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仁至义尽,说什么“唯其才也”,接着把魏种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之前的恩恩怨怨一笔带过。

  所以说,虽然这种政策有点危险系数,但是利大于弊,曹操的名声更加响亮了,手下的人才也是越聚越多,不过也不是说曹操什么人才都用,不听话的,和他架空汉献帝原则发生悖逆的,空有其名,没有什么真本事的,一概冷落之,甚至惹毛了就杀掉他以儆效尤。

  比如那位孔融,就是这类人才的代表。

11—03:曹操的人才政策(3)
孔融在当时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名角了,首先看身份,孔子的二十世孙,单就这个名号就够上别人喝一壶的了,而他本人,也确实是有一些小聪明,而且是小时候就显出自己的杰出才华,孔融让梨的故事就是他演绎出来的,而长大以后呢,相关天赋继续得到良好的发展,诗词歌赋小有名气,还在北海作相,颇有成就,人送外号——孔北海。

  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位人杰,落得个被曹操满门抄斩的悲凉下场,对他是悲剧,对于曹操来说,何尝不是背上了骂名?

  但是孔融出现这样的悲剧并非偶然性,而是三番五次的触犯了曹操的人才政策而导致的。

  第一,站错政治立场了。

  孔融作为孔子的后人,传承的是儒家的仁义道德和忠君立场,谁和皇帝作对就是和他作对,所以,忤逆了董卓,被迫流放到外地做个小官,而一开始,他还是对曹操很欣赏的,对于曹操扶持汉献帝,他还一个劲的歌功颂德:郭李纷争为非,迁都长安思归,瞻望关东可哀,梦想曹公归来。

  诗编的听顺口,说明他很支持曹操,但是不要忘记,表扬曹操的立场还是出发于曹操对汉献帝的扶持,一旦和皇权发生矛盾,孔融自然会站在皇帝的立场上,一如往前忤逆董卓那样和曹操过不去,而曹操呢?向来在这个问题上不留手,该处理就处理,决不手软,即使是重臣荀彧也没有难逃厄运,对于其他人就是更加不客气了,在他的规定中,凡是没有经过他的允许和天子接触,讨论政治的话一律格杀勿论,比如有一个议郎叫赵彦的人,经常和皇帝聊天,聊些国家大事,结果呢?“曹操恶而杀之”,所以说,不可能改变立场的孔融迟早有一天会倒霉的。

  第二,华而不实。

  孔融有才华不假,但是,不是批评他,这厮喝酒作诗还是一把好手,道德文章也是做的朗朗上口——当然了,人家不是伪君子,对别人对自己都是严格要求,不过生逢乱世,注定了要少一些风花雪月,多一些干练本事的,很不幸,孔融生错了时候,和他的老祖宗一样,政事方面不说一窍不通,也是很不擅长了,比如出任北海相吧,获得好评不假,但是仔细看看,兴建个学校啊,推举个人才啊之类的,文化事业搞得不错,不过也就是这些了,打仗和处理政务完全是个门外汉,好几次被黄巾余党围困的弹尽粮绝,就是最好的说明,后来呢,又被袁绍的儿子袁谭包围在了青州,弄得一家人全都当了俘虏,自己侥幸逃脱(这一点很像刘备啊,怪不得二人关系不错)。如此的难堪大用,曹操自然不会把他放在眼里,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

  既然没有太多的利用之处,那么杀掉他也就没有太多的遗憾和顾虑了——孔子的后人?不好意思,曹操最不在乎的就是这些虚头把脑的东西。

  第三,卖弄聪明。

  曹操也是一个文化人,而且说实话,人家写的诗很有味道,比孔融的深邃多了,这样一个人当然也会为自己的才学沾沾自喜了,但是孔融呢?一定要在曹操的面前显摆一下自己,尤其是在反感曹操大权独揽以后更加放肆,完全不知道什么是收敛了,比如曹操远征乌桓,他说什么“肃慎氏不贡□矢;丁零盗苏武牛羊”,曹操颁布禁酒令以后,他又大放厥词,说“尧非千钟,无以建太平;孔非百觚,无以堪上圣”,完全是不管曹操的政策对错与否,纯属看人下菜碟,专门和曹操做对。

  最为恶劣的一次就是,曹丕娶了袁熙的老婆甄氏作为自己的老婆,孔融知道以后,给曹操上书,说“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曹操有点实惠,也是好学吧,就问孔融:先生,我也算是饱读诗书礼,怎么从来没有听过这么一件事情啊,出处是哪里?

  孔融呢?居然当众讽刺曹操:哦,你说这件事啊,出处在哪里我也不知道,只是现在经常有这类事件出现,所以我就觉得古代也会有这样的例子吧?

  曹操也许这件事上反应有点慢,但是不是傻子,当然会听出话中有话来,你说能不恶心吗?

  所以,当时有很多人都看出孔融有危险了,劝他收敛一些,但是孔融不听,肆无忌惮,“青年才俊”祢衡间接死于曹操之手,他就给曹操上书,表扬祢衡的忠勇刚直,简直是太放肆了。

  那么孔融一家后来遭遇灭顶之灾也就不足为奇了,曹操也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孔融不是做道德文章吗?那我就在这上动手,孔融曾经发表过有关孝道的文章,认为不足守,这些只是形式而已:“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物寄瓶中,出则离矣。”

  离经叛道,和祢衡在一起发表对政府的不敬言论,种种罪状罗织在一起,建安十三年八月,孔融全家被杀,和他命运类似的还有之前就被处死的文化名流边让。

  由此可以看出,曹操杀谁用谁,有着明确的原则,并非一时冲动和嫉贤妒能,虽然也是带来了让自己背上骂名,士大夫阶层和自己离心的恶劣后果,但是总体上,还是聚敛不少人才,为自己的江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然了,同时也挖空了大汉的人才储备。

  但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啊,在一些具体的案例上,曹操还是犯了错误,从而给自己带来了不小的麻烦,这突出的表现在张邈和刘备身上,而这些完全是在和袁绍对决之前必须要解决掉的。 txt小说上传分享

11—04:张绣的无间大戏(1)
张绣是武威人,前面已经说过了,是骠骑将军张济族子,也算一方豪杰,并非单纯的靠着张济这棵大树爬上去的,董卓死后,他一点点的随着军功的累积而升迁到了建忠将军,封宣威侯。

  而张济死了以后,凭借之前积累的威信以及和张济的关系,他顺理成章的接管了这支部队,占领了宛,并且找了刘表这个同盟——事实上证明这个盟友找的很是合适,比袁术之流够意思多了,至少后来遭难的时候真的派了援军前来支援。

  不过,张绣在北方还是有点独木难支,那里还是袁绍和曹操争抢的地方,只不过是暂时寄存在这里而已。

  这一切随着曹操在政治上的得势而提前到来了,张绣对这一切也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他所要考虑的就是究竟向谁投降,是袁绍还是曹操?

  从基本面来看,还是袁绍占优一些,不过张绣还是向曹操投诚了——不是说他有远见的卓识,而是曹操率领军队打了过来,已经兵临城下了:而这个时候曹操还没有对吕布下手呢,可见是多看好这位西北将军了。

  本来,这应该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曹操可以兵不血刃的占领宛,增加自己的资本,而张绣呢,也免去了吕布式的悲凉结局。

  不过中间出了不少岔子,导致张绣再次举起了大旗把曹操撵了出去,同时也让曹操遭遇了丧子、失将之痛,还郁闷的种下婚姻失败的苦果。

  张绣为什么叛变?

  这要归到曹操的身上,这厮生活比较*,后来曹丕收了袁熙的老婆填充自己的卧室,还给扶到了皇后的位置上,不过那个时候袁氏一族早就消失在历史舞台上了,不算肆无忌惮,顶多是不合礼法。

  但是曹操呢?张绣的势力刚刚归顺不久,你还在人家的地盘上待着,私生活还是检点一些好啊,退一步讲,你可以搞女人,但是那么多女人不搞,你偏偏玩刺激的,挑战道德底线和张绣的武人自尊,张济的妻子,就算是徐娘半老,你老曹也不必这么猴急吧?

  在眼皮底下调戏张家的寡妇,饶是张绣英雄气短也要给点面子吧?曹操不,而且张绣也是一个直肠子,不爽的表情全都写在脸上了,曹操呢,也是看在眼里,自然也想把张绣拿下,免除自己的后顾之忧——“太祖闻其不悦,密有杀绣之计”。

  一方面,曹操计划杀掉张绣,一方面按部就班的软着陆消化宛城的张绣势力,首先下手的就是张绣的贴心心腹胡车儿,听这个名字就不像是中原人,而且被张绣看中,肯定是以武力见长。

  但是,张绣也不是傻子:你玩着我们张家的女人,就不会不防备我?而且现在又明目张胆的勾引我的亲信,难不成要刺杀我?反正是我的地盘我做主,于是一个先下手为强,杀了个曹操措手不及,长子曹昂战死沙场,数一数二的猛将典韦也是为了掩护曹操逃跑而壮烈牺牲。

  这一事件也成了曹操心中的一个痛,后遗症还在于他的老婆因为丧子心痛,毅然和曹操离婚——只有曹操休老婆,现如今却被自己的老婆给休了,单就胆识,这个女人就是不简单啊。

  而曹操呢?也是心里有愧,三番五次的拉下脸来去认错,恳请妻子原谅自己的不忠,但是,她可以原谅他的偷情,却不可以原谅因为偷情而让自己的爱子丢了性命,所以,最后,曹操还是怅然离去。

  也正因为如此,曹操才对张绣恨之入骨,几次三番的利用攻打吕布的间隙挥军痛殴宛城,只是,张绣早就做足了功课,攻城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刘表这个外援做事也是很到位,张绣一挨打,他就出兵呼应,所以,曹操一直没有得逞。

  但是,张绣并没有因为曹操的碰壁而使得局势彻底有利于自己,唯一的机会就是宛城偷袭那一次,但是,垫上自己儿子两条命外加典韦,曹操胜利的金蝉脱壳,这也意味着张绣只有两个选择——投降曹操,抑或投降其他势力,否则被击溃是迟早的事情,吕布就是经验教训,单凭武力是无法在中原立足的,张绣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政治优势。

  而吕布败亡之后,袁绍和曹操突兀的对立出来,张绣在夹缝中显得十分尴尬,不得不再度面临政治抉择——究竟投降谁呢?

  按理来说是投降袁绍的,毕竟袁绍势大,而且自己和曹操还有血海深仇,投降曹操岂不是早死?

  不过,一个人的出现,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这个人就是贾诩。 。。

11—05:张绣的无间大戏(2)
自从帮着李傕出了一个特大号的馊主意之后,贾诩有点感觉对不起天下苍生,一直低调的在皇帝身边做了不少事情,汉献帝摆脱西北军阀的魔爪就有他的功劳,之后呢,以丧母为由休息了一段时间,有一个叫做段煨的将军,和他是老乡,贾诩觉得这样安全一些,就主动投奔他,“去傕托煨”,但是他名气太大了,“为煨军所望”,有点反客为主的味道,这个段煨心里就有点不是滋味了,风头被抢去了嘛,贾诩呢,感觉到了这一点,也是有点害怕,生怕这位老乡对自己不利。

  后来,张绣在南阳站稳了脚跟,身边缺少一位智谋之士,听说贾诩不太牢靠,于是就想挖角,私底下派人去收买贾诩。

  贾诩一听这话,二话不说,打包就要走,连老婆孩子都不要了,随从和朋友劝阻他:老贾啊,段将军对你可是不错啊,就这么抛弃他不太好,再者说了,你的家人都在人家手里,不怕他们遭殃吗?

  呵呵,贾诩一笑:段将军生性猜忌,一直对我不错,但是心里早已积怨不少了,早晚会爆发,我离开之后,他昔日在军中的威信又可以恢复了,不会对我不满的,我的家人他也会善待的,至于张绣将军,身边缺少我这样的人才,他又是求贤若渴,那里会有我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且我到了张绣那里相当于给段将军找了一个外援,他也会高兴的。

  所以,贾诩还是选择了偷渡到张绣那里去。

  事实上,人家贾诩还真是说对了,张绣给他的待遇和信任远远超过了段煨,而段煨对贾诩的离开不仅不生气,反而很高兴,就差放鞭炮庆祝了,对他的家人也是好的不得了。

  贾诩也是对得起张绣的厚爱,刚来不久就挖来了刘表这个强力同盟,直接导致了曹操拿不下宛城。

  而在战场上,贾诩也是凭借自己古灵精怪的策略把号称老谋深算的曹操玩得团团转,让张绣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

  曹操打不过张绣以后,准备撤军,张绣一看以为有好处,就准备追击,不过贾诩拦住他说,将军,此战不可追,否则必败。

  但是张绣不听,在他看来,贾诩在政治上和外交上是个人才,军事上还是自己这个行武出身的比较靠谱一些,于是不听,亲自率领军队追击。

  结果呢?曹操是大胜,张绣大败。

  正在张绣气馁准备回去的时候,贾诩拦住他,说,将军,听我的,现在追击的话一定会成功。

  张绣不信,但是既然之前已经被他说中一次了,那么就再尝试一下吧,于是又率领军队追赶。

  结果呢?张绣还真是赢了。

  这下子他就纳闷了,怎么第一次我率领的是得胜之师,士气正旺,输掉了,第二次是失败之旅,反而会取胜呢?

  贾诩解释道:将军虽然能征善战,不过比起曹操还是差一点,这个人新败撤兵,一定会亲自断后,将军占不到便宜就不奇怪了,而他得胜之后,以为不会有追兵了,自然放松警惕,就会让其他将领断后,将军对付这帮人还是绰绰的,取得胜利也就是情理之中了。

  张绣恍然大悟,自此以后对贾诩更是言听计从了,这个家伙是全方位的综合性人才啊,我张绣算是捡到宝了,哈哈!

  其实贾诩聪明的地方不仅是这里,这厮会说话啊,其实就是张绣实力不济,被他这么一编排,简直就是曹操阵中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你说张绣能不傻乐吗?信任度自然提高。

  信任度高了,话语权有了,也就方便了贾诩促成了张绣的第二次降曹——不得不说人家脑袋够聪明啊,每一次的逆向思维都可以成功。

11—06:张绣的无间大戏(3)
贾诩鼓动张绣投降的时候正值袁绍和曹操马上火并的敏感时期,要说这事也不怪袁绍,人家已经先想到这一点了,所以抢在曹操的前面派遣使者前来和张绣联合,许以种种的好处。

  张绣听了自然高兴,这可不是我上竿子拍袁绍大人的马屁啊,主动过来拉拢我,看来我还是很有水平的啊。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坐在一旁的贾诩突然发话了:哼哼,这位老兄,哪凉快哪待着去,袁绍是什么东西?连兄弟之间的情谊都维系不住,何谈问鼎天下?回去告诉袁绍,和我们联盟,他还不配!

  总之,贾诩喋喋不休大半天,中心思想就是一个:袁绍是个垃圾,有多远滚多远!

  这个使者在袁绍那里养尊处优惯了,哪里受得了这个窝囊气,二话不说,拍拍屁股走人了:哼!你以为你是什么东西,给脸不要脸,没有你们的掺和,我们就打不赢曹操?我们就夺不了天下?

  使者前脚一走,后脚张绣就来气了(这样还可以忍着,足以说明贾诩多么有地位了):贾先生你这话说的太绝了吧,这让我和袁绍他们怎么相处啊,万一打我怎么办?我是有自知之明的,早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