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悠哉人生-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姑娘真是一点儿也不比省城里的差。自信满满的他,听到人家的家庭情况,到有些怕人家现在看不上他了。
  “婶子,你可得帮帮我。”宝生急着道。
  “呵呵,你小子,我只能尽量的说你的好话。再怎么说那也是我外甥女,她愿意才行。这得看你心诚不诚。丑话我可说前头,这诚意必须正大光明,可别给我起那些着歪心思。”姨姥姥看着现在像朵花一样的外甥女,先给他打好防疫针。
  “婶子,你放心我一定让你们都看到我的诚意。”齐秋实拍拍胸脯道。
  “哎!你骑车小心点儿,快把手放到车把上。”姨姥姥看他松开一只手,提声叫道。
 

第二十五章 ‘鸿雁传书’
更新时间2012…9…17 8:20:10  字数:3873

 天气太冷了,离过年十来天的时间,方默南多数都在屋里,不过也没有闲着。她忙着画服装设计,其中主要针对香港那边的是推出牛仔系列和制服的诱惑。程世贵收到她的画稿真是满意的不得了。
  而那些针对内地服装上设计变化,方默南说白了也没什么特别稀奇或是出彩之处,只不过现在人们的思维比较僵化,想穿得漂亮些,但并不懂得也想不出怎么样才能让衣服显得漂亮更衬托人。
  现阶段,她也并不想一下子给人们穿的太前卫了,只能顺应潮流,但也做些小小的一点变化,在领型、袖型、门襟造型、裙片的造型等方面出现一些细节变化,就能吸引大众的眼光,引起他们强烈的购物欲望。
  马甲、衬衫、长短裤、T恤、外套,尽量款式多变一些。当然建议程世贵一下,今年春天在中央电视台打打广告,可以更好的拓展市场,而且这时广告费也是物美价廉,物超所值,和后世动辄上亿的广告费,那简直现在就是白菜价了。毕竟这个年代央视是最有号召力的一个电视台,而不是之一。
  改革开放之前,华夏处于现代文化历史上一个近乎疯狂的年代。所谓“十亿人民十亿兵”,曾几何时,在几亿国人的衣柜里,绿、蓝、黑、灰等几种颜色的衣服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当时,有西方人甚至用带有嘲讽的口气,将穿着不分男女老少的国人形容为“蚂蚁”。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来临,国门打开、观念变更,国人重新打量自己的穿着。在自我怀疑的目光中,逐渐认同穿着打扮是没有阶级性的。国人深埋几十年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饰上得以释放。
  季节变换与潮流更迭,使服装业成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服装行业巨大的市场空间及投资回收期短、回报率高的优势,使投资者趋之若鹜,80年代开始的服装批发零售业,成就了内地最早一批富商巨贾和产业骄子。
  此外方默南在信中提到,梁子再下羊城时,会带着钱去,有可能的话,服装上希望程世贵多帮些忙,这么近的条件当然不能错过。而她服装上的分红,都让程世贵以美元的方式存到香港的汇丰银行户头上。
  并且让程世贵寄过来一些香港那边的流行资料,当然还少不了财经报纸、杂志。虽然时间上落后,但聊胜于无。信中方默南还对服装现状和未来几年的分析,甚至还涉及了品牌的经营战略。
  并询问一些程世贵一些私人问题,进一步的多了解一下,只知道他是香港人曾经留学与英国还不够,她需要进一步的了解,那么通过他,他们将有进一步的合作可能,可以更加打开方默南的世界,那么她原始积累的速度将大大加快。
  八十年代简直是投资的黄金年加上她对股市都很熟悉,尤其是20世纪的几次股灾,方默南和程世非更是认真的研究了好久。对于那足以让穷人一夜变富,富人一夜变穷的股灾,他们可是向往已久。没想到真的重生回来,可惜通信不便利,而现在终于有了一扇窗,她要好好的把握住。
  当着面很多人不愿说自己太多的隐私,往往是没见过面的陌生人,却是什么都敢说。方默南把挂号信寄了出去,现在就等着回信了。
  有了明确的地址和收信人,信来的很快,五天后,程世贵的回信就到了。信是用英文,里边穿插着德文、法文写的。这小子是故意卖弄,还是有意考考方默南,不过这也不是为一种试探。不过这些难不到她,除了以上的三国语言,她还会日文。要知道,前世看全球市场,虽说有英文的,但那是翻译过来的,还是看原文好,尤其她所在的地方给了她便利的条件,所以方默南为此下大力气学了不少语言。
  方默南坐在炕上,背靠着棉被,手里看着信,开头是‘南姐’有些好笑,看来他们真的已经接受了她。也说明梁子没有泄露她的身份,更证明的电话的通话质量有多差,愣是将小孩子给变成了‘南姐’了。
  信中写着,程世贵十岁就去了英国,十八岁英国剑桥大学毕业,企管和金融双学位。看来是位小天才,‘金融’,方默南的眼睛眯眯,这更好办了。
  方默南翻看程世贵寄来的时尚杂志,看看手里其他的资料,她心里也有了数,有人说超前半步是时尚,超前一步就是荒谬了。更何况她超前了好几十年。没被当成疯子已经是他们的宽容了吧?
  毕竟她的眼界还是和现在不搭调,有了它们她才能更好的不踩过线。82年的春节是1月25日,春节临近,她还是多寄些设计过去得好。
  
  姥姥的生意并没有随着学生们放寒假而清淡,反而因为临近春节更加红火,人们都喜欢,有钱没钱,娶个媳妇儿好过年。所以来订馒头的反倒更多了,姥姥高兴的在馒头上坐起了文章,用红糖描上喜字,或者馒头里放点儿糖,取个甜甜蜜蜜之意,最高兴的一点就是不用在起大早了。
  S特区
  程世贵想着他寄去的信,有点儿期待着恶作剧成功,心里偷偷的乐着。
  韩志谦摇摇头,劝劝他道:“马修,别玩儿的太过火了,小心把宝贝丢了。”
  “这没什么?我马上就会把译文寄给她。”见到梁子土气的样子时,程世贵现在更加不敢想象他心目中方默南是什么样子了。好在她陆陆续续地回信让他的期待值又有了回升。怎么也不能让一个大陆穷山沟里的人打击的太大了,哪能不找回面子!
  “希望如你的愿。”韩志谦心里打个叉,他也练过毛笔字,外公教过他。想着信里的字迹,毛笔字,见字如见人,小楷,飘逸、潇洒、大气,没个十年八年练不出来,希望她大度地不要计较马修那封难为人的信。
  ‘咚咚’的敲门声传来,“请进”程世贵道。
  走进来的是秘书大婶,程世贵讨厌那些别人痴缠作呕地眼神,“经理,这是你等地信件,还有这个月的销售业绩。”来人干净利落的说着,并把手里的东西放到桌子上。
  程世贵摆摆手,秘书大婶悄悄地走了出去,他迫不及待的拿起信件看,她寄来的,真的看的懂,还是求饶。他打开信,‘愣了’“这怎么可能。”他喃喃自语,还不忘迅速的把信看完。
  韩志谦拿过来信,笑了,里面的语言还要比他多一种,“这下服了吧!”
  “里面的日语什么意思。”程世贵不耻下问道。
  “里面大概的意思是,有啥本事尽管使出来,你‘南姐’会让佩服的你心服口服,五体投地。”
  韩志谦抱着肚子狂笑,“哈哈看来大陆也是卧虎藏龙之地,别小看了。”
  这时节会外语的人很少,别说会几门外语的。
  “哼我就不信难不住她。”程世贵不甘心的马上写回信,里面五花八门什么都侃,而且有些涉及他大学的课业,当然他这些是方默南最愿意看到的。
  “你还真是乐此不疲了。”韩志谦好笑着说道。“谁说大陆穷了,你看大门口边排着队等着拿货的,现金交易。乖乖这个月咱们又赚了不少。”他拿着销售的报表,翻看一下,“现在咱们都已经三班倒了,还是供不应求。”他看着门外焦急等着拿货的人,感慨万千道:“我现在终于体会到什么是人多力量大。”
  针对内地的服装价格并不昂贵,但架不住人多啊!想想这可是几亿人口啊!
  “好了,快过年了,在给‘南姐’那边寄些糖果,还有广式点心,如:煎萝卜糕、马蹄糕、皮蛋酥、冰肉千层酥、叉烧包、酥皮莲蓉包、芝麻包、刺猥包子,天冷不怕坏,只要能邮寄的都给她寄去。让她尝尝鲜,多些不要紧。”程世贵停下笔,对着他说。现在他更不想让别人知道有‘南姐’这个人存在,尤其是挖墙脚的。
  “对了,回来后记得在给车间的人再督促一下,不能因为赶货而忘记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一律不能出厂。”程世贵再次重复道,他看着厂里红火,也希望能多赚点儿,可那不能牺牲质量。他做事认真,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嗯!我知道,我回来后亲自监督。”韩志谦点头同意他的说法。
  到了晚上,程世贵两个坐在办公室里,“看她信中的意思希望我们去央视打广告,这点我同意,不过在这之前,我们得加大库存量,好配合明年春夏时装的铺货。”程世贵对着他道。
  “嗯!现在咱们的订单已经排到年后了,而且门前还挤着不愿回去的人。”韩志谦点点头,如果要开辟北方市场是得库存多才行。看看这里的情形,简直是疯狂的购买力,好像不要钱似的,跟抢一样。他去服装店看过,他们的货一上架,马上一扫而空。他摇摇头,真是不可思议。
  “加大库存,资金的话就吃紧了。”程世贵皱着眉头道,食指不断地敲着实木办公桌。
  “这才不打紧,银行都找了咱好几次了,希望咱们贷款。”韩志谦笑着说,“这服装厂太火了,他们上赶着来送钱呢!”
  “那好,明天我去银行看他们能贷给咱多少。”程世贵点点头,脑子里想得是方默南信中对服装行业的分析,和深远的发展规划,都一语中的。也与他的好多想法不谋而合,这块市场他要做到最强、最大。
  “建新厂显然不合算,也来不及,那样的话,干脆咱们给同行加工生产,质量上严格把关。这样会快些。”韩志谦道,他们现在时越干越起劲儿,谁跟钱有仇。
  “这样的话咱们就得好好找找了,不能砸了咱们招牌。”程世贵点点头,“过了年在说,先让厂里的人打听着点儿。”
  “好了,我再去车间转转,就回去睡觉了,你呢?”韩志谦活动一下身体,看看表都晚上11点了,拿着手电筒准备出去。
  “我,给‘南姐’出难题。”程世贵挑挑眉,拿起桌上的信纸,挥挥道。
  “那祝你好运。”韩志谦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鸿雁传书至此开始,直到两个人正式见面,而且在‘传书’的过程中,两人什么都谈,学习、生活、金融当然是最多的,基本上是一问一答的方式。给程世贵的感觉比在大学上课还酣畅淋漓,过瘾。方默南的有些新颖的观点让他获益良多,他不佩服都不行。
  方默南趁机会让程世贵帮她买了好多的书如:《十万个为什么》,《中国通史》、文学、历史、地里、美术、艺术等等,港台的报纸杂志咨询也很多,每回程世贵的来信都是随着大包裹寄来的,以至于邮递员一个见大包裹就知道收信人准是老街的老莫家的。
  不过邮递员纳闷的是,签挂号信的是一个小孩子。当然头几次的时候是姥姥陪着的,次数多了,邮递员以为家里大人太忙,交代给了方默南,给邮递员造成了错觉。
  程世贵常常在信里戏称她为‘小型图书馆’。方默南还让他邮寄正版的英文磁带,正好给小姨用,不能学成哑巴英语。当然小人书是少不了的,这些是给默北学习后的奖励。
 

第二十六章 大棚菜
更新时间2012…9…18 8:12:28  字数:4130

 日子又匆匆过了几天,到了小年的前两天,大诚子骑着傻黑粗大自行车赶了过来,很破旧的自行车,车上的黑漆都已斑驳脱落,除了本该响得铃铛不响,其他的地方都‘哐啷、哐啷’做响。
  这马上要过年了,大诚子家里的‘大棚菜’也可以收摘了。上哪销售是个问题,这不今天他专门来问问,到哪里卖合适。
  暖意融融的屋里,大家围坐在一起,大诚子把问题抛出去。
  “到咱县城卖吧!离得近,来回也方便。”姥姥先说道。
  “不行,咱们县的消费水平没那么高,不合适。”小姨首先拒绝道,县里的消费水平她们时门清。
  “也不行,我去村里看过,看样子要收不少,估计得用汽车拉才行。”大诚子看看自家蔬菜的长势,然后又去村里转转,可以用丰收来说。“用汽车的话,如果卖得贱了,肯定不合适。”
  “那就去省城里卖得了。”老爸发言道,他刚从省城回来,和老妈见面后,就回来帮忙了。
  “那得多少钱一斤才能保住本啊!虽说苗种是你们给的,可也不能让你们白给啊!大伙说了,挣钱后,二一添作五,平分。”大诚子老实地说道,这些在家里他们都商量好的,‘大棚’是学人家的,菜种也是人家给的,甚至技术还得让人家教教,所以他们也不能白拿呀!
  “要是到省城卖得话,来回一趟得将近三个小时,租车的钱和油钱得咱出。价格得订多高合适。”林老爷子道。
  “最少也得五毛钱一斤。”方默南突然插话道。
  “什么,你干脆直接抢得了!”小姨瞪着眼睛看着她道,这太黑了吧!
  “就是太高了,会卖不出去的。这要是夏天只要几分钱一斤。”大诚子有些被她的定价吓到了。
  “高,一点都不高。南南这次还真是蒙对了。你也说了那是夏天的价格,这冬天能吃到这些绿叶蔬菜吗?物以稀为贵,咱们又是独家,我还嫌订的低了。”林老爷子头头是道的说。别有深意地看了方默南一眼,一个‘蒙’字算是替她遮掩了一下。她赶紧捂住自己的嘴巴,打了个‘跪谢’的手势,不再言语。
  林老爷子笑了笑,接着道:“嗯!我看行,正平刚从省城回来,对他们的消费应该有些了解,你觉得咋样?”
  “老爷子说得有道理,咱就去省城卖。”老爸支持道,省城的消费水平却是比他们这里高。“这样车子我找,我有个朋友是给粮库开车的,能帮上忙。大诚子,你估算一下,有多少菜。”
  “很多,本来我们种的地方都围着厨房前后,或者取暖的地方。可是拿得苗种多了,后来我们房前房后都种了,只要院子里有土的地方都没放过。没想到它们耐寒,虽然长得不如暖和的地方长的好,可也不错。”大诚子摸摸头,老实的说道。“像西红柿,暖和的地方有我的拳头那么大,冷一点的地方也长跟南南拳头似的;像韭菜,暖和的有两扎长,冷点儿的也有一扎多长了。”他手里还不停得比划着。
  “那好,咱们在合计一下,什么时候走,让他们回家收摘、捆扎、码整齐了。”老爸听着他的话高兴道,听着他说的菜的架势估计能卖上好价钱。
  “不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汽车进不了村,乡下的土路太窄,无法开汽车。”大诚子愁眉苦脸的想到又说。“这可咋办?”
  “哎!这简单,先把菜用骡车运到县里,然后再装上汽车。”林老爷子想了想说道。“只是需要多运几回。”
  “嗯!就这么办?对了,一家一家的把菜的重量称好了,记下来。这样到时好算账。”姥姥拍着腿想起来道。
  “我现在就回家,把菜码放好,也称好,就开始往这里送。”大诚子说完就窜了出去。
  老爸也回市里,带车回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