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蒋介石王牌悍将张灵甫传-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 第二编 军事(四)》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4月)
对于作战能干奋力的部下,张灵甫照例不恤重赏,蔡亚锷临危不惧,在正副团长重伤的危急情况下,独撑大局力保宁乡,为58师赢得了荣誉,因而立功获授云麾勋章,张灵甫还特为他亲笔致函王耀武保荐提升,并颁奖金四万元予以激励。
据战区转报王耀武的报告,58师在益阳、宁乡诸战中,毙敌七百三十六人,伤敌一千六百九十七人,自身伤亡一千六百余人。损失严重的58师急待疗伤整补,但是继长沙失陷后,湖南战场的局势继续严重恶化,张灵甫在战地休整部队不到半个月,又被王耀武急调出战。
二
衡阳在长沙以南约一百五十公里,位于湘水西岸,粤汉铁路和湘桂铁路在此交会,是第九战区的重要战略基地之一。长沙失守后,第九战区的作战任务转为以“阻敌深入、确保衡阳为目的”。6月24日,从长沙南下的日军重兵包围了衡阳。衡阳守军是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功臣第10军附暂编第54师,在第10军军长方先觉的指挥下,抗日战争中历时最长的惨烈守城战——衡阳保卫战,自此揭开了序幕。
当时国民党军在衡阳外围湘江两岸有十来个军,军事委员会企图以东西两路进援衡阳,但是外围兵团在日军的强力阻击下,进展迟缓。蒋介石对衡阳外围兵团的表现十分不满,尤其是湘江以东的各军并未积极向衡阳突守卫衡阳的第10军军长方先觉。
第十节转战长衡(3)
进,他一面敦促湘东各军,一面命令在湘江以西的王耀武兵团会同李玉堂兵团速解衡阳之围。
张灵甫起初没有直接参加衡阳解围之战。7月上中旬,他一直在湘乡至邵阳一线继续与敌40师团鏖战,据第九战区关于长衡会战战报记载,7月7日,“永丰之敌,经五八师全力猛攻,一度克复永丰,旋敌增援反扑,续在冷水塘、永丰南端高地激战。”(十九)《长衡会战》(《*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 第二编 军事(四)》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4月)战至10日,张灵甫会同前来增援的第19师一起克复永丰,之后暂留守永丰抓紧进行战地整补。
在蒋介石的迭次命令下,王耀武将麾下主力向衡阳全力推进,此时他掌握着第73、74、79、99、100军和失守长沙的第4军残部,虽然号称有十七个师,这些部队自六月投入战斗以来,都已是久战疲师,建制残破,战斗力大不如前,在七月中下旬先后推进到衡阳郊外后,衡阳城内枪炮之声已可相闻,但是援军与日军阻击部队仍相持不下。
王耀武最终动用了自己的老部队74军出马上阵。长衡会战之初,王耀武只从74军抽调了张灵甫的58师随他一同入第九战区作战,51师和57师被第六战区留在常德附近担任守备任务,直到6月底7月初,经九战区请求从六战区调出51师和57师归建,以便于王耀武统一指挥,74军才全军参加了长衡会战,担任集团军的预备队。7月中旬,74军出青树坪转到宝衡公路,以58师沿公路作为攻击主力,51师在后,57师在演陂桥掩护全军右翼,向衡阳出击。自宁乡之战后,58师未有足够时间补充建制,相对于参战较晚的51师和57师,此时的58师战力是74军中最弱的,但是王耀武和施中诚还是点了张灵甫的将,把他推上了攻击前锋的位置,张灵甫奉命率部向金兰寺集结,配属100军行动。
第100军军长李天霞正在为打下金兰寺伤脑筋。金兰寺在衡阳西南四十多公里,原先有79军一个营在此据守,后被日军一个大队攻占。王耀武命令李天霞夺回,以掩护79军侧背。自7月20日起,100军的主力19师围攻金兰寺已经有一周,他们陆续攻占了金兰寺周围的一些店铺和村庄,残余的日军二百余人退入背靠高地的寺庙内负隅顽抗。寺庙是坚固的砖石结构,敌人在山顶还筑有工事,19师因缺乏山炮,屡攻不破,师长唐伯寅遭王耀武总部和李天霞军部的责令,备感压力。李天霞出了个馊主意,要19师想办法在寺前的大树上插上*,好让盟军的飞机看到后以为19师攻占了金兰寺,为了他的这个指示,爬树插旗的士兵伤亡九人,结果旗子还是没有插成。
7月23日,张灵甫率58师向金兰寺方向出击,当天晚上即击破梯子坪李家山的敌116师团一部,一路过关斩将,于25日再攻位于香炉山雷祖岭向金兰寺增援的敌军,激战两天将敌击退。张灵甫马不停蹄,于27日立即派部猛攻金兰寺,在张灵甫与唐伯寅的合力奋战下,金兰寺终告克复。
7月28日,王耀武军团各部在衡阳西南郊全面攻击前进,60师进攻东阳渡,62军迫近衡阳汽车西站,79军在新桥、鸡窝山与敌激战,63师挺进望城坳,19师攻向元公寨。但是,敌人援军也在第二天赶到,向王耀武军团展开凶猛反扑,当天,我军各部全线后退,只有58师和19师一马当先,继续向衡阳挺进,29日,张灵甫进攻邹冈山南麓的盐塘冲,唐伯寅继续进攻元公寨、聚湖峰。两天后两师迫近衡阳近郊。
张灵甫的新任务是消灭在公路线上扼守鸡窝山的日军,为援军扫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鸡窝山距离衡阳已经不到十公里,是衡阳西郊连绵山地中海拔最高的山头,通往衡阳的公路穿山脚而过,南面的地势开阔,易守难攻。张灵甫以明灿的172团为攻坚主力,配军属山炮连和师迫击炮营及工兵,向守卫石头山、大桥铺、鸡窝山的日军116师团234联队第三大队发起攻坚,一举攻占上述阵地,毙伤包括敌大队长广田在内一百二十余人。据当时在172团担任鸡窝山主攻营的副营长王沛年回忆,敌人在遭到该营猛烈攻击后退守反斜面,敌我双方当晚在山的两面相持,次日,敌军派来战机协助鸡窝山的守军,172团在白天继续与敌激战,终于在拂晓攻克鸡窝山要点参见王沛年《解救衡阳鸡窝山之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战亲历记 湖南四大会战》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 中国文史出版社 1995)和罗文浪《衡阳会战中的鸡窝山战斗》(湖南文史资料选辑第4辑)。据当时担任58师参谋主任的罗文浪回忆,58 师攻占鸡窝山后,军副参谋长邱耀东传来令他吃惊的命令:战况发生变化,本军于拂晓要脱离敌人,转移阵地。于是张灵甫在鸡窝山西侧留下一个营警戒,师主力奉命撤离阵地。这一说法与实际战况不符,根据王耀武于1944年8月上旬向重庆发出的关于衡阳解围的数份原始战报(台湾 “国史馆” 档案典藏号002090200086041—51),张灵甫师一直在鸡窝山附近战斗,直至8月10日,该师仍在鸡窝山以东的1066高地与敌激战。。根据第九战区的战报,这一天是8月2日。湖南南岳德山忠烈祠于1942年落成,内有13座抗日烈士陵墓,包括国民党军74军、60师、140师等集体公墓3座。1997年12月由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灵甫为南岳德山忠烈祠内74军抗日阵亡将士公墓纪念碑的题字:为主义死。天明时分,张灵甫登高远眺,望远镜中,战火纷飞的衡阳城尽收眼底。
第十节转战长衡(4)
一天之前,衡阳守军第10军军长方先觉向蒋介石发出了凄苦的求救电报:“本军固守衡阳,将近月余,幸我官兵用命,前仆后继,得以保全。但其中可歌可泣之事实与悲惨壮烈之牺牲,令人不敢回忆。……一、衡阳房舍,被焚被炸,物质尽毁,幸米、盐均早埋藏,尚无若大损失。但现官兵饮食,除米及盐外,别无若和服饰,因之官兵营养不足,昼夜不能睡眠,日处于风吹日晒下,以致腹泻腹痛,转为痢疾者,日渐增加,既无医药治疗,更无部队接换,只有激其容忍坚守待援。二、官兵伤亡惨重,东抚西调,捉襟见肘,弹药缺乏,飞补有限。……非我怕敌,非我叫苦,我决
不出衡阳。但事实如此,未敢隐瞒,免误大局。” (十九)《长衡会战》(《*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 第二编 军事(四)》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
张灵甫当时并不知道这份电报的内容,但是第10军困守孤城四十余天,方先觉的处境之艰危他是可以体会的。张灵甫立即派出师部便衣谍报队去与第10军取得联系,并召集师部的作战和情报参谋,一同研究第二天的攻击计划和与第10军的联络方案。他命令明灿向鸡窝山东面的1066高地进击,几天内,敌人数次出动四五百兵力,向58师的阵地连续猛烈反扑,均被击退,鸡窝山阵地始终屹立不动,至8月8日,58师已经攻占1066高地西侧,将敌人逼至大水塘以东高地,直至8月10日,双方仍在激战中。
但是,8月8日,孤守衡阳四十七天的方先觉弹尽援绝,率第10军残部放下武器,衡阳保卫战,以第10军不堪回首的悲剧与耻辱性结局,划下了句号。
长衡会战,尤其是惨烈的衡阳保卫战斗,虽然给与日军以重创,但是日军基本达成了其“一号作战计划”所宣称的湖南会战的目的,开战以来基本为我所控制的长沙、衡阳及湖南的大片土地沦陷,对国民党军不能不说是一个灾难性的重挫。不过就张灵甫个人而言,他在长衡会战中却收获颇丰,第58师是该次会战中个别表现优异的部队,军事委员对他在会战诸战役中的卓著战功给予了高度肯定,1944年8月,张灵甫因功授勋,膺荣宝鼎勋章,不久之后再获颁忠勤勋章,随军的美军观察顾问也对他的表现欣赏,张灵甫还获得了美国金棕自由勋章。
勋章丰收的同时,张灵甫却暂时褪下了战袍,佩上了学员的臂章,他离开了奋战七年多的抗日战场,去到大后方重庆学习,开始了半年多的镀金岁月。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一节中将班里的少将(1)
一
1944年5月,张灵甫已经升上了第74军副军长,由于前方战事正紧,直到长衡会战结束之后,他才卸下兼任的58师师长一职,副师长蔡仁杰于8月正式接任。他们的升职,是74军在这一年进行人事大调整的一部分。
王耀武因为战功卓著,年初已经被蒋介石任命为新组建的第24集团军司令,下辖第73军、74军和100军,这三个军形成了王耀武系统的人马。王耀武升官,74军军长的位置就空了出来,当时的副军长是李天霞,李天霞与王耀武同为黄埔三期,早在抗战前的补充旅时代就已经在王耀武手下担任团长,后来在74军一路升到副军长。他比张灵甫资深,职务也一直比张灵甫高一级半级,按说这时由李天霞来接掌74军应该是按部就班的事,但是,张灵甫在关键时候发了一飚,王耀武征求他意见的时候,张灵甫直统统地说:“欢迎施军长回来领导第74军。”这意思很明白,他不买李天霞的账。
许多人以为,李天霞与张灵甫关系不好是因为后来争整编第74师师长的位子而结怨,其实不然,早就有历史过节了。两人之前在做上下级的时候,因为个性作风不合,就已经相互看不顺眼。李天霞头脑聪明灵活,但是为人狡诈专横,好耍心眼,还出名的好赌好色,上前线也带着姘头,部队里不少女政工队员都被迫和他上过床。张灵甫则比较耿直正派,对李天霞的一些作为很不屑,比如他就十分反对李天霞老是在军中开舞会,抱着下属的太太或女政工队员跳舞,斥之为“乌烟瘴气”,两人在军中就时常起冲突。但是国民党军内部官大一级压死人,碍于资历职位,张灵甫有时只好隐忍李天霞的轻慢,不过有王耀武护着,李天霞还不至于能把他怎么样,如今王耀武一走,要是换了李天霞做上司,他恐怕就难有好日子过,所以张灵甫情愿已经外调担任100军军长的施中诚回来,也不愿在李天霞手下受气。
王耀武与张灵甫和李天霞两人的关系都很近,他也知道这两个人关系不佳。王耀武统驭74军的几员大将是很有手腕的,有的他称兄道弟,有的打是亲骂是爱,态度因人而异。王耀武对周志道和邱维达就不大顾及他们的面子,当面发起脾气来有时相当粗暴,而这两人也习惯了王耀武的作风,应付自如。邱维达人称“橡皮气袋”,挨了王耀武的骂可以面不改色,和王耀武的关系依然非同一般。周志道则好脾气,实在被训狠了,回去倒头便睡,醒来一切如常。对于张灵甫,王耀武知道他清高孤傲脾气倔,不能来硬的,所以态度截然不同,不但从来不对他疾言厉色,还总在人前背后捧着他。
曾经给张灵甫当过文书的胡立文老先生对笔者讲过这样一件事,还在51师153旅的时候,旅长张灵甫常派他去师部送取文件,当时还是师长的王耀武就认识了这个小兵,知道他是张灵甫的人,对他格外和气。有一次胡立文在师部办完事已经时近中午,出来的时候刚好在院子里碰见王耀武,王师长亲切地拉着他的手与他闲聊,得知他还没有吃饭,就叫他去师长办公室一起午饭,席间对张灵甫和旅里的情况问长问短。胡立文说:“我真是受宠若惊,他一个大师长请我一个十几岁的小兵吃饭做什么?我那时虽然年纪小,也懂得他这样做不是特别对我怎么样,他其实是在给我们旅长面子啊。”这种事小兵回去传给旅长听,旅长又如何能不受用,王耀武的确御人有术。所以张灵甫对王耀武绝对尊重服从,不怀二心。
而李天霞工于心计,远没有那么听话,王耀武明白,如果李天霞做了军长,与手下第一猛将的关系搞不好,那还怎么打仗?考虑到内部的和谐,张李两人最好调开,那就是谁走谁留的问题了。权衡再三,王耀武的天平摆向了张灵甫,结果施中诚被调回来任军长,李天霞则调出74军,升任100军军长。虽然也是升职,对李天霞来说,煮熟的鸭子飞了,而且分明是王耀武护着张灵甫作梗,这个心结就更深了。
1944年3月,施中诚回到74军接了王耀武的缺,两个月后,军事委员会升张灵甫为副军长的任命也正式发表了。
第十一节中将班里的少将(2)
副军长名义上比师长高了半级,这种升职却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解读。正常来讲,升职当然是今后更上层楼的一个过渡阶梯,但是也有不正常的情况,就是明升暗降。副职基本上没什么独立的实际兵权,有时反倒成了排挤异己的一种闲职。早年王耀武在补充旅的时候就玩过这一手,他为了让自己的亲信吴克定当第1团团长,把原任团长调为副旅长,结果新任副旅长当众发难,拂袖而去。不过以王耀武和张灵甫的良好关系,他升张灵甫做副军长显然不是出于这种目的。施中诚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军事学历完整正规,作战经验丰富,自1938年就加入了74军系统,也算是系统内的老人,但是他不属黄埔系,这时也已经47岁,年龄偏大,所以也有一种说法,让施中诚任74军军长,是王耀武为了让张灵甫当军长的一个过渡。张灵甫在升官晋爵的竞争中确实已经胜过军中同僚一个马鼻,以前与他同级别的周志道和邱维达如今职务都比他低了半级,但是要说王耀武这时就已经内定张灵甫为接班人,似乎为时尚早,而且在张灵甫之前早就有了另一位副军长,即原57师师长余程万,他在常德战役后虽然遭到蒋介石的处罚,但是没过多久就官复原职,继续担任副军长。
余程万的最高学历为陆军大学研究班,相比之下,张灵甫在军事学历上可不止是略输一筹,他自黄埔毕业后一直在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