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不是你力所能及的——这是孙坚老爸的答复,一看就是一个农民,要说这种性格的是官宦世家,我一点也不信。
孙坚不管这些,直觉告诉他,也许这是一个扬名立万的机会,于是拎着刀就冲了上去(有钱人是雇佣一批拎刀的保镖),一边冲一边像个交警一样,东比划一下,西比划一下。
那帮海盗有点发蒙,看孙坚的气势像是一个白道上的,这么指挥什么呢?不会是有条子吧?赶快闪!
于是,这帮人就鸟兽散了——补充一点,有一个小子跑的比较慢,被孙坚赶上一刀枭首,算是回去请赏的证据了。
经此一战,孙坚有了点名气,当地政府知道后,决定对少年英雄破格提拔,召为假尉。
什么叫假尉?代理校尉的意思。
就这还是破格提拔,可见孙坚根本就不是什么名门望族了。
不过也正是这一点,才凸显了孙坚的可贵,因为同样的年龄下,刘备在*,曹操在炒作,而孙坚是在玩命。
第二次闹得动静更大,因为对手也不是区区的几个海盗了。
当时会稽有一个叫做许昌的家伙,也许是吃不饱要饿死了,也许是吃饱了撑的没有事干,就凑热闹造反,一开始就很猛,自称阳明皇帝(看来是吃饱了撑的),然后带着儿子许韶跑到附近几个州县去串联,该着是乱世,居然凑出了10000多人。
这事就玩大了,不是过家家了。政府不出面不行了。
孙坚此时已经是郡司马,一看有这事,乐得不行,连忙组织了1000子弟兵,会同政府军一同前往*。
这也就是一群饥民,仗着人多而已,没有什么战斗力,所以很快就被击溃了,不过少年孙坚的义举和勇猛在上司那里加了不少印象分。为此,刺史臧曼上书朝廷,特意提出了孙坚的名字。
而孙坚,也凭此出任盐渎县丞,没有多久,因为表现出色,又出任了盱眙县丞和下邳县丞。
剿杀许昌的时候是172年,孙坚18岁。
这一年刘备才12岁,还在过着街头小贩的生活,不过即便同样是18岁,刘备就是一个堕落的高中生而已。
这一年曹操18岁(他与孙坚同年出生),还在等着两年之后老爸搞到手的铁饭碗,所以,此时依旧是纨绔子弟的做派。
孙坚,这个飞仔是最先腾空的。
而由于历任三县县丞,孙坚培养出了一定的知名度,开始有一些少年子弟慕名而来,孙坚也是尽量的表现出礼贤下士的一面。
所以,刘备们千万不要太不服气,至少在这个年龄段,孙坚的表现是最出色的,直到黄巾起义的大爆发,才拉近了一点点距离。
刘备、曹操、孙坚,都是有着不同烦恼的少年,或是家境,或是背景,下面,再让我们来看看两位真正的贵族子弟,看看他们在这时留下了什么足迹。
这就是二袁:袁绍和袁术。
01—11:少年阿飞之二袁(1)
袁绍和袁术的家族背景在当时的的各位少年大佬中绝对是他们自称第二,没有人敢说是第一的。
汝南袁氏,那是当时如雷贯耳的名号,袁安——汉章帝、汉和帝时代的司徒;袁敞——安帝时代的司空;袁汤——桓帝时代的太尉,袁逢——灵帝时代的司空,袁隗(袁逢的弟弟)——灵帝时代的司徒。
这就是袁绍先祖的政治经历,在这个看重家族传承名望的时代,“四世五公”无疑是一个雄厚的政治资本,为什么何进对他一度是言听计从,而对于曹操则是爱搭不理?这算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了。
有了这样一个雄厚的资本,刘备们自然是望尘莫及了。
地位不一样,玩伴也就不一样了,刘备只能和张飞还有简雍这样的平民在一起,而袁绍的死党都是真正的八旗子弟——张邈还有曹操。
曹操和袁绍这对死敌,偏偏小时候是形影不离的狐朋狗友,而从那个时候起,袁绍玩心眼就玩不过曹操了,显得比较木讷。
有名的就是《世说新语》里面记载的袁曹联手闹洞*件,哥俩把好好的一个婚礼搅得人仰马翻,最后慌不择路的逃跑的时候,袁绍笨手笨脚的掉进了树丛里面出不来,最后曹操大喊一声:抓贼啊!
于是,袁绍才狗急跳墙的窜了出来。
曹操在这次流氓事件中显得很机智,很敏捷,而袁绍就是被牵着鼻子走,虽然不能以此事件来分析二人的成败根源,不过确实是展现了他们不同的处事风格,后来的官渡之战等一系列事件中多少都带点影子。
可见,袁绍曾经也有过青春期的叛逆,不过,同样的是阿飞,袁绍却和曹操有着一些不同。
首先就是曹操长的很像孝义黑三郎宋江,有点黑,个子还矮,而袁绍却是一个大帅锅,以至于选拔继承人也要找个长的帅一点,像自己的。
第二就是虽然曾经堕落过,不过马上就改邪归正了,当曹操还在招猫逗狗的时候,袁绍突然玩起了隐居。
只不过人家是大隐隐于市,在京都洛阳当起了隐士。
事实上,99%的隐士都不是真的冲着隐士的名号和闲逸的生活去的,否则怎么可能流传下来呢?应该臭死在家里啊,所以,这帮隐士的真正目的都是在于以一种另类的手段博取点击率,成为社会上评论的焦点,最差的隐士也是属于标题党级别,就算是空空如也,没有什么实际水平,也要一个噱头让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着——即使很快就销声匿迹,成为真正的隐士了。
袁绍也是这种人,他隐士的目的也是为了出名,方法呢?不是说就在家中一坐谁都不见,而是抬高了客人的价码——“非海内知名不得相见”,这是什么意思?表面看没有说自己怎么样怎么样,其实就是在变相的夸奖自己,如果自己不是知名人士的话怎么有资格会见大腕呢?要不怎么只有大导演才能吸引来大腕呢?(友情客串的不算)袁绍就是这个意思,会见底层次人会让自己降价的。
这一招还真是不错,很快的就引来大家的注意,各大评论专家和小报记者纷纷报道,进行人物专访,隐士是隐不了了,整日里忙的一塌糊涂,就连大宦官赵忠都有一些重视了,问手下人:这个袁绍不响应我们的号召出来效命反而四处拉帮结派,壮大自己的声势,到底要干什么呢?(“袁本初坐作声价,不应呼召而养死士,不知此儿欲何所为乎?”)
但是光有政治资本的话,袁绍就不是袁绍,而是他那个不争气的弟弟袁术了,他后来的成功和失败都离不开荣耀光环下的尴尬身份。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01—12:少年阿飞之二袁(2)
袁绍是袁逢的儿子(还是老大)不假,但是,较真一下的话,这个所谓的长子,还真有点说不出口,因为他是妾生的孩子——庶出。
这意味着袁绍并非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如果老爸死掉,要分遗产的话,肯定没有自己的弟弟,正室所生的袁术分得多,所以,他那倒霉弟弟袁术经常大言不惭的四处宣扬:“袁绍非袁氏子,吾家奴也”。
虽说这个是事实,但是再怎么说那也是你大哥啊,既可以看出袁术的小人得志,也可以看出袁绍的身份确实是比较尴尬,所以,这俩兄弟的关系一直是处于尴尬的境地,我们综合一下资料,可以看到袁绍的少年死党一般是张邈和曹操这样的公子哥,绝对不包括袁术,他们小时候就是不对付,后来长大了,干脆的就成为两大敌对阵营的主力,剑拔弩张也就没有什么奇怪的了。
难道一直没有和好吗?当然不是了,袁术被打的一败涂地,连喝咖啡的资本都没有的时候这才向大哥认错,寻求政治庇护,至于袁绍肯接纳他,完全是因为袁术献上了玉玺,这个马屁拍到了点子上而已。
毕竟,儿时弟弟的这种极度伤自尊的谩骂让所谓的兄弟情根本就无法复合,因为袁绍本身就不是肚量很大的。
而后来袁逢干脆把就袁绍过继给了大哥袁成,也可以证实当时他在家中的地位了。
别看袁术一直不待见自己大哥的行为不咋地,而后来也干了不少龌龊的事情,可是,在年轻的时候,名声也是不错的,“以侠气闻”。
也就是说他和刘备还有曹操的炒作方法都差不多,只不过他的金钱资本比刘备雄厚,政治资本比曹操拿得出手,所以,他的铁饭碗含金量也要比曹操高一些:举孝廉,除郎中,为折冲校尉,虎贲中郎将,相比之下,曹操的弯路就比他多一些,人家根本就不需要那种炒作。
但是为什么最后划出的曲线却比那两位差出了十万八千里?我们只能说是性格决定命运了。
家世太好,可供挥霍的金钱太多,都让袁术变得极度的自尊和狂妄,所谓的大哥的尴尬身份又让他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和不平衡,这都让小袁术的内心深处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后来不自量力的称帝以及鄙视群雄的做法都是这种阴暗心理在作祟,殊不知你在人家的心里就是“冢中枯骨”而已。
袁术的自尊中夹杂着狂妄和嫉妒,所以,他疯狂的看不起自己的对手,袁绍的自尊中夹杂着自卑和谨慎,一方面很努力的拼搏,又很虚怀若谷的听从别人的建议,另一方面又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这就显得表面是心胸宽阔,实际上却是极端不能容纳异己。这兄弟二人仿佛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向着各自的失败方向越走越远。
也许袁绍乃正室所生,袁术是妾生的话会好一些,后者尽管有可能变得更堕落,可是至少袁绍会好一些,总比一起失败强。
不过好在底子很厚,命中的克星崛起之路又很漫长,所以,这兄弟二人还可以在乱世大舞台上得瑟很长一段时间。
这是袁绍和袁术,下面,再让我们来看看阿飞中的*(俗称畜生)董卓的少年时代。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01—13:少年阿飞之董卓(1)
好色?有一点,但是,作为一个正常的男人,又有谁谁不好色呢?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啊,在中国,风气和思维还算开放的年代,喜欢女人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关键是看看成什么大事没有,这个大事其实就是看你是否掌握了话语权和主流舆论工具,若没有的话,那么,所有的屎盆子都会扣在你的头上,曹操喜欢女人,他的儿子曹丕也喜欢女人,甚至让二手货甄氏当了皇后,这要是在以后的岁月都是无法想象的事情,但是人家社会成分是寒族,豪强,没有太多的道德枷锁,所以就干出来了,还博得一个*的名声,但是到了董卓这里呢?喜欢女人就变成了下流、无耻、*、好色了,全是因为自己的恶名所致,坏人就是全坏,不许*——这都是命啊。
残忍?不错,但是乱世,就是杀人不犯法的年代,曹操不是也有过屠城的“壮举”吗?但是不妨碍对他来一个客观评价,在总体评价上被定性为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董卓“何德何能”可以捞上这个星级啊,但是都捞不上也就算了,乱世当中谁不残忍?刘璋啊,结果怎么样?还不是把地盘都献给了同宗刘备,所以说,文人嘴上的“仁义”只是功成名就的人锦上添花,标榜自己的东西,决不是走向成功的阳光大道,“仁者无敌”在战争岁月实在是一个很大的误导,是文人的种马意淫小说中的产物,战争是残酷的,要死人的,谁的武力强,谁的权谋诡诈,谁就是胜利者,至于“民心”?也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获得的。
是了,“仁义”是有的,只不过那都是被人利用来沽名钓誉的东西,这种先进事迹在以后各位读者会接触到更多的。
而当我们剥去好色、残暴以后呢,就会发现董卓其实也算是一个英雄级别的人物了,并且不是那种有勇无谋的家伙,尤其是在他刚刚走上仕途在政治舞台大展拳脚的时候。
和刘备这样的纨绔子弟一样,许多后来成大事的人都有这样的一个共同嗜好:结交豪侠。由于董卓出生在陇西临洮,属于边地,所以结交的豪侠也大都是少数民族,基本上以羌胡为主。
“刚猛有谋”是史书对董卓的评价,并不是小说中展现的那样是一介武夫,首先,在他的公关能力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对待这些骑在马背上的大老粗,董卓搞定他们的标准只有一条,就是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所以表现的很大气,经常拿自己的私财出来款待他们大吃大喝(当然了,是公款还是私款,是否报销了,鬼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由于请的次数太多,场面又太大,所以经常面临经济困窘的局面,以至于动不动就把自己家田地里埋头干活的耕牛杀掉,继续满不在乎的宴请他们,这些豪侠看在眼里,心里自然舒坦,难免要回请一下,报答一下,结果呢,就是“归相敛得杂畜千余头以遗之”。
看看,不光交到了死党,而且还把本钱给收了回来,甚至小赚了一笔,所以谁说董卓是脑满肠肥的白痴?我跟他急!人家也是很会算计的,至少在年轻的时候,就把那些豪帅们(少数民族的小头头)玩弄于股掌之上。
另外,董卓不仅有谋,而且武艺也是超高,也许吕布要比他强一些,但是强多少就不好说了,也许就是一招两招之间的差距吧,至少董卓本人不差,比刘备和公孙瓒们强出许多来,不仅臂力惊人,还精通射箭技巧,骑在马上左右开弓还可以保持相当高的精确度,类似于现在一名优秀的特种兵摘掉瞄准镜以后还可以枪枪命中靶心,辕门射戟?放在他状态最佳的时候也是十拿九稳啊。
正是这样一个人物,拥有让羌人畏惧的硬件本领,在软件上又很会来事,关系处得很好,所以自然在当地拥有极高的威望了,这也为董卓日后的骄横埋下了伏笔——没有办法,乱世之下,少数民族多有不服之人,除了董卓也没有谁可以震得住了。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说什么三岁看到老了,不是那么准的,至少,在少年时代的董卓身上我们看不到后来的暴君、变态狂的身影——甚至在一开始入主洛阳的时候,也没有那么逊。
所以,未来的一段时间,我们看到的还是一个奋发向上的董卓。 。。
01—14:少年阿飞之董卓(2)
“桓帝末,以六郡良家子为羽林郎,从中郎将张奂为军司马”,由此可以看出,董卓的家世还算是不错的,底子干净,不是作奸犯科也不是什么商贾,估计长的也是英姿勃发那一类型的,远非影视作品中最后被糟蹋成的样子(也不排除中后期沉湎酒色,身子发福了),而东汉政府启用他的目的也是很明显的,就是利用他*那些叛乱的羌族,据《英雄记》所载,董卓没有辜负国家的信任和栽培,也是“数讨羌胡,前后百余战”,算的上是屡立功勋的人物。
而且,董卓也是很会笼络下层士兵的民心,在一次跟随张奂击破汉阳叛乱羌匪之后,拜郎中,赐绢九千匹,董卓倒也不是爱惜钱财的人物,直接分赐给手下将士,并且说“为者则己,有者则士”,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虽然功劳算在了自己这样的将官头上,但是之所以有功劳还是靠着你们这些将士拼命换来的,所以,为了褒奖你们,还是把这些身外之物与大家一起分享吧。
由此可见,董卓还是一个很有心思的人物,肚子里也是有点墨水的,结果就是一路升迁,最后做到了并州刺史、河东太守的地位,比我们的刘皇叔还有那位在衙门里面拿权贵玩行为艺术来增加自己博客点击率的曹爷强了不知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