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国史通识-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历来注释和研究《尚书》的学者和著作都很多。 。。
西周至东周时代简介
商朝最后一位国君纣王在继承了先祖的事业后,却因为自己的骄横使人民失去了对他的信任。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争斗后,周朝取代了商朝。得益于数代君主的励精图治,周朝开始繁荣起来。文化、艺术、礼仪都在周朝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汲取到有益的营养。在一片繁荣中,周王室开始变得骄傲。他们如同前朝末代的国君一样,开始变得贪图享受、恣意妄为起来。周幽王为了美人的微笑,竟燃起了召集诸侯的烽火,以致当真正的敌军来到周都的面前,再也没有诸侯响应烽火带军而来了。东周虽然延续了周朝的存在,但权势却一落千丈,各个诸侯国反客为主,彼此间展开了你死我活的争霸战。为了生存和发展,人们竭尽了心智,产生了各种治国处世的学说,后人形象的称之为“百家争鸣”。经过了数百年的战乱,最后秦国消灭了其它各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为这一时代画上了一个句号。
四
正 文
姜尚垂钓渭水旁,周公吐脯铸成康;
国人暴动共和始,空燃烽火周幽王;
一鼓作气是曹刿,老马识途挽桓公。
释 义
姜尚垂钓渭水旁
太公钓鱼:
姜尚字子牙,号飞熊,是西周的名臣。商朝末年,纣王无道,搞得民不聊生。周文王姬昌想要推翻商朝的统治,却苦于没有一个合适的人才来辅佐自己。传说一天晚上他梦到一只熊在飞翔。过了几天,他在渭水旁看到了年过七旬的姜尚正在垂钓。姜尚的钓具非常奇怪,鱼钩竟然是直的。周文王因为觉得好奇便与姜尚攀谈起来。一番言语过后,周文王发现姜尚竟然就是自己的所需要的人才。周文王于是给了姜尚很高的地位,让他辅佐自己。在姜尚的辅佐下,周部落愈发强盛起来。后来,周武王姬发率领周军在牧野之战中打败了纣王的军队,消灭了殷商,建立了周朝。因为周文王曾经赞扬姜尚“吾太公望子久矣”(语出《史记》,意为:我祖父盼望您很久了),姜尚又被称为“太公望”。
周公吐脯铸成康
周公吐哺:
周公名叫姬旦,又叫周公旦,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武王死后,他的儿子姬诵继位成为了周成王。周成王当时只有十三岁,周公旦根据兄长的嘱托辅佐他。周公旦很有才干,他不但制定了嫡长子继承制和余子分封制,还编定了周礼,后来还平定了三监之乱。为了辅佐周成王治理国家,周公旦几乎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传说他在吃饭的时候如果遇到政事需要处理,就把口中的饭吐出,去处理政事。古时管嘴里正在咀嚼的食物叫“哺”,故此人们称之为“周公吐哺”。在周成王二十岁的时候,周公旦将权力还给了侄子。在周公旦奠定的基础上,周朝在周成王、周康王在位的四十多年中,形成了安定强盛的政治局面。由于人民生活安定,有四十多年没有使用过刑罚了,史称“成康之治”。
国人暴动共和始
共和行政:
周厉王名叫姬胡,是西周的第十个国君。周厉王不仅横征暴敛,还宠信一个名叫荣夷公的大臣。他们霸占了湖泊、河流,不准人民利用这些天然资源谋生。那时候管住在都城里的平民叫“国人”。国人们因周厉王的行为而怨声载道。周厉王从大臣口中听说这件事后从卫国找来一个巫师,派他带人缉拿批评自己的国人。巫师枉杀了很多人,搞得国人们见面都不敢说话了。后来国人们再也受不了这种残暴的统治了,便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暴动,史称“国人暴动”。周厉王听到国 人们要攻打他的宫殿,吓得连忙逃跑,一直逃过了黄河才停下来。厉王出走后,朝廷里没有国王。经大臣们商议,由召公虎和另一个大臣周公主持贵族会议,暂时代替周天子行使职权,史称“共和行政”。“共和”一词由此而来。从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起,中国历史开始有了确切的纪年。
空燃烽火周幽王
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名叫姬湦,是西周的最后一个国君。周幽王昏庸无道,大夫褒晌进谏被却被他治罪,其子洪德为了替他免罪,进献了一名叫褒姒的美女。褒姒的美丽是无以伦比的,周幽王立刻赦免了褒晌。褒姒从来不曾露出笑容。周幽王把褒姒封为皇后,又将她生的孩子立为太子,褒姒依旧没有笑。后来,周幽王根据虢石父的主意点燃了烽火台。烽火是周朝天子召集诸侯兵马的信号。四方诸侯看见烽火连忙带兵前来。看到诸侯们乱哄哄的样子,褒姒终于笑了,史称“烽火戏诸侯”。后来,被废的申皇后的父亲带兵攻击镐京。烽火再燃,诸侯却以为还是周幽王的玩笑,没有人带兵来救,以致镐京被破、周幽王被杀。后来大臣们拥立被废的太子直臼继位成为周平王。周平王将都城迁至洛阳,由于洛阳在镐京的东面。历史上将迁都前称的周朝为“西周”,其后称为“东周”。经此一乱,周王室的权势大不如前,逐渐变成了一种名义上的存在。
一鼓作气是曹刿
一鼓作气:
曹刿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当齐国要进攻鲁国时,曹刿主动晋见鲁庄公为其分析局势,被委任为谋士。后来双方在长勺展开决战,面对强大的齐队的进攻,担任谋士的曹刿没有命令鲁国军队立刻展开反攻,直到挫败齐军三次进攻后(古代军队以鼓声作为进攻的命令,齐国进攻三次,敲了三次战鼓),才命令敲响战鼓进攻。鲁国军队将齐国军队击败后,曹刿仔细观察了齐军的旗帜和战车的车印,才命令鲁军追击。胜利后,鲁庄公询问曹刿为什么要在齐军敲了三次鼓后才进攻,曹刿解释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语出《左传》,意为:第一次敲鼓进攻,士气是最足的,再敲便会变弱了,第三次敲士气已经低落。敌人士气低落时我们士气正高昂,所以能够战胜他们)”
老马识途挽桓公
老马识途: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一次管仲随着齐桓公*北方的孤竹国。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由于没有向导,大军在沙漠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归路。如果时间一长,给养就会发生困难,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后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战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引导大军走出山谷。”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齐国大军紧跟着这些老马行进,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相关知识
《春秋三传》:
《春秋》是一部春秋时期鲁国的编年史,曾经过孔子的修订。《春秋》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的史料价值很高。《春秋》最初有一万八千多字,现存的版本则仅有一万六千多字。《春秋》遣词井然有序,但文字却过于简洁。因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了。这些书籍对《春秋》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被称为“传”。其中左丘明的《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公羊高的《春秋公羊传》(简称《公羊传》)、谷梁喜的《春秋谷梁传》(简称《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被一同列入儒家经典。《左传》以史实为主,补充了《春秋》中没有记录的大事,还有一些纪录和《春秋》有出入。《公羊传》和《谷梁传》与《左传》有很大的不同。两书均是以《春秋》经文大义为主要内容,希望试图阐述清楚孔子的本意(两书的作者认为《春秋》是孔子所作)。一般认为《左传》的史料价值大于《公羊传》和《谷梁传》。
西周分封制度:
西周秉承商制,将把国都附近的地区划为王畿,由周天子直接统治。王畿以外的地区则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让他们成为诸侯,建立诸侯国,借以镇守疆土、保卫王室。被分封的诸侯接受周天子的册封和礼器,对周天子承担纳贡和朝聘的义务,并要随周天子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如果诸侯间发生了争执或冲突,由周天子进行调解和处理。周天子是全国最高统治者,是诸侯们的共同主子,自称为上天之子,简称为天子。诸侯是周天子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天子的命令。对于不尽义务或反抗的诸侯,周天子有权进行处罚乃至征讨。战国时,各国仍多分封侯君,但侯君已多不掌握封地的政权和军权,而且封地偏小,多不世袭。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五
正 文
文公三舍谢楚恩,弦高献牛免国丧;
庄王一鸣惊天下,晏子论橘议楚风;
孙武斩妃练女军,勾践卧薪苦胆尝。
释 义
文公三舍谢楚恩
退避三舍:
晋文公名重耳,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晋献公因听信谗言杀死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逃到了楚国。楚成王以接待国君的礼仪很隆重的接待了他。一天,楚成王设宴款待重耳。在酒席上,楚成王问重耳:“如果你以后成为晋国的国君,如何报答楚国?”重耳想了一下说:“楚国物产丰富,晋国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当作珍奇的礼物送给大王,如果我以后回国当政,一定会努力和贵国交好。如果两国不幸真的发生战争,我一定先命令晋国军队后退三舍(舍是古代长度单位,一舍等于三十里。),以报答大王的恩情。”重耳流亡了十九年后,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国继承了王位,称为晋文公。后来晋楚两国在城濮展开大战,晋文公果然命令晋军先后退三舍之地以报答当年楚成王厚待自己的恩德。
弦高献牛免国丧
弦高献牛:
弦高是春秋时期郑国的商人。鲁售公三十三年,秦穆公任命孟明视为大将,带领三百辆兵车去偷袭郑国。当时郑国北门是由三名秦国将军代为把守的,如果孟明视发动偷袭,郑国一定会灭亡。弦高到王畿去卖牛,走到半路看见了偷袭的秦国军队。面对这种紧急的情况,弦高一方面派人回国通知国君早做准备,另一方面则冒充是郑国国君的特使前去迎接秦军,还拿出用来贩卖的十二头牛装做是郑国国君犒劳秦军的礼物送给了秦军。孟明视以为郑国知道了自己要偷袭,便放弃计划,带兵回国了。郑国国君得到消息后,果然发现守北门的秦国军队状况有异,便让他们回国了。弦高用自己的机智挽救了郑国。国君要奖赏弦高,却被他谢绝了。弦高说:“我是郑国的商人,我为国家做事是理所当然的,哪里还需要奖励?”
庄王一鸣惊天下
一鸣惊人:
楚庄王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国君。楚庄王刚即位的时候,什么号令也不发布,更没有什么作为。右司马看到这种情况很是担忧,于是便装作猜谜语的样子和楚庄王说:“有只鸟落在南方的山上,三年来不动翅膀,也不飞、也不叫,这是为什么?”楚庄王明白他是在问自己为什么三年来无所作为,便回答道:“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语出《韩非子》,意为:虽然现在不飞翔,但是一旦飞翔必会冲天而上;尽管如今不鸣叫,但是一旦鸣叫定会让人吃惊。)右司马听了才知道楚庄王这三年原来是观察局势,便不再提这件事了。又过了半年,楚庄王根据自己几年来观察到的情况,突然改革律法、更换官员,对国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治理。通过楚庄王的改革,楚国的国家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使天下的人都为之叹服。
晏子论橘议楚风
晏子使楚:
晏子名婴,字平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国。一次,晏子被派去出使楚国。楚王很不友善,想趁机羞辱齐国。楚王在城门设计羞辱晏子不成后,又派武士在款待晏子的酒席前带罪犯通过,并故意询问他是哪里的人。当听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盗罪的时候,楚王对晏子说:“原来齐国人喜欢偷东西。竟然跑到楚国来做小偷了。” 晏子听了回道:“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成了枳树。两种树木枝叶相同,果实的味道确是完全不一样的。为什么会这样呢?纠其缘由便是两地水土条件不同。齐国人在齐国是不偷东西的,一到了楚国便做起小偷来了,应是楚国的水土使他喜欢偷东西了。”从此,楚王再也不敢小瞧晏子了。晏子用自己智慧捍卫了齐国的尊严。后人编写一部名叫《晏子春秋》的书来记述晏子的言行。
孙武斩妃练女军
斩妃操军:
孙武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伍子胥将孙武推荐给吴王阖闾。吴王阖闾虽然接见了孙武,却不相信他有才能,孙武将所写的《孙子兵法》献给了阖闾。阖闾看了虽连声称赞,却还对孙武的才能心存怀疑,便从后宫叫出三百名女子让孙武去操练。这些后宫的粉黛根本不把孙武放在眼里,队伍站的七扭八歪。她们听到孙武的喝令反而哈哈大笑。孙武便命令军吏将两名担任队长的吴王宠妃处斩。吴王阖闾见了,派人传命让孙武放过她们,孙武却回答说:“臣既已受命为将,将法在军,君虽有令,臣不受之。”(语出《吴越春秋》意为:我已接受命令成为将军,在军队中执法。大王虽有命令,但臣不能接受。)斩杀了二妃之后,宫女们再也不敢不认真了,队伍很快就整整齐齐了。阖闾虽然心痛宠妃被杀,却因从这件事中看出了孙武的才能而重用了他。后来孙武帮助阖闾成为了一代霸主。
勾践卧薪苦胆尝
卧薪尝胆:
勾践是春秋时期越国的国君。越国被吴国打败后,勾践被吴王夫差带到了吴国。吴王夫差让勾践给自己充当奴隶,负责各种下贱的工作。虽然受尽了屈辱,但为了来日东山再起,勾践在夫差面前装出了十分顺从的样子。夫差见勾践对自己极尽顺从,便赦免他回国了。勾践回到越国之后,立志报仇雪耻。勾践重用范蠡、文种等人才,并在他们的帮助下制定了“十年生聚又十年教训”的治国计划,使越国的国力渐渐恢复起来。为了提醒自己不忘记曾经受过的苦难,他在吃饭的地方悬挂了一个苦胆,每次吃饭前都要尝一下。他还命人把自己的席子撤掉,换上柴草。勾践经过多年的努力,使越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勾践后来带领越国军队消灭了吴国,洗刷了以前受到的耻辱,成为了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个霸主。
相关知识
春秋五霸:
长达二百九十多年的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一个时期。这是一个战火迭起的时期,仅据《春秋》记载的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尽管当时依旧有周天子的存在,但是他已沦为名义上的统治者,地位仅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诸侯国的国君。四方诸侯经过征战后,其中势力比较强的国家就会召集各诸侯国进行会盟,订立盟约成为霸主。春秋历史上共有五位诸侯国的国君举行过会盟称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