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第1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直到这个阶层逐渐腐化,完全丧失了自我造血输送人才的功能之后,九品中正才随之废除。
但是,被废除,已经是隋唐时候的事情了,取而代之的是考试制度。
所以,我们今天鄙视考试是错误的,这种制度本身没有问题,因为它做到了相对的公平,我们应该鄙视的是教学方法和促使考试体制陷入僵化的某个利益集团。
说的有点远了,世家大族的绝对垄断地位形成会产生什么后果,难道曹丕和陈群不会觉察到吗?
当然会了,但是,这是一个过程,它的弊端完全爆发还需要一段时间,这不是他们这一代人要操心的事情,之所以要将之制度化,仅仅是为了眼下而已——篡汉。
没错,这是陈群为曹丕谋划出来的九品中正最大的功效,他要为曹丕“名正言顺”的逼迫汉献帝让出皇帝宝座积累尽量多的选票和来自底层的呼声。
底层的呼声来自哪里?当然不是勉强可以填饱肚子的老百姓,实际上他们也不关心谁当皇帝,只要那个皇帝没有苛捐杂税,没有横征暴敛,他们就知足了,所以,这个呼声还是来自官场上的公务员们,这是他们的统治基础——就像今天我党无比重视对公务员队伍的扶植和拉拢一样,虽然里面的混子比较多一些,但是,在经济危机之下,各种待遇不降反升,都是最好的表现,与之相配套的就是公务员热越来越重,所以,我们不应该鄙视那些冒着1:3000甚至更高比例的独木桥也要上的人,真正要反思的是背后的心态与无法明言的政策。
不好意思,一激动又愤青,借古讽今了,接着九品中正来说事。
“底层呼声”群体都是如此之高了,那么拥有投票权的呢?那都是在地方和中央一言九鼎的人,曹丕要想合法篡汉,那就必须拉拢这里面的绝大多数站到自己的立场上来,所以,这就是政治交易的另一个部分组成。
——我曹丕既然让你们拥有了世袭的把持社会资源,那么,你们是不是也应该做点什么出来呢?是不是应该对我下一步做的“篡汉”行为有所表示呢?
曹操之所以无法在有生之年当上皇帝,就是因为他始终无法笼络这里面的绝大多数选票。
——这和军事上的成功与否没有任何直接关系,至少,军事成功不能代表全部,荀彧为什么会死?崔琰为什么会死?毛玠为什么会被罢官?就是因为他们阻挠了曹操爬上皇帝宝座,他们虽然遭遇了挫折,但是,反过来看,也让曹操感受到了无限的阻力和压力,最终无法迈出那一步来。
但是他们三心二意的对待曹操了吗?没有,而且还是死心塌地的为曹操卖命,立下汗马功劳。
做的是人格分裂的事情吗?不是,他们是清流领袖,既有超乎常人的成功欲望,也有一个明确的道德标尺,辅佐曹操,也是为了通过曹操的手匡扶汉室。
——这种心态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尽心辅佐了曹操十几年后,一旦曹操有了明目张胆的侵权行为之后立刻站出来反对的“反常”行为。
其实,这一点都不反常。
一直观察父亲的曹丕自然会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这的确是一个难题,难在如何把这些手中握有关键选票权的大族拉拢过来。
他们自诩为道德君子,他们自诩为圣人的化身,他们不缺权力,他们不缺金钱,如果他们想要女人的话,只需要放下架子而已。
曹丕能给的不多,也就只有这个了。
——没有错啊,就是用九品中正的方式,让他们对政府公务员,对官吏选拔之权,对政府资源形成一种家族式垄断。
圣人也是人,何况他们还不是圣人,九品中正,可以让他们在无后顾之忧了。
于是,后果如何我们就可想而知了:
大多数人都倒向了曹丕,对于他在做出什么极端动作,都采取默许的态度。
这就是九品中正制的全部意义,曹操在内涵上做到了极致之后,曹丕水到渠成的将之进行制度化,也就有了最大的“选票”和“民望”。
下一步,就是逼宫了。
35—01:下台,末代皇帝(1)
建安二十五年=延康元年=?
曹操病逝=曹丕上位=?
初平四年,兴平两年,建安二十五年,三十年过去了,挂名的皇帝做了三十年,十岁登基,现在,汉献帝已经不是世人印象印象中那个在董卓面前出彩的睿智少年了,而是几近四十不惑的中年人。
三十年的木偶人生磨光了他的棱角。
没有错,他是皇帝,但是,他学会的是做人,做一个委曲求全,被曹操庇护的人。
很多时候,他已经忘记了,自己是当朝天子,而不是曹操的一个玩偶。
他曾经十分的感激曹操,如果没有曹操的话,自己将会一直处在颠沛流离的状态中,甚至有可能死于乱世。
他也十分的讨厌曹操,正是这个人,把自己死死的按在宫中,远离了公众的视线,远离了本该属于他的权力决策层,甚至后宫的生活也遭遇了种种的限制——这简直是非人的生活。
所以,他不止一次的诅咒曹操,希望他快点死去。
现在好了,曹操这个老贼终于挂掉了。
但是,境况一点没有好转的迹象,一个比自己年轻,比自己有能力,比自己更有话语权的肆无忌惮的家伙又前赴后继站在了他的面前。
他就是曹丕。
曹丕有野心,称帝的野心,比他的父亲更为强烈。
汉献帝感觉到了那扑面而来的令人窒息的感觉。
滚开吧,滚开吧,滚开皇帝的宝座!都他妈的离我的一亩三分地远一点,安分的做一个臣子不行吗?!
汉献帝心中不止一次的喊出来。
不行!该滚开的是你!
很不幸的,每一次发泄之后,他仿佛也听见了曹丕心中的这句呼喊,这种急切之情已经超过了他的父亲曹操。
而自己呢?
以前在面对曹操的时候,汉献帝虽然没有反抗的能力,可是,至少他还有反抗的欲望:曹操老贼!我比你年轻,你死了我就有出头之日。
现在,他连这种欲望和斗志都没有了,而且他也看到了自己当初的想法有多么的愚蠢,曹操虽然死了,但是已经给曹丕铺好了路。
心力交瘁的感觉时刻伴随着汉献帝。
不知道为什么,他总是感觉就在这一年,最多两年,自己的皇帝生涯就要走到头了,哪怕是曾经为自己深感不耻的挂名皇帝,也做不成了。
曹丕,可没有曹操那么有耐心。
把建安二十五年改为延康元年,什么意思?新官上任新气象吗?看来要行动了啊。
果然,曹丕上任没有多久,马上做出了三个重要的人事安排:大中大夫贾诩拜为太尉,御史大夫华歆拜为相国,大理王朗为御史大夫。
贾诩不用说了,曾经无限低调的他是直接帮助曹丕成为魏太子的关键人物;
华歆当时清流之代表,“素清贫,禄赐以振施亲戚故人,家无担石之储”,可以说是道德的楷模了,而且还和汉献帝有过节,还记得那一次吗?建安十九年,华歆奉曹操命收伏皇后玺绶,亲手捆绑伏皇后,并鸠杀二皇子;
王朗呢?前面讲孙策的时候出现过,虽然军事方面不行,可是政略能力比较高一些,尤其是经学大家(儿子王肃也是颇有造诣)这一点值得注意。
总之,这三位是当时的德高望重之辈。
这三人很是给曹丕面子,分别出任了太尉(主管军事)、相国(主管民政)、御史大夫(主管监察百官),三公的位置给把持了,简直就是压在汉献帝头上的三座大山,形成了围攻之势。
汉献帝可以感受到威胁,但是无能为力。
他明白,这说明曹丕已经和百官达成了利益均沾的默契关系——曹操执政时期,曾经大权独揽,撤消了三公,自任首相,现在,曹丕把三位*级人物请出来压阵,就是为了给自己造势的。
汉献帝能干什么?什么都干不了。
他还知道,曹丕下一步要干什么,这是所有的篡权者都要玩耍的把戏,那就是制造舆论,鼓吹他曹丕是天命所归——当年王莽就是这么干的,把老刘家的天下拿走,难道光武中兴二百年后轮到我刘协当这个末代皇帝了?
虽然说当了三十年的空头皇帝令汉献帝很是不爽,可是,至少祖宗的基业我还守着呢,现在,似乎是到了交接的时候了。
——制造舆论通常是抢班夺权的最后一步,原因很简单,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实力的话,是没有资格来为自己造势的,也没有人来给你捧场,现在曹丕其他方面筹备的差不多了,估计连禅让的场所都完工了。
这就是先上车后买票。
曹丕很洒脱的,他完全可以有了孩子再结婚,没有利用价值的汉献帝最后免不了被一脚踢开。
——曹丕要的只是权力的最高象征而已。
35—02:下台,末代皇帝(2)
曹丕为了宣扬自己的天命所归,首先就是要在自己的出生上做文章:
帝生时,有云气青色而圜如车盖当其上,终日,望气者以为至贵之证,非人臣之气。年八岁,能属文。有逸才,遂博贯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善骑射,好击剑。
这里面的后半段没有什么稀奇,前半句才是重点,他文科玩不过曹植,武术pk不过曹彰,招人喜欢比不上曹冲,但是,架不住有老天爷罩着他,吹出一股仙气昭示着曹丕的与众不同,有些算命测字大师故弄玄虚的掐指一算,说了一句大逆不道的话:富贵的不得了,不是人臣这个境界的啊。
——大富大贵,还超越了人臣底线,摆明了说曹丕是天子的不二人选。
鬼都知道这是曹丕找一些笔杆子,御用文人拍马屁造谣生事,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曹操早就让他当魏太子了,天意不可违啊,何必费了半天劲在他和曹植之间搞竞争选举,甚至一度偏向老天爷不看好的那一个?
但是,汉献帝即便是知道了也没有辙,一方面,人家没有明说曹丕是天子命,另一方面,曹丕已经占据绝对优势,就剩下一个捅窗户纸的工作,汉献帝还能干什么?
第二个造势就是说曹丕当年还不确定是魏太子人选的时候,就有人报不平了,一个擅长相面的人说曹丕是贵不可言,眼下只是一个小挫折而已。
第三个,属于同一性质的,但是比较生猛,乃是历代篡国者的必备良药——不是我们要干什么,而是出现了一些征兆,如果我不这么干的话,就是对不起老天爷的一番好意了。
什么吉兆呢?这年三月,黄龙见谯。
这还是有历史渊源的,当初,汉熹平五年(175年)的时候,也是黄龙见谯,于是,光禄大夫桥玄就问太史令单飏:“这是什么吉祥的象征吗?” 单飏回答道:“这里将会有王者再现人间啊,用不了五十年,我们还会看到黄龙的,此乃天意啊。”当时,内黄人殷登在场(我靠,谁知道呢?)暗中把这件事给记录下来。
到这次黄龙再现人间,不过是四十五年的光景而已,殷登尚在人间(那两位谈话的主角已经不会说话了),于是,就很激动的把当年记录的那个本子拿了出来,逢人便讲:单飏当年的预言应验了啊。
为什么要说在谯这里出现了黄龙?为什么说这里不到五十年要出一位帝王呢?——文皇帝讳丕,字子桓,武帝太子也。中平四年冬,生于谯。明白了吧?曹丕的籍贯在这里,我们可以称之为打哪指哪。
殷登忽悠了半天之后被曹丕召见了,曹丕评价道:“登以笃老,服膺占术,记识天道,岂有是乎?”于是,就赏赐了殷登谷三百斛,让他回家颐养天年去了。
托,这就是一个托,看看这个舆论制造过程,我们只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来。唯一遗憾的是,即便殷登同志年老色衰,这个赏赐是不是也少了一点啊,就算是封口费也不至于啊。
但是不管怎么样,继前面三座大山的压下来,现在在政治舆论上也是连发三枪,不说招招致命,也让汉献帝毫无招架之力。
其实这本身就是一场不公平,或者说胜负已分的对决,汉献帝从一开始就没有和曹丕站在一个起跑线上,他所做的只有等待,等待曹丕完成按照游戏规则完成必要的程序之后暗示自己识相点配合一下。
十月,这一刻终于到来了。
35—03:下台,末代皇帝(3)
有关汉献帝禅让,大概是是酱紫的(被我改编了一小下下,不过基本没有跑偏):
首先,汉献帝这位伟大的好人在皇帝的宝座上混吃等死三十二年之后,终于“自惭形秽”了,终于察觉到“众望在魏”了,于是就“主动”的召集了文武百官居于朝堂之上,商量有关禅让的事情。
汉献帝的准备十分充分,他写了一道诏书。
而且,汉献帝的诏书写的很是卑微,开头就是做自我检讨和得了天大的便宜的表态:我这三十二年的皇帝当的那叫一个苟延残喘啊,幸亏有祖宗的庇佑——有祖宗的庇佑尚且是苟延残喘,那么没有了呢?所以我就是一个垃圾。
现在,垃圾的我无数次的仰观天文,俯视民心之后,终于发现(观察了半天,果然是一个垃圾),大汉气数已尽,曹氏的运数已经到来,不,是早就到来了,要不是因为我执迷不悟,这一天早就到来了!(回音,重复无数次)
所以,我就不能再当历史的绊脚石了啊,古人不是有禅让制吗?那就是我学习的榜样啊,我一直很羡慕他们,所以我决定了,要追随尧舜的足迹,把天下让给伟大的曹丕同志。
——以上就是汉献帝三十年工作述职报告和离休申请的主要内容。
他的言论要表达的无非是以下三点:
1——皇帝(汉献帝)是垃圾;
2——垃圾挡道,影响市容,恶化空气;
3——垃圾觉悟了,要让道了。
他老人家缴枪的背后有没有什么难言之隐呢?那是肯定的了,咱先不说是否使用了武力,但是先礼后兵的话也让他没有颜面坐下去了。
首先,是舆论攻击的第一阶段:
第一波,左中郎将李伏声称:武都李庶、姜和对我说过——定天下者,魏公子恒,当和符谶,以应天人之位,张鲁也和我说过——宁肯给曹公当狗,也不给叛贼刘备当座上宾,这就是民心和天意啊!
按照传统的套路,曹丕必须让几下,所以,很“谦虚”的说道:薄德之人,何能至此,未敢当也。
老大的“谦虚”,自然不是点到为止,而是鼓励属下再接再厉,施行地毯式轰炸,把汉献帝彻底搞蒙。
第二波:侍中刘廙、辛毗、尚书令桓阶、尚书陈矫、陈群、给事黄门侍郎王毖、董遇联名上奏:我们拜读了李伏的大作,怎么说也是文化人啊,都有考据精神的,经过对古往今来王朝更替以及谶纬河图洛书的精神把握,我们以自己的学术底子和学术人格保证,现在的确是到了禅让的时候了。
宣告群臣讨论之后,更大的舆论攻势随之到来:
第三波:督军御史中丞司马懿、侍御史郑浑、羊泌、鲍勋、武周联名上奏,内容大同小异,除了例子不同以外,写作模板基本上是和前面几位相互抄袭一下而已。
第四波:辅国将军清苑侯刘若等一百二十人联名上奏,内容还是大同小异,不过特别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