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第1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我所怀疑的地方在于,相比于诸葛亮的聪明,李严的愚蠢谎言简直是蠢到了家,完全不像是一个被刘备看好托孤的重臣所能干出来的。
首先,这次的失误真的会把李严给逼至绝境吗?要知道,第2次北伐也是因为粮食供给不足而撤军的,而且,这一次还有一个客观条件的限制,那就是正值雨季,道路泥泞,即便是有了木牛还是无法按时完成任务;
其次,既然李严已经头脑发热,把诸葛亮给忽悠回来了,那么为什么不把自己给撇干净,而是呈上了两分完全不同的答案,岂不是等着被人整治?
所以,偶根据上述事实经过假设了一个比较龌龊的情节:粮食供应有一些困难了,李严就派参军狐忠、督军成藩前去向诸葛亮汇报一下情况,但是,诸葛亮却因此退军了,并且声称是李严的运粮环节上出了问题,然后,李严很惊诧(这个惊诧不是装出来的,而是真的惊诧),就说:我这面没有问题啊,为什么就撤了呢?
不过刘禅作为皇帝,是必须知道这些细节和一个确定的答复的,所以,李严就告诉他,这是诸葛亮的计策,目的是诱敌深入,把收缩起来的敌军勾引出来给予致命一击,但是,诸葛亮回来之后却没有顺着这个思路来,而是对李严最近时间的一段表现做了清算,并且指出,是李严派人告诉他没有吃的了,赶快回来吧,这才撤军的,根本就不是什么自己的计划,也就是说,这一切都是李严搞的鬼。
支撑我这个“诸葛亮阴谋论”以及“李严无辜被陷害论”的是有以下两个原因:
首先,就算是李严把粮食给按时运送到位了,诸葛亮也不会把这次战役打下去,因为司马懿惨败之后已经顺水推舟的调整了战略,这一战再打下去也是没有什么结果的——根本就渗透不进禁区啊;
其次,李严告诉刘禅说,这是诸葛亮的诱敌深入之计也并非是空穴来风的,因为诸葛亮在撤军的途中真的是捞到了一条大鱼——虽然司马懿本人没有上钩,但是,抓到了张郃,绝对是赚到了。
而且,张郃战死事件又被牵扯进了另一个阴谋论中来:他是正常的不幸战死还是被司马懿给陷害致死。
真不知道是现在的人太阴暗了,还是三国时代勾心斗角无处不在啊。 。。
40—09:相持,一生克星(6)
张郃一直是一个很稳重的人,要不然当年也不会被曹操选为夏侯渊的副手,即便当年不是很稳重的话,到了现在也该稳重了:我们的张郃将军,“五虎将”的唯一幸存者现在已经快65岁了(张郃在191年从韩馥那里归顺袁绍的时候就已经是校尉了,想必是70后至少吧?,170后,呵呵)——马上就到退休回家养老的时候了。
但是,就在退休的节骨眼上,我们的张郃有幸履行了所有意气风发的武将们的誓言——战死沙场。
正因为张郃慎重,所以,他对于诸葛亮的撤退并没有什么非分之想,在他看来,“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注意,是“归军”,不是溃败之军,这种有组织的战略撤退的敌人是不会露出一个空档等着你去捡漏的,尤其是那个人还是诸葛亮,之前已经有王双的前车之鉴了。
但是,司马懿却有点一反常态,一改之前的保守风格,让张郃去追击诸葛亮。
于是,阴谋论出炉了——司马懿知道谨慎的诸葛亮一定会在撤退的时候做点手脚,想占到便宜是不可能的,但是,也可以借着这个机会把德高望重,军中资历甚老的张郃给派上一条不归路,从而奠定自己的绝对优势地位,甚至,还说诸葛亮和司马懿相互勾结。
这就有点想象力无限扩大了,按照这个思路发展下去,*将会死于政治谋杀,但是你敢说吗?不敢说,所以只好去得罪司马懿和诸葛亮了,反正和我没有关系。
其实,司马懿一反常态的追击也不是什么太令人惊诧的事情,防守反击嘛,不能只有防守没有反击啊,从正面来讲,反击一下也对下属和上级有一个交代——你看,我不是缩头乌龟吧?我可是出来还手了;
从反面来看呢?如果这次反击再度失手的话,那么施行全面的只有防守没有反击的龟壳神功打法就更加底气十足了——其实这才是司马懿的真正目的,用最小的代价把蜀国的国力给消耗掉,诸葛亮这一波人退出舞台的时候也就是蜀汉帝国凋落的时候,与其和其硬拼,不如养精蓄锐再避实击虚,这和*拿坂垣师团的辎重部队下手是一个道理(就这样还是1:1)。
那么为什么要挑选张郃出马呢?因为人家能力最强啊,比之连连战败的郭淮等人,张郃的胜算更大一些,即便是占不到便宜,那么也不至于吃太多的亏,像上次那样被蜀军斩杀3000多人,影响实在是恶劣。
司马懿做了两手准备和打算,张郃为人稳重,即便是把魏延这个蜀军王牌拿出来也是不落下风的,既然有好牌的话为什么不打偏要用次牌去鸡蛋碰石头?
“阴谋论”的出炉是因为司马懿家族后来取代了曹氏,因此,他们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在为篡权做准备,而张郃,作为跟着曹操打天下的唯一现存元勋,自然会成为阴谋家眼中的威胁和障碍,必欲除之而后快。
但是,持这种观点,最大的一个漏洞在于,张郃在对司马懿有所谓的威胁的同时还是一个可以依靠的重要将领,就像诸葛亮对魏延和杨仪的使用一样,你可以讨厌他,你可以觉得他的存在或者使用很不顺手,但是,如果很有能力的话为什么这么快就要除掉呢?除非司马懿成功的测算出诸葛亮很快就要死去,张郃的存在已经没有必要了。
第2个漏洞就是张郃的年龄,前面说了,这是一位快65的老将军,就算不让他去送死的话他还有几年活头?既然司马懿有耐心把诸葛亮给耗死为什么没有耐心把张郃给耗死?毕竟,张郃比诸葛亮和司马懿大出10岁左右啊,就算是张郃长命百岁了,但是,也不至于90岁还要上战场吧?按照正常的新陈代谢,他早晚会退隐军界的,一位深受敬仰的将军不一定是掌握实权的将军,长江后浪推前浪,曹睿还是更信任司马懿一些,既然可以让张郃顺其自然的淡出自己的视野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
最后一点,诸葛亮为什么要帮着司马懿完成这次跨国阴谋合作?55岁,年轻气盛的司马懿有威胁还是65岁半退休状态的张郃更有威胁一些?留着这两位窝里斗相互牵制总比帮衬着司马懿除掉张郃强吧?再说了,来而不往非礼也,司马懿又给了诸葛亮什么好处呢?除非你说诸葛亮是打入蜀军内部的无间道,这样的话似乎更劲爆一些啊。
所以,最有可能的还是这样一个情景:司马懿想借机打击一下蜀军,或是取得一场胜利,或是用计划中的失败堵住那些寻求一战的将军们的嘴巴,而最为稳妥和被信任的就是综合素质突出的张郃了,但是,谨慎的张郃还是中招了(他本人不想去,但是必须奉行司马懿的方针,所以,有所抵触有所保留的进军是正常现象,并非消极怠工),当他追至木门的时候遭遇了蜀军的伏兵,一场激战,飞矢射中了张郃的右膝(《三国志》中说是右膝,但是,《魏略》中说是髀,也就是大腿),结果五虎将的仅存者以军人的最壮烈的死亡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也算是死得其所吧,貌似比垂垂老矣死在病榻之上好看一些——于禁羞愧而死,张辽病死,徐晃病死,乐进病死。
最后一点,张郃的战死也成了某些聪明人眼中“阴谋论”的佐证:被射中大腿(或者右膝)都不是致命伤,不该死的,但是却死了,所以,箭头有毒,为什么有毒呢?因为诸葛亮和司马懿串通好了,就是要搞死张郃,所以,在箭头上弄了剧毒的毒药。
——弄得好像是现场验尸的仵作一样,张郃岁数大了,受了感染抢救不及时不行吗?就算是有毒,那么也是诸葛亮使得阴招,和司马懿有什么必然联系吗?难道他想弄死张郃,非要站在和司马懿串通的立场上?
这种说法并不是什么主流学术观点,但是,绝对有人这么说,所以,就把这拿出来批驳一番,至于为什么这么较真,主要是比较鄙视自作聪明,把毫无事实根据的东西拿出来炫耀。
好了,有关张郃的事情说完了,把他的战死拿出来说事主要是为了给李严找一个“借口”。
40—10:相持,一生克星(7)
这个“借口”就是李严对刘禅的报告里面提到的“军伪退,欲以诱贼与战”。
的确是发生了激战啊,而且还斩杀了敌军的领袖级别人物张郃,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吗?可见,李严的这个“谎言“并非是空穴来风,所以,即便是对诸葛亮的“军粮饶足,何以便归”以及对刘禅的“军伪退,欲以诱贼与战”并不是特别的令人无法忍受。
所以,诸葛亮在对李严的反攻倒算中并没有局限在这个问题上,而是翻出了旧账(这事也就是一个导火索而已)——虽然在刘备死后,他作出不少贡献,但是,当自己执行北伐大计,需要李严出人出力到汉中做自己的后援的时候,他却推三阻四,要求做什么巴州刺史,而后自己力排众议,让李丰接替李严镇守江州还不能满足他的权力欲望,结果引发了众怒,自己想做一个好人,与其批判他,不如给他一个台阶,类似于高薪养廉的那一种,但是,这厮还是不知足,终于引发了今天这起恶劣的欺诈事件,所以,按照国家律法和陪审团的意志,必须对李严作出惩罚。
诸葛亮此言一出,按照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和墙倒众人推的处世哲学,大家一致认为李严该被严惩,所以,最后将他一撸到底,无官一身轻了。
诸葛亮这一招比较狠,打的李严毫无还手之力,并且还很人性的保留了李丰的公务员资格——但是,李丰的仕途还是受到了影响,本来,李严没有倒台的时候他就已经是江州都督督军,而李严倒下之后,他最大的也不过是朱提太守而已,可见,即便没有被整,也是前途一片阴暗。
不管李严是被冤枉,还是居心叵测的出了一个混招,都是一个国家层面的政治悲剧,他和诸葛亮之间的明争暗斗说明这一阶段的蜀汉帝国高层上并非是铁板一块。
说这些,并不是突出诸葛亮的所谓的政治野心,难道李严就没有吗?只不过是前者棋高一着而已。
自从刘备托孤开始,虽然把李严扶到了和诸葛亮一个高度之上,但是,这不代表两人真的获得了对等的话语权,虽然说是“以李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但是,从南征开始,李严就没有真正的把握本该属于他的权力,只不过是留守在永安而已,直到北伐开始,前方有点吃紧,诸葛亮才想到把他给调到前面来,但是,还是把他放在自己的控制范围之内,一个没有实际话语权,指哪打哪的“二哥”而已。
这,自然是同样有着控制欲望的李严所无法忍受的,如果一直是一无所有的话也无所谓,可是,已经被刘备赋予使命了,为什么还要甘居人下呢?我差在哪呢?
所以,李严要做出改变。
大致上是在以下三个方面作出努力的:
1——拉拢政治同盟,由于内部人士大多数都和诸葛亮有着良好的同僚关系,或者师生关系,很难争取,所以必须要开源,这也是李严很用心于孟达反水的原因之一,“思得良伴”,一旦孟达被拉过来,尤其是以英雄的身份给拉拢过来,更是有利于和诸葛亮的权力博弈,可惜,最后失败了;
2——主动示好,李严知道自己再怎么争取权力也不会爬到诸葛亮的头上去,他的一切努力都是尽量的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已,只要比现在这种状态强就可以,只要有建功立业的机会就可以,所以,他有点拍马屁的嫌疑去讨好诸葛亮,最具代表性事件就是忽悠诸葛亮称王,加九锡,当然了,也可以反过来理解,那就是李严要把诸葛亮推到一个不仁不义的境地,因为陆逊立了那么大的功劳也没有被孙权如此的褒奖,这么干的只有曹操父子而已,让诸葛亮这么干就是要给人制造成一种他功高盖主的感觉。
既然只有曹操父子这么干,那么深深鄙视他们的诸葛亮当然会拒绝李严的这番“好意”了,拍马屁拍到了马腿上,李严的这番努力再度宣告失败;
3——终极对抗,就是诸葛亮所列举的那些“罪状”,李严就是想用手中仅存的兵权,借助诸葛亮北伐有些吃紧的关键时刻拿一把,趁机争取一些权益出来,总之,我可以按照你的意思,服从分配,但是,你必须给我一定的权力,让我有自由发挥的空间,所以,李严才干出了分地建立巴州,并且自己当巴州刺史的“无理要求”。
至少,诸葛亮并没有读到李严的虔诚态度,他只是看到了一个同样对权力有渴求的竞争者。
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蜀汉不能乱,必须在自己的掌控下前进,在他的意识形态中,只有自己的方针政策才最适合眼下的形势——“政事无巨细,咸决与亮”,都说抓大放小,但是,诸葛亮什么都不放过,因为他不放心啊。
所以,此次押运粮草事件不过是一个导火索,李严的悲剧命运早在之前就已经定下,只不过,以这种方式被人打倒有点出人意料啊。
收拾完李严之后,诸葛亮的最后一块心病也被去掉了,其实他也不是阴险的想把李严彻底的打倒在地永世不得翻身,这是一个人才,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所以,他对李丰所说的“让你老爸好好表现,以后还是有机会”的这番话并不是客套和敷衍,应该是真的,只要李严端正态度,以后再也没有非分之想的话就可以让他回来。
诸葛亮也不是没有这么干过,比如向朗就回来了——只不过地位比之前下降不少,直到诸葛亮死后才逐渐恢复,所以,李严只要真的夹起尾巴就不是没有希望。
但是,仅仅3年之后,诸葛亮就病逝了,这也意味着李严彻底的丧失了翻身的机会,不管是蒋琬还是费祎,都没有他的资格老,万一控制不住怎么办?只能继续维持目前的状态,把他荒废下去。
——因为世间再无孔明了,所以,建兴12年,平闻亮卒,发病死(平常冀亮当自补复,策后人不能,故以激愤也),这份感情也不是假的,如果诸葛亮的寿命再延长个三年五载的话也许就是另一番景象了,不论是对于蜀汉帝国的命运还是李严的个人命运来讲。
内部和谐,并且确立了自己的至尊地位之后,诸葛亮并没有什么兴奋之处,因为曹魏阵营中取代了曹真和曹休之后崛起的司马懿正在成为他的克星,让他根本就无法实现自己北伐匡扶中原的第一步:
攻克雍州和凉州。
但是,他还要继续努力,于是,在三年之后,他发动了准备最为细致的一次北伐,从兵力部署到作战方案再到运输技术的升级,都彰显了他的决心。
但是,他没有想到,这也是他的最后一次北伐,堂堂帝国的宰相,长眠于两军对垒的前线。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是无愧于这个写照的。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40—11:过劳,五丈原殒(1)
建兴12年春,诸葛亮大军再度行动,从斜谷出发,进逼武功五丈原,驻扎在了渭水之南,司马懿呢?率军渡渭水,背水筑垒阻击,诸将想在渭北与诸葛亮隔水相持,司马懿说:“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