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还没有完,演出依旧继续,虽然距离张辽最近的几十名士兵沾光杀了出来,可是还有几百人被包围着呢,那些人有一些眼尖的,一看老大冲出去了,连忙大呼:将军!难道就要这样抛弃我们不管了吗?!

  这简直就是在给张辽制造难题啊,好不容易杀出来难道还要再杀回去吗?《生化危机》之类的恐怖片,如果有同伴被丧尸包围,那么男主角还有女主角还要不要命的再杀回去,而且,《亮剑》里面一开始,李云龙也是在冲出包围之后又抱着机关枪杀进去救张大彪。

  不能把同伴扔下不管!

  这种拯救大兵瑞恩的精神从来不是只存在于小说家的意淫世界中,我们的张辽将军怎么说也是本次大战的男主角啊。

  于是,张辽二话不说,又带着几十名冒死突围的士兵杀了回去,去营救还被困在阵中的兄弟。

  大佬都带头这么干了,我们这帮小弟还怕死吗?没有二话!

  于是,在打了鸡血一样亢奋的魏国骑兵奋勇突杀下,那些被分批包围的士兵纷纷获救了。至于吴军,本来就是惊魂未定,刚刚因为人数上的优势有了一点的安定,又被张辽的这种舍生忘死的精神吓破了胆,徒有人多而已,根本就组织不起来有效的攻势,“皆披靡,无敢挡者。”

  眼睁睁的看着张辽颇为潇洒的几进几出,“拔出余众”,带着兄弟们耀武扬威的回师了。

  圆满完成任务。

  这一战从凌晨打到了中午日上三竿,吴军的士气一落千丈,而城中的守军亲眼看见了张辽是如何视敌人十万大军如同草芥,感觉立马就不一样了,诸位将领不得不由衷叹服曹操的神机妙算和张辽、李典二位将军的神勇无敌,再想想,援军就快要到了,防守的底气更加足了。

  “胜而后守,守则必固”。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把这场战役做一个三段式分解的话,那么,到现在为止,第一阶段也就是曹军的战略防御阶段已经宣告胜利结束,那800敢死队应该没有全军覆没,但是估计也活不了几个,真以为吴军是白痴啊,白刃战打了三个时辰,能活下个200人也就不错了,不过为了实现起码的战略目的,这些都是必要的牺牲范围之内,何况,吴军死的更加惨烈,士气还因而低落,得不偿失。

  由于在这个防御阶段,张辽三人打了一个漂亮的反冲锋,也就使得本应该是重头戏的第二阶段相持阶段显得有些黯然失色,接下来的半个月内,孙权一直在督促着大军攻城,只是,这本来就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再加上士气低落,而守军则是很嚣张,结果一直没有什么进展。

  数万大军就这么憋在城下无所作为,又赶巧遇上了大规模的瘟疫——当时的医疗条件实在是不怎么样,碰上个爱下雨的季节,有那么多不卫生的人囤积在一起,不生病才怪呢。

  于是,孙权自觉拿下合肥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只好宣布撤退。

  兴师动众的聚集了号称十万的军队,集合了数名优秀将领,敌人不过是区区八千和一座孤城,仅仅过了半个月的光景,就不得不宣布进攻失败,还赔上了一员大将陈武。

  也许,孙权唯一可以自我安慰的就是这次进攻还可以全身而退,不像曹操那样在赤壁几近全军覆没,可是,这两件事其实也没有什么可比性。

  不过事情还没有完,张辽三人压根就不是那种循规蹈矩之辈,不要以为你孙权撤退了就万事大吉了。

  于是,在作为防守方,应该弹冠相庆的战争第三阶段,张辽再度上演了一场惊天好戏,让孙权再度狼狈不堪,彻底被钉在了军事无能的耻辱柱上——其实严格来讲,孙权的表现比刘备还要水,因为刘备从来就没有对敌人有过这么大的优势过。 。 想看书来

28—18:三巨头力挽狂澜(6)
从表面来看孙权组织的这一次撤退显得很是大胆,那就是自己率领一支人马断后,让大部队先行开拔,但是,实际上,那是因为在他分析看来危险系数并不是很高,既然前面打得不太好,就靠这个扳回一些印象分吧。

  首先,孙权想,你不就是8000人吗?你还有什么牛的吗?打了这么多天,想必也没有力量了吧?现在我走人你的目的也就达成了,还不赶快去摆庆功宴?真要出来骚扰我吗?

  其次,你以为孙权是傻子啊?就不会有所防备啊?

  既然老大押后了,那就更要做好安全措施了,于是,伴随他的还有数千名精锐的禁卫军,以及甘宁、凌统、吕蒙、蒋钦数员虎将。

  这么多保险措施,再加上一番对张辽等人的“心理分析”,你说,孙权有什么不敢冒险的呢?

  放在别的人身上,孙权的如意算盘也许会成功。

  但是,站在他眼前的是张辽,一个从来不循规蹈矩,按规矩出牌的家伙,被孙权按在城里半个月了,难道就这么容易的放过他吗?

  当然不会了。

  于是,当哨所侦测到孙权大部队后退以后,张辽就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断,那就是主动出击!

  当孙权的部队晃悠到了逍遥津北的时候,张辽的这支奇兵猛然间杀了出来(没有具体的数字,但是不会少于1500人,根据后面可以对孙权军形成合围之势来看),结果,我们的孙仲谋再次被杀个措手不及,陷入了包围之中。

  老大有难,自然要有小弟前来搭救,陈武挂掉了,潘璋不在,这一回站出来的是凌统。

  凌统是东吴烈士凌操的后代,凌操早年跟着孙策出来打天下,因为过于勇猛,结果运气不好,在攻击黄祖的战斗中壮烈了。

  这一年,凌统才15岁,孙权怜惜凌操,就拜他为别部司马,行破贼校尉,统领凌操所部,立了不少功劳,这一次见老大有难,自然站了出来,率领自己的三百凌家军杀进重围,拼死护驾,大将甘宁亲自指挥弓箭方阵稳下军心,一时间,弓弩齐发暂时阻止了张辽军的攻势,吕蒙和蒋钦也分批冲了进去,一阵奋勇杀敌,这才把惊慌失措的孙权给捞了回来——这么大一个肉票要是落在了张辽的手中,那可真是天大的笑话了。

  凌统救出孙权之后,张辽并没有停止攻势,虽然不知道哪个是孙权,但是,直觉告诉他,敌人忽然这么拼命,肯定是因为里面有一条大鱼。

  而这条大鱼一定是孙权!

  之前张辽也许只是想趁火打劫一把,但是,根据眼下的敌情判断,一定是孙权在里面,所以,兴奋的他加紧了攻势(不排除增加援军,反正这个时候守城已经是多余之举了),凌统等人只好掩护着孙权且战且退。

  但是,到了逍遥津桥之后,孙权才发现,桥已经被敌军破坏了,正常是跳不过去的,后有追兵的严峻形势下,好在身边还有一个叫做谷利的贴身侍卫,发挥了想象力,让孙权操纵赛车(不好意思,是宝马),来了一个三级跳,这才勉强的冲了过去——后来这件事被东吴媒体大肆渲染和报道,以彰显主子是多么的伟大,有上天庇护,这和刘备那一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看看老大脱险了,凌统这才松下一口气来,这个时候,他的三百勇士基本上拼光了,自己斩杀数十名敌军之后,“披甲潜行”,侥幸逃过一劫。

  本着穷寇莫追的原理,再说了,那面负责接应的贺齐率领三千人马杀将上来,张辽也就见好就收了——不过回城之后,盘问了一下抓住的几个俘虏:我看到一个长的不太像人类的家伙,眼珠子和胡子有点变异的那一位是谁啊?

  就是孙权啊,俘虏们回答。

  一听这话,张辽等人估计肠子都要悔青了,就差一点点啊,如果人马再多一点就好了!纷纷扼腕不已。

  张辽三人在那边一边大摆庆功宴,一边得便宜卖乖,叹息最后时刻没有抓到孙权,这一边,孙大老板却是连连侥幸自己大难不死,拿定了主意,以后打死也不上前线了,然后就是收整部队,开总结大会。

  仗虽然打输了,但是,输人不输阵,还是要重点表扬几个人物的,陈武死了,一定要风光大葬,潘璋表现不错,提出嘉奖,凌统最后时刻护主有功,他本人身受重伤,自然要多加慰藉——事实上,凌统伤势十分严重,如果不是跑回来的及时,抢救跟上,而且用了名牌产品“卓氏”良药,这才没有挂掉,还有一个就是脑筋转的比较快的谷利,一下子被升为了都亭侯。

  至于收获,也许就是在最后时刻的精诚合作,让甘宁和凌统的关系有所缓和了——当年凌操就是死在了和甘宁的战斗中,因此,凌统一见到甘宁就恨得牙根痒痒,总想干掉他,而甘宁(人家是甘宁字兴霸,某位有才的大导演找一个日本人演甘宁就算了,普通话不标准可以谅解,可是为什么要把人家的名字和字号合二为一,叫什么甘兴将军呢?历史顾问都是吃干饭的吗?那还不如掉个个,直接叫性感好了,嗯,甘兴将军,这个名字,错误的很性感)也是自知理亏,谁让你干掉了人家的老爸,所以投降之后,一直是多加防范,能不见面就不见面,而这一次合作,算是让两人有点冰释前嫌了吧。

  合肥大战,围绕着曹操和孙权两家之间展开的第二次战役告一段落了,但是,以后还会打的,只不过那已经是15年以后的事情了,物是人非,所以,以后再讲,而眼下,孙权的攻势偃旗息鼓了,曹操又冒出来,这就是所谓的第二次濡须口战役,一次雷声大雨点小的水战。

28—19:三国乱战埋下了伏笔
曹操的这次组织的大规模“会战”真的是很及时,等到张辽已经打扫战场完毕了才姗姗出现。

  这个时候已经是建安二十一年冬天了。

  当他看到张辽和孙权血拼的战场之后,不禁是感慨颇多。

  感动?震撼?

  有一点。

  恐怕更多的是有一些心惊肉跳吧,大难不死啊,孙权居然组织了这样的一起攻势,一旦自己选错了守备司令,造成什么样的后果那都是不好说的,毕竟刘备那一头已经让他很闹心了,这边再出些什么乱子,自己半生打造出来的基业可就有毁于一旦的危险了。

  所以,审查过战场之后,曹操所作出的第一个举动就是——增加防守兵力,增加相应的防御措施,扩大防守面积,以表示自己并没有把这一带做出战略放弃的意思。

  这一举动,也证明了所谓的神机妙算什么的,实在是有点不令人信服,合肥战场上所发生的一切,实在是出乎了他的意料,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一种补救,一种隐晦的承认自己所犯下的错误。

  在这之后,曹操就展开了对孙权的第二次濡须口战役,有点平淡无味,也占了一些便宜,逼得孙权退军,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孙权的退却有点不想和曹操硬拼的意思,如果真的想打的话,曹操还是占不了什么便宜。

  真要说收获的话,有两个。

  一个是字面上的盈利,怎么说也把孙权帐下的一员猛将董袭给弄死了,至于董袭的败亡,在悲壮的后面还有一点搞笑,那就是他是战船覆没,淹死的——作为一员堂堂水军统领,居然会淹死,即便如何强调那一次不占什么天时,可是,还是有一点夸张,难怪《曹操传》中专门把这件事挑出来恶搞一下。

  对于董袭的战死,孙权很伤心,就和不久以前陈武战死沙场一样令他难受,不过这也不是什么致命因素,毕竟吕蒙还在,鲁肃还在,陆逊小荷初露尖尖角,甘宁一般猛人依旧活跃在第一线上,何况还有一个超级变态能活的丁奉将军(这家伙一直挺到了刘禅举白旗)?

  所以,真正对曹操有利的在于第二点:孙权对自己已经处于半缴械的心理状态了。

  赤壁,是两人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孙权的和自己敌对是被逼出来的,从那之后,曹操明白了,这家伙的自保能力和意识都很强。

  围绕着周瑜和曹仁之间展开的荆州首府争夺战拉锯了很长时间,最后以周瑜的胜出而宣告结束,这也可以看作是孙权的一种自保意识,毕竟,荆州对于他而言的重要性已经说过很多次了。

  在这之后,连连得胜的孙权有点飘飘然了,也许自己真的已经很强了?强大到曹操这样的敌人都不敢小视的地步了?

  曹操也很给面子,第一次濡须口之战以这位奸雄的再度失败告终,于是,孙权那不多见的侵略扩张野心被彻底的激发出来,对江西境内的侵发,占据皖城,虎视眈眈合肥都是最好的说明,而一连串的军事胜利无疑也助长了他的军事信心——如果不是因为和刘备扯皮,合肥之战的时间表还是要大大提前的。

  但是,也正是这一次,孙权可以说是完败,虽说他是全身而退,再然后,濡须口的第二次战役又让自己吃了点苦头。

  于是,那不多的野心被迅速打击回去了。

  最好的明证就是:第二年,孙权就向曹操称臣了,并且要求联姻——称臣当然是有条件的了,那就是我江东的地盘绝对不允许你染指,在这个基础上,我服软,默认你曹操的领袖地位。

  曹操当然会欣然接受了,反正也公布下来,大家坐下来好好谈一谈也是好事,顺水人情嘛。

  倒不是说两家真的和好了,刘备和孙权还是盟友呢,还不是兵戎相见了?审时度势的妥协,达成共识,这就是政治。

  所以,以后虽然还会有一些小摩擦,但是,像濡须口和合肥战役这样的大制作基本上没有了,虽有硝烟,还不至于弥漫。

  对于孙权来说,算是一种无奈之举吧,本来也是两线并进的,既想展示一下自己的野心,又想拿下荆州,结果分别吃瘪,权衡利弊,压制曹操有点痴人说梦,但是,在荆州问题上做一些文章还是没有问题的吧?

  这是对孙权来讲,对于刘备则不是什么好事了,他和曹操是不共戴天啊,现在,自己的盟友居然和曹操眉来眼去,这简直就是在释放一种危险信号,也算是为后来孙权突然发动荆州事变埋下了一个伏笔。

  对于这种单方面的缴械和妥协行为,刘备不可能不知道,但是他也不能说什么,因为孙权没有名正言顺的要和曹操同盟,和自己翻脸,这只是表明他站到了一个相对的中立的立场上,或许,会随着形势不利于曹操的时候在作出相应的改变吧。

  所以,这虽然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但是,还是没有引起刘备足够的警觉,主要是因为他没有想到,孙权几年后那一击会如此的致命,以一种近乎完美的闪电战方式为自己在荆州的统治历史画上了一个句号。

  更重要的是,刘备没有时间考虑这些问题,因为他的本土正在遭受着曹操的令人窒息的压迫,拿下,并且稳定自己在汉中的位置才是未来一个阶段的重中之重,而且,历史经验告诉他,关羽看家护院应该没有问题。

  对于孙权来说是无奈,对于刘备来说有点不妙的兆头,那么对于曹操来说则是大大的利好消息了。

  西北的心腹之患已经摆平,汉中掌握在手中,现在,孙权又主动的撤去了自己在东线战事的威胁。

  那么,曹操自然可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西线战场上。

  刘备,这个伴随自己一生的敌人,终于可以提上日程了。

  曾经的朋友(盟友),现如今已经是水火不容了,大家心里明白,放下欲望和权力,他们可以青梅煮酒,但是,站在了这个舞台上,就必须撕咬、死斗下去,只因为大家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