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龆恍荩压锏暮枚记懒嘶乩此凳歉实塾茫ㄆ涫稻褪侵斜ニ侥伊耍9嵋豢矗鸶罅耍咏袅斯セ髁Χ龋奔湟怀ぃ顐嘤械愠圆幌乙膊惶氪蛄耍团裳畋胨侨ス嵊星蠛停晕芸炀突岷秃萌绯酢

  但是李傕气消了,郭汜还饱着呢,当着这群大臣就是一顿开骂:姥姥的,他想打就打想和就和,他是玉帝啊?!好!他抓皇帝,我就把你们给扣下来,你有质量,我有数量,看谁狠!

  于是这帮大臣就是有去无回了,杨彪可以说是十分郁闷:一个扣皇帝,一个抓大臣,什么事啊!难道大汉王朝气数已尽?

  杨彪在这里长吁短叹,那边还是打得不亦乐乎,几个月下来,死亡人数已经上万了。长期的消耗战对他们的属下也是一种考验和磨练,到底为了老大的一口气拼得你死我活值不值得啊,毕竟大家都是西凉军团的,前几天还在一起吃酒喝肉,现在就兵戎相见了。

  率先说不的是李傕的手下,杨奉和宋果策划谋杀李傕,以暴止暴的打算被识破以后,率领本部将士叛逃,这对本就损失惨重的李傕是个很大的打击,无缘无故的少了近万名士兵,更加支撑不下去了,于是就托老好人张济前来调停,郭汜呢?也是打不动了,就卖了一个人情,两人和解。汉献帝呢?也解放了,可以出来看看长安城的一片狼藉。

  但是哪有那么简单呢?没有几天又出事了。

09—12:再度惶惶的长安(4)
这一回捣乱的还是李傕,这厮完全不知道什么是做人的信用,走了没有多远,又想把天子绑架到郿收为己用,汉献帝一看不妙,宁死不从,连夜跑到了杨奉的营头上寻求庇护,杨奉也是挺够意思,率领军队反击前来打劫的李傕,李傕没有想到杨奉居然敢插上一手,没有足够的准备,被打得一败涂地,跑到了南山躲避风头,杨奉看看没有事了,大张旗鼓的和将军董承迎接汉献帝的銮驾回师洛阳。

  但是杨奉有点低估自己的老上级了,郭汜和李傕都看到了分裂的后果,立马摈弃前嫌,合兵一处追击汉献帝,杨奉一看后又追兵,连忙加快进军速度,但是终究跑的比较慢啊,在弘农的曹阳被截住了,无奈之下,杨奉拼凑了一支八国联军抵抗李傕和郭汜——河东白波军首领韩暹、胡才、李乐。结果就是被一阵痛贬,四散逃跑,汉献帝的大批辎重部队和文武百官就倒了血霉,又是被一阵屠杀,混乱之中,汉献帝侥幸逃脱,“走陕,北渡河”,弄得自己很是狼狈,“失辎重”,车也没有了,只好步行,和当年长征一样,能扔的尽量扔掉,身边也只有皇后贵人一般女流了。

  这种境况一直到了大阳有了好转,后面的杨奉率领着残兵败将追了上来,在安邑有了落脚之处,汉献帝呢,也有了牛车坐,太尉杨彪和太仆韩融以及杨奉等人暂时把持了这个动荡的小朝廷,第一步就是派遣使臣去和李傕郭汜和谈,请求回到洛阳。李傕和郭汜闹不动了,也就同意了这个建议,并且放回了宫人和一些官员,并且还给汉献帝的小车升级,不用再做马车了。

  汉献帝这才松下一口气,开始和手下策划回师洛阳。但是漏船偏逢连夜雨,当时蝗虫四起,颗粒无收,搞得大家都在饿肚子,幸亏有张杨(当时还没有挂掉)给了一点粮食,帮助汉献帝一行渡过难关,回到了洛阳,雪中送炭啊,张杨一下子跃升为大司马——这个也算是抄底了。

  但是回到洛阳就是好事了吗?这个时候的洛阳也是一片惨象啊,“宫室烧尽,街陌荒芜”,文武百官只好放下架子,干着八万年前老祖宗们干的事情——披荆斩棘,并且随便在几处残垣断壁之处凑活着生活,各路军阀根本就不给任何实质性的援助,全都在一旁关注,结果时间一长,这帮养尊处优的大爷们都受不了了,“自尚书郎以下,自出櫵采,或饥死于墙壁间”——都这个时候了,还在论资排辈的干活呢,可见当官一定要当大的啊。

  患难见真知,也可以说鼠目寸光的人有,但是有真知灼见的人也不是绝迹,只是在他们看来之前还没有到进场抄底的时候。

  现在呢?到了,到了光明正大的把皇帝纳入自己帐下,还不用背上乱臣贼子的骂名(曹操后来挨骂有一半是被罗贯中们给栽赃出来的)。

  这不,在这个重大的战略抉择面前,北方双雄袁绍和曹操都召集了手下的重要谋士们开起了圆桌会议,商讨是否扶持汉献帝的大计,三国的拐点到了,徐州争夺战的拐点也到了。

  上天堂还是下地狱?袁绍做出了一个让自己后悔一生的决定,之前的都不是致命的。 。 想看书来

10—01:曹操袁绍的抉择(1)
不能说袁绍对汉献帝是一个无动于衷的人,他早就改变了一开始对汉献帝是由董卓扶持起来的傀儡这一逆反心理的认识立场,否则他也不会大加赞赏沮授的迎接天子的主张,而且面对天子出逃,长安内乱这件大事,他也是保持着高度的关注,虽然没有派兵送粮,但是以郭图为首的观察使节团已经出现在了河东地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啊,袁绍就算是想把汉献帝接回来也想先看看到底有没有可行性,也算是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来。

  但是,调查也就调查出问题了,在郭图回来以后召开的军事会议上,本来没有太多异议的事情结果发生了严重的分歧,沮授还是坚持原来的意见,就是把汉献帝给接过来,并且更进一步,之前是“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现在则是要把汉献帝给接到邺城,真正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啊,后来的曹操就是这么干的。

  郭图和淳于琼则是提出了完全相反的意见,在他们看来,沮授的计策简直就是多此一举,作茧自缚,如果把汉献帝放到身边来,就必须要听话了,这样一来,很多事情都没有办法做,比如袭取冀州这种卑鄙的事情就必须装大尾巴狼和正人君子,忍痛割爱了。但是如果不听话呢?就会给自己招来骂名,和董卓、李傕之流成为一路人了。

  沮授的新计划因为举证和阐述的不是很详细,结果被郭图抓住漏洞,发出致命一击,而且作为观察团团长,一直在揣摩和分析汉献帝的现状,有着足够的证据支撑他的观点——汉献帝现在已经是没有任何希望了,大汉也没有前途了,说的不好听一些,这就是一个破烂,咱们有钱有人有地盘,没有必要当一个收破烂的啊,还是算了吧,精心发展自己地盘和实力才是重中之重。

  沮授也是意识到了自己的疏漏,如果再围绕着这一点辩论下去只会被对方牵着鼻子走,还不如逆向思维一下,于是指出——如果咱们不干的话,就会有别人去干,他们一旦捷足先登,就会占据舆论优势,一个强大的敌人将会被培植出来,言外之意就是不能让别人抄底,哪怕自己捂着也行。

  但是晚了,袁绍还是明显的倒向了郭图这一边,表示再看看,再思考一下接汉献帝过来以后的利弊关系,把沮授的建议搁置一边,这一放就是把机会放给了曹操,乱世奸雄终于有了一飞冲天的机会。

  看着曹操日后的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袁绍肯定是不好受的,但是他真的是像荀彧们分析的那样,“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吗?

  恐怕袁绍没有这么简单或者说没有那么弱智,表面看他是犹豫不决,再看看情况,其实就是否定沮授的意见,支持郭图了。从结果来看,是便宜了曹操,但是不代表袁绍和郭图的计划就是一点都不对,接过汉献帝以后的坏处的确是存在的,袁绍做出这样的决定,肯定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就像郭图提出这样的意见也是很不简单的一样。 电子书 分享网站

10—02:曹操袁绍的抉择(2)
袁绍做出这种抉择,有一半是出于自己的本意,一半则是权衡现实的利弊和属下的集团利益而做出的,所以你不能说人家头脑简单,优柔寡断。

  首先来看袁绍的本意,虽说已经改变了对汉献帝的看法,但是还是不太积极,没有把这件事真正放在日程表上,而是一直是讨论讨论再讨论,明显就是不太热心,对于沮授的建议只不过是给予口头的支持和表扬鼓励而已,毕竟不能打击下属的积极性啊。

  但是汉献帝真的有这么大的用处吗?这是他一直在考虑的问题,别看袁绍出身大家,其实还是很看重实际利益和小算盘的,白花花的银子和广阔的土地才是他最为追求的东西,甚至不惜为此搭上自己的清誉:搞定冀州,不厚道的对待韩馥就是最为明显的一次。

  相比之下,抄底汉献帝则是属于中长期投资范畴,短期内是看不见利益回报的,甚至还要搭上不少,这就是他比较犹豫的地方了。

  这一点和袁术很像,别看这两兄弟不对付,但是对于*裸的经济政治利益都是红了眼睛往上冲,不知道是不是属于遗传。

  在袁绍看来,一旦迎接汉献帝的话,真的会像郭图分析的那样,费了半天劲安顿好,又是盖房子,又是搜罗美女充斥后宫的,到最后只是给自己加上一个大包袱、摆设而已。

  所以,还是算了吧,好好的巩固自己在冀州的实力才是最为重要的,弄多点钱扩充多点部队才是最为实惠的,再说了,我的实力和家族背景本来就是最为雄厚的,没有必要玩这一套啊。

  有这个底子,没有那份心思,袁绍当然不会太积极了,一旦有了新的符合自己心愿的计划出笼,毫不犹豫的倒了过去当然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下面再看看另一半原因,就是为什么同意郭图的意见,除了话说到自己心坎上以外,还有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郭图在自己的心中分量更重一些。

  这个是有历史原因的,沮授并不是袁绍的嫡系,而是韩馥的手下,而且很重用,一直干到了骑都尉,直到袁绍吞并了冀州才归顺到他的帐下。郭图呢?一直跟随在袁绍的左右,搞定韩馥也是出自他的策划,自然是得到袁绍的信任了,相比之下,沮授还是有点生疏。而郭图也是有着特意抬杠的意思,迎接汉献帝的政治意义依照他的智慧不会感觉不出来,但是晚了一步,先被沮授给说出来了,一旦按照这个计划发展下去,沮授的地位必定大幅度提高,势必形成对自己的威胁,所以一定要让他不爽。

  袁绍不会不感觉到这一点,实际上,他的手下一直是明争暗斗的没完没了,而且是错综复杂,郭图、田丰、沮授、审配,这帮人都是人才,不见得比荀彧他们差,但是劲就是使不到一个地方,落井下石那是常干的事情。要说袁绍头疼也就是头疼在这里,都是人才啊,不好一下子伤了某个人或者某一派,结果这么一拖,就变成了温水煮青蛙,田丰和沮授,可怜的忠臣死的郁闷非常,侥幸活下来的审配和郭图斗的更狠,最后两败俱伤成了曹操的盘中肉。相比于错过汉献帝,便宜了曹操,这个永无休止的内耗才是袁绍永远的痛,他没有明白这个道理,四个人才往四个地方使劲,最后的作用和效率就是0,与其如此,还不如痛下杀手,保住其中一个或者两个,这样的放纵只会引火烧身啊。

  总之,郭图为了一时之气和沮授唱对台戏,袁绍更加认同郭图,从而导致了一次重大的政治事故,给了曹操飞黄腾达的机会,不过他也不要过于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认为是手下勾心斗角导致他判断失误,贻误战机,因为他遇到的问题曹操也有,甚至更加严重一些,但是曹操可以做到力排众议,坚持自己的主张,这就是袁绍和这位死敌+好友的差距了。

10—03:曹操袁绍的抉择(3)
相比于袁绍,曹操的难处有两个,第一个就是根本的实力问题,究竟有没有足够的把握咽的下去,万一噎着怎么办?

  而问题恰恰就是在这里,兖州*险些把曹*到绝境,从此消失在三国舞台上,徐州呢?还在刘备—袁术—吕布那里轮换个不停,自己元气大伤,并没有实力吞下,虽然成功的把吕布赶出了自己的地盘,但是,兖州的人心还没有恢复,如果再倾力出击,难保老窝不会再发生什么事情。

  怎么办?曹操的脑袋可不是一根筋,柳暗花明又一村,他想到的办法就是再打出一块根据地来,既然徐州和兖州前景不明,那么我暂时搁置一旁,等有点分晓了再说。

  那么这个目标是哪个呢?

  就是豫州。

  选择豫州,一个首要的原因就是曹操在这里有很深的根基,自己的军事将领们——夏侯一族和曹氏一族在这里发迹的:豫州的谯沛;

  另一方面,谋士集团,经过陈宫的背叛洗礼之后,遗留下来的精英分子荀彧一族也是来自豫州的颍川,当然了,从这里走出来的还有那位天才政治家谋略家郭嘉郭奉孝先生。一批名人的鼎力支持也是反映了当地士人大族对曹操的肯定态度,既然有这么好的条件为什么不利用呢?

  选择豫州的第二个原因就是这里没有遭遇太多的战火骚乱,毕竟这里并非长安、洛阳的政治中心,也非徐州这样的核心战略要地,要不怎么说是人怕出名猪怕壮呢,曹操要进入豫州的时候,这里还没有一个明确的野心家军阀——刘备刚刚进入徐州的时候,被陶谦保举为豫州刺史也可以看出这里没有压得住场的腕,否则也不会让一个小小的平原令如此的嚣张,而且刘备的主要精力也没有放在这里,一直在徐州得瑟。

  所以,当曹操下定决心进军豫州的时候,这里只有一些残余的黄巾军势力和少量流窜进来的袁术部队,相比于其他地方,这里已经是一块处女地了,搞定这些人实在是没有太高的难度。

  于是就有了“兴平二年,兖州平,遂东略陈地”,陈国就是隶属于豫州境内,既是表明了曹操进军豫州的进军路线图,也是证明了进展多么的顺利,一条龙下来的,没有什么阻碍。

  “建安元年春正月,太祖军临武平,袁术所置陈相袁肆降”,简直是摧枯拉朽啊。

  迅速的扭转了局势之后,曹操就有底气去面对和正视汉献帝的归属权问题了,虽然远没有袁绍的实力雄厚,但是相比于之前的窘迫也是进步了不少,虽然还有点袁术和黄巾军的残渣,已经不足为虑,你可以说曹操的运气好,捏的都是软柿子,但是必须要承认人家敢想敢赌,换作别人估计早就一棵树上吊死了——除非被人打出来。

  这一点困难是袁绍没有的,但是被曹操迅速补上,勉强是拉到了一个起跑线上了。

  面对是否迎接汉献帝这个热门话题,第二点困难一样,就是下面的人也是分成两派,但是曹操又发扬了他的创新精神,改变了汉献帝和自己的命运——当然了,也是改变了大佬袁绍的命运,“既生瑜何生亮”啊,袁绍有着和炊事班老高一样的烦恼:如果没有胖洪的话,我是不是就是正班长了呢?

  历史没有假设,曹操注定要给袁绍添堵了。 。。

10—04:曹操袁绍的抉择(4)
和袁绍一样,曹操也开了一个会议商讨迎接话题,明确表明反对的是以夏侯渊、曹仁以及夏侯惇为首的亲族将领,这帮人帮着曹操掌管军务,自然代表着军方的广泛意见,和郭图、淳于环一样,这帮将领也是看不到汉献帝还有什么实质性的战略价值,所以态度就是“诸将或疑”,这就是给曹操一个面子,不想扫他的威信。

  支持迎接献帝的呢?以荀彧为首的颍川士人,这帮文人还是眼光比武夫们长远一些,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