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有一些是汉奸叛徒,不提也罢。

  更多的人是选择了斗争。

  不管是出于不满正义消亡而抗争的公心,还是不满自己没有得到应得到的权力、地位和尊重的私心,他们都选择了和黑暗势力对抗,甚至不惜牺牲生命,满门抄斩。

  我们要说他们是好样的。

  只是,看看他们的抗争过程,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屡败屡战的高风亮节实在是暴露了大汉朝教育体制的第三个失败之处,中国历史上精英知识分子最喜欢结成党派和恶势力作斗争的是东汉和明朝,但是,败得最为惨烈的也是这两个团体,这不是偶然现象。

  前面两个是理论建设的盲点、篡改游戏规则导致产品和现实不兼容。

  这一回是教学方法和教材本身的残缺和不足。

01—18:教育体制的失败(4)
教材本身的主要内容前面已经讲过了,就是以儒家的经典理论,什么仁义道德啊之类的作为范文,广为传颂。

  出发点也是很简单:这些都是好东西,让小孩子们从小就被填鸭式灌输有利于一个良好的健康的世界观的形成。

  可是,教材的健康内容和万恶的社会现象比起来就显得陈腐不堪了。

  这也是儒家思想的一个致命缺陷,他把一切都设定的很美好,想把每个人都往圣人的标准塑造。

  可惜,圣人是不存在,包括孔孟,都不是圣人,尘世中的都是俗人。

  而且,退一万步讲,怎样治理一个国家,儒家也没有一个具体的,行之有效的办法,不然的话,孔子也不会处处碰壁,孟子也不会黯然退隐。

  一本自相矛盾的教材和一个陈腐的教学方法,能教育出什么样的学生?

  东汉中后期以降那些斗志高昂的清流人士已经做出了良好的表态:慷慨激昂,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党锢事件固然是勇气可嘉,我们要佩服这些骨头很硬的读书人,可是,从成败来讲,基本上没有任何可取之处,这些自诩满腹经纶的知识分子在面对他们所鄙视的不学无术的外戚和宦官的时候可以说是鸡蛋碰石头,输得体无完肤,毫无还手之力。

  除了这些恶人掌握着无边的权力,而读书人只不过是占据着道德的制高点这一关键原因之外,清流们单纯的怀着一腔热血去简单粗暴的对抗王权的幼稚思路本身更应该值得反省。

  其实,也不能全怪他们,因为他们已经尽力了,课本上只是讲授了道德仁义以及舍生取义而已,怎么成功却丝毫没有涉及。

  这就是教育体制的最大弊端,一如今天,大学遍地开花,可是人才依旧紧缺,我们盛产考试精英和文凭骄子,唯独缺少实用型人才,因为这种人才要么被排除在门外,要么被扼杀掉了。

  东汉末年的三好学生们踏入社会面对的也是这个尴尬的现实。

  好在,太多的流血和牺牲之后,一部分开窍了,他们明白了真正阻挠成功的是什么了,就是他们要誓死保护的王权,因为他们要打倒的都是王权所产生的副产品。

  所以,聪明的知识分子们开始寻求和其中的相对干净的一部分权力媾和,然后打倒最大的恶势力——好比一个很肮脏的人,每一次出门都从一堆脏衣服里面找出相对干净的一件。

  清流们的选择是——外戚。

  要先打倒的就是宦官这个垃圾中的垃圾。

  这是改变自己作战方略,寻求胜利的底线,因为他们觉得其中一部分人还是可以改造好的。

  只是可惜,思路的转变倒是不错,技术却没有得到提升。

  以太傅陈藩为首的清流和外戚窦家的合作就是这方面的尝试,斗争过程依旧是直来直去,简单的长传冲吊。

  结果招来了更惨痛的失败。

  而这次基本上宣告了成熟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精英——三好学生们的努力完全失败了。

  要想拯救这个国家,必须换成另一个主导群体,三好生们还是做一些辅助性的幕后工作吧。

  于是,就轮到我们前面讲的这些差等生出场了。

  这些学生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鄙视,但是,他们依旧顽强的生存着,曹操、袁绍靠着深厚的家底和权谋,孙坚靠着武士阶层,刘备,则是展示着自己江湖厚黑学敛聚人气。

  让这些差等生挑起大梁,本身就是对教育体制的最大否定。

  怎么做呢?其实也很好办,三好生们钻进了一个死胡同,而差等生们的逆向思维能力更强一些,这个政体已经没救了(当然了,面子上还是要遵守的,不然就是大逆不道了),与其强行挽救,还不如砸碎一切,推倒重来。

  只是,这一锤子不能由我们来完成,枪打出头鸟啊,我们要等待机会,这个脓包迟早会破裂的,不用我们挑,它也会破碎的。

  我们要做的只是积蓄力量,抓住机会而已。

  没有多久,机会就来了。

  这就是黄巾起义。

  等待了很久的差等生还有留级生们纷纷跳上了前台,一阵优胜劣汰,刘备等人浮出水面,那些曾经的优秀生则沦为了这个新生力量的附属品,为他们驱使。卖命。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乱世大佬的成才之道吧。 txt小说上传分享

02—01:信仰与生存问题(1)
很多时候,中国人都是好管理的。

  虽然说这么多人口,操持着不同的方言,有着不同的饮食和文化习俗,相距又那么遥远。

  在这些恶劣的前提下,能够有一个中央政府维系,稳定的运转几十年到几百年不等,实在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但是,中国人确实很好管理。

  因为这是一个需求很低的种族,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也就是所谓的老百姓,只需要有块地种,有口饭吃,有个老婆睡,有个孙子逗着玩,死后有块地埋葬,而葬礼又不是很寒酸,就知足了。

  历代统治者奉行的也都是这个金科玉律,他们中最出色的管理者就是要做到 “国富民穷”,政府一定要掌握着对各种资源的绝对垄断,只要保证自己的国民不饿死就可以了。

  所以,中国五千年来诞生了很多所谓的GDP盛世王朝,可是,广大的老百姓一转正扎在温饱线上,劳碌一生也只不过保证自己不被饿死。

  不要以为深居皇宫的大佬们不会体察民情,只不过他们认为很有必要,因为国民太有钱了,就会有充足的业余时间搞点动静出来,那样的话就不太好管理,说不定还要出乱子。

  就让他们一辈子忙活着吃饭问题吧。

  可是,这样的一个明显的弊端就是,国民经济十分的脆弱,一旦遇上个天灾水患什么的,立马完蛋,而民不聊生之后发现只有一个办法才可以填饱肚子,那就是造反。

  于是乎,王朝的危机就到来了,几乎每一次王朝的更迭背后都要和一次严重的经济危机挂钩。

  而对于东汉王朝来讲,也是这样,在那次著名的大起义之前,就已经在各地爆发了几十次的饥民暴动,一个额外的负担就是西北的羌族、西南的蛮夷、南方的山越还有北方的乌丸等少数民族,压根就没有消停过,轮着起来造反,以至于培养出了董卓等一批边地军事家。

  这些也都只是征兆,全国性暴动的已经是指日可待了,他的出现还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野心家的出现。

  秦末暴动,掀开桌子的是陈胜,两汉际会,闹事的是绿林、赤眉,这回由张角兄弟挑大梁了。

  区别在于张角为之蒙上了一层宗教的面纱。

  张角,是冀州巨鹿人,没有什么显赫的家世和背景,白手起家创立了中国道教的原始流派之一:太平道。

  虽然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可是,张角的自学能力很强,看了不少道家方面的教材,尤其是《太平经》,然后还结合实际,由于身处民间底层的关系,还修炼了一些医术的皮毛、巫术,还对流行了几百年的谶纬学说有所造诣。

  虽然说学的比较庞杂,可是最后还都是派上了用场,当手头的教材翻烂之后,张角准备行动了。

  当然,还要带上自己的兄弟:张宝和张梁。

  具体怎么做呢?第一步就是收买人心,当时正好是饥荒、瘟疫大行其道的时候,老百姓深受其害,正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把那些惶惶不可终日的群众吸收到自己教派中来。

  这样的话,自己的医术和巫术就有了用武之地,史载张角经常用符水为百姓治病,因此,那些被治愈的人感恩戴德,自愿加入了张角的组织。

  这就上了贼船了。

  其实符水哪里可以治病啊,不把人给吃死就不错了,我估计这里除了托以外,就很有可能是张角那些学得皮毛的医术有关系。

  所谓的巫术只不过是一个幌子,老百姓信这个,尤其是这个朝不保夕的危急时刻,人们的心理通常是很脆弱的。再说了,巫术可以增加张角的神秘感和权威性,至于是不是药到病除就不知道了,张角只要保证一个较高的治愈率就可以了,反正大部分人是营养不良造成的,补充点维生素就可以了。

  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张角下面要做的就是如何去尽力的完善太平道这个带有宗教色彩的社团组织了。

02—02:信仰与生存问题(2)
太平道的创立很大程度上是根据《太平经》来的。

  首先就是教派的名字,其次就是张角的称呼:大贤良师出处——“众星亿亿,不若一日之明也;柱天群行之言,不若国一贤良也”,就是《太平经》中的记载。而二把手、三把手张宝和张梁被称为“大医”。

  有了组织,就要有一个教义和纲领,张角所宣传的平等、互爱、不要剥削等,都是源自于《太平经》。

  有了教义,组织还要有纪律性,这一点太平道和另一宗教组织五斗米教差不多,不以体罚学生为乐,如果犯了错误的话,只要肯在首领面前下跪认错,就算原谅你了。

  方法虽然比较简单,但是有很多好处,毕竟,弄得像《鹿鼎记》里面陈近南那样动不动就剁手剁脚的,难免会把韦小宝这样的有为青年吓的肝颤,你这是宗教组织,不是黑社会。而且,下跪多了还可以培养对领袖的崇高感情和膜拜。

  基本的机构确立之后,张角三兄弟就要进一步发展这个组织了,下面的活动就和宗教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了——虽然也还是四处治病,散发传单,宣传太平教的伟大,歌颂救世主张角,但是,我还是觉得这像是一个非法的传销组织。

  首先,张角是这个传销组织的首领,他的下家是亲弟弟张宝和张梁,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人数不够了,再加上要把太平道的影响扩散到全国去,所以,张角又培养出了“八虎”,这八位应该是张角在传道过程中有意栽培出来的“下家”,能力没有的说,又深得传销*,知道怎么样去蛊惑人心,更重要的是他们要绝对忠心,不会背叛首领自立门户。

  人选确定之后,张角就把这八位派到了冀州、青州、徐州、幽州、荆州、扬州、兖州、豫州八州,让他们拿着活动经费去招揽门徒。

  这“八虎”能力确实很强,没有多久就搞出了名堂,太平道不用十年的时间就遍布了大汉王朝的每一个角落,教徒已经发展到十余万的规模,而且,阶级成分十分复杂,不仅仅是吃不饱饭的饥民,连一些地方官吏甚至是朝中的宦官也加入了,很难说这帮朝廷中人有几个是真正了解张角的良苦用心的,估计大部分都是真的以为张角有什么法术,背后有什么神仙撑腰,权且信着吧——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忽悠的,反正挺佩服这帮人,比陈胜们厉害多了。

  规模进一步扩大之后,张角又重组了太平道的机构,在全国建立了三十六分舵,这就是“八虎”几年来辛勤传销发展出来的业绩。每一个分舵,都有他们的分舵舵主:渠帅,来指挥,当时的各大分舵,厉害一些的有10000余人,差一些的也有6000人之众,这么一来,保守估计教徒也在30万上下,再考虑一下散播范围,估计也只有丐帮有的一拼了。

  既然已经做到了这种程度,可以考虑一下更长远的目标了。

  也许一开始张角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只不过是相当一个宗教领袖,武林盟主什么的,可是,事态发展到的如此顺利,难免产生一点想法,他想来一个政教合一,颠覆那个不可动摇的,代表着上天权威的大汉政府。

  与其让一群白痴管理这个国家,不如让我这个有着深厚人格魅力的人来代表上天掌管人间的一切。

  谎言重复一千遍就会成为真理,时间一长,张角也不把自己当一般人了,开始觊觎那个龙椅。

  这个时候,曾经学过的谶纬学说以及教科书《太平经》上的“五行”理论就派上用场了,先是提出一个理论,*到家的汉王朝(苍天)已经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了,应该由代表土德的黄天,也就是他们太平道取而代之,至于什么是最佳时机,也是张角根据“五行”理论,捏指一算算出来的,那就是甲子年甲子日(公元184年)。

  这就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句政治口号的理论根源。

  方针和口号都确定了,张角从各个分舵反馈上来的信息也告诉他,教众没有反对意见,无条件支持领袖的决断。

  那就甩开膀子干吧。

  张角的计划就是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而要重创敌人的话,那就干脆一刀插进敌人的心脏吧。

02—03:信仰与生存问题(3)
前面说了,太平道教徒的阶级成分很复杂,不光有地方政府的官僚参加,连中央内务府的宦官们也成了其中的一员。

  而被宗教洗脑成功的宦官最高级别者,是一个叫封谞的家伙,这位在大名鼎鼎的十常侍中排行第三位——如果以十大元帅对号入座的话,那么封谞就是三号人物*了。

  张角的“下家”(也有可能是三兄弟出马)究竟怎么把封谞给吸引进组织一直是一件很蹊跷的事情,难道真的是被感化了?

  不是没有,不过可能性太低,封谞如果还真的有点良知的话,也不会混迹到三号人物的位置上,而且,他现在已经是十常侍中比较靠前的了,就算冒险谋逆成功,又能怎么样呢?张角的政治承诺还不至于达到300%的利润标准吧?很难想象衣食无忧的封谞要干这种事情。

  那么只有一种可能是最大的了,那就是封谞想上位,因为封谞虽然排位比较靠前,可是,十常侍老三,这种“荣誉”来自于《三国演义》,历史上的十常侍是在张让和赵忠指挥下的一个十二宦官小集团,这几位和封谞一样,都是任职为中常侍,看着人家的亲戚结党营私,横行乡里,封谞未免让他有些心里不平衡,抱着鱼死网破的心态赌一把,赌成功的话就可以把张让这几个看着碍眼的家伙干掉(也不排除觉醒了的因素)。

  不蒸包子争口气,已经享受到了人间的一切的封谞没有别的要求了,就想弥补下这个遗憾——当然了,好处还是应该有的,事成之后,从张角那里得到的肯定要比现在上一个台阶。

  之后,因为在封谞这里面的突破性进展,张角决定,按照算出来的计划起事,中平元年,也就是184年的3月5日,发动全国性暴动,封谞等人作为内应,让东汉朝廷毫无还手之,为此,分舵主中最受信任的马元义同志勇敢的担当起来张角的第三只手的重任(仅次于张宝和张梁),他的任务比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