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第2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杀伐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些基层人士不合作的话,就孙策带来的那些外来人士能起什么作用呢?刘备和诸葛亮等执政者,包括继任蒋琬和费祎,乃至姜维都有“外来妹”的血统,可是,还是要依靠益州本土帮,和他们搞好关系。

  所以,孙策杀累了,看看也没有解决什么问题,反而把自己变成了孤家寡人,所以,临死的时候就叮嘱孙权见好就收:该杀的都被我杀的差不多了,不该杀的估计也被我杀不少了,这帮臭老九,骨头还挺硬,要不你就收敛一些,恶人我做了,你该做下好人了。

  所以,孙权虽然也动用杀戮手段,可是,也不滥杀了(数量不够,江东大族现在和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差不多了,再也不能批量生产,不,是批量杀戮了),像沈友这样的,都是实在不合作,并且有了“真凭实据”,孙权才“迫不得已”下手的。

  再加上他年轻,要听从张昭等人的意见,而张昭虽然是外来的,可是,毕竟是文化人,所以主张怀柔政策,这样一来,才有了一些缓解的迹象,残存的江东大族们尝试着进入政权,和孙氏合作。

  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就一点疑虑没有了,即便是疑虑没有了,成见没有了,可是,分歧依然存在。

  因为门不当户不对,所以大家在意识形态上有着根本的分歧,眼下的合作只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而已。

  但是,合作不表示争议已经消弭,所以,一旦恢复了元气,在新政府中有了一定的话语权,那么他们就要给孙权挑刺了,不管是出于争夺权势还是一心为公,所以,只是暂时压下的矛盾自然也会再度点燃了。

  这些人就借着几个话题起劲发泄,于是,新一轮的披着血腥屠杀的外衣的权力争夺再度展开。

  ——也正因此,我们对孙权的晚年一些暴力行径不能单纯的归结到性格、心理等因素(这方面的原因不是没有)上面去,政治圈里,没有谁是纯洁、干净的,这种洁癖人士只是存在于教科书中。

  下面,先来看看分歧的源头之所在:

  社会属性。

42—04:岔路,纷争不止(2)
那个时候是没有什么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的说法和称谓的,一般都说是士农工商,后三者没有什么话语权,连“国家主人”这种虚招子都没有,孟子来了那么一句“民贵君轻”已经是千古绝唱,结果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过了好几百年之后,还被朱元璋好一顿收拾。

  所以,本次只讨论那些排在第一位的士族的问题。

  富翁也有百万富翁和千万富翁、亿万富翁的区别,所以,士族中也有世家大族和寒门的等级差异。

  经过两汉四百年,尤其是东汉以降,全国各地都产生了很多世家大族,他们和寒族的区别除了资产和宗族人数以及武装力量,在地方上的话语权等以外,还有一点就是披着的文化外衣也有档次高低。

  因为生活的相对稳定和不愁吃穿,当然会找一些高雅的事情来做,附庸风雅嘛,但是,附会多了,气质也就出来了,那句话是怎说得?对了,三代富有才会出贵族。

  前面那些被屠杀的都是属于这些行列中的,我们可以称之为贵族或者世族。

  寒门呢?

  他们比一般老百姓强,但是,或是个人性格,或是生活所迫,想往上爬,所以,一般都没有太多的文化修养,准确的说是儒学修养。

  ——刘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曹操则属于性格问题,人家文化层次很高,但是对儒学没有太多的兴趣。

  归结到孙氏问题上,孙坚17岁出来做官打天下,戎马一生还英年早逝,想让他有个博士头衔那是做梦——有的话也是买来的装饰品,孙策好一些,父亲给他拼出一个不错的家境来,所以,年轻的时候在江淮之间还可以做到和地方上的文化人交流,有些底子,但是,因为父亲死的早,所以不得不中断幸福生活,接过枪来闯荡江湖。

  那么孙权的学识如何呢?

  也不怎么样,因为孙策的命也不是很长,所以,孙权很早就出来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你再让他之乎者也的话有点不太现实。

  后来孙权跟曹丕求和的时候,曹丕就有点嘲讽的问张咨:你们老大有文化吗?

  不蒸包子争口气,张咨“理直气壮”的说:我们老大浮江万艘,带甲百万(忽悠,接着忽悠),任贤用能(这个倒是),闲着的时候看一些经典史学名著(怎么说呢也是劝说过吕蒙补习文化课嘛),但是,那些像儒生一样“寻章摘句”的事情却是不屑于干的。

  张咨的这番话虽然有些夸张之处,可是,基本属实,尤其是后面两句,除了回击曹丕之外(曹丕就喜欢弄一些寻章摘句的事情),充分说明孙权看书那是学以致用,不是拿来装点门面,显摆学问的。

  这也展露了寒族和世家大族之间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寻章摘句”的习惯养成是一个贵族话题,没有点家学的积累,没有点遗传基因,那是不可以的。

  再看看孙权给吕蒙推荐的必读书目吧:《孙子》、《六韬》、《左传》、《国语》——这个和刘备嘱咐的刘禅必读书目范围差不多,都是以兵书、法术为主,以治理国家为要务,提高个人文化修养乃是次要地位。

  好了,大家的身份都确定了,可以对号入座了,下面就看大家如何在制定游戏规则和具体的娱乐过程中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吧。 txt小说上传分享

42—05:岔路,纷争不止(3)
在尽情展现自己是寒族的同时,孙权其实也是注意了对“寻章摘句”文化氛围的栽培,这里面自然是有政治秀和拉拢世族的功利之心在内。

  ——以陆逊、程秉、阚泽、薛琮等大知识分子做了太子太傅之类的官职,传授孙氏子弟儒学思想,而对社会层面的教育推广一直是没有重视起来更是证明了孙权本人对这些东西实在是不感冒。

  那么孙权这种有意识的修正是不是代表他就和世族们真正的拉近了距离呢?

  当然不会了,前面已经说了,大部分是为了作秀和现实利益,也没有推而广之,进行制度化建设。

  再加上孙权对这些实在是不感冒,所以,时间一长,马脚也就露出来了。

  马脚之一就是礼仪制度的南辕北辙。

  从宗庙制度的建设(杂乱无章,少有郊祀,并且连天子七庙都没有建立)到娶的老婆的阶级属性(以貌取人)一系列层面,孙权都在和世族们对着干,人家根据儒家礼法提出了修改意见,作秀做恶心了的孙权大笔一挥:“俗儒意说,非典籍正义,不可用也”,就给束之高阁了。

  ——通过这个用词和定性,也可以看出孙权和那些大学者有着根本的认知区别。

  至于娶老婆这个永恒的话题,不是说非要挑一些难看的,只是,当皇后的一定要有身份有修养,那些摄人心魄的小女子只能当个妃子,想晋升为皇后的话除了严格的品德考核之外,还要确保没有一个合适的人选的前提下,曹操和曹丕挨骂就是因为在这方面不太检点,尤其是曹丕,让一个“二手货”母仪天下而挨了不少讽刺,至于刘备娶了一个寡妇也被人鄙视了很久。

  这些看似“琐碎”的问题累积在一起,足以构成孙权和世族之间的日益加大分裂的鸿沟了。

  那么,为什么这帮读书人要死争这些虚头八脑的东西呢?这是身份的象征啊,这是王者于凡人的区别啊,这种东西混淆了,岂不是乱了章法?

  孙权这么做也不是有什么觉悟,搞人人平等,只是,他有点性格上的无拘无束,但是,前提是不许有人触犯自己的尊严和地位,否则杀无赦——在这一点上孙权和他的反对者们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马脚之二就是孙权不拘小节。

  孙权的这种不拘小节是不分场合的,前面和顾雍还有张昭的激烈冲突就是因为这帮人对孙权带头喝酒撒酒疯的行为感到十分的恶心,绝对很丢人,失了身份造成的,周朝在总结商朝灭亡的时候有一条,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酗酒,因此,儒家人很鄙视胡吃海塞行为,尤其是领导带头胡吃海塞,这不仅是维持礼法的问题了,而是保护社会风气,制止歪风邪气的滋长。

  但是,从劝谏结果来看,几乎是没有什么效果,不仅对孙权无效,对他的后人也无效——上梁不正下梁歪啊。

  除了酗酒之外,孙权还喜欢“滑稽嘲戏”,这一点是家族遗传,孙策就是“好笑语”,放在今天就相当于XXX主席带头讲黄段子或者调戏女性,比如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就干过不少,都可以弄个语录出来了。

  不仅不庄重,兄弟二人不庄重起来都是不分场合的,不管是面对家人,还是王公大臣,还是外国使臣,亦或是重要的外交场景下,都毫不掩饰,尤其是孙权,表现的尤其变态(活得长嘛,所以表现机会也就多),把费祎灌醉了刁难人家就是最好的一例,除此之外还拿亲信的生理问题开玩笑——因为诸葛瑾脸长就当众说人家是一个驴脸。

  更惨的是,当孙权说了如此不雅的玩笑之后,居然大家一起鼓掌欢笑,虽然说中国信奉“领导放屁也是香的”以及“墙倒众人推”,但是,还是足以说明在孙权的带动下,大家都有点集体癫狂了。

  以上还不足以表现孙权的“变态”,他老人家还有一个嗜好,那就是打猎。

  比如“今晚打老虎”还有真人CS(对手是山鸡什么的,那个时侯还有很多,只不过因为孙权这种人太多了,结果现在山鸡们很少了,以至于要把陈小春拉出来凑数,呵呵)什么的娱乐活动,一般都是亲自上阵,由于当年孙策就是打猎出的事,所以,大家都希望他长点记性,毕竟,你做了老大,你就不再是你自己了,你的安全就是社稷的安全,但是孙权不听,所以和张昭闹了很多次,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关系,并且导致张昭的仕途不顺——本来可以早就当上丞相的,就是当不上。

  其实这个有点矫枉过正,打猎练武没有什么不好啊。

  但是,这也是和这些世族们的习惯有关(也不全是,比如陆逊就很好,而且那个时侯苗头也不是很明显,宋朝以后才变得垃圾的)。

  所以,中华民族就是少点“尚武”的精神,什么“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之类的,一个个弄得四体不勤,跟同福客栈的吕秀才差不多,这真是对知识分子的最大侮辱啊,比如人家孔子可是孔武有力的代表,所以孙权打猎的时候注意点安检就可以了,万不可因噎废食啊。

  但是,孙权在爱好打猎的同时还喜欢招猫逗狗,并且把习惯传给了自己的后人(言传身教啊,切记,家长们切记),他的儿子孙虑搞个什么“斗鸭”大赛,场地设施(斗鸭栏)一应俱全,以至于陆逊不顾身份,脸红脖子粗,青筋暴起的骂道:你想干什么?你这是想干什么啊?!

  不光孙权喜欢这么干,刘备也喜欢养狗和新潮服装,曹操更是“飞鹰走狗“的典型代表。

  这几位大佬有着共同的业余爱好,足以说明他们都是寒门,或者说是“流氓文化”的代表——引申一下,我们也可以思考思考,为什么几位流氓大亨成了三国乱世的亮点人物,而不是那些“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的读书人以及富家子弟呢?

  还没有完呢,让陆逊们头疼的还有。

42—06:岔路,纷争不止(4)
令大族们很头疼的马脚之三就是孙权大搞封建迷信。

  虽然大千世界有着众多的未解之谜,不能一概而论之为封建迷信,但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更多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造成的,不要什么都归结于上天,所以,当时朝中大部分人还是认为,尤其是身为一国之主的孙权,带头搞起来难免有些不好。

  说来也是悲哀啊,当年孙策坚决当一个无神论者,冒着天下之大不韪处决了江东宗教领袖,神一般的于吉,被看作是美国堕落一代的人物(藐视上帝,代表言论之一为“透过自己的*看上帝”,大概是酱紫的),但是,孙策所承担的风险以及遇到的阻力,以及后来被人硬生生的编排,都说明了当时的民间对这种思想信奉的无以为加的地步。

  统治者重视这些东西本是不足为奇的,因为就像为自己的称帝找借口一样,有很多是可以拿来利用的(正因此,才说七分人祸,大部分都是人搞出来的),也就是说那些是用来欺骗老百姓的障眼法。

  但是,孙权有点当真了,一方面以利用,一方面又非常推崇易理术数,前面不是说找赵达大师算卦嘛,那就是一个典型代表,这位赵达大师简直就是他的御用风水大师,已经到了每有灾祥,甚至每次出征,都要找大师推算一番。

  除了赵达,还有一个叫做吴范的,也搞这一套,说什么“江南有王者气”,孙权听了很高兴,告诉他:如果真的像你说的这样,我就封你为侯。

  ——其实当时王者气多了去了,谯有王者气和黄龙,益州也有,江南这个算上也就是三胞胎而已,这种鬼话孙权都信可见病的不轻(信也是分真信和假信的,后者是忽悠别人,前者是忽悠自己,孙权属于前者,从后面的表现来看)。

  总之,这左右护法在孙权那里活的很是滋润,总是神乎其神的说着“XX王者气”的经典废话,让孙权屡信不爽,最后他二人寿终正寝之后,还追思一番。

  这算是混得好的,就算是假的,可是,人家也都是聪明人,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这对综合素质要求就比较高了,不是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只要上下嘴皮子一碰,什么都敢说就可以办得到的。

  但是,利欲熏心啊,孙权痴迷于这种东西,当然有不怕死的往前冲,结果让孙权遇见了不少江湖骗子。

  但是,因为有左右护法的存在,所以,孙权一直是坚信不疑,有江湖骗子不假,但是,这门学问指定是真的,神仙也是真的。

  因此,孙权一直没有放弃求仙之路的孜孜不倦的探索,并且保留在了DNA链条中流传给了自己的后人,而为之发扬光大的就是那位有名的变态杀人狂:孙皓。

  搞这种低级的封建迷信,算卦和跳大神之类的,都是和严肃的儒家礼制严重冲突的,所以,他们的反对情绪可想而知,“国将兴,听于民,国将亡,听于神”啊。

  于是,当孙权逐渐站稳脚跟,江东大局逐渐巩固之后,他和世族之间的冲突便成了一条主旋律,在他称帝之前,由于主要采取的策略是扶植一帮人打压一帮老人的策略,所以,还保证了政权的稳定性,并且还缔造了一种自己不断提拔新秀,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正面形象。

  第一个倒下去的英雄就是张昭。

  有关他的事迹前面已经讲过,一度赞同臣服曹操是导致他脱离东吴政治核心的第一步,但是,之前种种的对孙权的钳制才是诱因,人家本人是文化人,著书立说,乃是江南文人之领袖,民望很高,所以,极端看不惯孙权的三个马脚之处,没少抨击和非议,甚至险些翻脸(其实是已经翻脸了,而且不止一次),这种精神在春秋战国之后已经是很少见了。

  所以,那次战略眼光失误并不是主要因素,鲁肃就没有失误过吗?把荆州借给了刘备让孙权一直耿耿于怀,但是,最后盖棺论定的时候,明显是讨厌张昭,缅怀鲁肃的倾向。

  而这,也导致了张昭的仕途不顺,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