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总之,系统庞大的“龙”之队运作了很久,终于把自比管仲的诸葛大神推上了前台,过程曲折,构思精妙,揣摩够了刘备的心思,一击即中,也算是古今以来不可多得的妙笔,小小罗去不去成皇马另说,就看现在这个架势也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至少把自己的名声给搞臭了,人品不行,就是白扯,不要以为老外不讲仁义道德,人家也讲,只不过说法不一样——诚信和职业道德。
诸葛亮的策划组捣鼓了半天并没有违法和违背人伦道德,这就是成功,后来的诸葛亮表现的很牛叉,这就是成功,没有欺骗消费者,所以说,包装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有内涵。
话说回来,诸葛亮的策划成功有着他的必然,但是不要忘记,剃头挑子一头热,如果刘备不搭理他,也是热脸贴在冷屁股上,诸葛大神的幸运之处就是在于恰逢这个时期刘备的理念悄然的发生了转变,这才是他成功的内在因素。
分析了半天诸葛亮,下面看看刘备的转变吧。
18—01:转型时期的刘备(1)
每个大牌的职业教练都有着自己的建队方针,不管是442,还是4312,都是先在自己脑海中形成了一种战术,然后按照这个战术来购买球员,有点唯心,不过球员犹如过江之鲤,找出十一个称心的和7、8个安心做替补的应该没有问题,至于拿着一副别人抓好的牌出来玩的都是小球会的教练,没有名气嘛,只能这样,给个机会就不错了,而在混出个名堂以后自然也会唯心下去的。
刘备就是这样,或者说他是一个天生的大牌教练,梦想着带领自己的球队获得三国职业联赛的冠军。
关羽、张飞是他的铁打的主力和心腹,这两个人的实力那是没话说的,程昱还有郭嘉这样的敌对阵营的都是毫不吝啬的赞扬——万人敌。
而后来曹操恬着脸跟在关羽的屁股后面无休止的追逐,最后还来一个和平分手,不伤面子更是可见一斑,这两个人人品没话说,办事说话也是比较到位,绝对的难得一见的人才。
但是,两大牛逼人才却没有给刘备带来成功,伴随他前半生的是逃亡、寄人篱下、屈辱,诸如占据徐州的这样短暂胜利也好比兔子的尾巴,没有多长,而且和关张无关。
手中有着好牌,却没有换来一场胜利,刘备的郁闷可想而知,白驹过隙啊,一晃眼,半辈子过去了,建功立业还是没有影的事情。
于是,他想做出改变。
这种改变在徐州就已经开始了,而学习的对象也许就是曹操,这个有点嫉恨的敌人,在他看来,曹操手下并没有特别出色的武将,至少夏侯惇或者曹仁等人是比不上我的关张的,那么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呢?
文人谋士。
这是刘备自己给出的答案,其实他是一个大老粗,小时候就不喜欢文人墨客,学习成绩也不咋地,成天和一些小流氓鬼混,纵观三国大佬,刘备也算是一个另类,那就是既没有像曹操那样一路征讨一路吟诗作对(论起旅游,没有人比得上刘备了,基本上国民党的溃败路线就是跟他学的),也没有像孙权那样装模作样的学点儒家文化,从骨子里,他还是鄙视或者说看不起读书人的。
这就是初期刘备最大的败笔了,虽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但是,那是指读书人当老大的情况下,其实最适合他们发挥才干的岗位就是参谋,运筹帷幄嘛,初期的刘备忽视的就是这个。
于是,当“幸运”的拿下徐州之后,刘备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并非所有的事件都必须在战场上解决,尤其是目前这个时代,两汉四百年的文治已经沉淀出文人或者说士人的气质以及社会地位了,别看他们没有撸起袖子去打仗(那个时候的文人比较全面发展,还没到手无缚鸡之力的程度),但是在投票表决徐州的命运的关键问题上起到了关张们无法比拟的作用,关张二人在前面砍下再多的曹军脑袋,徐州里面没人一呼百应也是白搭,尤其是在糜竺站出来说话,陈登还有孔融等人纷纷表态之后,偌大的徐州曾经混乱的前景豁然一马平川,姓刘还是姓曹不是问题了。
感叹了士人的领袖作用之后,刘备开始悄然的做出改变,糜竺等人话语权加重,关张在掌控徐州的初期暂且退居二线就是最好的证明,下意识的让自己的幕府机构领导班子文武职员平衡一下,无疑是刘备闯荡史上的分水岭,他不是天才,肯定有很多致命的短板,于是,在继续鼓吹自己的仁义基础上,对下属做出细致的技术分工,各司其职,就成了刘备的一次新尝试。
改革的路子是对的,不过一次就可以成功是不可能的,哪有那么好的事情啊,而且这次改革有很多的被迫成分,糜竺等人是当地豪族,既然支持了你刘备立足,那么就必须给人家好处吧?强龙不压地头蛇,何况你刘备这个时候还不是什么强龙。
而且,糜竺这些人文笔是有的,钱是够花的,只是不是郭嘉、荀彧那种运筹帷幄的类型,适合风花雪月下陪领导喝酒,进出娱乐场所,吟诗作对卖弄风情,附庸风雅一下,说白了就是小蜜的角色,虽然在刘备的困难时期没有少花钱,干了不少雪中送炭的事情,但是处理政务,开疆扩土那纯属锦上添花了。
所以,再配合袁术和吕布这一突发性事件,刘备再次失败也就不可避免了,看看徐州的这短暂时光,任用世人不错,但是具体用什么样的出现了偏差,以及骨子里那股轻视文人的感觉没有纠正,最为明显的就是在对待陈登的态度上。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18—02:转型时期的刘备(2)
牛逼人士陈登,字元龙,下邳人,在他身上,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性格上桀骜不驯,一个是学识渊博。
这就说明他不是一个读死书的人,在乱世,属于难得级别的人才,而且人家执政经验丰富,一步步从底层爬出来的,首先,出任东阳县长的时候,就以体察民情,关心百姓疾苦著称,深得人民的拥护,属于焦裕禄级数的,只不过休养生息的好,有没有赶上三年自然灾害而已(不过还是一个短命鬼,39岁就挂掉了,英年早逝),而被陶谦提拔为典农校尉之后,更是大力发展当地的农业生产,算是让百姓安居乐业的好父母官了。
在这两大特点之下,其实还掩盖了陈登的一个特别属性,那就是他的政治立场,即一切以徐州的政治利益为切入点,只要对徐州的政治大局有利,他就无限的拥护和支持。
所以,即使一开始陶谦再徐州并没有太大的贡献,不过还是属于堪堪可用,所以还是尽力的做到自己的本分。
而当背负着仁义名声的刘备不远万里,抱着国际主义精神前来拯救徐州百姓的时候,陈登立刻摆出欢迎的立场希望他可以入主掌舵。
这是一个很好的争取人才的机会啊,不过刘备失误了,或者说是无意中怠慢了陈登,在徐州的不长日子里,刘备和糜竺兄弟走得更近一些,没有办法,人家给的是实实在在的银票和美女,又是当地上层绅士社会的代表和领袖,不和他们走得近一些和谁走的近一些?
只是,有点厚此薄彼了,也是在徐州呆的时间太短的缘故,刘备还没有来得及和陈登做好沟通——其实这该是他比较懊悔的事情了,事实证明,糜竺兄弟除了确实够意思,以及很有钱很附庸风雅之外就没有什么优点了,尤其是神机妙算和运筹帷幄方面,而陈登绝对是一个至少不逊色于徐庶的人物。
不过后悔也晚了,当刘备失去徐州,当陈登对吕布十分不感冒,认为这个人不会对徐州带来任何美妙的前景前提下,他毅然选择了曹操,这个之前视为眼中钉的人作为新主子,父子二人心甘情愿的做他的金牌卧底,而不是那个孤悬在外,梦想返回的刘使君怀抱。
原因很多,一是刘备的厚此薄彼,实际上,能够让糜竺兄弟誓死追随,刘备的人格魅力可见一斑,如果在陈登身上下点功夫也不至于如此,所以,刘备的所作所为有点伤了他的心,想当初可是自己上杆子拥护刘备,许诺为他召集马步军十万驰骋天下啊。
二是陈登的徐州地方主义立场比糜竺们坚定很多,当刘备迅速失势,而曹操很快就从濒临死亡的绝境焕发新生来看,后者更有资格,更有能力给徐州一个稳定美好的未来,刘备却不行,虽然他也是很有实力,不过比起曹操还是要差上一截的。
阴差阳错,继太史慈之后,刘备又错过了一位人才,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人才,想必他也是后悔万分了吧,所以,来到荆州之后,就开始锐意革新,重建自己的幕府班子,仿效曹操们,构架出来一个小朝廷,糜竺还有孙乾这样的秘书角色被养起来,徐庶们开始掌握话语权就是一个很明显的转型。
在这个思路形成的基础之上,不管刘备是主动聘请诸葛亮还是诸葛亮毛遂自荐,都是一种必然了。
在这种努力之下,虽是新野的弹丸小地,各种资源极为稀缺,但是刘备还是做的比较出色,形成了一个更为健全的机构,我们甚至可以把它看作是后来蜀汉建国的一个雏形。
18—03:转型时期的刘备(3)
刘备的这个政府班子好在哪里呢?首先就是类型更为齐全了,不光是有了之前的关羽张飞,还有了谋略型的徐庶和诸葛亮,当然了,也包括糜竺这样的秘书和“交际花”,只有后者,那就是一个花架子,只有徐庶和诸葛亮,谁来执行命令呢?而还是按照之前的路子,只有关张的话,我靠,那不是黑社会啊,黑社会还要有个狗头军师压阵呢。
其次,是一种长期投资,就是刘备下意识的拉拢荆州士族,甭管人家用的是什么手腕,是哭鼻子还是请客吃饭,总之是搞定了,而且搞定的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群人,“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这也是刘表讨厌刘备的原因之一:喧宾夺主啊,把我的风头都给抢走了!
虽然这些人在当时都没有明确的进入刘备的幕府,不过来往极为密切,这样做也是为了不给刘备在刘表那里添麻烦,除了伊籍这样过于露骨的以外,基本上都是规矩一些,而在刘表死后,一个个狐狸尾巴都露出来了,像刘巴那样的属于个别的现象,赤壁之战之后以及刘备入主四川的这段时间,我们会在他的身后发现一长串荆州集团的士族:马良兄弟,霍俊,陈震,廖立,魏延,向郎,蒋琬。 。 。 。 。 。这些人在日后的蜀汉政权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虽然目前没有堂而皇之的进入刘备幕府(其中还有人拿着刘表的工资呢),但是,刘表一死,马上倒了过来,足以说明刘备这个阶段的人才攻略重心在哪里了,放在今天,即使刘备不能在官场叱咤风云,至少也是一个顶级的营销主管,如此短的时间就把自己的人气指数挥发到这种高度,不是一般的牛逼啊!
再次,刘备很注重干部队伍的年轻化,中国政治向来有大龄化的趋势,在传统观点来看,年纪大点代表着成熟稳定,办事不出错。
不过刘备需要的不是不出错误的平庸之辈,而是激情澎湃,开疆扩土的年少才俊,因为输了这么多次,他已经不在乎再接着输下去了,要得就是一群对成功极为渴望的年轻人和自己一起创造辉煌!而且这帮年轻人还都没有被社会真正的承认,吸纳他们的门槛特别的低,话又说回来了,就算刘备想弄些老成持重的也不行啊,牛逼有本事的中年人大都职位稳定,在刘表那里吃香的喝辣的,当然了,垃圾混吃等死的除外,这些垃圾虽然年龄吻合要求,不过都是垃圾了,刘备还拿来干什么?刘表都不要啊!
年轻,本土化,类型齐全,这是刘备苦心经营的荆州集团人才的优势和特点,是对既往人才战略的有益补充,不过哪有那么十全十美的事情啊,当一个初具规模的荆州集团形成以后,矛盾也就展现了,那就是之前和自己辗转南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至少是对自己不离不弃的那一帮人,刘备也是人,难免有点厚此薄彼,新人迅速的上位,而刘备自身的公司规模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扩大(刘表的刻意压制),这就导致了旧人们相对的心理落差,至少曾经的优势地位,或者说是心理优势荡然无存了。
最为明显的就是当刘备对诸葛亮尊重有加的时候,直接引发了关羽和张飞的不满——事实上,刘备的一大失误就是对这个问题没有给予太多的重视和人文关怀,结果后来入主四川以后,又翻版成了荆州集团和益州本土集团的矛盾,以至于蜀汉灭亡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看到那种分裂的影子。
所以,关张与诸葛亮之间若隐若现的矛盾完全可以作为贯穿蜀汉政治,或者说是人事的一个典型案例,它反映出的是刘备转型比较成功的同时掩埋下的一个污点。
18—04:转型时期的刘备(4)
在诸葛亮刚刚进入公司的时候,这种矛盾的苗头就已经闪现出来了,那头的诸葛亮和刘备俩人是“情好日密”,这边的张飞和关羽就不高兴了——奶奶的,有了小白脸,就不理我们了?当年可是寝则同床,恩若兄弟,睡在一个被窝里啊(都没有老婆的时候),虽然没有真的拜把子,那感情可还是有的,怎么来了一个信口雌黄,就会大放厥词的小白脸,就不理我们了吗?
真是只闻新人笑,哪听得旧人哭啊,看着出生入死的老大有点厚此薄彼,俩人心里都是不太痛快,而这种不悦已经写在脸上了,要不然能被刘备看到嘛,于是,刘老大只好过来安慰二人:哎呀,不要吃醋嘛(怎么感觉怪怪的?),我有了孔明就好比鱼儿有了水啊(我靠,这种感觉就是更怪了,怎么听都像是鱼水之欢啊,呵呵),当然了,咱们兄弟之间的感情那是旁人无法替代的,两回事,你们放心,人家不是新来的嘛,当然要给他一种姿态了,你们是大的,要谦让一些嘛(还是很别扭,像是一个是妻,一个是新欢的感觉,呵呵)
听了老大这么一说,关张二人扭曲的面孔才松弛下来,恢复了平静,“乃止”,暂时不闹事了,不过心里的气还是没有顺过来。
这种不满似乎是一种必然现象,刚才的场景诠释还原有点恶搞,往男女关系上扯,其实一切都很实际,关系的恶劣或者说是微妙,一切都源自于——利益二字。
翻看一下刘备在荆州之前,或者说是诸葛亮入主之前的人事安排问题,关羽和张飞都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一般来说,关羽具有着镇守一方的重任,也就是单独率领一支军队,全权指挥的权力,张飞是作为羽翼辅佐在刘备的左右,两支军队互成掎角之势,时间一长,关羽获得的自然没有兵权那么简单了,相应的,政权还有财权相继被他控制。
当然了,刘备对这两人是完全放心的,而且人家确实是有本事,不过,饶是兄弟齐上阵,也没有做到其利断金,刘备的前半生,失败和挫折构成了主旋律,仅有的几次成功也都成了孔乙己碗中的茴香豆——多乎哉,不多也。
追究原因,还是职权不明,中国自春秋战国时代开始,文武官员的职能就开始分化,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大权独揽,威胁军权,一方面是培养一些专业化的技术性人才,以免牵扯更多的精力。
关羽和张飞,“万人敌”,当然那是在战场上的真本事了,这样的人又要打仗,又要主管政务,能干好吗?结果就是一再的丧师失地。
不过,由于人才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