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百战中国-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攻上南城的,是明军的精锐主力,包括骆尚志统率的戚家军一部和祖承训的辽东铁骑,这帮粗人当然不会客气,上去就抽刀砍人。朝鲜投降军刚刚交手就被打得落花流水,落荒而逃。
小西行长的机动部队看见朝军逃了,马上冲过来补漏,可惜已经来不及了,如狼似虎的明军一拥而彻底攻占了含毯门。
南城之所以很好打,是因为日军主力在西城,日军在西城城头顽强抵抗,放枪、扔石头、倒开水,导致明军死伤多人,而明军也打红了眼,云梯掀翻了再架,摔下来没死的接着爬,爬上去的就举刀和日军死战。
虽然南城破了,明军可以从南门而入,但仗打到这个份上,明军也不消停,砍死眼前的日军再说!
不过日军战斗力也非常之强悍,也不怕死,面对明军的猛攻毫不畏惧,无人逃跑,占据城头用火枪射击明军,如明军靠近,则持刀与明军肉搏,宁可战死也不投降。就战斗意志而言,确实不是孬种。
由于日军的顽强抵抗,明军久攻不下,伤亡却越来越大,小西门主将杨元被日军击伤,部将丁景禄阵亡。大西门主将李如柏脑袋上挨了日军一枪,好在头盔质量好,躲过了一劫。主将李如松也被火枪从马背上掀翻下来,。
此时李如松使出绝杀:大将军炮。
大将军炮,炮身长三尺有余,重几百斤,前有照星,后有照门,装药一斤以上,铅子(炮弹)重三至五斤,射程可达一里之外。
七星门被轰开了,平壤,被轰开了。
七星门的失陷彻底打消了日军的士气,纷纷弃城逃窜,杨元和李如柏随即分别攻破了小西门和大西门,三万明军亮出了屠刀,睁着发红的眼睛,杀进了城内。
在城门失守后,小西行长表现出了惊人的心理素质和军事素质,丝毫不乱地集合部队,占据了城内的险要位置,准备打巷战。
日军盘踞的主要地点,分别是平壤城内的练光亭、风月楼和北城的牡丹台。这三个地方的共同特点是高,基本上算是平壤城内的制高点,明军若仰攻,不但难于攻下,还会损兵折将,只要等到自己援兵到来,翻盘也说不定。
李如松到城内一看,就挥挥手,让士兵们不用打了,干一件事就行:烧。
这下子日军麻烦了,本来拿好了弓箭刀枪准备居高临下,再搞点肉搏,没想到人家根本就不过来,围着放起了火准备烤活人。于是一时之间,火光冲天,浓烟滚滚,高温烘烤加上烟熏,日军叫苦不迭。
但李如松认为还不够苦,于是他派出五千人,携带大批火枪、火箭、佛郎机,也不主动攻击,只是站在火堆之外,对准日军据点,把带来的这些东西射出去。
于是一时间火箭火炮满天飞,据点被点燃,烟火大作,要救火没处打水,日军被烧得鬼哭狼嚎,本来是高地,结果变成了高炉。
大火整整烧到第二天(正月初九)清晨
牡丹台以及其瓮城,已被烧得面目全非,昨天还枪声炮声不断的地方,现在已经寂静无声,他走入据点,看见了无数倒毙的尸体,手脚都缠绕在一起,却没有一具能够辨认,因为他们已经被烧成了黑炭。
但日军的耐高温能力还是值得称道的,硬是挺了一夜,没有出来投降。
小西行长所部5000千余人突围向东城逃窜,东面是李如松“围师必缺”的缺所在,东城城门外,是一条大河,波浪宽。 日军走投无路,在刚被烧烤过之后,在寒风凛冽中跳入河中,正应了那就话:*两重天。日军再冰冷的河水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半数人没有从河中爬出来。
趟过河的日军偏又遭到查大受的3000伏兵伏击,若说日本人的逃命功夫,只怕是独步世界的,因为查大受在伏击中只消灭了500余人,其他日军逃脱。
平壤战役就此结束,明军亡796人,伤1492,伤亡一共2288人。 在严令不许砍头的情况下,明军砍掉日军首级1647首,日军伤亡2万余人。其中第一军小西行长部,原有人数18700人,伤亡12180人, 第二军加藤清正伤亡8000余人,这两军是丰臣秀吉的嫡系部队,是日军主力中的主力,这两支部队受到重创,日军的朝鲜之行也就告一段落了。
明军攻陷平壤后,各地日军纷纷得到消息,并采取了整齐划一的逃跑行动。
仅仅三天之内,黄州、平山、中和、开城等地的日军就不战自溃,连明军的影子都没有看到,就跑得一干二净。
自1月9日至1月20日,仅用12天,平壤至开城朝鲜22府全部收复,日军全线崩溃,退往南方,大部队聚集在王京(汉城)。 至1月20日,聚集于此地的日军已达五万,而且看起来也不大想走。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1月27日,李如松派祖承训率3000精兵,前往王京探路,自己则率副将杨元、李如柏、张世爵,统领2000骑兵跟随前进,距离王京只有40里的碧蹄馆遭到日军伏击,5000辽东铁骑遭到5万日军包围。
这个李如松,什么都好,就是太喜欢亲自上阵打仗,这次只带了5000人,还把几位副将全部带在身边,要是回不去的话后果就很严重了。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4月,也就是5年后,土匪犯辽东,李如松率轻骑远出捣土匪老巢,身先士卒,中埋伏,力战死,当然这是后话。
按说李如松目前最好的选择应该是突围而去,但是他没有这么做,他下达一道命令:“全军攻击!如敢畏缩不前者,斩!” 这种做法,叫置之死地而后生,陷之亡地而后存。
李如松如此强悍,全因为对自己的辽东铁骑有信心,这支辽东铁骑,也就是后来袁总换率领的官岭铁骑的前身。
而辽东铁骑之所以战斗力强,除了敢拼命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武器装备好。
所谓骑铁,是骑马铁炮的简称,具体说来就是骑兵装备火枪,在马上发射火器,辽东铁骑的武器并非普通的火枪,还有个专业称呼:三眼神铳。
三眼神铳,全长约120厘米,共有三个枪管,枪头突出,全枪由纯铁打造,射击时可以轮流发射,是辽东铁骑的标准装备。发起冲锋时,辽东铁骑即冲入战阵,于战马上发动齐射,基本上三轮下来,就能冲垮敌军。 这把火铳用纯铁打造,三枪打完后,换个握法,把它竖起来使,那就是把十分标准的铁榔头。
辽东铁骑冲进去,先放三枪,也不用装弹,放完抡起来就打,这么几路下来,估计神仙也扛不住,铁骑之名就此横扫天下。
这一战,李如松把日军的伏击战变成了遭遇战,日军发现辽东铁骑实在太猛,为保存实力,不得已先退回王京(汉城)。
之后,李如松做出了如下部署: 总兵杨元率军镇守平壤,控制大同江;李如柏率军镇守宝山,查大受镇守临津,互为声援;李宁、祖承训镇守开城。
看起来李如松只是想固守,并没有收复王京(汉城)的打算。当所有人当这么想的时候,李如松密令和李如梅率敢死队700勇士深夜奇袭龙山大仓。十三座大仓,数十万石粮食,一夜间被烧的干干净净。夜袭龙山之战,精彩处堪与官渡之战中曹操的夜袭乌巢相比。明军仅以微小的代价就将十几万日军置入绝境,颇有四两拨千斤的味道。龙山是日军的粮仓所在地,王京、釜山的日军伙食,大都要靠此处供应。没有了粮食的日军,立即从王京(汉城)撤退。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4月18日,日军全军撤出王京,退往釜山。4月19日,李如松入城,王京光复。
自万历二十年,1592年12月明军入朝起,短短半年时间,日军全线溃败,死失合计3万5千余人,其军队主力,第一军小西行长部几乎全军覆灭,日军的战斗力遭到致命打击,疲惫交加,斗志全无。
四月下旬,日军继续撤退至蔚山、东莱等沿海地域,回到了一年前的登陆地点,全军8万余人渡海回国,仅留4万人防守。
至此,抗倭援朝战争第一阶段结束,日军惨败而归。
李如松在朝鲜呆了半年,已经花掉了上百万两白银,明军虽然是帮朝鲜打仗,但从粮食到军饷,都是自给自足,而在这一点上,朝鲜人也体现出了充分的市场意识,非但不给军费,连明军在当地买军粮都要收现款。
日军退了,李如松也不想再花钱了,撤军回国。
百战中国之63_明朝_露梁海战
百战中国之63_明朝_露梁海战
得分项 得分 权重
战略意义 29 30
战争规模 16 20
伤亡规模 16 20
战争知名度 15 15
将领知名度 15 15
总分 91 100
兵将 明朝 日本
双方兵力 1万余人 1万余人
伤亡兵力 不详 全军覆没
将领 李舜臣 岛津义弘
战略意义
露梁海战带给了中朝两国人民200年的和平,直到1895年甲午战争。
战争规模
明朝
陈璘水军1万余人,陆军麻贵5万左右,不过陆军基本是清扫陆上战场,没有遇到激烈的抵抗。
日本
岛津义弘水军1万余人,小西行长2万人在顺天接应。
伤亡人数
明朝
不详
日本
岛津义弘的海军1万余人几乎全军覆没,连带小西行长的陆军,一共伤亡2万余人。
将领
明朝
李舜臣(1545…1598),字汝谐,号德水。他让朝鲜水军名扬天下,他的“龟船”当时是无解的。死后被封为一级宣武功臣,1643年即他死后的45年,赠谥“忠武”,朝鲜人民称他“忠武公”。后又追封为右议政、左议政及领义政。今天,在汉城(首尔)的韩国国会门外,还有一尊李舜臣雕像。
李舜臣的诗句:
全节终须报,成功岂可知?
平生心已定,此外有何辞!
日本
岛津义弘。
战争进程
1593明朝收复王京(汉城)之后,中日双方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和谈。
明朝开出的条件是:
一、日本必须限期全部撤军回国。
二、封丰臣秀吉为日本王,但不允许日本入贡。
三、日本必须盟誓,永不侵犯朝鲜。
日本开出的条件是:
一、明朝将公主嫁为日本后妃。
二、明朝和日本进行贸易,自由通商。
三、明朝和日本交换誓词,永远通好。
四、割让朝鲜四道,让给日本。
五、朝鲜派出王子大臣各一人,作为人质,由日方管理。
六、返还朝鲜被俘的两位王子
七、朝鲜宣誓永不背叛日本。
双方都不能接受对方的条件,和谈破裂,负责和谈的兵部尚书石星被逮捕入狱,死于狱中,使者沈惟敬从朝鲜直接绑回来,杀了。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9月,丰臣秀吉命令日军再次入侵朝鲜,一共分八军:
第一军,加藤清正,1万人
第二军,小西行长,1万4千人。
第三军,黑田长政,1万人。
第四军,锅岛植茂,1万2千人。
第五军,岛津义弘,1万人。
第六军,长宗我部元津,1万3千人。
第七军,蜂须贺家政,1万1千人。
第八军,毛利秀元,4万人。
以上人数共12万,加上驻守釜山预备队,日军总兵力约为14万人。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明朝派出备倭大将军总兵官麻贵,兼任朝鲜提督。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7月7日,麻贵抵达汉城,开始筹备作战。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7月25日,日军全面进攻开始。
日军12万人,分为左右两路,左路军统帅小西行长,率4万9千人,进攻全罗道重镇南原。右路军统帅加藤清正,统军6万5千人,进攻全州。
从日军的进攻路线来看他们想先占领全罗道,以此处为基地,逼近王京。
明朝方面,南原守将杨元,守军3千人。 全州守将陈愚衷,守军2千5百人。 于是乎,南原守将杨元拼死血战全军覆没,自己身负重伤死里逃生回来了。全州守将陈愚衷则率所部2千5百人弃守全州,也回来了。
对待2位败将,朝鲜提督麻贵完全是2种态度,对杨元,他首先说:“南原之败,非战之罪”,安慰了杨元,毕竟军力相差太大,接着说:“按军法,败军则诛”,把杨元给砍了。对陈愚衷,怎没有任何惩罚。可见麻贵并不是头脑发热型的指挥官,他要求属下打不赢就保存实力。
南原和全州失陷了,两路日军10余万于全州会师,开始准备向汉城进军。
攻陷全州后,日军主力会师,总兵力已达10余万,士气大振,准备进军王京。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6月,元均任朝鲜水军统制使。
7月7日,日本水军在指挥官藤堂高虎的率领下来袭。朝鲜水军很快不支,伤亡400余人,元均随即率军撤退。
7月15日,朝日双方在漆川岛展开大战,朝军再次大败,元均再次撤退。
7月23日,朝日双方在巨济岛展开大战,朝军再次惨败,元均当场战死。
经过几次海战,日方不费吹灰之力,击沉船只150余艘,朝鲜水军被彻底摧毁,元均也结束了他短暂的水军统制使生涯。
或许各位要问,过去那个战无不胜朝鲜水军英雄李舜臣在哪里?答曰:在牢里。是的,李舜臣是朝鲜的民族英雄,却成为*的牺牲品,此时正躺在闹房中。
李舜臣出身于朝鲜王族,是王室宗亲,他对于水军战法,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领悟力,研习了许多水军战法,在他的指挥督促下,水军日夜操练。
时间回到几年前的平壤之战,万历十九年,1591年6月16日,李舜臣在玉浦海,发现敌船日军26艘战舰,全部击沉,日军伤亡上千人,朝军除一人轻伤外,毫无损失。
6月17日,在玉浦海战后的第二天,李舜臣率领船队到达赤珍浦,发现敌船日军13艘战舰,全部击沉。
7月8日,李舜臣率领船队到达泗水港,发现敌船12艘,发起攻击,全部击沉。
7月10日,李舜臣率领船队到达唐浦,发现敌船21艘,发起攻击,全部击沉,舰队指挥官,九州大名龟井真钜被击毙。
7月12日,李舜臣遭遇日军主将加藤嘉明主力舰队,双方开战,33艘日军战舰被击沉,加藤军主力覆灭。
7月15日,李舜臣率领船队到达釜山水域,发现日军舰队,击沉四艘,俘获三艘后,扬长而去,日本水军第二名将来岛通久(第一名将是九鬼嘉隆)在岸上切腹自尽。
李舜臣之所以战无不胜,在于他天才的设计,朝鲜战船,叫龟船,又名乌龟铁舰,该“龟船”长10余丈,宽1丈,从船身到船顶,都有铁甲覆盖,而船头形状极似龟首,故得名龟船。这船用今天的话说,是全封闭式结构,甲板上没有人,在龟船的四周,分布着40多个火枪口,用来对外发射火枪,从远处打击敌人,而船只的前后,都装有锋利的撞杆,用来撞击敌船。 此外,龟船的船首带有大口径火炮,威力强大。更为难得的是,如果形势不妙,龟首口中即释放浓烟,掩护部队撤退。 为防止有人跳上船,船身周围设置了无数铁钩、铁钉,确保敢于跳船者在第一时间被彻底扎透,扎穿。船的两侧各有10面船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