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新明之冒牌皇帝-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州?对,曾听姚广孝说过朱明复是孤儿,曾在栖霞寺为僧,而姚广孝也是苏州人。”
难道是姚广孝在放水?或者是姚广孝后来叛变了?
朱棣再次被自己的推理惊到了,他开始狂抽烟,他觉得这烟要是再凶一点就好了。
多疑是大人物的通病,少想是穷人的福利,各有千秋而已,老天自有调度。
既然已经失败了,总要死个明白吧,朱棣一头扎进自己发现的疑团里,拼命分析研究,像头发蓬松的爱因斯坦在鼓捣一群瓶瓶罐罐。
如果朱明复顶替朱允炆做了建文帝的话,那肯定是徐辉祖安排的,梅殷应该是蒙在鼓里的,不然依梅殷的性格绝不会同意的。
这样就可以解释建文六年末的禁军哗变事件,应该是朱明复那小子想摆脱徐辉祖的控制,徐辉祖想废了他,后来朱明复联合梅家军挡住了徐辉祖的进攻,徐辉祖被迫远走西域。
一定是这样,朱明复当年就看着一幅无赖模样,小小年纪,心机颇深,只有他才会给老夫设计这么狠毒的圈套!朱允炆连个蚂蚁都不愿意踩死,再怎么变也不可能这么狠毒的。
“哈哈哈,原来是这样,这真是千古未有之大奇事啊!”朱棣笑道。
“我大明究竟造了什么孽啊,这么快就被外姓人给占了?”朱棣哭道。
“徐辉祖太混蛋了,这种狸猫换太子的事情也敢玩到我大明朝来!”朱棣骂道。
“苏州,可为什么又是苏州?”
朱棣此时头脑不知为何忽然又想起了那位被他伏击的朱元璋的私生子朱天豪,当时那一家四口人,那小男孩那时十五岁,本是真正的皇长孙,屈指算来的话和朱允炆只相差一岁。
“皇长孙?朱明复?”
朱棣的手中烟蒂再次掉地上,再次和羊毛地毯亲吻发出一阵急促的“嗤嗤”声。
那声响促动了他久藏脑中的思绪,那一家人是从高丽返回的,而今我也被困高丽,怎么会这么巧,难道冥冥之中他在复仇?朱明复为何费尽心机让我死在高丽?
朱明复就是那人的儿子吗?不然怎么会和朱允炆长这么像呢?
“原来就是他,原来是这样,应该是这样,肯定是这样的!”
“看来天命难违啊!皇位终究是属于这家人的,老夫不过是给他做垫脚石罢了。”
怪不得皇帝会那么好心进攻倭国,给我提供人口,原来是为父报仇啊,老夫还以为他昏庸好骗呢!
原来好骗好笑的人就是我朱棣!我真是大明第一大傻瓜!
“苏州王气浓,山河随云动”朱棣想起了这首元末就流传在明教内部的诗谶,他父亲和他谈起过,明教一高人曾预言苏州将出现改变天下的人物。
张士诚定都苏州据说也是受到这句诗的影响。
朱元璋在建国后忌惮讨厌苏州人,刻意加重苏州税赋,明令禁止苏州人做高官,还刻意消灭了苏州人沈万三的财富,以免他有力量图谋不轨。
看来自己父亲没预料到那位改变天下苏州人终究还是自己的子孙,还是白忙活一场。
天意弄人,一至于斯啊!
“不行,老夫不能坐以待毙,我要把真相公布于众,就算你也是太祖子孙,可你终究不是朱允炆,你欺骗了天下人,你就不配做皇帝!”
朱棣想到这里,悲愤突起,他拿起纸笔,想写一篇揭露朱明复和徐辉祖欺骗世人,窃取皇位的纪实文学。
他气愤得拿起高丽产的劣质毛笔,刚写了几个字,忽然手腕一阵酸麻,“啪”那毛笔坠落在了宣纸上,留下一个大大的浓墨团,在朱棣看来似乎像一张老人脸。
“啊!”朱棣一惊,随即怒道:“老天,你为何如此偏袒他,老夫虽然败了,可写写也不行吗?”
他刚说完这句对天不敬的话,忽然感到右手的酸麻感正在沿着手指向上延伸,速度不快,但其趋势很明显。
作为名将,朱棣略懂一点医学,他知道这绝非一个好兆头,不久他整只手都可能将麻痹掉。
“来人,快叫军医来!”朱棣用恐惧嘶哑的声音高喊。
正文 第十一章 名将陨落(一)
更新时间:2014…5…30 9:25:00 本章字数:3576
“殿下,似乎是中毒的迹象。”刘老军医跟着朱棣几十年了,深得朱棣信任,所以说话很直截了当。
“还有救吗?”朱棣苦笑。
“殿下,这毒以前没见过,属下属下委实不知。”老军医黯然摇头。
“老刘,这次本王真的是走到了绝境了,不过这样也好,只是不知这毒是从哪里下的,真是一件怪事。”
朱棣得知自己中毒后,反而有一种轻松的情绪,那是一种对解脱的渴望,作为名将,并不怕死,就怕失败,失败了他的灵魂也就枯萎了,正如一个明星发现自己毁容后大概就生不如死了。
“殿下,最近这只手握过什么来历不明的东西吗?”
“没有啊?就只有那封竹筒密信。”
“啊?密信来人,把那沈阳来送信的人给我抓来。”朱棣心里有点眉目了。
他想起那突破重围千里送信的勇士确实十分可疑,他们在辕门口大喊“世子危急”,这有点突兀,不像一个信使的作风,而且按照常理送信的不应该知道信的内容才是啊。
那送信的骑兵果然已经跑了,他借口说去后山埋葬同伴的尸体,然后就消失了,最后他“已死”的同伴也活了过来,最后两人牵着手,唱着歌,欢笑而去,领赏钱去喽!
他们是军调局的特务,是近卫军的骑兵,是紫金山军事学院首届毕业生,他们伪装成朱高炽的求救信使,并在信上涂抹了崇友堂最新研制的慢性毒药“死得慢”,之所以是慢性,朱明复是为了在历史上留个好名声,作为皇帝,他必须是光明的,这是职业要求,和善恶无关。
这两位装得很像,朱棣果然顺利上当。
“好手段,好心机,燕国虽亡,然我大明将盛矣!”
朱棣忍着右臂越来越明显的麻痛,从职业角度肯定了对手高超的业务水平,也对他和皇帝共同热爱的大明表达了谨慎的祝福。
经过十几日的侦查,龟速前进的戚继光总算查清了倭寇已经被朱棣全部吞吃的消息,他非常郁闷,立即下令全军快速行进,随后在水原城一带扎营围困汉城的朱棣。
临行前,朱明复给他下了一道“勿使朕有弑叔之名”的诏书,这是朱明复抄袭朱允炆当年的用语,不过也令戚继光感动得一塌糊涂,人家朱棣几次三番想害皇上,皇上还把人家当亲叔,这简直是菩萨心肠啊。
不过同样一句话效果很不同,朱明复是在绝对优势下用的这句话,后世历史学家据此称赞建文帝慈悲无比,朱允炆那句话则是笑柄。
政坛上,弱者的慈悲在世人眼中不过是愚昧而已,比如蒋某人放弃对倭赔款之类。
朱明复自然清楚,光凭戚继光的十万军队不足以消灭朱棣的精锐部队,他一直在等待一件事情的发生。
戚继光扎营后的十日,一代枭雄,、蒙古克星、著名政治家和军师家,大明帝国燕王——朱棣在高丽汉城“病逝”。
临逝前口述了一封信交给洪鲲带给朱明复,那信里写着他回光返照时作出的出色猜测,他坦然接受自己的失败,但这个谜团他至死没有放下。
朱棣逝世前,留下最后的命令:全军开拔渡过鸭绿江,不要管身后的戚继光大军,一直往家的方向打去,一定要把他的骨灰葬在大明的土地上。
这是一代名将最后的怒吼。
但经洪鲲和邱福等人的商议,最终没有实行朱棣最后的疯狂计划,他们做了最现实的决策,派人和戚继光联络准备向朝廷投降。
毕竟怕死的还是多数,疯狂毕竟不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
但就在派往朝廷的信使刚刚出发的时候,一个人的到来彻底TF了这一切。
那个人就是燕王世子朱高炽。
朱棣逝世后第三天,朱高炽带着一大家子渡海,从仁川登陆,来到了挂满白幡的汉城。
沈阳燕王宫也是有逃生密道的,朱棣作为政治家总会给自己留一条路的。
朱高炽千辛万苦带着家人亲信从沈阳密道逃出,从大连出海,在手下无人精通航海的情况下,竟然靠着顺风把他飘到了高丽,不可谓是个奇迹。
既然世子来了,那投降的事情就缓缓吧,毕竟要投降也要人家正主投降才合乎规矩啊。
朱高炽在汉城被群臣拥立即位为燕王(未经皇帝审批过),朱棣集团暂时稳定下来。
当戚继光收到燕军的信时,惊喜万分,立即派人通知皇帝,并热情回信一封,询问何时举办投降仪式。
但这时燕军方面回复到:不好意思,戚将军,上封信发错了,其实那是一封压箱底的备用信,发信的人其实是个临时工。
“发错了?你姥姥的,你娘还把你生错了呢!”
面对如此外交闹剧,大将军无语无奈加欲哭无泪。
倭国京都,金阁寺之顶楼,一个和尚在看星星。
姚广孝到倭国后一直吃住在金阁之上,未曾下楼,他整日整夜在一个蒲团上打坐,眼睛盯着天上的星星。
朱棣薨的那一日,那看到天上那颗星突然暗淡下去,那一天果然来到了。
“少公子,燕王薨了!”姚广孝干涩的眼睛流出两道浑浊的泪痕,那一刻他显得特别憔悴,特别脆弱。
这是朱高焰第一次看到他流泪,原来这位高深莫测的人物也会流泪。
“大师,果然如你所料那我们什么时候走?”身旁的朱高焰哽咽问道。
姚广孝和朱高焰早前商定了一个出逃倭国的计划,他知道朱棣已进入皇帝的圈套,怕是性命不保,所以他把成就王霸之业的最后希望放在了朱棣最聪明的小儿子朱高焰身上。
一个坚韧的人是不会放弃自己理想的。
“就今晚”,姚广孝闭眼道,“愿燕王在天之灵保佑我们。”
二人向燕国的方向下跪扣头。
当晚,“重病”的幕府左将军朱高焰在金阁寺为祈祷自己病情早愈,组织了隆重的千僧大法会,只是这法会有点奇怪,不要那些德高望重的高僧老和尚,只要年轻的小和尚,据说这是想借用年轻人的旺盛阳气来驱除病魔。
因为朱高焰开出了高额的出场费,所以京都的各大寺庙的年轻和尚纷纷前来报名,甚至一些社会混混也临时剃了光头来冒充,管事的也不审查,只要是光头,统统笑纳不拒,越多越好。
那一晚,金阁寺中到处都是光头闪烁,有如天上群星,到处都是喃喃的诵经之声,一些东郭先生,也学样蠕动嘴唇,滥竽充数,欺骗佛祖。
凌晨之时,晨光出现,法会结束,正当真假和尚准备伸手要钱的时候,朱高焰的亲信武士忽然涌出,拔刀相向,东郭先生们当场吓瘫,以为自己假冒的事情暴露,将军阁下要杀人了。
一名武士站在高台上宣布了政策:
“各位大师,你们之中有人诵经不虔诚,惹怒了佛祖,刚才佛祖降下旨意给将军,要罚你们去全国巡回诵经以赎罪孽,现在就走!”
朱高焰和姚广孝就这样挟持两千余僧人们出了城,边走边诵经,名义就是到全倭各地名刹交流诵经,以祈祷朱高焰大病早日痊愈。
新佑卫门本来就是粗心大意的性格,加上明教和东厂的人被大量被调去了高丽和东北,所以对朱高焰的监视最近有点薄弱。
朱高焰一行得以顺利从京都逃脱,他们一直到了倭寇基地大阪,在那里他们找到了早已藏好的原来倭寇的几十艘海船。
朱高焰亲自扯开风帆,大吼一声,驶向了遥远的南洋。
之所以劫持和尚们一起出海,除了沿途做掩护之外,实在是因为他们手里的人马太少,朱高焰身边全是朱明复安置的密探,真正信得过的人不过是原来秀吉分给他的对马岛上的小倭寇五百人而已。
而五百人即使去了南洋,要开拓局面也是太困难了点,于是姚广孝便出了主意劫持一批和尚同去南洋。
倭国的和尚和大明不一样,他们是可以吃荤的,有些甚至还娶妻,所以把他们转化成士兵并不是很难。
这是一次奇怪的队伍,这是一次奇怪的旅行。
两个大明精英,五百个小倭寇,二千五百多名真假和尚。
上船后,和尚们纷纷询问:“这是去哪里啊?”
姚广孝微笑道:“我们去西天取经去!诸位日后都能成佛哦!”
真是:诵经为名,出逃为实,迷了几多年少?毛吞大海,心纳南洋,姚大和尚微笑。
又是:曹溪路险,鹫岭云深,此处故人音沓。
正文 第十二章 名将陨落(二)
更新时间:2014…5…30 9:25:00 本章字数:3784
南京,皇宫之华盖殿,一片欢声鼎沸,有如菜市场,有如课间十分钟,有如大城市的新楼盘开盘。
群臣们离开原有的朝班位子,互相拱手、拥抱、拍肩膀、踢屁股,共同庆贺朝廷最危险的敌人燕王朱棣之挂掉。
就在刚才的朝会上,朱明复面无表情得宣布了朱棣的死讯。
虽然群臣们欢呼雀跃,但此时他的心情却并不特别愉快,那个强大的对手从此彻底消失了,他甚至有点落寞之感。
自穿越以来朱棣就像一个魔魇一样压在他心头,如今一旦消失,就像季节刚变换时一样一时还真有点不适应。
朱明复甚至为朱棣感到惋惜,他如果不造反,该是多么好的一个守边大将啊。
朱棣,希望你一路走好。
良久,当群臣安静下来后,皇帝却史无前例得在朝会公共场合拿出香烟自己抽了起来,因为他的心情实在有点复杂,需要外物来平衡一下。
看皇帝很享受的样子,有个大臣在激动心情的催动下胆子迅速膨胀,忍不住大声说:“皇上,给我们也来一根吧,今天可是好日子啊!”
朱明复对这个突兀的请求楞了一下,随即和蔼微笑道:“朕本来也有此意,只是有点怕梅首辅的规矩而已,那就下不为例吧。”
朱明复发明的香烟一直受到梅殷的抵制,梅首辅一直认为是王真这样的人发明出来取悦迷惑皇帝的。
所以南京香烟的消费只是在民众和商户间流行而已,高级官员是没有敢抽的,偶而几个烟友也是在家中偷偷的抽。
如今梅殷已去,群臣就开始无视禁令了,今天见皇帝当众抽起来,纷纷要求与民同乐,共享太平。
这大概就叫做乐极而疯吧。
“来啊,小林子,把朕的金宝鼎拿出来给诸位大臣都发一圈!”
朱明复的香烟后来被分成三个等级,最普通的是五十文一包的福字香烟,主要消费人群是小商户、富裕农民;中等的是仙鹤牌香烟,要两百文一包,主要消费人群是商户、地主、衙役捕快、小偷、强盗、妓女龟公;高等的是宝鼎牌香烟,要一两银子一包,主要消费人群是官员、大商人、名妓、大偷、大盗、著名学者、李刚儿子等。
至于金宝鼎则是有价无市的宝贝,是朱明复自己的特供产品,有浓淡两种口味,用的是最好的烟丝最好的工匠,绝对是高端大气上档次,英雄无敌皇家味。
于是在胜利气氛的烘托下,堂堂的大明帝国朝堂顿时成了火车站的吸烟室,上面是烟雾缭绕,下面是一阵阵“支吧支吧”的抽烟声和部分大臣不熟悉烟叶发出的呛声,端的是混乱不堪,江湖气十足,本性充分暴露。
华盖殿随行史官皱眉记下:建文九年五月,帝与群臣于华盖典烧烟,臭不可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