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第2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再看看后来的特务们,孙权和吕壹们还算是仁慈的了,没有做到锦衣卫和东厂西厂们令人发指的地步——毕竟,君权专制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吕壹办事这么多年,成绩有,但是更多的是怨恨,由于孙权刻意的躲在幕后,把自己打扮成什么都不知道的无辜样子,所以,所有的炮火都对准了吕壹,就等一个恰当的机会万炮齐发,打得他粉身碎骨。

  这个机会就是吕壹制造的最后一个大案要案——“朱据贪污受贿冤案”。

  这话怎么说?

  对,是自己挖抗把自己埋起来了。

42—16:暗算,血色迷雾(5)
4:“朱据贪污受贿冤案”——涉案人自然是朱据,而且,我们也可以看到吕壹先生“进步”的一面,罗织罪名的不再是虚无缥缈的“诽谤国事”什么的,而是“言之凿凿”的贪污受贿,这种东西方便我栽赃,而且一旦泼上了脏水你想擦干净也是很困难的,这说明你道德品质有问题啊!

  而且,朱据本身也容易被吕壹抓住把柄,虽然“尚公主,拜左将军,封云阳侯”,位高权重,又和孙权有姻亲关系,但是,由于此人平日里轻财好施,对下属和有困难的人总是伸出援手(多啦A梦?),所以,导致了薪水虽然是很丰厚,但是经常不够花,一旦吕壹以此入手,盯住朱据的话,估计老朱很难把自己说清楚。

  另外,吕壹敢对朱据下手也是因为在之前的“棍扫一大片”攻略中让这位老兄也受伤了,导致他与孙权有所疏远,说话也不是特别好使,趁热打铁的话应该比顾雍那样的案子更有效果。

  但是,

  栽赃人贪污也是需要一定技术含量的,比如潘璋,明目张胆的贪污受贿,甚至打家劫舍,可是,孙权却是睁一眼闭一眼,随便他弄,只要不搞出太大的民怨就可以,同理,朱据小偷小摸的贪污行为不足以一击毙命,弄不好最后还要像之前几次一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所以,吕壹锁定了目标之后,并没有马上出击,着急火燎的说人家贪污——要么是正常潜规则不致于告上去,要么是朱据真的是一身清白。

  没有多久,机会真的来了,“嘉禾中,始铸大钱,一当五百。后据部曲应受三万缗,工王遂诈而受之,典校吕壹疑据实取,考问主者,死於杖下”。

  ——朱据的部曲应领钱三万缗,工匠王遂将此款吞为己有。吕壹却怀疑是朱据贪污了,于是审讯朱据部曲主管吏,吏活活被打死。

  到此为止的进展,相当于吕壹逼供失败,不仅无法构成对朱据的“诬陷”,还容易因为闹出人命来而被别人反攻倒算。

  但是,没有想到的是,朱据的一个人性化带兵举措又给了吕壹反扑的机会(也是导致他被诛杀的机会),“据哀其无辜,厚棺敛之”——朱据哀怜这位部下死得冤屈,于是厚葬了他。

  不愧是“小人”啊,总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吕壹马上告发朱据,说他有确凿的证据了,“吏为据隐,故厚其殡”——如此厚待死者,必然是共同作弊,现在感觉过意不去才来个心理安慰。

  于是,孙权就传召朱据问个究竟。

  朱据的反应很奇怪,换做别人,不管是做还是没有做,都会大喊以下台词任一个:

  A:陛下!为我做主啊,我是冤枉的啊!

  B:陛下,饶了我吧,我再也不敢了啊!

  但是,朱据什么都没有说,既不承认自己有罪又不反咬一口是被吕壹诬陷的,大不了随你处置,我是死猪不怕开水烫了。

  孙权顶讨厌这样的,于是关进大牢听候发落。

  但是,等来末日的却是吕壹。

  判决书还没有下来的时候,典军吏刘助“突然”发现本案另有内情,于是,顶着被撤职和连坐的危险,发扬了刑警大队长的无畏精神继续追查下去,终于水落石出,乃是“王遂所取”。

  于是,憋了很久的人们纷纷像从地道里面钻出来的武工队一样呼呼啦的出来一大排,指责吕壹的无耻行径,不仅屈打成招而且还出了人命官司,必须严惩不贷。

  一看民愤实在是太大,而且还把孙权给暴露了——拿下朱据是他亲自发令,以前都是吕壹“独断专行”,除了那些必死无疑的,孙权还拯救了几个,以显示自己的清正,但是这一次不行了,孙权蹦出来的太早,中了隐忍不发的朱据后发制人,诱敌深入的“奸计”,如果不做点交代的话,影响的就是自己的光辉形象,所以,吕壹必须要牺牲。

  于是,孙权仰天长叹,“朱据见枉,况吏民乎?”

  ——至于哀叹的是自己和吕壹马失前蹄,还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吕壹这种“小人”,就像希特勒的闪电攻击一样,他们的生存都是建立在前进和侵略的道路上,一旦停滞下来便意味着末日的到来,今天,吕壹倒下了,必然有数以万计的脚丫子踩上去。

  反攻倒算+翻旧账,

  好人也会用这一招,何况吕壹本身就不干净,粘在裤裆上的黄泥点子,不是屎也是屎了。

  之前压抑了很久的人们感觉到了孙权要抛弃这位“红人”了,那么就应该趁热打铁,一击致命! 电子书 分享网站

42—17:暗算,血色迷雾(6)
吕壹的死,乃是必然,就看他怎么死,什么时候死,以及死前的那一刻遭遇到什么酷刑没有而已,其实,不得好死这一终极命运在孙权把他推出去的那一刻就已经决定了,无法确定的,只是这个过程而已。

  孙权发话了,吕壹,也就成了待宰的羔羊的,放在案板上随便被人砍。

  一部分人慷慨激昂,主张在审讯的时候对其也用一些手段,咋的也要把之前的连本带利还给他吧?至于死刑方式更是五花八门的议案全都出炉了,什么“大辟”啊,“焚裂”啊,甚至还有人主张轮流试用一下(这是我想的,呵呵),以此来警告那些潜在的小人们。

  但是,主审官顾雍却拒绝如此做,在他看来,营造一个真正的法治社会也好还是借机推行德治社会也罢,都不应该意气用事,“官有正法”嘛,这正是一个展现我们超凡脱俗的气质和综合素质的大好时机啊。

  虽然挨过整,但是顾雍却按照正常的程序给了嫌疑犯吕壹足够的空间,直到拿到充足的证据将“嫌疑犯”三个字,整个过程都是很符合司法程序的——这是史书上对于顾雍的记载,这么做也是为了给孙权一个面子,弄得太狠的话固然会解气,但是老大的面子也不好过,总之,意气用事不太好,毕竟,我们已经是胜利者了。

  但是,世族阶层忍了吕壹5年之久,90%以上的人都被整过或者被牵连,这么大的怒火总要有一个发泄途径吧?顾雍可以做到自己的公正严明,可是,要说吕壹在死前一点罪也没有受过我是不太相信的。

  国人不仅会用“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来干扰司法公正,还会用大卸八块或者吃肉喝血来填补自己的情感空白,即使做不到,也要喊出来痛快一下,看看袁崇焕死前的待遇吧,群众的眼睛不总是雪亮的。

  顾雍的如此维持司法公正,并不能简单认为他是一个纯粹的法律专家,他是一个聪明人,知道孙权的一些念头,也感觉到了孙权和吕壹之间的关系(木偶戏),所以,对吕壹下手仁慈一点,就是为了不把那条和孙权之间看不见的鸿沟进一步拉大。

  虽然孙权在江东已经经营了很久,但是,作为一个刚刚建立的新兴国家(从孙权称帝开始计算)来说,不能这么快就陷于分裂之中无法自拔,作为当朝首辅,别人可以头脑发热,自己却不可以。

  ——从这个角度来看,孙权选择顾雍而不是张昭,实在是很明智的,至少,张昭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一旦把自己的情绪传染给别人的话局面也就很难控制了。

  终于,“恶贯满盈”的吕壹被处以极刑,顾雍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没用一些变态的腰斩或者凌迟什么的对待他,估计科技像今天一样发达的话,吕壹也会被静脉注射。

  但是,“吕壹冤案”高地争夺战随着世族们把大旗插在了制高点上就意味着他们取得了胜利了吗?

  当然不是。

  从头到尾,吕壹扮演的都是一个替死鬼角色,真正的幕后黑手是孙权,他把自己保护的很好,即便是最后出现了,还是成功的让吕壹垫背,自己毫发无损,顾雍等人当然会清楚的知道这一点,正因为知道,在没有在吕壹身上做太多的文章,做多了不会从中得到什么,还会让孙权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误会,以后不好相处。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顾雍是这么想的。

  所以,

  吕壹的被杀并不代表着世族们取得胜利,这只是取得胜利的第一步,关键在于孙权从这一事件中是否吸取了教训,认识到错误,以后,不再找世族们的茬,毕竟,我们可以原谅你是被吕壹蒙蔽了,但是,把吕壹放在这个位置上的还是你,赋予他这个权力的还是你,你总要负点责任吧?

  也就是说,孙权推卸掉的只是“主要责任”,而不是全部,为了证明自己认识错误了,必须做点什么。

  正是这一步证明了世族们没有取得胜利:

  他们上书,借着吕壹事件要求,不,是强烈要求孙权废除校事制度。

  但是,孙权压根就不想这么做,吕壹事件随着当事人被杀就应该宣告结束,这样可以说明完全是吕壹本人的错误,与他人无关。更与制度无关,而终结校事制度只能证明是自己的失误,最后还是引火烧身。

  要面子也好,维持自己在世族面前的优势地位也罢,孙权都没有迈出这一步,足以证明,他和世族之间的战斗根本就不会终止,后面的战斗只会更加惨烈——直到孙权死后,诸葛恪辅政期间才废除这一制度,但是,孙皓当政之后,这一制度有死灰复燃了,充分证明特务机构虽然被人鄙视,可依旧是被当权者们所钟爱的。

  吕壹被杀4年之后,也就是赤乌4年(241年),发生的一件大事点燃了孙权和世族们之间的一次终极战争。

  这就是太子孙登病逝。 txt小说上传分享

42—18:杀戮,血雨腥风(1)
之前说过了曹丕和曹植之间的明争暗斗,后来又忽略了刘禅的毫无悬念,轮到孙权这里的时候则是另外一番景象,就如同这个血腥的标题。

  但是,

  如果孙登没有死的话,也许就不会有后来的惨剧(顶多是换做另外一个形式)。

  不过没有办法,孙氏家族的短命基因隔代遗传了,孙权侥幸跳过之后,传给了他的儿子,那一年,我们的孙登同学才33岁,典型的英年早逝+白发人送黑发人。

  其实为了避免无聊的子嗣之争,孙权在221年做了吴王的时候就立了孙登为太子。

  ——他一共有7个儿子,依次分别是孙登、孙虑、孙和、孙霸、孙奋、孙休、孙亮。

  也就是说孙权用了最简单的方法:

  嫡长子继承制。

  并且,在孙登的身份确定之后一直加以呵护,团结在他的周围的分别是诸葛恪(诸葛瑾之子)、张休(张昭之子)、顾谭(顾雍之孙)、陈表(陈武庶子)四大宾友,谢景、范慎、刁玄等名流也相继加入其中,随即,程秉和陆逊等人相继成了太子师傅。

  要不怎么说再怎么努力也不如有一个好爸爸,这么多优秀的人才资源团结在孙登的周围,如果孙登还不弄点成绩和名誉出来的话,那么只能说明他是一个弱智。

  不过从中可以看出,如果孙登顺利登基的话也是一件幸事,至少不会发生后来的重大变故。

  不管怎么悲伤,孙权都要擦拭掉眼泪向前看,曹昂不是也死了吗?曹操不也是在曹丕和曹植中选出来了吗?有这种意外发生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值得庆幸的是,孙权人还在,还有时间选择出一个合适的人选来。

  孙登是长子,次子孙虑也是早亡,按照顺序来的话,老三孙和有了出头之日了,而且,孙和也是孙权最为宠爱的一个儿子,尤其是到了后来,在孙权的心中已经超过了孙登的地位,赏赐几位儿子各种器物珠宝玩具的排行榜中,孙和以数量和质量的绝对优势荣登榜首。

  ——也就是说,如果孙登不死的话,也不代表子嗣之争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局,至少在孙权死后,无法保证孙和不闹点动静出来。

  现在好了,孙登早一步挂掉,不管是哪个方面来看,孙和都是太子的不二人选了:

  1——年纪最大,老大和老二先后早逝,按照继承法的话,当然是老三孙和出场了;

  2——最为受宠,孙权最喜欢的就是这个儿子;

  3——子以母贵,虽然孙登是老大,但是,他的母亲并不被孙权喜爱,而孙登主要是徐夫人养大的,不过徐夫人没有多久就因为“嫉妒”而被冷处理,得宠的步氏因为没有子嗣,所以一直遭到朝臣的抵制,于是,后来凭借美貌而得宠的王夫人走上前台。

  而孙和,就是他和王夫人的儿子。

  正是因为宠爱王夫人,所以孙权才有很多机会接触孙和,并且特别娇宠他。

  综合以上三点,孙和出任太子乃是众望所归。

  242年,美梦成真了。

  说实话,孙和也算是一个不错的人选了,由于比较宠爱他的缘故(手心手背都是肉,哪个儿子不得加强一下学习和教育啊),所以,在孙登还活着的时候就给孙和搭配了不少的强力组合:阚泽和薛综,以及蔡颖、张纯等名流。

  也算是歪打正着。

  于是,由于孙登的“*”和孙和的“*”同属于一个阶层,没有什么利益分歧,再加上大家都对孙和这个孩子印象不错以及符合儒家礼制,所以,两股洪流渐渐的汇集到一处,也让孙和的前景是一片光明。

  孙登刚死的时候潜伏的危机貌似已经平复,江东政权可以按照计划的那样继续运转下去。

  如果真的这样的话,也就不会有后来那么令人无可奈何的事情了,所以,我真的怀疑,自从称帝之后,孙权的心理出了问题,对外无所作为之后闲的屁股疼,非要弄点事情出来,如果说之前两次还“有情可原”的话,那么这一回就是孙权他自己闲着没事找抽了:

  242年正月,孙和为太子,同年8月,孙权册封老四孙霸为鲁王。

  册封,并没有什么,都是儿子啊,当不了太子,当个王爷还是没有问题的吧?

  问题在于,鲁王有什么待遇,是否和太子之间有一个明显的差距呢?

  按照礼法和惯例,即便是按照一个正常领导的逻辑思维来看,这个差距也是必须存在的。

  但是,没有,孙权给孙和什么就给孙霸什么,不光赏赐,就连礼仪制度方面也几乎是同等待遇。

  孙权向来是宠爱孙和的,但是,突然这么把孙霸给捧起来,就等于在暗示大家:别看现在孙和是太子,但是将来是什么事情还真不好说啊。

  仅仅是暗示,孙权什么都没有说,他自然也不会说,个中内涵你们做臣子的自己去猜吧。

  不光做大臣的去猜想,做儿子的心里也有花活了,孙和是心里害怕,孙霸则是暗喜不已。

  也许本来哥俩没有什么矛盾,但是,这么一弄,生分了,互相看对方不顺眼,孙和认为自己的平静生活被打碎了,孙霸则认为三哥做了拦路虎,一时间,两人互相敌视的传闻满天飞,孙权都“知道”了。

  更重要的是,孙权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