秩二千石的副省级地方要员。这一年他三十岁。
  济南国属青州刺史部,该州所辖大体相当于含胶东半岛在内的今山东省北半部,有四国二郡,即济南国、乐安国、北海国、齐国,平原国、东莱郡。济南国治所在东平陵县,即如今济南市附近的章丘县一带。在距那时最近的一次人口普查中,济南国有户78544户,人口四十五万余人,在东汉一百多个郡国中,属于中等偏小的一个。
  东汉的“国”作为刘氏藩王的封地而存在,但自景帝以后诸侯王已经没有行政权,只能享受封国内的赋税收入,由朝廷任命的国相直接管理郡国内的事务,相当于郡太守。
  现如今三十来岁的年轻人,在各个岗位上都还是刚出道的小青年,如果在机关里能混个副处,那一定会被同僚恭维为年轻有为,并且嫉妒得要死。如果在基层工作,三十岁能当上乡长的恐怕都不多。
  三十岁最容易成为被压制、被打击的对象,所以也最容易成为愤青。但曹操不是愤青,他已经有了整十年的官龄,在基层干过(县公安局长、县长),在中央干过(天子的秘书兼顾问),也带过兵打过仗(骑兵师师长),已经有了不错的人生履历。
  现在,因为参加平息黄巾军叛乱有功,正式被任命为郡太守一级的国相,曹操的人生履历又再上一个新台阶。
  与到顿丘县上任时的心情不同,此番曹操前往青州任上,心里颇有点踌躇满志。即使在不太强调干部任职年龄的东汉,三十岁能当上太守的毕竟也不多。
  黄巾军掀起的高潮被压制下来,全国局势突然变得平静起来,曹操心里关于“乱世”、“治世”的思考又发生了轻微的变化。也许天不灭汉,只要天子肯于振作起来,朝野上下充满正直之士,国家的根基还是稳固的。
  在治世里做个能臣也是自己的人生选项。要做个能臣,就要积累实践经验,了解民情,增添阅历,使自己不断受到历练。此番到济南国任职,就是最好的机会。
  所以,曹操来的时候很兴奋。
  但是,到任不久曹操便被迎面泼来冷水浇了个透心凉,心情变得很差。
  济南国下辖东平陵、於陵、台、菅、土鼓、梁邹、东朝阳、历城等十个县,由于以前历任国相疏于政务,不能严于治理,造成吏治的腐坏,这些县令和县长绝大多数存在严重的问题。
  现任济南王名叫刘康,是河间王刘利的儿子,他与当地这些县官结成同盟,又与朝廷里的宦官权要们来往密切,织成了一个复杂的关系网。谁到这里来上任,也无法施展拳脚。
  一开始,大家并没有把这个三十岁的国相放在眼里,根据他们的经验,对付这样的外来户,只需三招即可:一哄二吓三逼,不出一年半载谁都在这儿呆不下去,到时候只有卷铺盖走人。
  如果愿意留下来投靠他们,结成共犯联盟,他们也会表示欢迎。
  总之,这帮人认定人多力量大,强龙不压地头蛇。
  但接下来的情况让他们有点吃惊。这个年轻人似乎很沉稳,很老练,一来先搞了两三个月的调查研究,之后突然出手,大刮廉政风暴,一口气拿下了十个县官中的八个,罪名是贪污受贿、滥征税费、为地方黑恶势力当保护伞、鱼肉百姓等等。
  给这些人找犯罪证据太容易了,关键是敢不敢。曹相国一出手,济南国官场炸了营,出了事官员们的家里人赶紧通过各种关系疏通,有的跑来向曹相国求情,有的跑到朝廷那里搬救兵。济南王刘康一下子也傻了眼,相国虽然名义上是他的属下,可按照朝廷的体制,他根本管不了,既不用向他汇报工作,做任何事也不需要向他请示。

济南国来了位年轻领导(2)
刘康是个吃软怕硬的家伙,一看姓曹的这小子是个铁腕,就想自己还是不要掺和的为好,不然这把火就会烧到自己头上。
  奸人下台换上清正之人,老百姓一片叫好,社会沸腾,其他作奸犯科之人失去了保护伞,不用曹相国招呼,主动玩消失。这下子却苦了周边的几个郡国,因为史书记载:“小大震怖,奸宄遁逃,窜入他郡。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但问题也不那么简单,实际上曹操捅了个蚂蜂窝。吏治的衰败由来已久,积重难返,不是一两次廉政风暴能解决的。表面的胜利,背后隐藏的是巨大的危机,奸恶势力之所以奸恶,缘于那是一张看不见却很可怕的网。
  你要了人家的脑袋,关了人家的监狱,砸了人家的饭碗,这些人能做的只有一件事:跟你拼命!
  一时间,告黑状的,搞恐吓的,在社会上造谣的,都冲着曹操来了。有消息灵通人士甚至言之凿凿地说,主管地方官员纠举工作的青州刺史那时,以及朝廷里主管官员廉政建设的御史们手中,收到告曹操状的检举信垒起来比曹操的个子都要高了(反正曹操个子本来就不高)。
  但曹相国置之不理,廉政风暴告一段落后,他又推出了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禁淫祠。
  自汉初年以来的三四百年里,济南国这个地方一直盛行鬼神崇拜和淫祀之风。早在汉初吕后临朝称制的时候,吕氏抛弃高祖刘邦定下来的“非刘氏不王”的白马之约,大封吕氏一门,刘氏社稷汲汲可危。后来,在周勃、陈平等刘邦的这些老战友们的协助下吕氏被诛灭。
  在这场斗争中,刘邦的孙子刘章也出了大力,到汉文帝时被封为城阳景王,城阳景国即今天的山东省莒县一带,与济南国相邻。
  城阳景王作为保护刘氏皇室的功臣,逐渐演化为维护大汉统治的保护神。三百多年来,无论是西汉还是东汉,刘氏皇权每当面临危机时,不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