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幕后操控的野心家或者是小人们有机可乘,没有董卓,东汉王朝的前景也不会光明到哪里去了,因为这个时代是被刻意搅局以及别有用心的人操纵着。

  本来应该就是这种二元斗争的,但是两个人的存在增加了时下局势的多变和不可捉摸。

  一个是袁绍,就是出了这个“馊主意”的家伙,本来按照他的阶级和意识群体来划分的话,应该是在第二维,但是深厚的家族背景和尴尬的身份让他成为一个很不一般的人物,至少现阶段出了这么一个计谋就很不一般。

  为什么出这个主意?从结局看起来是起到了搅屎棍的作用,但是那是因为董卓的出现使得局面更加混乱,并不是说他的想法是混蛋主意,大概是因为平时与何进走得比较紧密的关系的缘故,所以他还是比较了解何进的,虽然表面上是对自己言听计从,但是和宦官的不明不白的关系以及自己的外戚属性,决定了何进不可能彻底倒向士大夫阶层,所以必须采取一种极端措施——借用外兵作为第三势力强势介入,打破目前的均势局面。

  但是,不管他想法的合理成分占了多少,至少造成了士大夫阶层内部的思维混乱,比如曹操,就是坚决反对的,而且袁绍的这种思维还成功的“勾引”了何进,导致了第四极力量分裂出来。

  之前对于袁绍的苦谏,何进表现出了一种抗拒,虽然是太极拳,但是袁绍已经觉察到自己无法再像以前那样去操纵这位看似头脑简单的家伙,所以才出了前面的“下策”。

  为什么会同意?何进和袁绍的想法是一样的,追求在大乱中实现大治,我们的阎老西同志最为自豪的就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在三个鸡蛋上跳舞,何进也要玩这一套,如何在不铲除宦官集团的基础上让清流满意?如何让宦官消停一些不再扮演历史小丑的角色?那就是袁绍的建议——引入第三极。

  当然了,曹操的忧虑并非空穴来风,至少后来的历史证明了,但是何进还是有一些信心搞好这种平衡的,毕竟外郡势力在京城根基不是很深,短期内不可能有太大的作为,只要自己没有挂掉,那么作为名义上可以操纵三大势力就将成为一种可能,三角形的稳定性嘛,谁都没有绝对的把握吃掉对方,那么谁都不会轻举妄动了,只要长时间保持这种状态的话,何进就有机会去把汉王朝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了。

  袁绍?你那点伎俩我还不知道吗?何进心里暗笑,我又不是白痴,看着别人在京城撒野,任你铲除我的根基,相反,我要让你尝尝作茧自缚的滋味!

  于是,何进觉得自己很是保险,事实上,后来的天下三分就是对何进的思维一种全国化,魏蜀吴的长期共存就是最好的证明。

  但是,耐不住性子或者说过于敏感的宦官集团先动了,结果打乱了这个看似稳定的三脚架构,他们违背常理的“玉石俱焚”举动导致了何进的丧命以及盘整东汉股市二百年的两大牛股外戚和宦官的退出舞台。

  ——如果不是董卓的横空出世,也许袁绍的计划就得逞了。

04—05:一个外戚的奋斗(5)
“进自屠羊”,这就是在说何进出身于屠户,按理说这位皇亲国戚干的也是在刀口上舔血的行当,不过在官场上溜达一圈,人五人六的成了大夫中的高级一员之后,在对待宦官集团上,这位屠户之子反而丧失了原始的血性和本能,变得有点婆婆妈妈了。

  大概是感觉自己有今天的地位殊为不易,离不开那些宦官的功劳吧,再加上要考虑到一些现实的政治利益,所以不想把事情做的太绝。

  所以,何进即使是把曹操还有陈琳等人的提议都给否决掉了,但是对于袁绍借用外兵的建议也是有所保留:前将军董卓屯关中上林苑,太山王匡东发其郡强弩,并召东郡太守桥瑁屯城阜,都尉丁原烧孟津,火照城中,这些个人事调动的背后都有着袁绍谋略的痕迹。

  这些举动看似麻烦多多,有些画蛇添足,其实不然,一方面这些多头并进的外兵相互之间形成了一种制约,谁也不服谁,这就变相的达成了一种平衡,好方便自己操纵,一方面更是表露了何进的意思,要文斗不要武斗,不到万不得已不得刀兵相见,血溅当场,只不过是吓唬一下宦官而已,让他们退出颐养天年,那是最好的结局了,皆大欢喜。

  但是,想法虽然不错,只是可惜阻力太大,不光是没有摆平曹操和袁绍的不满(各打五十大板,谁都满意,那么反过来也可以说是都不满意,毕竟都没有达成自己的心愿嘛),而且自己的后院也起火了。

  自己的妹妹的立场和表态那就不说了,她是旗帜鲜明的站在那些阉宦这一边,毕竟,一个深处后宫的女人,宦官铲除干净了,出主意的和说话的都没有了,她靠什么生活啊。

  何太后不依不饶,就连自己的亲弟弟何苗也蹦了出来。

  “大哥啊,咱们从南阳爬出来如果没有这些宦官帮忙的话早就死掉了,哪会有现在的荣耀啊,国家大事没有那么单线条的,还是不要把事情做的太绝了,对吧?”面对磨刀霍霍的大哥,何苗如此劝说。

  毕竟是自己的亲弟弟,血浓于水,所以何进有点犹豫了,那边的袁绍看见何进往后缩,就有点害怕了,万一何进真的又和宦官联合的话自己这个一直撺掇武力解决的人指定要倒霉了,于是进一步拉拢何进倒向自己的立场。劝说何进道:“老大,你看啊,咱们的兵力部署都已经差不多了,很难收回了,必须立刻执行计划啊。”

  于是,在何苗以及袁绍之间,何进比较一下以后,决定继续施行拖延战术,也就是在不撕破脸的情况下,继续对后宫施加压力。

  这一回终于起到了效果,何太后有点害怕了,知道自己大哥动真的了,必须给点面子了,于是“悉罢中常侍小黄门”,裁撤机构,让一大批中小层干部下岗,“使还里舍”,只是留下了几个何进和自己的心腹作为内应,让那些被拿下的家伙去何进那里报道,听候发落。

  这就摆出了一副把宫中大权拱手让给何进的姿态了,何进呢,也不想赶尽杀绝,就对这些可怜虫说:“天下人对你们的意见不小,现在董卓他们马上就要到了,你们最好还是告老还乡吧,退出这个政治舞台。”

  何进想当和事老,但是袁绍可不想就这么算了,他要何进斩草除根,除恶务尽,不管是为了所谓的正义还是为自己所属的清流阶层利益,必须从肉体上把他们消灭掉。

  不过何进不听,他觉得自己的妹妹做到这一步就已经可以了,做的太绝的话反而对自己不利,袁绍看看没有办法,既然明地怎么说都说不动,就暗地里假借何进的名义让地方州郡对宦官的地方势力和亲属下狠手——没有办法,这是当初何进的一个破绽,“以绍为司隶校尉,假节,专命击段”,这就是相当于给了袁绍一个尚方宝剑,也许之前只是给袁绍一个定心丸,所以开了一个空头支票,但是打死他何进也想不到袁绍对于铲除宦官真的如此执着,居然背着自己下这种命令,不是陷他于不义嘛。

  何进对待宦官有些心慈手软,不过袁绍背着他干的那些事,宦官们都是看在眼里的,不管是何进无力控制自己的下属,还是他装好人,而放手让袁绍整治自己,总之,张让等人都是感到了末日的来临,毕竟,虽然猖狂了那么长的时间,但是在本质上讲,他们还是属于皇帝身上的毒瘤,皇帝不管了他们也就蹦达不了多久,于是“惧而思变”:既然你何进要当东郭先生这样的慈善家,那么就不要怪我们下狠手当那只不讲仁义的中山狼了!

  不知道何进这几天睡得怎么样啊,有没有什么不祥的预感。 。。

04—06:张让的垂死挣扎(1)
张让,是当时臭名昭著的十常侍的老大,总指挥,打小进宫以后,从最底层的杂役太监干起的时候就很会拍马屁,每说一句话都让大佬们从头舒服到脚,所以逐渐的混成了后宫的不倒翁,这么多年下来,深得老大们的赏识,你想想,都已经被皇帝戏称为老爸了啊,那是何等的荣耀,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魏忠贤等人的影子。

  当然了,荣耀的背后也是要付出许多代价的,这不,现在的宦官集团已经成了人人得而诛之的群体了(其实一直都是,只不过现在暴风雨来的更加猛烈一些而已),作为首席执行官,张让自然是首当其冲了,所以为了自己和小弟们的前途,他一直在何太后面前上蹿下跳,妄图力挽狂澜。

  为什么是他张让亲自干这些跑前跑后的事情呢?“张让子妇,太后之妹也”——正因为有着这一关系,所以何进处理起来一直是有点硬不起来,一味的走和谐路线,既要看着妹妹的面子,也要兼顾一下手下那里对宦官积压已久的不满情绪。

  正当何进受夹板气的时候,张让可是没有浪费这个关系,甚至不惜放弃了曾经被先皇尊为老爸的贵重身份,在自己的晚辈面前卑躬屈膝:“向子妇叩头”,说什么“今当远离宫殿”,祈求原谅。

  看到大佬带头声明可以退居二线了,何太后自以为自己的调停有了成效,于是又放缓了彻底倒向自己大哥立场的步伐。

  这真是妇人之见,她以为没有问题了,那边的何进可是拖不了太长的时间了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于是再度进宫面见自己的太后妹妹,敦促她“尽诛诸常侍以下”。

  何进态度的暴露了,这样一来,宦官们觉得曾经的联盟基本上宣告破裂了,看来这个何进是顶不住那些清流们施加的压力了,所以,把他何进,和当年与陈藩合作企图铲除宦官的外戚窦氏联系起来,这个意图已经很明显了,就是要干掉何进。

  当然了,这些话是不可以和何太后明说的,毕竟何进是她的亲哥哥啊,所以,张让率领手下数十人,持有刀械闯了进来,假借太后的旨意把已经离开的何进又给叫了回来。

  何进有点太好心肠了,或者说是警戒心不强,他没有想到宦官们会这么快的下手,自己还准备了那么长的时间啊——最重要的是,何进不是三国十大杰出青年,所以危机当头,并没有得到上天的启示,出现什么异常现象,比如家里的仆人突然满脸鲜血的跑到大街上啊,水有一股血腥味之类的(后来诸葛恪遇到了这些现象,可惜,这厮是个无神论者,没有当回事),于是就痛快快的杀了个回马枪,以为有笔奖金没有拿。

  杀了回马枪,何进立刻后悔了:前脚一进门,后面立刻出现一帮人,把他团团围住。

  然后就是开始了批斗大会,张让把何进骂了个狗血喷头:“何进!你们之所以有今天的荣耀,还不是当初我们几个在先皇面前不停的忽悠?我们承认我们自私,花了那么多钱取悦皇帝帮你们说话,为的还是我们自己有个依靠?但是我们对不起你了吗?!”

  “不怪我啊!”何进心里暗暗叫苦,嘴上只好撇开责任:“你们也是惹了众怒,我对属下不好交待啊。”

  “狗屁!”张让根本就不给面子:“天下乱成这个样子,难道只是我们的责任吗?我们是混蛋,我们可以死,但是没有谁是干净的,想把屎盆子扣在我们脑袋上,门也没有!”

  然后宦官们就没有废话了,眼神一递,旁边的下属手起刀落,可怜的何进估计只是在心里叫了一声“袁绍在哪里啊,妹妹救我啊”之类的话,连祷告的时间都没有就身首异处了。

  之后呢?张让让手下假传诏书,颁布了一系列官员任免条令,诸如少府许相出任河南尹之类的重大人事调动。

  这真的是张让们的垂死挣扎。

04—07:张让的垂死挣扎(2)
对于张让的这份诏书,宫门外面苦等的官员们很是怀疑(即便是没有伪造,他们也不会信的),于是就高喊,让何进出来说话,结果张让的手下立刻把何进的人头给撇了出来,大叫:“何进谋反,已经被干掉了!”

  为什么要干掉何进?宦官们知道,自己和清流们对立面太深,自己想全身而退是不可能的,让出手中的权力更是把自己变成了待宰的羔羊,所以必须拼死一搏,如果干掉何进达到树倒猢狲散的效果是最好的,达不到呢?反正也是一死,大不了拉个垫背的,你何进也甭想快活了!

  结果呢?被扔出来的何进的人头并没有把时局的发展导入宦官的蓝图模式当中,这主要是由以下两点造成的。

  首先,对于铲除宦官,并非何进的个人意志,甚至可以说他的下属的意志比这位何长官强烈的多,何进的死只会刺激袁绍他们痛下杀手,找到一个更加合适的理由和借口而已。

  结果就是宫门紧闭也不好使了,袁术带人砍开宫门,与何进的部将吴匡、张璋等人杀了进去,看见没有长毛的人一律当作宦官杀掉,根本就不给解释的机会(看来留个胡子还是有好处的啊),还到处放火,把南宫九龙门和东宫西宫烧个红红火火。看看无论如何也是守不住了,于是张让等人就胁持太后和皇子杀出一条血路往外跑。

  哪能这么容易就让宦官们跑掉,尚书卢植半道劫下了何太后,张让等人没有功夫管这些,依旧带着小皇帝和陈留王玩命直奔小平津,不过还是没有跑掉,最后被卢植和王允率领人马堵住,张让估计落入他们手中只会死的更惨,索性来个痛快的,自己了断投河而死。

  不可一世的宦官集团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其次,宦官们低估了何进的影响力,这个家伙虽然有点懦弱,但是也正因为有着妇人之仁,所以在自己的嫡系部队里面还是有着不错的影响和号召力,袁绍把何进死亡的讯息透露给他的部下之后,这帮人一个个痛哭流涕,声称“愿致死”。

  于是才有了在吴匡等人的率领之下冲进皇宫滥杀的一幕,因为和宦官保持着不正当关系而被大家误以为是导致何进死亡的车骑将军何苗既是死于乱军之中,被抛尸后花园。

  一场事出偶然但是实属必然的宫中血案,结果就是2000多人死于战火,何进一党被宦官集团火并,而宦官也被连根拔起,再也没有能力活跃于政治舞台,三国?那是男人和女人的事情了,和人妖没有关系了。

  之后的事情呢?有些皆大欢喜的味道,张让等人死后,王公大臣们簇拥着天子回到了宫中。

  按理来说,祸乱东汉200年的两大毒瘤宦官和外戚一夜之间退出了历史舞台,似乎是可以步入正轨了,人民也在期待一个太平之世的到来,但是很遗憾,这些自诩仁义道德化身的清流们实在是撑不起什么门面来,面对突如其来的胜利果实,反而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了,结果,野心家董卓趁虚而入,中国的历史再度被意外改写,重新走入乱世轨道。

  权力的真空和当权者思维模式的混沌两大曲线重合以后,出现了下面的历史事件——董卓废帝,迫杀何太后,杀舞阳君,何氏遂亡,而汉室亦自此败乱。

  东汉的衰败源于中期开始的外戚和宦官两大毒瘤轮流把持朝纲,黄巾起义成为压垮汉王朝的一根巨大的稻草,不仅瓦解了其对地方的实际统治权力,还促成了群雄割据的萌芽状态形成。

  但是这些都不是结束,只是到此为止的话,至少还有补救的机会,不过何进的败亡和清流的短见犹豫最终把百年未见的混世魔王董卓拉上前台,一屁股坐烂了摇摇欲坠的大汉天运,推开了三国乱世这道大铁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