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第2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把自己绑起来去请罪,还有点低声下气的说:杀鸡焉用牛刀啊,至于劳您大驾亲自来收拾我吗?
司马懿不管这些,将王淩押往京师问罪。
王淩预感到自己死期将至,但是,还是不死心,就试探着询问司马懿:我没有脸活着了,希望您能给我几枚钉在棺材板上的钉子吧。
如果司马懿不给的话,就说明自己还有戏——不愧是文化人,干什么都文绉绉的,还挺隐晦。
但是司马懿不给他面子(这厮对胆敢和自己对抗玩阴的敌对势力向来是没有心慈手软),真的就把钉子递了过去:这是你想要的,我不能不给你面子啊。
于是,知道自己死定了的王淩心灰意冷,在回京途中服毒自杀了。
但是,王淩的谋反也变成了死无对证,我之所以怀疑,一个是他没有经过审理就服毒自杀,这毒药是谁给的?如果司马懿想以儆效尤,那么对王淩进行公开审理定罪是最好的办法,如此放纵王淩以一种舒服的方式了解自己很不像他的作风;
其次,王淩路经贾逵这位好友的庙宇(功劳太大,民望太高,所以政府和老百姓都在祭祀他)的时候仰天长叹说了这样一句话:贾公啊!我的心思,我的忠心护主的心思只有你知道啊!
然后才有了服毒自杀。
贾逵生前和王淩走的很近,应该知道王淩很多心事的,这样来看,王淩也许真的是不想谋反,只是看不惯司马懿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吧。
王淩自杀,令狐愚病死,“三剑客”的第一位(组合)就这么无疾而终了,而司马懿则是借着这个机会大肆清除异己势力,这两位首脑人物被开棺戮尸,并且放在博物馆里巡回展览以警示大家这就是不听话的下场。
倒霉的还有曹彪,也许本来没有他什么事,或者也就是客气了一下的硕果仅存的亲王也被当作同犯给诛杀了,罪名是知情不举,同流合污。
本来想着匡扶曹姓宗室的几位人杰一不小心被打成了叛徒和阴谋家永世不得翻身。
看看这个世界暂时清净了,司马懿也放心了,在处理完王淩的第二年也病逝了——撒谎撒的太多,并且和诸葛亮一样事无巨细,很正常。
他给自己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留下了很好的底子,就像当年秦昭王为秦王政鲸吞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样,司马师和司马昭下面要做的就是不断的蚕食曹姓剩余的生存空间,碾压一切反对势力,做一个合格的曹操,并且在时机成熟的时候,要么该行做曹丕要么继续做曹操,把这个机会留给后人。
这是一个轮回,从曹芳开始,曹氏皇族将要无限体验当年汉献帝的梦魇:
——时无间,空无间,只有被彻底的踢下宝座的时候,曹家人才会结束这种无间痛苦。
有关曹魏的政权更迭暂时告一段落,下面来看看江东吧,这段时间里,孙权也弄出来不小的声响,而他首先要做的就是:过把瘾称帝。
42—01:称帝,过一把瘾(1)
229年,孙权不再年轻——他已经47了,马上就到50的关口,那么,还有什么事情没有做吗?
还有什么心愿未了吗?
当然有了,称帝啊。
这么多年,风风雨雨的熬过来了,熬到了曹操带着一个遗憾离开了人世,熬到了看着刘备风光,遗恨,熬到了比自己年轻的曹丕潇洒走一回,在称帝的创举上走到了自己的前面,而且自己还要在他的面前俯首称臣。
有资格过一把瘾但是还没有什么动静的也只有自己了。
他不是不想当皇帝,而是想等待一个机会,一个万无一失的机会,或者说是在等待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国际环境的时候再风光一回。
这个机会终于渐渐的向自己逼近了。
孙权的这份心思是在三年前就已经开始按部就班的酝酿了——那一年, 226年,曹丕以40岁的大好年华撒手人寰,告别了这个他还没有来得及享受多少的花花世界,当年篡汉的时候,他的姐姐诅咒他不得好死,果然,只当了4年的皇帝就一命呜呼,但是,我们也可以再往前提前一些,从击败刘备,顺带着挫败了曹丕的军事攻势之后,孙权确定了自己镇守江东无虞,当一个土皇帝是十拿九稳的时候就真正动了称帝的念头,不再只是想一想了。
说到曹丕的死亡,其实这里面和孙权有点关系,甚至我们可以夸张的下一个结论:曹丕英年早逝,有一多半原因是被孙权给气死的。
这孩子的野心比他父亲大(迈出了称帝的关键一步),欲望也不比他父亲差(不管是权力欲和是*),吟诗作对也是半斤八两(不过还是少点气质),但是,论起最关键的军事素质,那可是天上地下了。
曹操在天上,曹丕在地下,而且是在十八层地狱里面呆着的那一种。
第一次对东吴的大规模军事战争爆发于吴蜀战争之后,也就是222年的年底,曹丕准备趁着孙权和刘备火并之后捞一笔,在他看来,这一仗即便是大胜可是也是伤了一些元气吧?而且,孙权一直对自己阳奉阴违,该是收拾一下的时候了——当然了,后面一个理由只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于是,趁着陆逊主力军在回师的途中(如果陆逊头脑一热接着攻打永安的话那么这个时侯就回不来了),曹丕集中了三路大军,不下100000的水陆军队南下,以求达到让对方防不胜防,被打的不知道哪里疼的效果。
第一路是曹休、张辽、臧霸由洞口出发;
第二路是曹仁,由濡须口出发;
第三路是曹真、夏侯尚、徐晃、张郃,由南郡出发。
基本上精英部队都出动了。
孙权则是早有准备,虽然没有想到会这么快出击,但是,三路守备军还是已经到位防御了。
首先,吕范亲率25000水师对抗曹休,其次,诸葛瑾、潘璋、杨粲火速驰援南郡,第三,朱桓在濡须口对抗曹仁。
同时,孙权还火速和刘备签订城下之盟(刘备当然是求之不得了),这样一来也就避免了两线作战的尴尬境地。
不过,孙权担忧的是国内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叛乱没有彻底摆平,一旦借着曹丕入侵的机会跟着起劲怎么办?
所以,缓兵之计也好,后发制人也罢,孙权还是给曹丕去了一封带有求和性质的书信,把自己说的很是可怜——若罪在难除,必不见置,当奉还土地人民,乞寄命交州,以终余年。
这也就是说说而已,曹丕不是傻子,于是回了一封“理直气壮”*孙权的书信,还说什么“你孙权如果真心投降的话,那么就亲自过来吧,只要你人一过来,我马上就撤军”云云,他也知道,这个有点无理的要求提出来之后,孙权是断然不会答应的,所以,继续大兵压境。
只能靠战争手段来解决问题了。
42—02:称帝,过一把瘾(2)
结果证明刘晔的言论是很正确的。
想当年曹操三次进攻都是未遂,你曹丕能行吗?结果三路大军取得了不错的几场胜利之后,便纷纷遇挫,张辽由于带病出征,跟着曹休打到了海陵之后,不行了,更是病疫于江都,给吕范卸去了一个最大的负担。
所以,当曹休和臧霸以轻舟500,敢死队10000大军冒死攻打徐陵,掠杀几千人后,又被徐盛和全琮等人追杀一阵,将军尹卢丢了性命,又搭上了千余兄弟,谁也没有占到便宜,而这种结果对于攻击方来说自然是不利的。
另外曹真一路攻势不小,可是围攻江陵也是未果。
至于曹仁一路更是在朱桓面前碰壁,他以将军常雕以5000先锋猛攻濡须中州,其子曹泰围剿朱桓本部,朱桓不慌不忙,分兵拒之,并且,以一部兵力,在严圭的带领下,迂回冲锋,击溃了常雕所部。
从去年的10月打到现在的3月,曹军除了杀伤一些敌军之外没有任何战果,而且这种杀伤也是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那种,小半年过去,难免士气低落,所以,不得不以曹仁的偃旗息鼓作为此次攻击的尾声,全部撤退回国。
孙权连续两次防守,全部以胜利告终,再次证明了自己虽然进攻不咋地,但是,防守绝对是一流的事实。
这个时侯,就有一些家伙吹捧之余提出了拥戴孙权称帝的意思。
说这种便宜话,领导就算是不批准也不会得罪人,也可以有个好印象,如果听了的话那就平步青云了啊。
可是,孙权还真的就给拒绝了,给出的理由很和谐:我们没有办法拯救汉室江山,怎么还有脸去竞争那个位置呢?算了吧。
一群不知好歹的人准备打破沙锅问到底,再次规劝孙权称帝,并且拿出了天命符瑞这个屡试不爽的作为武器——曹丕和刘备不都是拿这个当做点缀的吗?
但是,孙权再度拒绝了,只不过,不是玩虚的,而是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还不到时候,曹丕的实力在哪里摆着,我现在还没有足够的资本和他翻脸,所以,暂时保持着吴王的称号也是一个很好的挡箭牌。
言外之意,什么时候称帝,孙权心里有数,不用你们这帮马屁精张罗。
果然,一年之后,曹丕再度率领大军前来征伐,只不过,很没有出息的望洋兴叹一番主动撤军了——出广陵,望大江,曰:彼有人焉,未可图也,乃还。
曹丕的主动放弃,意味着孙权离自己的终极梦想又进了一步,很迷信的他甚至还找了江东很有名的“大师”赵达算了一卦,赵达捏指一算,说了一句屁话:曹丕不会再来了,但是,吴国运势必衰于庚子岁啊。
哦?孙权心中一惊,连忙问:还有多久?
赵大师又捏指一算,说:58年。
孙权掂量掂量自己的岁数,估计很难活到那一天,不觉松了口气:眼前的事情还忙不过来呢,哪里顾得着那么久远的事情,这是我的子孙后代考虑的,和我无关了。
命运这种东西,信则灵,是真的,还是后人附会暂且不论,反正,曹丕此次撤退,让孙权心里有数了。
而后曹丕的“英年早逝”更是让孙权获得了意外收获,他的称帝计划开始有条不紊的进行——这期间,周鲂很牛叉的来了一次苦肉计,向曹魏诈降,成功的勾引曹休上当,在石亭由陆逊统军,诱敌深入给予致命打击,更是确保了短期内曹魏不会大举骚扰自己的美梦。
所以,当文武百官在孙权的暗示之下,再度以种种的符瑞证明孙权乃是天命所归的时候,孙权不再推辞了——无非是黄龙和凤凰在武汉献身而已。
说来也是,这帮本来很神圣的东西在这几年中忙的焦头烂额,频繁的下凡,依次在谯和成都、汉水出现之后,这一回又溜达到了武昌:神仙也贬值啊,按照这种出现几率。
不过孙权无所谓,所以,很大方的坐上了末班车:改元为黄龙元年(229年),国号为吴,追尊父亲破虏将军孙坚为武烈皇帝,母亲吴氏为武烈皇后,兄长孙策为长沙桓王(没有办法,亲兄弟也要明算账,不然的话孙策的后人争权夺利怎么办?必须保证皇室在自己的这一支脉中延续),孙登为皇太子,顾雍为丞相,陆逊为上将军,诸葛谨为大将军。
对于东吴的称帝,在蜀汉帝国内部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一些把忠孝仁义读死了的学士一个个慷慨激昂,认为孙权这是对蜀汉的背叛,乃是无耻的行为,于是强烈要求与之断交,以示惩戒。
诸葛亮不傻,不会被这种愤青言论左右,这样的话惩戒的就是自己,现在蜀汉有这个实力两线为敌吗?所以,坚决维护双边友谊,并且主动派陈震前往江东庆贺。
一看诸葛亮如此的高姿态,孙权很高兴,仅存的理论上的担忧也不存在了,于是,按照惯例,来了一次比较厚颜无耻的“平分天下”协议:豫、青、徐、幽属吴,兖,冀,并,凉属蜀。司州之土以函谷关为界。
但是,大部分人都没有想到,孙权的此次称帝却开启了江东势力的下滑进程,有一些,是可以避免的,有一些,却是种子早已种下。
42—03:岔路,纷争不止(1)
在孙权称帝的前后,先后发生了两起叛乱,第一起是戏口守将晋宗杀了守将王直投奔魏国,曹丕以他为将军数次侵犯东吴边境,不过仅仅一个月,就被贺齐和糜芳(看,出场了吧?是被老罗写死的)剿杀。
真正起到恶劣影响的是4年之后,也就是黄武6年,韩综的背叛。
首先是他的身份,韩综是韩当的儿子,韩当是3朝*了,病逝之后韩综直接接替了他老爸的部署。
这个起点算是高的了吧?而且孙权也很照顾他,在自己亲征石阳的时候,因为韩综还在守丧期,所以就把他留在了武昌,可惜,这个家伙在这个敏感的时候还搞出了很多的*和不法行为,结果被人举报了。
孙权看在韩当的面子上没有当一回事,只是警告了一下下不为例,但是,韩综心眼比较小,怕以后会被穿小鞋,最不济也会影响升迁,总之,在他的自我评价中,以后在吴国是没有前途了,还不如另寻发展呢,于是,就忽悠着宗族部署数千人完成了偷渡计划,跑到了魏国。
和晋宗的区别在于,韩综的军事能力不错,为祸江东边境很多年,直到后来的东兴战役,才军败身死,被诸葛恪枭首在江东境内争相传阅。
一代英豪的后代如此结局,真是家教不严啊。
但是,和下面我要讲的事情,这些都是小儿科了,就像皮肤病,看着恶心,也很烦恼,但是,并非顽疾,是可以根治的,有个内伤却是伴随着孙权的崛起、巅峰、下滑直至东吴政权的灭亡,都没有治愈。
这就是孙权和地方大族之间根深蒂固的矛盾。
有关方面在前面讲述孙权的发迹之路的时候略为提及过,但是不是很系统,其实,孙权这么做,除了个人性格等因素之外,还有着颇深的家族传统。
这个梁子在孙策时代就已经结下了。
陆逊的家族的代表人物乃是陆康,也就是陆绩的父亲,当时出任庐江太守,乃是江东大族的领袖人物之一,袁术和他关系不好,于是就怂恿孙策当炮灰,条件是打下来的土地就是你的,你孙策就是庐江太守。
这么一任命,也就调动起了孙策的积极性,打起来格外卖力,市场经济啊,多劳多得。
但是,仇恨就此埋下,以至于孙策初到江东的时候遭到了强烈的抵制,和咱们对日货的态度差不多——质量好不假,可是有强烈的仇恨情绪,不过人家和咱们不一样,是真的不用,所以,孙策一开始只能靠张昭这样外来的还有父亲遗留下来的一些军事资产。
但是,年轻气盛的孙策并没有放低姿态讨好这些地头蛇,手段及其残忍,武力驱逐王朗、刘繇、华歆(这些都是文化人,和地方势力处的很好,属于他们的代言人)之余,还对暗中支持他们的宗族进行了三光政策:“孙策平定吴、会,诛其英豪”、“转斗千里,尽有江南之地,诛其名豪,威行邻国”,种种记载都是用数以万计的生命写就的。
所以,当时数得出名头的周昕、盛宪、王晟、邹他、钱铜、高岱几乎全部被诛杀,孙策这么做是枪打出头鸟啊,孙权即位之初诛杀的“神童”沈友也是相关的代表。
杀伐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些基层人士不合作的话,就孙策带来的那些外来人士能起什么作用呢?刘备和诸葛亮等执政者,包括继任蒋琬和费祎,乃至姜维都有“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